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晓虹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以北京大学王福堂先生的北京话记音(手稿)为准,对北京话入声字问题进行更为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书中除了书面文献材料的运用,还利用一部分其他方言的材料,与北京话进行比较。全书共分九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今北京话的入声字、元明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清代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及文读音的形成等。

作者简介

  高晓虹,2000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2001年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方言学、历史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曾发表《北京话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北京话庄组字分化现象试析》、《官话方言阳声韵知系字读音分合类型及其演变关系》等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1.1 问题的缘起1.2 前人研究综述1.3 本书的研究材料和角度1.3.1 研究材料1.3.2 研究角度1.3.3 历史层次的形成过程及原因1.4 文白异读和历史层次1.4.1 文白异读1.4.2 历史层次第二章 今北京话的入声字2.1 入声字的声调2.1.1 全浊入2.1.2 次浊入2.1.3 清入字2.1.4 小结2.2 入声字的韵母2.3 入声字的文白异读2.4 小结第三章 元明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3.1 元代韵书中的入声字3.1.1 《中原音韵》3.1.2 《蒙古字韵》3.1.3 《中原雅音》3.1.4 小结3.2 明代《合并字学集韵》中的入声字3.2.1 入声字的声调3.2.2 入声字的韵母3.2.3 入声字的文白异读第四章 清代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4.1 清代韵书中的入声字4.1.1 《李氏音鉴》4.1.2 《音韵逢源》4.1.3 《语言自迩集》4.1.4 小结4.2 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4.2.1 《京音字汇》4.2.2 《京音入声字谱》4.2.3 《增注(中华新韵)》4.2.4 小结第五章 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5.1 元代以来入声字的归调变化5.1.1 全浊入5.1.2 次浊入5.1.3 清入字5.2 元代以来入声字韵母的变化5.3 元代以来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变化5.3.1 韵母5.3.2 声母5.3.3 声调5.4 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第六章 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及文读音的形成6.1 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6.2 北京话入声字文读音的形成6.2.1 通合三入声字的文读6.2.2 宕江摄入声字的文读6.2.3 深臻开三庄组、曾摄一等、曾开三庄组、梗开二入声字的韵母文读6.2.4 清入字的声调文读6.2.5 深臻曾开三庄组、梗开二知系入声字的声母文读6.2.6 小结第七章 周边方言的入声字:河北方言与东北官话7.1 河北方言的入声字7.1.1 河北方言入声字读音概况7.1.2 河北无入声方言的文白异读7.1.3 小结7.2 东北官话的入声字7.2.1 哈尔滨方言的入声字7.2.2 长春方言的入声字7.2.3 小结7.3 从入声字看北京话与河北方言、东北官话的关系7.3.1 三者入声字的声调、韵母和文白异读的比较7.3.2 北京话与河北方言、东北官话的关系第八章 北京话入声字研究的新进展8.1 对北京话清入字共时变异的考察8.2 对北京周围方言入声字读音的研究8.3 对北京话、北京官话入声字读音的历时考察8.4 对北京话清入字归调层次的考察8.5 对北京话入声字读音形成因素的考察8.6 与本书观点不同的研究第九章 入派三声与传统音变理论适用范围的局限参考文献附录一《合并字学集韵》入声字表附录二《音韵逢源》入声字表附录三《语言自迩集》入声字表后记

章节摘录

  只有白读的清人字,声调或为阴平,或为上声,只有“黑”字有两个声调,一为阴平,一为上声。文白兼有的清人字,白读音的声调多为阴平或上声,文读音的声调基本为阳平或去声,“削约剥”三字的文白读声调相同,都为阴平。只有文读的清入字,既有归阳平、去声的,也有归阴平、上声的,但归阳平、去声的占多数。  由上可知,多数清人字的声调确实因韵母的文白而不同。但由于只有文读的清人字也有读阴平或上声的,所以还不能直接说阴平、上声是白读调,阳平、去声是文读调。不过,清人字声调与文白韵母的关系表明,清人字虽然分别归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但这四个声调并不处在同一层次上。也就是说,北京话清入字的声调也有文白的不同,只是不如韵母的文白对比整齐。  无论韵母为白读,还是文读,北京话清人字的声调都不只一个,韵母为白读,有阴平和上声两个,韵母为文读,则有阴、阳、上、去四个。从其他官话方言来看,清人字一般只归一个声调,或阴平(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或阳平(西南官话),或上声(胶辽官话),或去声(兰银官话)。按说,北京话的清人字,无论文读层还是白读层,归一个声调的可能性也应该是最大的。从这个角度来推测,最初的白读层声调,只能或是上声,或是阴平,而不应该两个都是白读调,最初的文读层声调,也应该是四声里的某一个。但究竟如何,从今北京话的情况,我们暂时无从作出判断。所以下文讨论声调的文白差异,都是以韵母的文白差异为基础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