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心语

出版时间:2007-9-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纵浪大化中 人生/3 再谈人生/4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5 不完满才是人生/7 世态炎凉/9 走运与倒霉/10 缘分与命运/11 做人与处世/13 牵就与适应/14 谦虚与虚伪/15 容忍/17 时间/18 成功/21 爱情/22 知足知不足/26 有为有不为/27 漫谈伦理道德/28 论朋友/35 论压力/36 谈孝/37 老年谈老/39 老年四“得”/42 老年十忌/43 八十述怀/55 梦游21世纪/58 迎新怀旧/60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64 九十述怀/65 九三述怀/72 狗年元旦抒怀/75 九十五岁初度/77 第二篇  学海泛槎 国学漫谈/83 国学日益为全世界所重视但仍任重而道远/86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87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90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02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104 西方不亮东方亮/108 东学西渐与“东化”/116 “天人合一”新解/124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137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138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140 我最喜爱的书/141 藏书与读书/144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146 才、学、识/147 如何搜集资料/149 如何利用时间/150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151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154 思想家与哲学家/155 辞“国学大师”/157 辞学界(术)泰斗/158 辞“国宝”/158 第三篇  流年碎影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167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169 中国的考据学/170 德国的考据学/171 中国文化的内涵/174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177 文化与气节/179 爱国主义/180 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181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185 汤用彤先生的为人与为学/189 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191 记张岱年先生/195 为胡适说几句话/196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200 回忆梁实秋先生/203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205 扫傅斯年先生墓/214 痛悼钟敬文先生/217 悼念邓广铭先生/219 悼组缃/222 悼巴老/226 悼念沈从文先生/227 痛悼克家/231 怀念乔木/233 悼念赵朴老/238 元旦思母/240 我的家/241 第四篇  相期以茶 一个预言的实现/247 爱国与奉献/248 再谈爱国主义/249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251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253 当时只道是寻常/258 我的座右铭/259 座右铭(老年时期)/260 我的美人观/261 赞“代沟”/264 笑着走/267 封笔问题/268 我害怕“天才”/269 目中无人/270 大放光明/272 西苑医院/277 艰苦挣扎/278 三○一医院/280 死的浮想/281 病房里的日常生活/282 简短的评估/284 反躬自省/286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291 对未来的悬思/293 回家/294 三进宫/297 唐常建的一首诗/302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303 白衣天使新赞/305 护士长/307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读季羡林《阅世心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自己家里要是没有老人,就好比是冬天穿着的棉袄后背上漏了个窟窿,温暖没了不说,少了那一小块贴心的棉布,说话做事就好象少了分寸,出门在外少了一份牵挂和寄托。同样的道理,要是一个国家没有老人,尤其是明世理的文化老人,那泱泱大国何以成其大,悠悠历史,又何以见其长啊?所以,世纪之交的中国,有季羡林这样一位文化老人的声音传出来,确实是一件幸事。季老是1911年生的人,今年已是96岁,他喜欢引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诗“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就是指米寿、茶就是指茶寿,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米字的形态,一看便知为八十八,所以米寿就是88岁;而茶字形态恰如米字之上又加上艹字头,可推想到再加廿,成一O八岁了。粗看起来,这话好象是贪图高寿,但在我看来,“米”是温饱需求层次的,而“茶”是精神文化层次的,因此,从“米寿”到“茶寿”应该还暗含着“再攀精神高峰”的意思,而摆在我面前的这本《阅世心语》无疑就是一种见证。该书收录了季老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涉及的主题有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从中可以窥见这位清癯矍铄的文化老人的生活态度,人生智慧、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比如,很多人到了60岁、70岁就退休,完全不能工作了,但季老却不同,他有股“不服老”的精神。对于那些老了没事干就提着鸟笼溜达的人,他似乎很看不起,而对陈寅恪、冯友兰、陈翰笙这些晚年失明仍坚守学术一隅、勤于著述的人,他则极力赞赏。正是因为有这种“人生从八十岁开始”的劲头,他才能在80-90岁之间完成两部开创性巨著《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译释》。其实,季老在晚年,不光是学问完成了冲顶,散文创作也进入了一种“化境”。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喻之为啜香茗,齿颊留香,亦如沐惠风浴春雨,惬意无比。比如,《老年人十忌》里,他认为老年人不应该倚老卖老时,随手便举了周总理与大家讨论翻译 “倚老卖老”的故事,这一掌故大大的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说服力;而在《大放光明》中,他用“目中无人”来形容自己得了眼病看不清楚人,用“不知天高地厚”来形容走路时的“一脚高,一脚低”,这种比喻的天才和幽默的风度让人不禁莞尔。更妙的文字在那篇《八十述怀》中,先生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这些十分流畅、一气呵成的四字句非常讲究对仗的工整和音调的平仄合辙,因此读起来铿锵有力,既顺口又悦耳,使人不能不想起那些从小背诵的古代散文名篇;紧接着,先生又用了最后四句非常“现代白话”的句式,四句排比并列,强调了节奏和复沓,与前面的典雅整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读起来就跟音乐一样,美不胜收。总之,对于季老学问和文章,我是佩服的,我有时候想,能把文字码到这份上,也算是登峰造极了。最近几年里,季老还出于对民族文化命运的关心,频频地出来说话,要大家重视传统文化,他认为,“西方哲学或者思想方法是分析的,而东方的则是综合的。……目前西方的分析已经走得够远了。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到了尽头,但是已经露出了强弩之末的端倪。照目前这样子不断地再分析下去,总有一天会走到分析的尽头。那么,怎么办呢?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东西两大文化体系的关系从几千年的历史上来看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球已经快踢到东方文化的场地上来了。东方的综合可以济西方分析之穷”。季老的这种观点虽然在学术界还有种种不同的声音,但这种拳拳赤子之情让人动容。更为难得的是,季老在晚年出来请辞“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三个头衔,这种老辈人物的“自知之明”和“淡薄名志”又岂是某些人的“难得糊涂”能比的?黑格尔曾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不一样的,“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小孩子也能说,可是对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意义”。如果说,《天竺心影》表现的是求学者的旷达和使命,《牛棚杂忆》表现的是知识分子的苦涩和幽默,《清塘荷韵》表现的是文人的孤高和韵味,《朗润思语》表现的是读书人的殷切和温情,《东西漫步》表现的是学者的渊博和雅致,那么,摆在我面前刚刚读完的这本《阅世心语》,则更多的是表现了一位“国老”的眼见和抱负!

编辑推荐

《阅世心语》介绍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对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和,有一见如故,有茫然相对。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阅世心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季羡林的处世人生哲学,一个字:好!??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对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谈到超世,是关于他对死的看法和态度,他写了《死的浮想》,他说:“一个人临死前的心情,我完全有感性认识,我当时的心情异常平静,平静到一直到今天我都难以理解的程度。”事实上,当他住进北京301医院时,这种对死的思考就一直伴随着他,死神的时时光顾,并没有吓退他的思考。而且还坚持每天以数千字的速度从他并不硕大的头脑中继续挖掘文字的矿藏。他用文字记下了在301医院的点点滴滴,看看这些篇目吧:《301医院》、《病房里的日常生活》、《简短的评估》、《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白衣天使新赞》,拉拉杂杂,都是些日常琐事。要在以前,我是根本没有耐心读这些琐事文章的,然而,因了季老的离去,我是抱着一窥究竟的心理,跟着他的笔触走进了301医院,这时我才发现,这种唠叨是多么的珍贵啊!原来这些看似唠叨的话语背后蕴藏着一个文化老人不不泯的才思和对世间万物洞明的旷达与悠远。
  •   向智慧老人学习,书中有他的学习方法、人生感悟,态度谦逊,语言朴实,受益非浅,很多地方让我有茅舍顿开感觉。因价格而买,读了后,因价值而收藏,绝对值得购买。
  •   之前在书店买过季老的《贤行润身》,那就是一本很有益的书。这本书也是一样。文字平平淡淡简简单单,但从中可以看到真实的人生和世界,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季老的经历和思想,对于年轻的我来说,起到了“励志”的作用,可能这并不同于现在市面上的那些励志书籍,空空的讲道理泛泛的谈励志,季老,用他亲身的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告诉我们,人生,要怎么样才是真的有意义。书的每一章开头写着这样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这里,我看到了大智慧。
  •   起初是看名字,阅世心经,很有气质的名字,呵呵
    大师的作品,字字珠玑
    买的时候赶上促销,总是缺货,等了好久,还好等到了
    不错,超值
  •   我看正好打折就买了,很便宜,没想到物超所值!听一个老人娓娓道来,他的感悟,可能让你产生共鸣,知道人生是怎么回事!!!
  •   岁月本来就是用来阅读的,当一个学贯中西,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将自己的感悟娓娓道来,是享受与提升。
  •   真的很不错,有一种长者的坦诚和智慧在里面,可以慢慢读体会人生。
  •   放在枕边阅读,季老的文章朴实,真诚.给了我这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少启示,调整心态,正视周围的环境.
  •   看了一点觉得写得很好很适合静下心了来慢慢品味
  •   每天晚上睡前躺在床上读一则,很有收获,是一本好书。
  •   之前已经买了本季老的书,和这本有点重了,不过这本太值了
  •   买到书随便翻了翻,觉得还是先给老爸看比较好,他很喜欢。
  •   好书!!受益匪浅,喜欢!!
  •   书很好,书的内容很好,书的作者更好
  •   季老的书慢慢品尝
  •   本来买这本书是用来珍藏的,结果收到以后,很脏,我自己用橡皮擦了半天,还不是很干净,希望当当以后注意一下,谢谢
  •   这个还错,印刷的不错
  •   还在阅读中。。。。。。。。。。。。。
  •   其实这本书本身没有那么经典,就是单纯为了纪念缅怀大师才买无事读读还是挺好的
  •   比较无趣的一本书
  •   呜呜~老人日记啊~尽说些吃喝拉撒的事儿~
  •     超赞的,读了有文化的书感觉自己也有了文化,也难怪,季羡林著称平民大师,不卖弄高深,所谓真理永远都是质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会让你露出浅笑的一本书哦~~
  •   老人家语气平缓,呼吸间如同与旁人闲谈,适合有钓鱼心情的人读。偶就不是这种人,比较功利吧,总想从中直接、不费神地获得大智慧,似乎很难接受书中的闲淡、深睿,再过几年再拿出来翻看吧。偶目前的年龄还是读周国平等比较有味道
  •   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
  •   书中有很多明显的错别字,到底是不是正版?
  •   如果不静下心,如果你对生命还充满了许多想法的话,季老对人生的感悟看了也没有太大的收获。
  •   如果以前你曾经看过季先生的书,这本书就可以省了。是以前的综合,
  •   和巴金的晚年作品有得一比,平实,有味道,不过说实在的,有点太平了。我辈眼光不济吧。
  •   之前一直看书的,头一次看电子书,为什么这本书这么短,我才看几个章节就没了?
  •   买书那么久,内页装订广告页的书,是头一遭买到。实在是太糟糕了。只能给个低分。低分给出版社。
  •   书有不规则折痕,收页不
  •   这本书是很适合品尝的美食。透过季老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真的会学到很多很多。喜欢!
  •   读有深刻内涵的书,才能让思想深刻。卓越网上的书价位很合适。
  •   很平和,很振奋!
  •   看季老的说,就像一个老人在跟你话家常,平平常常的话语包含阅尽沧桑得来的人生哲理。
  •   大师风范的具体体现
  •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篇幅短小,适合休闲阅读,各篇都是自身感受,像是随笔写成。成书不久,都是晚年生活,末章是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时候生活与感受。若论书,其实也就是简单的随笔,没有大片说教,也没有特别深刻的道理,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或许这就是深刻的道理。若硬要揪出一些东西来,那么就属中间文化评论最深刻。
  •   书的内容很有深度,不愧是大家
  •   对季羡林了解并不多,这本书文体较散,但正合我的阅读兴趣,大部头的小说看起来比较费劲,这本书的各章内容之间有些是重复的,比如,季老用陶潜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作自己的座右铭,看着看着自然记住了,知识容量比较大,毕竟是大师的作品。
  •   一是大师的书,二是买这本厚厚的书,竟然还送了一本更厚的书(虽然感觉送的书就是一片长篇论文,8要拍我。。)。可是这个价钱可以欣赏大师的杰作,真是不错~
  •   选材好,但缺少让人思考的空间。不建议购买
  •     季羡林先生怀着赤子之情,一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望百老人治学一生,笔耕不辍,令人敬佩。读后,一学其治学严谨,二学其勤奋敏思,三学其坦荡为人。
  •     本周一至周五,云中书城城店中店每天中午12:00推出一本畅销特价书,今天是《阅世心语》只需9分钱,云中书城可以购买,24小时以后恢复原价。
      http://www.yzsc.com.cn/Book.aspx?bookid=1299029&rpid=10
  •     其实,于我而言,读书是取了一条捷径的。
      
      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事,做了那么多的研究总结,最后把他的感悟、他的成果拿来与我分享,使我认知,使我感同身受,或许还让我绕过了一点弯路,于我来说,岂不是走了捷径吗?
      
      我是微小的,微小如宇宙中的一颗沙、一粒尘。我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阅历,我也没有足够聪明的头脑,我只能通过他人的眼睛与智慧来了解世界、了解人生。尤其是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心灵的精华。
      
      不管是写了《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老先生,还是刚刚离我们而去的季羡林大师,他们都倾其一生的感念用平实而真诚的文字诠释着这个世界,从而启迪我们的人生。古往今来,世上有多少人在探讨人生的价值,季老先生的一句“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一句简明的话,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对老先生肃然起敬。
  •     读季先生的书,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谈的话题虽不轻松,但字里行间却始终散发着一种惬意与舒适。
      
      这部《阅世心语》,选了季新生的散文作品较多,未涉及其学术的东西,读来不会感觉枯燥。如果从未读过季先生作品的读者,不妨一读,读之便可知季先生的风格,接近了解季先生这位学贯东西,博通古今的90多岁的老人的大师风骨。
  •     最近,正在读季羡林先生的《阅世心语》,此书收集了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的散文。我喜欢读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不仅仅因为他是学贯中西的大师,更重要的是,他以谦逊朴实的人格魅力,赢得世人仰慕;他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老人,读他的文章给人一种亲切感。
      在此书的“流年碎影”部分,季先生写了许多悼念回忆文章,对他逝去的老友深切怀念:
      
      有悼念考据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几篇,还专门谈到“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
      有悼念“晚节善终大节不亏”的冯友兰先生的,
      回忆朱光潜先生为人与为学的,
      记张岱年先生的,
      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胡适说话的,
      泪眼回忆“一生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却不幸自沉的老舍先生的,
      回忆梁实秋先生的,
      悼念巴金老人的,
      悼念沈从文先生的,
      悼念诗人臧克家的,
      怀念胡乔木的,
      悼念与季老有六十多年友谊的老友吴组缃祥先生的,
      悼念中国佛协的领导人、书法家赵朴初老人的,
      也有悼念自己的母亲、老祖(季先生的婶母,一直和他们一起生活)、夫人的……
      
      这些季老的好友,都是著名的学者、作家,他们又都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好人,季老的悼念回忆文章,情真意切,体现了他对逝者的人生、治学、生活等诸方面的正确评价,也体现了季老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至于季老对于自己亲人的怀念,又是那么让人感到温馨……
      《阅世心语》是一本好书,真希望朋友们,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读一读,一定会受益匪浅的啊!
  •     看季老的八十怀述,到九十怀述,再到九十三怀述...九十五岁初度
      一个真诚,谦逊,幽默的长者,以如此诚恳的姿态,教大众做人与做事,用心良苦啊...
      敬佩!
  •     书仅仅看了100页,真的对季老非常崇敬。一本季老九十多年的阅世心语。
      昨天刚看到谈《成功》:"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我想到我回到我的生活,现在需要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奋斗,是否还要众里寻他千百度,何时能够在灯火阑珊之处找到那兰?
      
      我的理解好像变成了“白字”解读了,算了也许看完了《阅世心语》能慢慢的感悟了解。
  •      最近在看季羡林老师的《阅世心语》,季老年逾九旬,对人生和世事自然大彻大悟,正如他所言,“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其中一篇叫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说来惭愧,如此不靠谱的事情,正是我经常思索的。季老以自己九十余年的生活历练,总结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季老是高人,不过像我这样境界低下充满低级趣味的人对人生也有点小小的思考。
      
       常听人说“蝼蚁人生”,其实说到底,人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那么蝼蚁,或者说昆虫、动物,他们苟活一世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我看来,动物的一生不外有两个主题:一是生存,二是繁殖。略过生存不提,许多海龟每年定期从秘鲁南部、墨西哥北部等地不远千里越过太平洋来到哥斯达黎加海岸产儿繁殖,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因为长途跋涉、体力透支在岸上死去;螳螂在交配之后,为了保证母螳螂孕期营养,公螳螂甘愿献出大好头颅,由此都不难看出繁殖后代、使整个种族延续下去,对动物来说的重要性。
      
       再说回到人。如果把人放到凌驾于自然界其他一切动物之上的地位来思索生存的意义时,会找不到答案的话,那么何不把人回归到动物的行列中来?遵循与动物同样的道理,作为人,除了努力活着,你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繁殖后代,使人类不至于灭绝,可以一代一代繁衍生存下去,继续祸害或者说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性冲动是人和动物共同的本能,这种本能除了能让你欲仙欲死之外,终极的目的还是为了生殖(所以你的那话儿不叫做爱器,而叫做生殖器)。学者闻一多就说过:“在原始人类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
      
       当然,很可惜的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许多有志于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的人失去了奋斗的方向。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名字叫《清谈》,大意是讲一个男人每晚去酒吧,不是为了找一夜情,而是为了找人聊天,聊天的主题很扯淡,就是人生的意义。他与无数个人谈论这个话题,得到了无数个形形色色的答案,这非但没有使他彻悟,反而使他陷入更深的迷惘。后来有一天,他在看一张BBC出品的关于动物的科教片的时候忽然想通了:去他妈的意义,人和动物都一样,除了繁衍下一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呃,故事的结尾是,该男人终于自认为想通了人生的终极意义,不过很讽刺的是,这个男人是一个性无能——人类生存的唯一意义,对他而言亦是虚幻。
      
  •   文人真幸运,写写回忆就能出书挣钱。
  •   可以看看你的小说吗?我很有兴趣......
    如果方便的话,能否发到我的邮箱?
    tanchang199341@163.com
  •   季老相信人类会越来越好,到底是一种美好的期望还是真实的存在呢?甚是怀疑,真应该好好比较一下,现在和一千年前,到底有了哪些进步.
  •   人跟动物还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殖也绝对不会是所谓创造更大人生价值。
    生并且育才是价值。
    而且LZ的观点很好笑哦,如你所说,没有计划生育了,所有人都不停造人才是人生有价值的奋斗方向么。
    LZ入障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