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间再构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东南大学  作者:崔宁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聚焦于政府主导下的重大城市事件对于城市结构的影响。全书抽取与城市空间结构最密切相关的场地选址、场地拆迁、配套交通建设、规划和后续利用等主要方面,建立重大城市事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联系,分析总结其间的规律和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交通、城市研究与城市建设管理等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书籍目录

1  引言  1.1  概述  1.2  “重大城市事件”的概念辨析    1.2.1  “重大城市事件”的定义    1.2.2  “重大城市事件”的分类    1.2.3  “重大城市事件”的政府职能  1.3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辨析    1.3.1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1.3.2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1.3.3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  1.4  “城市空间结构”与“重大城市事件”联系机制    1.4.1  政府决策的目标性    1.4.2  政府角色的重要性    1.4.3  建立在政府平台之上的联系机制  1.5  世界博览会与上海世博会    1.5.1  世界博览会简介    1.5.2  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    1.5.3作为重大城市事件的上海世博会    1.5.4  政府性质的世博会筹办机构    1.5.5  政府主导的世博会财务计划  1.6  研究目的与框架    1.6.1  研究的目的    1.6.2  研究的框架2  城市、城市事件与城市政府  2.1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和城市事件    2.1.1  经济全球化概述    2.1.2  城市的全球化进程    2.1.3  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竞争与合作    2.1.4  城市与城市事件  2.2  重大城市事件的效应    2.2.1  作为战略机遇的城市事件    2.2.2  对外宣传和推介效应    2.2.3  功能和环境完善效应    2.2.4  资源优化和集中效应    2.2.5  城市协调和同步效应    2.2.6  公共投资的拉动效应  2.3  世博会举办城市分布概述    2.3.1  举办城市的分布情况    2.3.2  举办城市的目的差异  2.4  作为城市事件的“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    2.4.1  申办世博会的政府背景    2.4.2  申办世博会的经济背景    2.4.3  申办过程的主要事件    2.4.4  申办成功的基本因素  2.5  政府对上海世博会的期望3  上海世博会与城市发展背景  3.1  上海城市发展与事件的关联性  3.2  上海城市发展的初步成型    3.2.1  城市发展轨迹的转折点    3.2.2  城市经济发展的积累期    3.2.3  城市高速发展的机遇期    3.2.4  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概述  3.3  上海在1950—1980年代的城市发展    3.3.1  城市功能定位的转向    3.3.2  城市生命力与竞争力的衰竭    3.3.3  城市基础设施的透支    3.3.4  城市人口的“纯化”  3.4  1990年代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3.4.1  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与浦东开发    3.4.2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3.4.3  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    3.4.4  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    3.4.5  商业、办公和服务业的扩散    3.4.6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  3.5  上海城市发展规律    3.5.1  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    3.5.2  上海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3.5.3  城市更新与空间拓展方式的创新    3.5.4  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瓶颈和路径4  上海世博会区位选址与政府决策  4.1  政府主导下的城市事件区位选址    4.1.1  预期风险影响政府选址决策    4.1.2  场地区位选址决策模型    4.1.3  世博会场地选址与决策目标分析  4.2  世博会场地选址客观因素分析    4.2.1  场地选址的空间因素    4.2.2  场地选址的现状因素    4.2.3  场地选址的主题因素  4.3  世博会选址典型案例分析    4.3.1  爱知世博会选址案例    4.3.2  塞维利亚世博会选址案例  4.4  上海世博会选址决策分析    4.4.1  场地选址的基本原则    4.4.2  场地选址确定过程    4.4.3  场地选址决策因素    4.4.4  场地红线范围优化    4.4.5  场地空间区位概况  4.5  上海世博会选址的直接影响    4.5.1  提升黄浦江综合开发的功能品质    4.5.2  加速中心区城市更新的建设进程    4.5.3  打开城市中心区向南拓展的空间    4.5.4  促进强大的多功能城市中心形成5  上海世博会场地整备与城市功能迁移  5.1  场地整备的运作机制    5.1.1  土地运作的基本目标    5.1.2  土地运作的假设模式    5.1.3  土地储备的运作模式  5.2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5.2.1  从行政划拨到有偿使用    5.2.2  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    5.2.3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    5.2.4  土地储备引导下的城市空间拓展  5.3  上海世博会场地拆迁与安置    5.3.1  场地拆迁现状概况    5.3.2  场地拆迁与安置    5.3.3  场地拆迁延伸效应    5.3.4  世博会土地储备具体操作    5.3.5  世博会场地使用与土地储备的关系  5.4  上海世博会规划的过程与目标    5.4.1  申博期间规划方案的国际征集    5.4.2  突出宣传性的申博规划方案    5.4.3  强调实施性的办博规划方案    5.4.4  规划难以解决的时空矛盾  5.5  上海世博会场地整备的影响分析    5.5.1  功能置换与产业扩散    5.5.2  人口空间分布的调整    5.5.3  体现政府意志的规划6  上海世博会“需求导向”影响下的城市交通  6.1  交通规划建设与需求导向的互动关系    6.1.1  需求导向的成因机制    6.1.2  上海市交通需求主体的演变趋势    6.1.3  上海市交通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    6.1.4  上海市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    6.1.5  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的目标导向  6.2  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    6.2.1  上海世博会参观者规模与分布    6.2.2  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特征    6.2.3  上海世博会与城市之间的需求关系  6.3  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管理    6.3.1  需求管理研究的基本构思    6.3.2  时间目标与空间结构要素相结合    6.3.3  需求管理的重点应对措施    6.3.4  市域外参观者交通需求特征与应对    6.3.5  市域参观者交通需求特征与应对    6.3.6  世博会以外其他活动的交通需求与应对  6.4  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影响分析    6.4.1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    6.4.2  市中心交通支撑体系的初步成型    6.4.3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结构性优化7  上海世博会场地后续利用的影响分析  7.1  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的概况    7.1.1  后续利用案例概况    7.1.2  场地拆迁成本的约束性    7.1.3  后续利用模式分析    7.1.4  后续利用的官方思路  7.2  上海世博会场地后续利用模式    7.2.1  后续利用利益分配机制的缺失    7.2.2  土地是后续开发的重中之重    7.2.3  后续利用的土地开发强度    7.2.4  后续利用的用地功能布局  7.3  上海世博会建筑后续利用探讨    7.3.1  建筑保留模式是矛盾的焦点    7.3.2  世博会建筑的艺术价值    7.3.3  保护和保留建筑的后续利用    7.3.4  新建永久建筑的后续利用  7.4  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特点及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7.4.1  城市行政分中心的建成    7.4.2  城市文化重心的南移    7.4.3  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国际化倾向8  上海世博会场地后续利用的实施保障  8.1  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的项目风险    8.1.1  来自政府的风险    8.1.2  来自宏观经济的风险    8.1.3  来自后续利用方案的风险  8.2  同类参考案例    8.2.1  纽约巴特利公园城市    8.2.2  伦敦金丝雀码头    8.2.3  案例的经验和教训  8.3  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实施保障的建议    8.3.1  项目开发的机构保障    8.3.2  统一规划和分散开发    8.3.3  采用TOD体系等先进的规划理念    8.3.  4开发强度的控制策略9  结语与展望  9.1  结语    9.1.1  城市事件与城市空间结构    9.1.2  上海市与上海世博会    9.1.3  上海世博会的影响研究  9.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A  历届重要世博会的基本信息附录B  世界博览会简介附录C  上海世博会规划的编制过程附录D  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规划设计要求

章节摘录

  1 引言  1.1 概述  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事件”已经成为城市政府不容回避的一个概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城市希望通过城市事件来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吸引投资和人才以加快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空间结构的调整。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尝试通过城市事件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同时,如何理解“城市事件”,如何因势利导地利用“城市事件”实现城市发展目标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城市事件”是帮助政府实现执政目标的工具。  在城市事件的筹划之初,城市政府拥有对城市事件的绝对主导权。通过项目策划、计划、资金、选址等方面的研究,政府可以预估事件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制定应对预案,甚至拥有该项目的否决权。而城市事件启动之后,随着资金和人力源源不断地投入,事件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求将不时出现,特别是当社会力量参与筹办之后,政府对事件的控制力将被削弱,甚至可能反过来被“事件”所控制。  实际上大部分政府,特别是中国城市政府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以积极引导和有效控制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城市事件实施过程中,需要研究如何组织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仅为短期的事件投入巨大资源延伸出来的问题非常繁杂,在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整城市资源为城市事件提供支撑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城市事件实现城市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的问题,也需要进行研究和总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21世纪初划时代意义的“城市事件”,分别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先后举办,其对国家和对城市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间再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