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论

出版时间:2005-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室利·阿罗频多  页数:339  字数:16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丛书系印度“三圣”之圣哲——室利·阿罗频多之一种。室利·阿罗频多系近代以来印度最著名的精神哲学家之一,其著述不仅在印度具有广泛的教化力,而且在整个西方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徐梵澄译笔:优雅、信达、通透,为大家增添了阅读之喜悦。  瑜伽的真谛是净思。这些书不仅仅是讲述瑜伽的实践,而更多是讨论瑜伽实践带来的一些终极问题:人的净思为何?人的健康为何?人的生命为何?这是安身立命之道,或者说瑜伽乃是成就个体卑微的肉体与高贵的灵魂如何和谐之道。

书籍目录

序论——综合的条件第一章  四助第二章  自我奉献第三章  工作中之自扳顺——《薄伽梵歌》的路第四章  牺牲,三一之路与牺牲之主第五章  牺牲之上升(一)知识的工作——心灵体第六章  牺牲之上升(二)爱的工作——人生的工作第七章  行为标准与精神自由第八章  无上意志第九章  平等必与毋我第十章  自性之三态第十一章  工作之主第十二章  神圣工作第十三章  超心思与行业瑜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瑜伽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一些论述,对于初学者和对瑜伽等素养差的来说有点深,可以对照气功世界观参详
  •   原作的阐述很精深,直达源头。翻译的也很雅致,只是用语习惯上和现代人相去甚远,不利于阅读,限制了受益广度。
  •   不错的书,要静下心来好好读读
  •   好书,而且便宜,比花梢的强多了
  •   好书,就是看得太痛苦了。
  •   作者此生谓圣哲,图点虚名,但无更深的感悟,是个很一般的书籍。看后,给我感觉一个人在一座金山边团团转,伫立在狂风中大声咆哮,拼命有手中工具欲意抛下些金子,但手中的工具却是无法令此生斫下一些金子。风吹过扬起末粉,太阳照下,让人看见感觉怪异和可惜。
    此外,此书友瑕疵,观看此书时,请注意。即个别看法观点有问题。
    最后,欲看懂此书前,请先看懂料《道德经》《金刚经》或《庄子》即可。此书只是《道德经》《金刚经》得一点皮毛而已。而《金刚经》和《博伽梵歌》两本书得内容相当于《道德经》一半。如有兴趣者,请注意。
  •   可能是没到那个境界吧,实在是看不懂。
  •     其实就是一套印度的哲学思想,称之为瑜伽。跟实体的瑜伽有那么一丁丁点的联系。
      挺生涩的。翻译问题。还是读诗歌比较有味道一点。
      读完之后满脑子容器感,我的灵魂又将降落在什么养的容器中
      是有趣么
      
  •     多年前淘的商务印书馆的老版。再读读。
      
      《综合瑜伽》的第四部。徐梵澄先生可谓用心良苦。
      
      感觉这本书写得有点偏浅显了,很多地方翻来覆去的说一件事,当然也可能是我的问题。。。总体而言没有太大感觉,以后再说。
      
      p50 但心灵的生命之真实发动权能是“意志”,欲望只是意志的一个变形。
      
      对于平等性的讨论,挺重要的。
      
  •     读了好几年,最后我只能说,译得太差劲~~~~
      
      放着现成佛教的术语,比如“意识”、“末那识”不用,偏要去生造另一套语汇系统,什么“思成神我”“意成神我”,我读了差不多两三年之后,才明白,就是佛教所说的“意识”与“末那识”嘛!
      
      还有一个“终极神我”,其实就是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不知道是译者徐梵澄先生没有学过佛学呢,还是他有意要“生造”另外一套语汇体系,总之,读起来太生硬了!!!
  •   我感觉这本书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要用静下的心在反复的体会,我收益匪浅,希望您能用心感悟此书
  •   这样不好。
    “阿赖耶识”其实并非“终极神我”,所以不能代之,倒可互相参看。
    梵澄先生是唯一学贯中、西、印度的学者,怀疑他有没有学过佛学恐怕是会让人笑话的。
    当然,他极少加上自己的注释,这也确实让学识不足的读者比如本人觉得艰涩了许多,所以你这样说并不算太过,非常情有可原。
  •   神我怎么能和维识的概念对等呢?看来你根本就没有读懂。唯识论首先是多元论和奥洛宾多的新吠檀多根本就是不同的体系。更进一步讲,就是阿赖耶也是“一切种子如瀑流“按照瑜伽论的框架那属于“自性“。你要是想看英文版我有电子版发给你。但是请你一定认真读懂了再发议论。
  •   说着说着就急了,挺没劲的
  •   他的体系很庞大,综合诸多对反,翻译的很好啊,风格很有特色,习惯就好了
  •   为什么我看不懂??
    看了几页,感觉头快炸了!
  •   阿罗频多的这本书其实非常好,徐梵澄翻译得也算准确,可惜语言的确不太容易亲近。有来者可以再翻译一遍——把徐梵澄的语言翻得亲切些,就可以了。
  •   从来就没听哪个搞印度哲学的人说徐老先生的翻译水平有问题的。
    说实话,徐老先生的译作从来都不是给一般爱好者看的,如果说看不懂还怪人家翻译得不好,那基本上就相当于不懂法语却去抱怨波德莱尔的诗读不懂一样。
    所以如果要写书评的话,麻烦先做一下自省,看看是不是已经读懂一二,并能给出有意义的文字。若只会这样孩子气的抱怨,那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了。
  •   真的是需要些名词注释才能立刻明白
  •   名词注释了也不见得能懂。就像对一个从来没见过雪的人,解释“雪”是什么,其实做不到。
  •   是滴,还是不懂。
  •   哈哈哈!终于有人胆敢在权威底下说真话。权威也是人,可以有缺点,咬紧牙关熬到年头,说不定你也是权威。
    书是好书,语言风格真是太奇怪了。
    我想徐先生翻译《瑜伽论》系列的初衷一定是:传播知识、教育大众。他决不是想编一部《九阴真经》,全是密语暗号,少数天赋异秉的看了就能练成神功,我们俗人看了都有走火入魔的危险。
    尽管徐先生本人学问挺大,但就广泛传播知识、教育大众来说,他的《瑜伽论》及其系列可不怎么成功。对多数读者来说,书里的语言既不是白话文,也不是古文,词句生涩扭捏,用一字形容,就是“痛”;用二字形容:就是“不通”。带着对徐先生的敬意,大家用了大量时间努力试图理解这些词句到底是个什么20世纪中文意思,相比之下,阿罗频多大师的教义居然深入浅出得令人惊喜。
    《瑜伽论》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翻译出版的。新文化运动大约始于1919年,那时候徐先生只有10岁。老先生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大环境下接受的中文教育。以老舍先生1939年的《骆驼祥子》、钱钟书先生1947年的《围城》为例,书中使用的语言都生动、明白、流畅。因此年代决不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原因。我甚至想,会不会是徐先生希望我们认真阅读,因此故意在文字上设下重重困难和陷阱,好让我们反复流连,逐字斟酌?
    据说徐先生晚年准备重新翻译《圣经》,未果。精神可嘉!但是如果也是照这个路数翻,恐怕众先知与使徒难担起咎。
  •   楼上,钱穆先生写《论语新解》,也是这样的想法。本来想全部白话,后来觉得还是文言能促进读者思考,所以改用文言。语言如果太熟了,就会很浅地掠过
  •   同感,译的太差,根本就没有认真译,还有错别字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