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1辑)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邓章应  页数:407  

内容概要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1辑)》为《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的第一辑,所收文章为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所提交的论文。本次论坛由西南大学研究生部主办,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承办,是重庆市首次举办的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于2010年11月2日至4日在西南大学举行,以“语言文字理论与应用”为总主题,下设语法学、词汇学、文字学、语言文字应用四个分主题。论坛共收到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三所高校语言学研究生投稿78篇,经专家匿名评审,最终遴选出61篇。

书籍目录

现代汉语“达人”考网络流行语“X哥”语义语用分析《说文》互训释例东汉一隋降落类词汇系统研究魏晋六朝石刻词语考释三则浅论湘西勾良苗语的汉语借词《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的“善”“恶”“好”“坏”《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的“上”与“下”《朱子语类》中的“屠”“绞”“斩”及其历时考察浅析《生经》中动词“来”的双音词化从《生经》《三国志》看“走”在两晋时期身体驱走活动中的面貌《生经》“言说类词”连用情况研究以《生经》为例浅析非典型疑问句银雀山汉简“阴阳时令、占候之类”中的偏正短语“馘”“聝”考辨说东巴文“鼻”字纳西东巴文表达方位的方式探析谈东巴文形声结构中声符的两种功能浅议《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的部件命名问题再论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异体字的异同《现代汉语词典》中几类多音多义字的定音问题探讨“工夫”与“功夫”辨析——兼谈同义词与异形词的区别.重庆涪陵方言音系浅析自贡方言的名词重叠式重庆方言二字组连续变调研究云南方言“精”组、“见”组字与“去”字考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产生的病句分析——从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出发现代汉语歧义研究述评后SPE时代看音位概念浅议甲骨文所反映的商代妇女地位2010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综述各讨论组总结论坛闭幕式上的专家感言关于论坛的报道会议指南学术讨论分组

章节摘录

  在对歧义和多义的界定和区分的研究中,一个亮点是运用吕叔湘先生的静态、动态语言观①,为歧义的界定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施发笔的《歧义和多义的区别性特征及其转化》(2005)以吕叔湘的静态、动态语言观为理论根据,区分歧义和多义,认为歧义与多义的主要区别性特征是动态和静态的对立,次级区别性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实现和可能的对立、交现性和共显性的对立;语境对歧义具有强制约,对多义为零制约;并辩证地看待歧义和多义,认为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叶文婷的《歧义与潜歧义--论歧义的两种存在状态》从吕叔湘先生的静态、动态语言观人手,认为歧义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歧义与潜歧义是歧义产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传统研究中的词汇歧义与句法语义歧义只是静态的多义,而不是真正的歧义,并从潜歧义与歧义人手对歧义进行阶段性研究。  笔者认为,研究对象的界定是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歧义的定义及其内涵的研究在语言学界急需达成一个共识。遗憾的是,至今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比较赞同以吕叔湘先生的静态、动态语言观来对歧义加以界定。虽然传统研究中的词汇歧义与句法语义歧义只是静态的多义而不是真正的歧义,是一种潜在的歧义即潜歧义,但为了指称和叙述的方便,笔者认为仍可以暂时用“歧义”这个术语来描述它们。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