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观无限美

出版时间:2006.0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岠渭  页数:258  
Tag标签:无  

前言

  时常在与爱乐朋友一起听完一段音乐之后,谈论音乐是何等奇妙的东西,不管它是狂暴、亲昵,还是沉郁、温婉,总能带给我们心灵无限的丰实感,一声幸福的、百感交集的喟叹之后,大概也只能任由它“无法形容地”或“难以言喻地”留在永恒的苍茫中。  去年校庆典礼上,学校颁给我一个服务满二十年的奖章。记得刚回台湾时,常有同事问起在维也纳的十年求学生涯如何。我总回一句:“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老实说,当时嘴上虽说得淡然,心中却有一股干云豪气志得意满地起伏着。曾几何时,“老尽少年心”的十年倏忽竟然又两度而过。我们说光阴荏苒,正因为它的柔软,所以过得浑然不知。今天突然在这儿十年、二十年地算着,是因为最近准备将自己写过的一些杂文整理出版,但不论怎么翻箱倒柜却都凑不出自己满意的数量。二十个寒暑里,对属于自己专业的音乐总共只写了这么多,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当然,平日在研究及授课之余,也曾觉得应提笔来谈谈音乐,可是提笔的时间总一次次地被演讲占用了,渐渐地连休闲的时间也不见了。近四五年来,一天睡眠的时间也由六小时、五小时递减到目前的四小时。音乐讲座常驱迫我到几乎要窒息的地步,以致在偶尔读到像“人闲桂花落”、“拈笔闲删旧旬”或“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样的句子时,总忍不住要在“闲”字上好奇地多望几眼。  我的音乐专业领域是西洋音乐史,在学校担任的课程也多半属史类范畴。可是多年的学习心得及授课经验不断地让我明白一个简单但极为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音乐的一切都在声音里,任何关于音乐的陈述及讨论都应回到声音中来进行。”对此的深信不疑,让我坚持传授一种有声响的音乐史。它也许必须利用文字或史料来归纳,但不应是只有文字或史料的音乐史。课堂上我也常鼓励学生,不管主修是什么,都应常听音乐,听音乐的重要性是令人料想不到的。以我为例,当音乐陷我于苦思时,我仍只能经由再三反复听它而得到答案。音乐系的学生,校方总有一套完备的课程来训练他们,比较起来,社会上更大一批爱乐族,就不常有这机会了。可是他们对音乐的需求与热爱却又往往高于专业学生,他们渴望的、企盼的眼神总是将我吸纳过去。白天在学校我为一批批18到25岁左右的学生授课,下课后到了晚上又有一批批介于20到80岁之间的爱乐者,希望能听到我为他们介绍古典音乐。回首遥望20年来这条由一场场的讲座所铺成的道路,我终于深深体会: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为了让爱乐者能因正确的欣赏态度而获得真正的音乐感动,我的音乐讲座务必要有作曲家的作品——“声音”——在场。接下来我会以白板上一些简单的音乐形式图表作为依据来与爱乐朋友共同欣赏那一直处在流动状态中的音乐。正因为音乐在进行中,你能察觉到每个瞬问的声音当下的动作和所在位置,及它们何以来与何所往,于是你所听到的音乐才会是一个有脉动的生命。我们不也是只能从活体上找到它的容貌、动态、情感吗?音乐确实是一幢“流动的建筑”,但它必须有脉动着的活体的感受及认知才能体现出来。当听音乐能有如此感觉时,才算是听到了它。  我们就是要这样子把音乐听进心窝里,因为音乐只会在心窝中散发它独特的美及感动力。一首好音乐,不将它听进心窝里,分明是糟蹋它。只有在最宁静、最深邃的心灵里,音乐才能表现出它至美、至善、至真的本体。莫扎特在他《加冕弥撒》(Mass N0.15 for Vocal soloists,chorus and orchestra in amajor“coronatlon”K.317)的《羔羊经》(Agnus Dei)里让我们听到蹙眉凝情的女高音,虔敬地祈求着“免除世罪的神之羔羊,求你怜悯我们”(AgnusDdi;qui tolliss peccata mundi;miserere nobis),听完后,我们感动万分。接着在《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K.492)中,他也让泪点扑簌的伯爵夫人以同一条旋律怨诉着“美好时刻哪里去了”(Dove sono_i bei momenti),听完后,我们依旧感动万分。你瞧!让我们万分感动的当然不是这“两”句词,而是这“一”条旋律。拨开文词的柳密花繁,直探声音本体,方称得上“境界”。这种只从音乐求音乐的态度,会让所有的音乐在你心中最后只留下一绝高内涵,就是这绝高内涵可以以一种神秘的方式,穿越时空,相互感通。基于此,我常有一疑惑:人类拥有的第一种语言似乎不是母语,是音乐。   一个爱乐者所具备的音乐知识有多少,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应是他对音乐有没有感觉,音乐听不听得进去。所以我常在演讲场合强调:“一个人是否会看乐谱,会演奏乐器,懂乐理……这些与他是否为一音乐的性情中人毫无关系。”欣赏音乐不是为了累积知识,而是因为心灵渴求被美声滋润、活化,我在音乐讲座中,话说得不多,因为我想让爱乐朋友与音乐有直接且深长的晤对,更何况日常的“语义语言”是与音乐的“情感语言”背道而驰的。所以激化日常语言得到的结果是聒噪,激化音乐语言得到的是寡言,甚至是宁静。为什么真正的爱乐者往往是静默的一群?因为他们只习惯于从音乐中获得“言寡情浓”的美感。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完全点中了音乐的本质。至于如果本当为日常语言的对象却能巧妙回避它的语义功能内容,则顿时脱胎换骨。例如:“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项斯);或者“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皇甫松)。这两个“人语”不正是恍如隔世的幽微音乐吗?   真正能体会音乐之美的人,大概都清楚“在语言停住的地方,开始了音乐”这句话有着何等高远的道理。面对气氛无限的音乐,有限的我常在它绝美得无法形容的声音里矛盾、哀伤、甜蜜、泫然。那风急天高的巴赫管风琴,那千山万壑的贝多芬交响曲,多么令人狂喜、振奋,但为何在听完之后总有一股难言的落寞?音乐境界是苍茫永恒的,而我们对它的倾心又是无终无始、无端无由的,这种美的认同,已完全超乎人类的样式,因而难免落寞;落寞,但却是幸福的、高逸的。道院吹笙,松风袅袅;空门洗钵,花雨纷纷。落寞是音乐的一种独特、神秘的美感,而且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内容概要

默观,沉思,聆赏音乐的新美学,刘岠渭先生的五大主张:    *音乐非语言,不要去猜测音乐代表的具象意义,创作背景亦非首要.    *要有敬意,要专注,将自己简单、真诚地融入活生生的音响实体里,与之同肌理,共魂魄。    *高度的音乐欣赏,建立在高度的理性基础上,通过乐曲分析找寻音乐中的逻辑性,感受音乐绝对的美。    *学会与音乐单独相处。    *在家先把唱片听熟,现场聆听才能有好效果。    本书五大特色:    *不必识谱,不必会乐器,不必为创作背景犯愁:详细欣赏音乐的正确态度与方法,让你学会直面音乐,获得纯粹的美的感动。    *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与新音乐:勾勒西洋音乐五百年发展史,为你的耳朵建立坐标。    *从海顿到马勒,从管弦乐到宗教音乐:精选十大作曲家、五大音乐类别,深入解说。    *附录143首基本曲目的推荐版本。    *全彩印刷,精美图片营造音画浑然共鸣的境界。

作者简介

刘岠渭,1947年生于台湾省台中市。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1983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音乐博士学位。曾任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系主任、音乐研究所所长,现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二十年来,举办两千余场音乐讲座,向民众普及音乐之美,被誉为兼纳中西文化的“音乐传教士”。

书籍目录

自 序  音乐的基本观念西洋音乐史上的足迹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巴洛克Baroque  古典Classicism  浪漫Romanticism  20世纪新音乐New Music of 20th Century音乐家的故事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舒伯特  门德尔松  勃拉姆斯  瓦格纳  比才  理查.施特劳斯  普罗科菲耶夫  马勒  通往古典音乐之门  导言  管弦乐  室内乐  协奏曲  艺术歌曲与歌剧  舞蹈音乐  宗教音乐刘岠渭VS.杨忠衡  兼纳东西文化的音乐传教士  关于欣赏音乐的观念  中国音乐的创作、欣赏与前瞻附录  刘炬渭古典音乐导听推荐CD版本

章节摘录

  虽然欧洲音乐史上的“古典时期”大约是指1750年(巴赫去世)到1827年(贝多芬去世)这段期间,但是依古典的精神来论,巴赫,甚至更早的帕莱斯特里那也都算得上古典的作曲家。这里因为所指的古典并非历史的分期,而是永恒的价值、标准与精神。不过,狭义的“古典时期”,其代表人物通常是指三位维也纳的大师:海顿(Franz Josef Haydn,1732一l 809)、莫扎特f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贝多芬(Im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这三位作曲家虽各有独立的风貌,但都以清晰、和谐、自然、平衡的音乐风格来取代富丽堂皇、多装饰的巴洛克风格,更进一步充实新时代高度展现人性的内容,实现声响美的理想。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独立革命(1776年)及法国革命(1789年)促使平民文化抬头,并强调理智、文明及教育,产生了一个充满乐观进步的社会。音乐作品不再以复杂的和声、曲折的对位来表达深刻、悲怆,取而代之的是用晴朗、简单的大调旋律来直叙自然美、和声美及平衡美。  乐天知命的海顿写了无数符合这种美学观的交响曲。因为这是一个客观理性的时代,在形式(结构)及内容(感受)这两端,作曲家都有偏重形式的倾向,将完美的形式当作提炼出来的原则,不掺杂内容的隐喻及外来的影响,以避免引起听众有先人为主的情绪反应,而让听众能受到“主动赋予内容’’的尊重。在音乐美学上,我们称这种客观、理性的音乐为“绝对音乐”。古典时期就是以这种最高度的形式美而来与强调内容的浪漫时期划清界限的。  古典风格的清晰、严格、安静、简单、自然、明白,堪为万世永存的音乐艺术典范,以声音为媒介表达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感官的美感经验,发散出理性、智慧的光芒。  透过知识、客观、秩序,获得无以言状的自然美、和声美、平衡美,此时,喜怒哀乐诸般情绪已无足轻重了。  在这些声音背后,是洁净得令人喜悦的真理。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里,不分种类、不分大小,我们终究所追求的,应该就是这种永恒的、知性的幸福。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两千多场精彩讲座淬炼而成,音乐传教士助您开启音乐之门。  音乐境界是苍茫永恒的,而我们对它的倾心又是无终无始、无端无由的,这种美的认同,已完全超乎人类的样式,但却是幸福的、高逸又落寞的。道院吹笙,松风袅袅;空门洗钵,雨花纷纷。落寥是音乐的一种独特、神秘的美感,而且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刘岠渭  不必识谱,不必会乐器,不必为创作背景犯愁:详解欣赏音乐的正确态度与方法,让你学会直面音乐,获得纯粹的美的感动。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与新音乐:勾勒西洋音乐五百年发展史,为你的耳朵建立坐标。从海顿到马勒,从管弦乐到宗教音乐:精选十大作曲家、五大音乐类别,深入解说,精美图片营造音画浑然共鸣的境界。  台湾“乐赏音乐教育基金会”:二十年音乐欣赏教育使命,两千场讲座苦行僧行脚,八千小时学院讲堂授课,三千万言谆谆教诲。刘教授为台湾培养出成千上万心有灵犀的爱乐者……他是台湾影响力最远大的音乐传教士。  台湾《中国时报》:像传教一样,刘岠渭四处举行讲座,向民众介绍古典音乐的美妙动人之处,他的音乐欣赏理念让乐迷格外能深入理解音乐的精髓,很多人从此踏进古典殿堂,甚至改变了人生的方向。  台湾(民生报):十余年来,他鼓励、引领许多没有识谱能力或不会演奏乐器的人进入音乐世界,从中获取无限的精神满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默观无限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附專業價值又不枯燥的好書
    推薦給愛音樂的你
  •   坐在茶馆,静静地阅读,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很好的书籍
  •   很不错~易懂。
  •   算是古典初入门,蛮喜欢的这本书
  •   内容和表述方式都没有任何新意。
  •   在留声机杂志上看到对刘先生的宣传,据说是台湾的古典音乐传教士,真是言过其实。
    书非常一般,远不如辛丰年老先生的书(如音乐门铃)看得有收获。
    台湾、香港的古典音乐大环境比大陆要好,这两个地方都有24小时播放古典音乐的电台,中国大陆13亿人口每天听的都是流行。有些伤感。
  •   只有肤浅的情绪抒发,内容却是空洞无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