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与生活十讲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宝光  页数:118  字数:205000  

内容概要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艺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书法艺术与生活十讲》以“通识”为指归,强化了书识的“赏”与“读”,弱化了书理的“技”与“法”,是适合尚未深入了解书法知识的大学生使用的普及读物。《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艺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书法艺术与生活十讲》共有十讲,内容包括:汉字的起源与书体的演进,经典在先哲的笔下接续,书法之美需要体味与阐发,书法有法赖躬行,钟张羲献是我师,笔迹流美关性灵,好“书”不厌百回读,书通造化悦人情,古人篆刻思离群,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教材通过图例对书法名作具体分析,对书法应用形式一一展示,以增加学生的书法修养,充分体现了客观上尊重史实、方法上另辟蹊径的编写理念。

书籍目录

第一讲 汉字的起源与书体的演进
第一节 造字的传说及其现代解读
第二节 方块字的奠基与书法的孕育
第三节 正体与草体
第四节 隶变的价值
第二讲 经典在先哲的笔下接续
第一节 洛下新风与江左风流
第二节 奇肆的兴味
第三节 颜筋柳骨与颠张醉素
第四节 “我书意造本无法”——宋四家与尚意书风
第五节 帖学的传承与碑学的振兴
第三讲 书法之美需要体味与阐发
第一节 骨丰肉润,人妙通灵的“骨气论”
第二节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的“神采论”
第三节 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的“自然天趣论”
第四节 能移人情,书之至极的“寄情论”
第五节 人由心正,书由笔正的“人格象征论”
第六节 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通变论”
第四讲 书法有法赖躬行
第一节 书法工具及其文化价值
第二节 书法的基本笔法原理
第三节 基本笔法分析
第五讲 钟张羲献是我师
第一节 篆书的临摹与体验
第二节 隶书的临摹与体验
第三节 楷书的临摹与体验
第四节 行书的临摹与体验
第五节 草书的临摹与体验
第六节 有关创作的话题
第六讲 笔迹流美关性灵
第一节 用笔——迹显心通的点画之美
第二节 识势——时空交错的运动之美
第三节 裹束——分间布白的结构之美
第七讲 好“书”不厌百回读
第八讲 书通造化悦人情
第一节 匾额中的名人书法
第二节 春联中的书法
第三节 生活常态中的书法
第四节 商标广告中的书法艺术
第九讲 古人篆刻思离群
第一节 印章史上的风格类型
第二节 方寸之间见大干
第三节 试刻
第十讲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一节 书法与文学
第二节 书法与绘画
第三节 书法与音乐舞蹈
第四节 书法的现在与未来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艺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书法艺术与生活十讲》有别于其他专业和非专业类书法教材,它从“通识”两字切人,在对大学生书写现状和认知基础进行调研的前提下,调整了“识”和“写”的比例,在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和欣赏性的同时,更注重针对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首先,在教材内容涉及的范围上,讲究“博收约取”。“博收”是指收入书史、书论、书法技法、书法鉴赏、篆刻基础、书法运用等相关内容,使书法链条环环相扣、周而不缺;“约取”是指在编写时尽量回避繁难枯燥的概念、复杂的逻辑,以及经典叙述,尽量从书法事件、书法现象、书法本体人手做具体的分析推演,深入浅出,见微知著。比如,在第一、二讲的书法史部分,并不按学究式史学逻辑和时空顺序展开,而是在“书法史前期”用传说和“书法事件”反映字体的形成和演进的过程;在“书法史后期”,则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书家、书法作品,以及流派传承来透视书法的繁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法艺术与生活十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