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邢福义,汪国胜 编  页数:5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30年语言学研究概览,即“汉语言文字研究概览”“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研究概览”“民族语言研究与外国语言研究概览”三编。分别综述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研究,古代汉语语音、词汇、训诂、语法研究,汉语修辞研究、汉语方言研究和汉字研究;综述语言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语言学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和语言规划研究;综述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我国外语界的语言研究。第二部分即第四编,为“理论创新、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分“引创型”、“生发型”和“引创生发结合型”来介绍学者们的创新情况,指出三者应能殊途同归,共同起到把中国语言学推向前进的作用。最后为“学界纪事”。分别列举近30年中国高校语言学研究标志性成果,介绍重要学术组织和重要学术活动以及重要研究机构和重要学术阵地。

作者简介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组织编写。
邢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书籍目录

总序内容提要第一章 汉语言文字研究概览第一节 现代汉语语音研究一 语音理论和研究方法二 声母、韵母和声调三 轻重音四 儿化五 变调六 元音和辅音七 音节八 韵律特征九 音位和语音区别特征十 语调和语气十一 协同发音和语流音变十二 语音规范和语音教学十三 实验语音研究十四 其他研究第二节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一 恢复和发展期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二 创新期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三 繁荣期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第三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 词类研究二 短语(词组)研究三 句子类型研究四 特殊句式研究五 歧义问题研究六 复句研究七 篇章(句群)研究八 语法范畴研究第四节 古代汉语语音研究一 音韵学与语音史二 上古音三 中古音四 近代音五 历史方音第五节 古代汉语词汇研究与训诂研究一 古汉语词汇研究二 训诂研究第六节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一 通论性研究二 专题研究三 专书研究四 断代研究五 语法史研究第七节 汉语修辞研究一 对理论问题的重新认识和讨论二 词语、句子、篇章等的修辞研究三 辞格研究、消极修辞研究四 语体、风格研究五 语境研究六 修辞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修辞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七 著作与教材的多样化第八节 汉语方言研究一 区点方言的基本面貌与特点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二 方言语音研究三 方言语汇研究四 方言语法研究五 方言文字的考求研究六 汉语方言特点的综合比较研究七 汉语方言地图和分区研究八 历史方言和方言文献的研究九 方言学史的研究十 汉语方言间、方言与共同语之间、方言与民族语言之间关系研究十一 系属未明方言或濒危方言保护性研究十二 境外汉语方言研究十三 方言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十四 方言应用研究十五 方言语料库的建设研究十六 方言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十七 汉语方言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十八 汉语方言学通论、教程的编撰十九 汉语方言调查材料的编写第九节 汉字研究一 古文字综合研究二 甲骨文研究三 金文研究四 简帛文字研究五 其他古文字研究六 俗字研究七 汉字综合研究第二章 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研究概览第一节 语言理论研究一 历史语言学二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 生成语言学四 功能语言学五 认知语言学六 配价理论七 心理语言学八 神经、病理语言学九 对比语言学十 语法化和词汇化十一 类型学十二 语言哲学十三 原则和方法十四 学科、学风和学派十五 规律探求和理论思考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 学科理论研究二 教学理论研究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四 语言要素教学研究五 语言技能教学研究六 教材研究七 语言测试研究八 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九 汉外语言文化对比十 教师队伍发展研究十一 海外华文教育研究十二 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研究一 通论性研究二 语言接触三 语言变异四 称谓语研究五 社会用语和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用语六 双语和多语问题七 语言生活八 言语交际第四节 文化语言学研究一 文化语言学的系统建构二 语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三 语言结构系统的文化研究四 修辞与文化研究五 汉字与文化研究六 专名与文化研究七 文化现象的语言研究八 跨语言与文化研究九 方言与文化研究十 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十一 行业语言与文化研究十二 学术见解的分歧第五节 计算语言学研究一 概论性研究二 文字的分析与处理三 词的分析与处理四 句法分析五 语义问题研究六 语音的分析与处理七 面向文本的智能信息处理八 机器翻译九 语料库相关技术与规范、标准第六节 语言规划研究一 语言规划相关理论与实践探讨二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研究三 语言文字规范与推广研究四 语言生活、语言资源、语言问题研究第三章 民族语言研究与外国语言研究概览第一节 民族语言研究一 新时期民族语言研究的“新深实”二 大量有价值新语料的积累三 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的大转变四 汉藏语系属问题的深入探究五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的深入发展六 濒危语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七 语言国情调查的全面展开八 语言接触研究的长足进步第二节 外国语言研究一 普通语言学二 应用语言学三 对比语言学四 心理语言学五 翻译学第四章 理论创新、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第一节 理论创新一 引创型二 生发型三 引创生发结合型第二节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一 存在问题二 发展趋势第五章 学界纪事第一节 标志性成果例举一 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著作二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著作三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著作四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著作第二节 重要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一 重要学术组织二 重要学术活动第三节 重要研究机构和学术阵地一 重要研究机构二 重要学术阵地后记

章节摘录

  提要    本书分五章。  第一、二、三章为“研究概览”。第一章是“汉语言文字研究概览”,分别综述现代汉语语音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研究与训诂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修辞研究、汉语方言研究和汉字研究。第二章是“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研究概览”,分别综述语言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语言学研究、 计算语言学研究和语言规划研究。第三章是“民族语言研究与外国语言研究概览”,分别综述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我国外语界的语言研究。  第四章为“理论创新、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本章分“引创型”、“生发型”和“引创生发结合型”来介绍学者们的创新情况,指出三者应能殊途同归,共同起到把中国语言学推向前进的作用。本章认为,中国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将出现以下线路:(1)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学派意识,推动学科发展;(2)努力于逐步实现同国外理论的“平等对话”;(3)加强事实的发掘,深入揭示其特点;(4)力求更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5)加速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深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6)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研究将得到加强;(7)务实求真优良学风的发扬,将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第五章为“学界纪事”。第一节是标志性成果例举;第二节介绍重要学术组织和重要学术活动;第三节介绍重要研究机构和重要学术阵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出版  朱振国  2008年11月27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汇集国内百余位高校知名专家、优秀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18卷的丛书《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据教育部相关部门介绍,全面、系统、客观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成就,是进一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要,也正是该丛书出版的宗旨所在。  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国际问题研究以及有关交叉学科。各学科报告撰写者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对各学科领域三十年的新进展进行把握,力求融贯不同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并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前行提供了以资借鉴的启示和引导。  《发展报告丛书》通过对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十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  以高校各学科知名学者担任分卷主编、组成高水平研究团队,集体攻关,是丛书得以高质量问世的首要原因。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卷》由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主编;《历史学卷》“中国历史”部分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主编,“世界历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斯德先生主编等。  这套丛书的问世,是我国高校学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精神,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呈上的献礼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