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设计层次与形态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德华  页数:204  字数:30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城市设计层次与形态》是作者汪德华2009年1月出版的《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一书的续编。 中国城市设计,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层次与形态是城市设计的两个核心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两个环节,加上选择其他适宜的技术方法,才能使城市设计达到既定目标。
本书主要阐述城市设计层次的区分及运用,城市设计形态的组成与创作,近现代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城市设计之历史发展,以及中国城市设计走向世界的基本条件。书中分析了大量近现代中国城市设计实例,指出其成功的原因、改建的曲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中国城市设计层次与形态》可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汪德华,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规划师。1935年8月生于江苏昆山。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1961-1979年,在国家计委城市规划局、沈阳市城乡规划院、沈阳市城建委城市规划处、沈阳市城建局规划管理处、沈阳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工作。  1980-1995年,在国家城建总局城市规划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规划局、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工作,从事城市总体规划技术审查和规划设计编制办法管理,曾任处长、局(司)副总规划师、总规划师,以及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历年出版的著作有:《城镇规划》(与人合作)、《城市规划40年》、《现代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

书籍目录

1  导言
1.1 图解与述说结合
1.2 城市设计层次与形态相互影响
1.3 城市设计的时限性
1.4 中国城市设计特点
1.5 城市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
2 城市设计层次的区分及运用
2.1 层次的重要地位
2.2 设计层次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变化性
2.3 层次组成
2.4 典型层次举例
2.5 层次的运用
2.6 设计层次的“数”、“象”与“意”
2.7 设计层次的功能定位
3 城市设计形态的组成与创作
3.1 形态的性质
3.2 形态的表现方式
3.3 形态的选择与处理
3.4 立意对塑造形态的重要性
3.5 设计形态价值观
3.6 设计形态与图符数理关系
3.7 设计形态与社会、自然形态之间关系
4 中国近现代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4.1 杭州西湖小瀛洲(三潭印月)设计形态前后对照分析
4.2 苏州留园入口甬道形态特征
4.3 苏州网师园复合式层次
4.4 北京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历史进程试析
4.5 浙江嘉兴烟雨楼改扩建的得失,以及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如意洲加建烟雨楼的比较
4.6 北京清华大学校园百年设计成果试析
4.7 北京香山碧云寺
4.8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设计技巧分析
4.9 上海人民广场城市设计历史发展初步评析
4.10 苏州拙政园枇杷园构图
4.11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园中园惠山园(谐趣园)改建前后比较
4.12 国内遗存三处三岛设计比较——北京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玉泉山静明园前湖三岛、苏州拙政园湖中三岛
5 简要结论与探讨
5.1 近现代中国城市设计里程碑历史发展
5.2 选定的标准与原则
5.3 中国近代(1840—1949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5.4 改革开放前(1949—1980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5.5 改革开放前期(1980—2000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附录:张锦秋城市设计创作情况
5.6 改革开放近期(2000—2011年)优秀工程设计
5.7 设计启示录
5.8 思考再延伸
5.9 设计历史观与社会认同
5.10 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2 选定的标准与原则  为了对中国近现代城市设计取得成就进行较为适合的评析,笔者个人认为可提出以下4个原则条件,以作参考:①应包含中国固有文化特点之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包括有传统设计的一些常有符号、元素,甚至所谓大屋顶等形态,也可以完全没有这些传统型装饰,但却仍使人体会感觉到是中国固有文化的内在精神。如上海东方明珠塔,没有丝毫采用常见的样式外表,但却是地道的华夏文化设计代表之一。③必须是与时代同步技术创新的设计,如西安“三唐”工程,外部形态基本采用简化唐代风格,但是其工程技术、细部完全采用全新符合现代功能的设计。③必须是当时对技术改进起重要先驱作用的工程。  如广州中山纪念堂用大跨度钢砼建造传统大屋顶会堂建筑,是史无前例的具有开创性影响的工程。④必须是在历史上留给人们印象深刻、不太会忘却的作品。如北京建工部大楼,建于1954年,采用的是比一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更精致的固有设计模式,立面和细部很独特,文化表现庄重、突出,60多年后,今天人们对这群建筑仍表现出很大兴趣和强烈吸引力。以上4个条件,还说明它们与单个建筑不一样,很重要的是这4个条件包含了设计与周围环境、社会认同影响的关联性。  这也说明设计文化不是孤立存在于建筑师和规划师那里,而存在于社会,存在于一个具体城市环境中,与人们生活、城市民俗息息相关。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城市新建的建筑很多,但其中只有极少量才称得上是具有里程碑式所谓市民心目中标志性的工程。这些工程,集中地代表了城市文化的总体和缩影。一个国家也是一样,在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经形成了“京派”、“海派”、“港派”三大流派,反映了那时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之后,京派好似有所减弱,港派变为了“广派”,个人认为开始新增了“西派”,表明城市设计文化在变化、在革新,今后一定会更加繁荣。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重要标志性场馆为外国设计。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取得突出成就,其标志性场馆变为中国人设计,有了明显变化。  不过,设计文化的国际交流始终是正常健康的发展之路、互相学习的进步之路。在这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由中曰建筑师共同设计的北京中日青年友好活动中心,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由张锦秋与日本建筑师共同设计的阿倍仲麻吕和空海两座纪念碑,都具有完美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只有中外设计文化频繁交流,才能提高我国设计水平,繁荣创作,呈现百花齐放局面。中西文化各有所长,现在看到的北京清华校园,中西合璧,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实际上,中国近代由庄俊、吕彦直、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杨廷宝、童寯、赵深、陈植等奠定基础,中国设计先驱者开辟的道路,近100年来(以庄俊1914年回国在清华任建筑师算起)始终没有中断过。不仅在近代,而且在新中国各个时期,都出现与吕彦直南京中山陵同样伟大的作品。这些即是发扬和继承中国文化里程碑式的设计。  笔者主要从城市设计观察角度,并参考有关资料的某些评述(主要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史(第5版)》),试提出中国近现代各个时期对城市文化有深刻影响的具有里程碑式的设计,简要述评其成就如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城市设计层次与形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