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明士 编  页数:33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本书为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之《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一):家族.家礼与教育》分册。

作者简介

高明士,一九四○年生,台湾台中清水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国汉城大学国史学科研究教授。获得学术荣誉包括胡适纪念讲座(2003—2004)等。现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
著有:《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2007)、《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2007)、《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2005)、《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2004)、《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2003)等书。
编有:《中国法制史丛书》十册(2005—2007)、《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二册(2005)、《东亚传统教育与法制研究》二册(2005)、《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为中心》(2003)、《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1999)等书。 、

书籍目录

引言六朝士族——以日常礼仪为中心礼法意义下的宗庙——以中国中古为主《唐律》中家庭与个人的关系——透过教育与法制建构“家内秩序”《文公家礼》管见颜元生命思想中的家礼实践与“家庭”的意涵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家训”与家内秩序中国家族书院三记从《吐蕃子年(公元808年)沙洲左二将百姓氾履倩等五户户籍手实残卷》看吐蕃户婚方面若干问题晚清继受外国法中“无夫奸”存废的世纪之争律令法和日本古代家族从法制的观点浅谈韩国传统社会的家礼人名索引名词索引

章节摘录

家礼与国法的关系和原理及其意义张中秋序语在座的诸位前辈并同道,大陆像我这样一代的年轻学人,可以说是在没有正规家礼的环境中长大的,现在回想起儿时的经历,印象中的“礼”只是一些民间习惯,如家人间的辈分和称呼,乡村的婚丧祭礼等,虽一直存在,但对照传统的家礼,已简陋到破碎的程度了。及至我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大学就读,所学的法科知识基本上也是清末以来从日本、德国和前苏联移植的西学,对传统中国的法只是附带的一知半解。所以,今天我站在这里谈论传统中国的家礼与国法,有几点感想不得不说。首先,我要感谢本次会议的组织者高明士教授的邀请和黄源盛教授的推荐,他们为我认识中国法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前我习惯于从法的角度,现在我又可以从家礼的角度出发了。同样,由于前述原因,我对家礼和国法的认识缺乏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无论怎样,所谈总不免隔靴搔痒,这是要请大家原谅的。还有,我想说的是,在世相纷然、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家庭萎缩、人心困惑的今天,检讨中国的家礼与国法,确有一些茫然好奇的心理,但心底又存某种期盼,希望我们的努力或有所值。一、家礼与国法的关系在讨论传统中国家礼与国法的关系前,最好先对它们的构成有所说明。家礼与国法的构成可从纵横两个方面观察。纵向看,家礼源于《周礼》,经《孔子家语》和《颜氏家训》的发展,定型于司马光的《书仪》、《家范》和朱熹的《朱子家礼》,特别是《朱子家礼》成了我国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传统家礼的范本,近代以前的朝鲜、曰本诸家礼尤其丧礼的内容也大都仿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还不错,书里面内容很让人学习
  •   台湾学者的东西我们很难见到,记着前两年有一套《台湾学者中国研究论丛》,我看到后,如饥似渴,恨不得买了全套。这本书多为台湾年轻学者所作,代表了年轻人的研究成果,不够扎实,如果是初学者还可以看。
  •   以为是高先生的文集,结果是借他之名的杂烩,只有他的一个介绍性的文章,其他所收诸人文集皆非我之所欲,欲求高氏文者慎之!建议在商品介绍页改作:高明士等 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