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故人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庐隐  页数:236  字数:16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
  每位民国才女都各具特色,各有特长。
  单个作家作品结集为1~2本,均为各位民国才女的代表作品,或是已广为流传,或是被历史遗漏的明珠。
  林徽因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读者不仅可以从这套书当中欣赏到作者的文字,更能随着文字真切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与生活,还可以在阅读中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状态,接受民国特色的文艺熏陶。

作者简介

  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其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

书籍目录

海滨故人
象牙戒指
一个著作家

章节摘录

海滨故人1呵!多美丽的图画!斜阳红得像血般,照在碧绿的海波上,露出紫蔷薇般的颜色来,那白杨和苍松的荫影之下,她们的旅行队正停在那里,五个青年的女郎,要算是此地的熟客了,她们住在靠海的村子里;只要早晨披白绡的安琪儿,在天空微笑时,她们便各人拿着书跳舞般跑了来。黄昏红裳的哥儿回去时,她们也必定要到。她们倒是什么来历呢?有一个名字叫露沙,她在她们五人里,是最活泼的一个,她总喜欢穿白纱的裙子,用云母石作枕头,仰面睡在草地上默默凝思。她在城里念书,现在正是暑假期中,约了她的好朋友--玲玉、莲裳、云青、宗莹住在海边避暑,每天两次来赏鉴海景。她们五个人的相貌和脾气都有极显著的区别。露沙是个很清瘦的面庞和体格,但却十分刚强,她们给她的赞语是“短小精悍”。她的脾气很爽快,但心思极深,对于世界的谜仿佛已经识破,对人们交接,总是诙谐的。玲玉是富于情感,而体格极瘦弱,她常常喜欢人们的赞美和温存。她认定的世界的伟大和神秘,只是爱的作用;她喜欢笑,更喜欢哭,她和云青最要好。云青是个智理比感情更强的人。有时她不耐烦了,不能十分温慰玲玉,玲玉一定要背人偷拭泪,有时竟至放声痛哭了。莲裳为人最周到,无论和什么人都交际得来,而且到处都被人欢迎,她和云青很好。宗莹在她们里头,是最娇艳的一个,她极喜欢艳妆,也喜欢向人夸耀她的美和她的学识,她常常说过分的话。露沙和她很好,但露沙也极反对她思想的近俗,不过觉得她人很温和,待人很好,时时地牺牲了自己的偏见,来附和她。她们样样不同的朋友,而能比一切同学亲热,就在她们都是很有抱负的人,和那醉生梦死的不同。所以她们就在一切同学的中间,筑起高垒来隔绝了。有一天朝霞罩在白云上的时候,她们五个人又来了。露沙睡在海崖上,宗莹蹲在她的身旁,莲裳、玲玉、云青站在海边听怒涛狂歌,看碧波闪映,宗莹和露沙低低地谈笑,远远忽见一缕白烟从海里腾起。玲玉说:“船来了!”大家因都站起来观看,渐渐看见烟筒了。看见船身了,不到五分钟整个的船都可以看得清楚。船上许多水手都对她们望着,直到走到极远才止。她们因又团团坐下,说海上的故事。开始露沙述她幼年时,随她的父母到外省做官去,也是坐的这样的海船。有一天因为心里烦闷极了,不住声地啼哭,哥哥拿许多糖果哄她,也止不住哭声,妈妈用责罚来禁止她的哭声,也是无效。这时她父亲正在作公文,被她搅得急起来,因把她抱起来要往海里抛。她这时惧怕那油碧碧的海水,才止住哭声。宗莹插言道:“露沙小时的历史,多着呢,我都知道。因我妈妈和她家认识,露沙生的那天,我妈妈也在那里。”玲玉说:“你既知道,讲给我们听听好不好?”宗莹看着露沙微笑,意思是探她许可与否,露沙说:“小时的事情我一概不记得,你说说也好,叫我也知道知道。”于是宗莹开始说了:“露沙出世的时候,亲友们都庆贺她的命运,因为露沙的母亲已经生过四个哥儿了。当孕着露沙的时候,只盼望是个女儿。这时露沙正好出世。她母亲对这嫩弱的花蕊,十分爱护,但同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不免妨碍露沙的幸运,就是生露沙的那一天,她的外祖母死了。并且曾经派人来接她的母亲,为了露沙的出世,终没去成,事后每每思量,当露沙闭目恬适睡在她臂膀上时,她便想到母亲的死,晶莹的泪点往往滴在露沙的颊上。后来她忽感到露沙的出世有些不祥,把思量母亲的热情,变成憎厌露沙的心了!还有不幸的,是她母亲因悲抑的结果,使露沙没有乳汁吃,稚嫩的哀哭声,便从此不断了。有一天夜里,露沙哭得最凶,连她的小哥哥都吵醒了。她母亲又急又痛,止不住倚着床沿垂泪,她父亲也叹息道:“这孩子真讨厌!明天雇个奶妈,把她打发远点,免得你这么受罪!”她母亲点点头,但没说什么。过了几天,露沙已不在她母亲怀抱里了,那个新奶妈,是乡下来的,她梳着奇异像蝉翼般的头,两道细缝的小眼,上唇撅起来,露着牙龈。露沙初次见她,似乎很惊怕,只躲在娘怀里不肯仰起头来。后来那奶妈拿了许多糖果和玩物,才勉强把她哄去。但到了夜里,她依旧要找娘去,奶妈只把她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唱催眠歌儿,才把她哄睡了。露沙因为小时吃了母亲优抑的乳汁,身体十分孱弱,况且那奶妈又非常的粗心,她有时哭了,奶妈竟不理她,这时她的小灵魂,感到世界的孤寂和冷刻了。她身体健康更一天不如一天。到三岁了她还不能走路和说话,并且头上还生了许多疮疥。这可怜的小生命,更没有人注意她了。在那一年的春天,鸟儿全都轻唱着,花儿全都含笑着,露沙的小哥哥都在绿草地上玩耍,那时露沙得极重的热病,关闭在一间厢房里。当她病势沉重的时候,她母亲绝望了,又恐怕传染,她走到露沙的小床前,看着她瘦弱的面庞说:“唉!怎变成这样了!……奶妈!我这里孩子多,不如把她抱到你家里去治吧!能好再抱回来,不好就算了!”奶妈也正想回去看看她的小黑,当时就收拾起来,到第二天早晨,奶妈抱着露沙走了。她母亲不免伤心流泪。露沙搬到奶妈家里的第二天,她母亲又生了个小妹妹,从此露沙不但不在她母亲的怀里,并且也不在她母亲的心里了。奶妈的家,离城有二十里路,是个环山绕水的村落,她的屋子,是用茅草和黄泥筑成的,一共四间,屋子前面有一座竹篱笆,篱笆外有一道小溪,溪的隔岸,是一片田地,碧绿的麦秀,被风吹着如波纹般涌漾。奶妈的丈夫是个农夫,天天都在田地里做工;家里有一个纺车,奶妈的大女儿银姊,天天用它纺线;奶妈的小女儿小黑和露沙同岁。露沙到了奶妈家里,病渐渐减轻,不到半个月已经完全好了,便是头上的疮也结了痂,从前那黄瘦的面孔,现在变成红黑了。露沙住在奶妈家里,整整过了半年,她忘了她的父母,以为奶妈便是她的亲娘,银姊和小黑是她的亲姊姊。朝霞幻成的画景,成了她灵魂的安慰者,斜阳影里唱歌的牧童,是她的良友,她这时精神身体都十分焕发。露沙回家的时候,已经四岁了。到六岁的时候,就随着她的父母做官去,以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宗莹说到这里止住了。露沙只是怔怔地回想,云青忽喊道:“你看那海水都放金光了,太阳已经到了正午,我们回去吃饭吧!”她们随着松荫走了一程已经到家了。在这一个暑假里,寂寞的松林,和无言的海流,被这五个女孩子点染得十分热闹,她们对着白浪低吟,对着激潮高歌,对着朝霞微笑,有时竟对着海月垂泪。不久暑假将尽了,那天夜里正是月望的时候,她们黄昏时拿着箫笛等来了。露沙说:“明天我们就要进城去,这海上的风景,只有这一次的赏受了。今晚我们一定要看日落和月出……这海边上虽有几家人家,但和我们也混熟了,纵晚点回去也不要紧,今天总要尽兴才是。”大家都极同意。西方红灼灼的光闪烁着,海水染成紫色,太阳足有一个脸盆大,起初盖着黄色的云,有时露出两道红来,仿佛大神怒睁两眼,向人间狠视般,但没有几分钟那两道红线化成一道,那彩霞和彗星般散在西北角上,那火盆般的太阳已到了水平线上,一霎眼那太阳已如狮子滚绣球般,打个转身沉向海底去了。天上立刻露出淡灰色来,只在西方还有些五彩余辉闪烁着。海风吹拂在宗莹的散发上,如柳丝轻舞,她倚着松柯低声唱道:我欲登芙蓉之高峰兮,白云阻其去路。我欲挚绿萝之俊藤兮;惧颓岩而踟躇。伤烟波之荡荡兮;伊人何处?叩海神久不应兮;唯漫歌以代哭!接着歌声,又是一阵箫韵,其声嘤嘤似蜂鸣群芳丛里,其韵溶溶似落花轻逐流水,渐提渐高激起有如孤鸿哀唳碧空,但一折之后又渐转和缓恰似水渗滩底呜咽不绝,最后音响渐杳,歌声又起道:“临碧海对寒素兮,何烦纡之萦心!浪滔滔波荡荡兮,伤孤舟之无依!伤孤舟之无依兮,愁绵绵而永系!”大家都被了歌声的催眠,沉思无言,便是那作歌的宗莹,也只有微叹的余音,还在空中荡漾罢了。 “……

编辑推荐

  作品写露沙等五位女青年,天真浪漫,用幻想编织着未来的自由王国。露沙小时未曾得到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遇歧视,追求爱情又失败,难得有几位同窗挚友,也不能长相聚,所以深感世界的的寂寞与与人生的不幸,因之情绪也甚为感伤、悲观。整篇小说好似用多愁善感的女子和无数泪珠串成的,有着巨大的感染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滨故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海滨故人,当旧日风流云散,故友零落他方,世事浮尘,情愁恩怨,都若海风催沙,似留却仍未留。
      生命的结局是干枯的,岁月的流逝是无情的。这样的女人是痴心的,用这样坚挺而铿锵的字句,写出难以言说的诚挚深情。
      惨淡的心意,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追不回的青春年华。友谊,爱情,亲情,为何我们生来便注定为其痴缠,要对他们念念不忘。
      因为那样美好,那情深,那情真。
      看却世事的非凡女子,庐隐,却仍在情中,亦仍在怀念中。
      海滨古人,何时归来?
  •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庐隐有两篇代表作,一篇是《海滨故人》,另一篇就是《或人的悲哀》。《海滨故人》是作者进行的带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创作,其中的女主角露莎无论是性情抑或经历都与她自身有很多的相似点——年幼时缺少父母之爱,很小就被送到学堂与外界隔绝,学堂中的生活单调枯燥贫乏,唯一庆幸之事就是仍有志趣相投之人与之相伴。
       《或人的悲哀》的创作要早于《海滨故人》,它写于1922年,此时正近五四落潮时期,社会上存在着一大批思想开化却郁郁不得志,对社会不满又无力反抗,陷于时代洪流颓废迷茫的新青年。这个时期的新作家们,往往在小说中塑造一类失望易感脆弱的主人公——郁达夫称之为“零余者”,再结合进混乱纷杂、新旧冲突的时代背景,最后以悲剧结尾收场。庐隐便是这类小说模式的贡献者,《或人的悲哀》便是这类型小说中的名篇之一。
       庐隐在写《或人的悲哀》时沿用了她钟情的书信体形式,以女主人公亚侠与好友KY的九封书信为小说的全部内容。体裁单一,叙述受限,仍旧不妨碍她讲述一个人由生至死灵魂幻灭的完整故事。第一封信,一千余字,便把女主人公亚侠的性情刻画得鲜明清晰。她对生活充满憧憬和热爱,所以会对诸如“人生究竟的问题”怀有兴致,同时她又为自己的病体所累,对未来对生命的前途充满担忧甚至害怕,作为一个弱女子,她空有着贞烈高洁之心,却缺少刚强勇敢、独立向上的心,所以当周围的朋友皆呈现出消极放纵的模样,她也没有自己坚守的信条,便随波逐流“游戏人间”去了。而后,敏感脆弱的天性又使她矛盾自责,为自己的一时放纵所引出的种种纷杂饱含悔恨,如此郁郁久了,又更觉人生的无趣无聊,于是便又是一番放纵,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个循环轮回始于第一封信,终于最末一封信,隐隐现于中间的七封信,似主人公逃脱不了的谶语。
       第二封信,写于亚侠因病搬入妇婴医院之后。既然能住医院,在读者看来,她自是一个物质上富裕的女子。无奈她精神上无法得到满足,这正应了“世事古难全”的古话。物质精神的共同富裕在现实中也是多么难寻觅啊!第二封信着重描写了宗教对主人公亚侠的影响,这一情节也非信手拈来,因为作者庐隐小时在教会学校学习时,便受过一位美国夫人影响,靠宗教获得过内心的安宁。这一时期,靠着宗教的慰藉,亚侠在信中男的透出了愉悦的情绪,因为一束兰花的灿烂就满心期待欢喜起来。
       第三封信,她却又变了另一副模样。靠宗教获得的慰藉是短暂的,病痛对生理上的折磨对心理自然也构成了一种戕害。朋友的书信和现实的经历也许又使她看到了什么扰心的世间污秽,卧病在床无人倾诉的现实使她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她作出了远赴蓬莱的决定,作出这一决定后,相比比留恋故人的感情更深的,是对新生活的期许吧。心中的消极犹在,疑窦更生,是女主人公问自己,也是作者借此问读者:“名利的代价是什么?”
       第四封信,未到远方,已离故地,茫茫海天,难比内心荒凉,漂泊中的亚侠既有别离之苦,又有旅行之喜。这封信前半段回忆了分离之景,作者也借笔下主人公之口回答了“名利代价”的问题:“愁苦劳碌、是人生生命的波动;若果没有这个波动,世界将呈一种不可思议的枯寂、游戏人间”。到最后,还是落入了消极厌世的念头:游戏人间。这样的写想必也与庐隐大学时代痴迷庄子,隐隐之中得了个“出世”的念头紧密相关。信的后半段,主人公亚侠思及现状,就又是一番期许欣悦了。
       第五封信,写于亚侠到东京的五天后。一开始便是一句“此地的人情风俗和祖国相差太远了”!接下去便是满纸失望之情。紧接着描述的拜访社会主义者一事也是为了烘托这种情绪。对监视警察的满腔恨意与谈话的不能痛快都是表现。这封信在小说人物的刻画上也颇有意义,将亚侠与社会主义者谈话时的狂热和谈话回来后的自嘲心情一比较,便可发现她是一个容易被外界影响的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也不具备这样的性格,因而更容易在世事变幻迅速的时代里迷失自我。
       第六封信,不幸又病了,这时的亚侠又住进了医院,暂居异乡的愁思更浓,这一病也更衬得她凄苦,先是只有哥哥来看护,而后又来了两个人,却目的不纯,明争暗斗,使小小病房充斥了不和谐的因素。在正常人看来,这样的争夺倒能满足当事人的小小虚荣心,可这事让我们病态的女主人经历了,却生不出一丝宽慰或得意的情绪,只是又对这浊浊人世生出了厌倦,对人心生出了诸多的怀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亚侠大概是一个追求完美与极致的人,向往的是自然赤诚和单纯,对交往不多时便生出私心的人难免是厌恶至极的。本就是病弱之人,心中又有层层心结解不开,自然地,也就对生不抱希望,开始专心致志想着死的事了。
       第七封信,写了一夜,写到黎明,终定归心。这一次又是诉说对异地的失望,对病情的绝望,句句都浸透着感伤的情绪。经过这一段旅程,亚侠仿佛看透了这个世界,觉得天大地大却无她容身之地,也看到了许多理想坚定、斗志满满的青年,却都无法始自己彻底感化从而振作。她对这个世界失望得彻底却不完全,因为故国还有故人,她渴望见着她们最后一面。此时,死对她来说,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了吧。
       第八封信,物是人非,表兄变了模样,相谈也觉得生疏。这与庐隐的经历也颇为相似,早先急于订婚,等过了一段时间才又发现表兄的不合意。唯逸的死和信也进一步刺激了亚侠。且不说她对他是否有情,以她多思多虑的心思来想,一个人为自己而死,一个原本活泼的生命为自己陨落,她心中又该生出多少愁苦啊!唯逸的死像一块重石压在了亚侠的心上,压得她失眠吐血,终于这所有包袱沉得她再也站不起来了。
       第九封信,生之谜,以游戏人间来解,谁知她真把生命看轻成了一场游戏,自沉湖底,尸首也难觅。庐隐给了亚侠这样的结局,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给了她那样的性情。同样的事给不同的人经历会是不同的模样,可谁让亚侠是这样一个女子——敏感多虑,疾病缠身。生不逢时,所遇皆错。日记体是庐隐小说中常用的,最后一封信附了亚侠的最后一页日记,以手写心,所以我相信,这许许多多的生存的疑惑,是亚侠的,是庐隐的,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新青年们的。
       洋洋洒洒九封信,看完之后,心难释怀。《或人的悲哀》就是这样一篇小说,所有的情节藏匿于信笺中,所有的人物也只在亚侠的眼里,小说中的很多事很多人在初次看完后并不真切,但是几遍看下来,脑海中仿佛是演了一场亚侠、KY、唯逸、心印这些人的一场电影——一部年代片,人物丰满,情节动人,回味悠长,意蕴延绵。
      
  •     
       很伤感的故事。
       读了以后很凌乱,看到许多自己的影子,自己思考过的问题,还有自己如她们一般的,对世界萧条的意志。不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为了什么,世间的乐趣又在哪里。末了,感叹一句道:人生之事,不过尔尔,百无聊赖,总是愁苦多余欢乐。
       不过幸而,我依旧幸福地活着。虽然时而感叹几句人生的凄苦,却也始终享受着一个俗人的快乐。贪图生活的小便宜,为了几块钱的讨价还价而开心,因为喜欢的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而伤心难过,过着在别人看来俗不可耐的,没有壮丽未来的生活。其实也不是那么糟。
       这是庐隐的风格,爱写自己,自怨自艾;爱写情感,多愁善感;爱写愁苦,郁郁寡欢。无可否认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但却不愿意看到这些悲伤的文字,不愿意看到其他人也与我一样堕落,一样消沉。是害怕看到自己的样子,还是害怕看到世界的孤寂与悲凉?
       说说这几个女孩。
       先说露莎,小说的主角。于这个多情的女孩,不知是怎样一种情感。有怜悯、有爱惜、却也有不喜欢、不爱。说她愁苦阴郁吧,与别的女孩子相比,倒也坚强;说她乐观积极,却总是要独自流泪,怀物伤人。矛盾的共同体,追求精神的生活,却无法抛却现实的礼教,终只能做了生活的奴隶。一面说:身为女子,已经不幸!若再被人离弃,还有生路吗?却也一面和梓青“相知相谅,心心相印”。她和梓青,真是可爱又可憎!梓青那家中的妻子,想要的难道不过是不被人离弃,独有妻子的名义吗?!但露莎和梓青的爱恋,却又是可以理解的。在前途不明朗的日子,在那些希望茫茫的时间,能遇到一个知己是多么令人珍惜的一件事。或许我自己也是一个矛盾的人,想要追求理想,逍遥自在,却被现实束缚。不过我终究是一个庸俗的人,做小三,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最终,我还是被现实打败了呢。
       云青。书中最可怜的女子。孝敬父母,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为了父母,舍弃了自己的幸福。她最后的结局是最清苦的,也是最自在的。不为爱情而羁绊,隐退山间,与世无争。她是我最崇拜的女子,她最坚强。如果可以,我也想这么简简单单地过日子,清闲安适。
       另外的三三两两,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总之,是踏上了婚姻的殿堂,过上了最普通最平凡的女人的生活。不知道为什么她们中间总有那么多的苦闷,爱情也本是生活中美妙的东西。或许她们有她们的理想,就像开头说的,她们都是很有抱负的人,和那醉生梦死的不同;所以她们就在一切同学的中间,筑起高垒来隔绝了。结婚,意味着她们即将踏上与所有庸俗女子一样的道路,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追逐理想了吧。正如露莎在宗莹婚礼上的那一番思绪:(宗莹)从前在学校时,仿佛是水上沙鸥,活泼清爽;今天却像笼里鹦鹉,毫无生气,板板地坐在那里,任人凝视,任人取笑,她只默默低眉。她们正在为逝去的岁月、消失的自己而默默感伤呢。
       总有一天,我也会和她们一样老去。不能再和现在一样笑谈理想,奚落人生。但是我不伤感。因为我知道,哪怕我变成菜市场上和别人讨价还价的庸俗妇女,我也在经历我的人生,它的每一个过程,都珍贵而美丽。
      
  •      关于庐隐,我不得不为她说句公道话,她与冰心是同个时代的作家,却是那个时代埋没的一粒珍珠,原因是什么呢?她的不合世俗,她的文章用辛辣的语言直戳封建世俗的要害,她用笔杆子作武器为女性呐喊,不论是新时代的女性,还是旧时代的女性,都成为她纸上的人物。她一方面鼓励新时代女性追求自己想要的未来,另一方面又常常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作为牺牲品的旧女性的同情和怜悯。庐隐是个大胆的,具有自觉创造力的女作家,她结合自身的经验感悟,以慧眼看到男女关系中的实质性不平等,她大力反对父权,质疑夫权,挑战男权。总之,她是第一个在女性问题上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者,她认识的所谓的男女平等,不应该是男人口中的“平等”,那种平等不是真正的平等,男性话语权下的“平等”只是他们用来欺压女性的幌子。真正的女性平等是女性自身的独立,特别是思想的独立和解放。在作品中,她深刻揭露道男性以自由恋爱为名抛弃、冷落旧式女性,另外,男性又以妇女解放为名骗取新女性的感情。在这方面,庐隐似乎成了一个打抱不平的战士,用笔讲述妇女的苦闷心理和所遭到困境,她是女性文学的先锋作家,真正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为广大女性呐喊。
      
       “海滨故人”群毅然是一个女性群体,她们虽和男性有交集,但却是属于自己独立的个体,她们互相倾谈,彼此安慰,共享朝霞和夕阳,一起读书,旅行,唱歌,跳舞,谈情,相约于西子湖畔。在这个世界里,男权文化被搁置,她们不以嫁人为唯一目标,反而质疑婚姻的意义,赞赏独立自主之女性。然而,这并未使她们真正摆脱女性的悲剧,作者在《海滨故人》结尾处的那声沉重,道出了女性并未彻底解放的无奈与忧心,淡淡愁心照亮前方妇女解放的光明大道,可以说庐隐是一个过渡时代的先锋女作家!我赞赏她。
      
  •     初上大学时在一个慵懒午后读的一本书~~~喜欢那弥漫着的淡淡温情,还有如此干净的思想~~~是水墨画的感觉,很远又很近,只是突然想起许多远方的故人,海滨故人们,你们好吗?
  •   简单,安逸.好啊
  •   嗯啊~
  •   好精炼的书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