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批评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厚石  页数:315  
Tag标签:无  

前言

“设计像科学那样,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以共同的学术途径、共同的语言体系和共同的程序,予以统一的一类学科。设计像科学那样,是观察世界和使世界结构化的一种方法,因此,设计可以扩展应用到我们希望以设计者身份去注意的一切现象,正像科学可以应用到我们希望给以科学研究的一切现象那样”①。设计学家阿克在《设计研究的本质述评》中对“设计”作出的阐释,渲染了它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性色彩,使“设计”与“设计学”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长期以来,人们都将设计的学科性质定位为“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性学科”,如“设计学是以人类设计行为的全过程和它所涉及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对象,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②。可以认为,艺术设计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门类,也是高等教育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虽然艺术设计的学科体系仍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其知识内容仍处于不断建构与重构状态,但它已成为一门具有本体意义的、具有独立价值的学科门类乃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已有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在学科门类、序列中将其单列,使它不再隶属于“文学”乃至“艺术学”的门类之下。而设计学则相反,是发展较为缓慢的学术领域,它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严重滞后,其基本事实是:从设计内在意义——事理学学理上描述历史发展与形态演化的并具有历史学价值的设计史著作还未出现,从作为“人为事物的”科学或“人工科学”的内在逻辑关系上论述“设计原理”的著述也还未问世,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原理、设计学原理被混为一谈,大多停留于简史、分类、特性等一般格式的重复。设计心理学、设计符号学与语义学、设计方法论、设计管理学则处于名词解读与常识阐释的起步阶段,而设计批评学、设计思维与创意学、设计文化学等仍属空白。设计学的内部结构与作为学科的知识体系正在被人们试图解读,一本《现代设计史》被克隆出数十种教材,而某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又被迅速发展的学科数量,因扩招而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及非专业意义上的教师所授课程而误传。

内容概要

设计学系列教材的编写,以逐步建构设计艺术学学科的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为基本目标,具有理论研究与教学教材的双重性,又不乏设计艺术学科各专业发展的适用性与广泛性。着眼于各类高等教育中的艺术设计学学科的课程教学,也可用于研究生的参考与辅助读物,还可供其他设计研究者参考。   设计学系列教材在设计对象、设计问题结构、设计的价值形态等方面表达一系列见解,进而对设计媒介、设计文本、设计语义、设计体验、设计语境、设计文化、设计审美、设计批评等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述。    本书为系列之一,对“设计批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

书籍目录

1  绪论 第一章  设计批评的现状   第一节  批评的时代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时代   第三节  设计批评与设计批评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设计批评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现状     二、国内设计批评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现状   第四节  设计批评现状的原因     一、理论原因     二、现实原因 第二章  设计批评学建立的必要性   第一节  设计批评学的意义   第二节  设计批评课程的意义   第三节  设计批评学的相关学科   注释  2  设计批评的本体论 第一章  设计批评的概念   第一节  批评一词的词源   第二节  批评的概念     一、设计批评的概念     二、设计批评的特点     三、批评与评论的区别     四、设计批评的不同形态     课堂讨论 第二章  设计批评的价值   第一节  学科价值   第二节  社会价值   第三节  设计批评的功能     一、宣传的功能     二、教育的功能     三、预测的功能     四、发现的功能     五、刺激的功能 第三章  设计批评的意识   第一节  批评意识是设计意识的前奏   第二节  批评意识是对设计意识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  批评意识的广泛性   第四节  批评意识之间的矛盾性   第五节  设计批评意识的细分     一、功能意识     二、审美意识     三、社会意识     四、伦理意识   第六节  女性主义设计批评意识     一、女性主义批评     二、被“看”的女性     三、被“想象”的女性     四、被“装饰”的女性     四、女性主义设计批评的意义   注释    3  设计批评的主体论 第一章  设计批评的主体性 第二章  设计批评主体的分类   第一节  自发的批评   第二节  职业的批评   第三节  大师的批评 第三章  不同设计批评主体的特征   第一节  设计师     一、设计师批评为设计研究者提供了文字参考     二、设计师通过作品本身表现出批评态度     三、设计师批评与批评家批评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   第二节  批评家     一、什么是设计批评家     二、设计批评家的独立性     三、设计批评家的定位与意义   第三节  艺术家   第四节  公众   第五节  官方   第六节  客户     课后练习:以《道路以目》为题写一篇批评文章     注释4  设计批评的价值论5  设计批评的类型6  设计批评的媒介7  设计批评简史注释

章节摘录

插图:众多的设计批评在现实的阐释中显得非常单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作品进行评论。在复杂的批评群体中,知识结构的巨大差异使得批评的主体几乎无法分类。实际上,已有的批评主体分类与批评主体的职业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这样的分类也许是惟一可以考虑的分类方式。法国的批评家蒂博代(Albert Thibaudet,1874-1936)在《六说文学批评》中将批评的类型分为“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这三种批评类型分别应对了不同的批评主体,在设计批评中仍然可以找到这样的分类依据。自发的批评指的是有文化修养、“述而不作”的人,这种批评常常是一种口头批评。不论莽夫走卒还是文人墨客,他们都有平等的批评权利。前者的批评可以悄然形成于街头巷尾、酒坊茶肆,而后者则往往在满座高朋的清谈神侃中诞生。古时皇帝对流行的童谣异常重视,大概便源于街谈巷议中所包含的复杂政治涵义。而对文人议政的一轮轮清洗,更说明了后者的影响力的确更加可怕。当人对事物产生看法时,人们很难压抑倾诉的欲望。不可能每个人都在地上挖个坑,然后将自己的秘密告诉这个坑。于是今天大量的媒体包括网络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发表意见的空间。而在媒体还不太发达的时代,一些公共空间则发挥了类似的功能。西方的很多运动与思想常被人们与咖啡馆联系起来,例如维也纳文学艺术及设计的形成便和这种咖啡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阿道夫·卢斯与卡尔·克劳斯等维也纳知识阶层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维也纳的“咖啡社会”(图3.3)。[6]在这样的社交场合中,无话不谈的轻松氛围为新思想和新批评的形成提供了最好的土壤。然而并不是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会将他们的观点通过文字并借助媒体来公告天下。

编辑推荐

《设计批评》: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学科教材·设计学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设计批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这本书有理论深度,值得购买
  •   老师给定的统一的教科书~应该不错的
  •   设计批评类书籍较少,买来参考
  •   头天定,第二天到,速度很快,书还不错。
  •   朋友推荐的 确实不错
  •   编的
  •   作为第一本设计批评,买时是相当期待的。拿到之后,觉得还是不够全面,感觉作者缺乏对产品一类的设计的深入思考
  •   老师人很好,书内容很有独特观点
  •   杂乱,没怎么看出逻辑来。写的章节虽然很多,前面却把文学批评和设计批评的关系没弄懂~~期待有人来梳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