双心医学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大一,于欣 主编  页数:129  字数:261000  

前言

医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今日先进的诊疗手段明日可能就会因为一项研究成果的发布而落后。系统、有效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对保证临床诊疗措施的先进性极为重要,而临床诊疗措施是否得当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及时反映了近年医学各学科最新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以文字资料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光盘进行展示,是我国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权威性,由全国众多的在本学科领域内知名的院士和专家撰写;二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代表了经过实践验证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强调实用性,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四是强调全面性,文章以综述为主,代表了学术界在某一学科方面的共识,而并非某个专家的个人观点;五是运用现代传媒出版技术。限于编写加工制作时间紧迫,本套系列教材会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广大读者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出版工作中加以改正。本套教材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卫生部科教司、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各级领导以及众多专家的支持和关爱,相信本教材出版后也同样会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欢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内容概要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及时反映了近年医学各学科最新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以文字资料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光盘进行展示,是我国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临床肿瘤学》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心血管病生理与神经系统、谵妄的治疗与研究进展等内容。

书籍目录

期盼医学回归——关注躯体与心理,实现医学与人文的融合心脏心理学——潜伏在你身边的学科第一篇  心血管病生理与神经系统  1.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2.应激与高血压病研究近况  3.应激与冠心病  4.心血管疾病伴发心理反应  5.综合医院医师处理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第二篇  心内科常见的精神障碍及其处理  1.心内科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及处理  2.心内科的焦虑性障碍  3.谵妄的治疗与研究进民  4.疑病性神经症  5.分离性障碍研究进展  6.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进展第三篇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处理  1.心血管疾病中的焦虑  2.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  3.高血压与心理障碍的共病问题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发焦虑和抑郁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5.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射频消融术与心理障碍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抑郁和焦虑研究近况  7.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  8.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精神一心理评估研究进展  9.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处理原则

章节摘录

五、治疗与预防据报道,DD的开始和终止都是突然性的,但它们很少能被观察到,除非是在特意设计的催眠或发泄的相互作用和操作过程中。分离症状的改变或消失也许只限于这类操作时期内。各类分离性状态在几周或几个月后都趋向缓解,若其起病与创伤性生活事件有关则更是如此。但是,若这些障碍与不可解决的问题或人际困难相联系,则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状态,特别是瘫痪和感觉麻木。对于到精神科就诊前症状已持续1~2年及以上的患者通常很难治疗。DD患者常对旁人看来十分明显的问题或困难表现出惊人的否认,他们将所能承认的一切问题都归因于分离性症状。对于DD的治疗,家属的积极配合至关重要。对分离性疾病“医师与患者家属的联盟治疗”很有价值,要告诉家属,对患者的“疾病”不必过分关注,防止不恰当的提示,也不要紧张,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否则会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目前达成的共识为:制订计划,并且主要是基于患者的个体情况,通常首选精神疗法策略。因为严重的创伤在绝大多数的复杂D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重点避免进一步的创伤,尽量使患者脱离创伤的环境。阶段指向性治疗(如稳定过程、创伤物质和分辨能力的整合)通常被用于创伤相关的’DD患者。Maldonado与.1asiukaitis发现转换障碍在催眠状态下,躯体感觉的事件相关电位(SEPR)不对称现象成功消失,这预示着催眠暗示疗法是一种极好的急性转换性症状的治疗方法。作者并不主张“暗示疗法”,因为暗示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暗示疗法给患者一个新的暗示源,从长远的角度看,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使症状复杂化,给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催眠暗示疗法”是患者在催眠状态下,根据强化的原则,自己不断地强化积极性情感、良好的感觉以及正确的观念等,使其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印记、贮存和浓缩,在脑中占据优势,就可以通过心理•生理作用机制对心身状态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患者在清醒后对催眠过程会产生遗忘,而“暗示疗法”是患者接受了给予的新的暗示以替代或与自我暗示共存,因此有本质的不同。Trond等综述了几种不同的干预模型用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DD,文中指出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个别心理治疗、药物疗法和家庭疗法。认知一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眼动脱敏一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orocessing,:EMDR)、精神动力学疗法以及集成方法是几种主要的精神疗法,但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DD的治疗并不要求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治疗模型。药物疗法:多数患者不需要用药物疗法。任何药物对DD患者的分离症状都没有直接的疗效,药物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患者的“安全性”。因此,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折磨DD患者的其他临床症状或共病现象,如抑郁、焦虑、假性癫痫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安慰剂”的效果有时虽很好,但医生一般是在对这些安慰剂的功效有足够的把握时才使用。由于分离的人格状态会影响药物的服用,治疗中应注意服药的依从性,不愿意服药者的人格状态可能会有藏药行为,而处在另一种人格状态下则可能会过量服药。由于本病容易复发,因此预防及其重要,关键是要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性质有正确的理解,正视存在的个性缺陷,勇于面对矛盾,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接受失败的勇气,改善人际关系。

编辑推荐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双心医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双心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收到时就发现光盘破了,读不了。换也麻烦。
  •   内容还行,就是书比我想象的要薄
  •   该书可以作为双心医疗的指导性教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