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述真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  作者:顾树屏  页数:15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中重要一支,它在养生、治病、强身、延年等方面的作用,已被人民群众所重视。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杨式太极拳述真》介绍杨式太极拳的阴阳之理、基本要点、练习须知等。本书由顾树屏编著。

书籍目录

谦谨淡名利义务传拳艺——忆念傅钟文老师
义务教拳数十载播撒弟子海内外——忆先师傅宗元
一、太极拳的阴阳之理
二、掌握太极拳理的基本要点
三、练太极拳须知
四、杨式太极拳85式连续动作图示
五、杨式太极拳定式动作图解
六、太极拳单式练习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掌握了上述要领,气势便无散漫之病,不论前进后退,左转右旋,一举一动,周身气势圆满而不失气球之理。因此,同时两手在一举一动之际,与两胸之间也就有了圆动之势。有圆,必须活。活在动力在内而不在外,外随内动,劲无断续。动者,为气转动,而非形之动。周身称一家,气自然能遍及全躯,于是能八面转换而旋转自如,我意欲往何处,气即能行往何处,意气自然能达到物来顺应的境界。至此,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屈伸开合,一举动气便能运行转换自如,而活就在其中了,所谓“气如车轮,活如车轮”。(三)折叠之术折叠由对立双方的相合统一而构成,在有上即有下,有下即有上,有前即有后,有后即有前,有左即有右,有右即有左的过程中产生。折叠不仅包含着内劲上的运动内容,还包含着身法上的组织内容。折叠体现在内劲的运行上,是意欲往上时,即寓有下意,且意欲往上多少,则寓意往下多少,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左,都是如此,此即是折叠之术。在身法上折叠要求四正与四斜之分:四正者,两肩与两胯正对相合,左肩与左胯斜线相合,右肩与右胯正对相合,且左右的上下对合必须相等;四斜者,即左肩与右胯斜线相合,右肩与左胯斜线相合,并且四斜的对合也必须相等。达到了四正和四斜的折叠要求,就能以脊柱为中心,使身体的左右两半对合相等。此时,身体便能保持稳定而不致乱动,各条身法的依存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编辑推荐

《杨式太极拳述真》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杨式太极拳述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修炼杨式太极拳者可以买了参考。
  •   帮朋友买的,没仔细看,基本没看
  •   印刷/装桢都很好。内容详实精要;物有所值。
  •   武林秘籍
  •   大声
  •   看拳照有功夫。内容虽简单,但有内在东西。
  •   不错。立意有新,多思多益
  •   讲德明白透彻,只是图片清晰度稍差。
  •   去书店看了一下,薄薄的一本,大部分篇幅都是拳照,拳架的描述很简单,不知道怎么一个“述真”。不知道作者是为了出书而出书,或者是其它目的,其师傅钟文的《杨式太极拳》虽然也很薄,但里面内容很是丰富,而且也比较经典。但此书是薄而无实,唉!!!
  •   东西是真东西,值得收藏。但是,如果没有老师教,完全看光盘学的话,最好不要买这本书。顾树屏先拜傅宗元为师,后拜其兄傅钟文为师,书中所述概念、原理和功法,都是杨式太极拳门内的真东西。需要细细揣摩,慢慢体会。书并不完美,缺点是,解释较少。如果还不入门,看了也是白看。不过,太极拳本来就是体悟的学问,文字表达不易。所以才有“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的说法。所以,奉劝太极拳爱好者还是先找明师为好。书中定式动作图解部分,动作要领,已经远远超过很多太极拳书籍只讲动作的范畴,将劲法要点点明。光这一章,就已经物超所值了。
  •   里面有顾老师自己的体悟之言,每个定势的讲解也很简洁明了,内容虽不丰富但针对这价格也还可以,只是拳照占了一半版面,还不如省去拳照,发个85套路演示光盘!更为直观不是!
  •      朋友送来一本,读罢多少有点遗憾。
       顾树屏老前辈师承两位近代太极拳大师傅钟文和傅宗元宗师。应该说是傅家之真传,可惜书中就推手之法未能详述,每一式的要领中,似乎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重中之重并未浮现。
       前半部的理论和论述中,有几点很有启发:
       空松圆活,气势与精神,膻中对劳宫,三开三沉,三球三圈、腹球平衡等论述颇有亮点。
       “任脉松沉,沿腿内侧下沉至涌泉,走足三阴,经足三阳,由腿外侧经督脉、脊背、通过间肘腕至手指,腹球恢复平衡。”此观点依据气功大周天的练习方法而来,但是运用到太极拳的练法上,是否得当,有商榷之处。
       我的练习体会是,全身松沉下去到整个脚掌而非仅仅只是涌泉一个点,脚掌松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并非沿着腿外侧的肌肤而行,而是整条腿内外如水灌满由下而上,充盈腿圈,胯圈,腰圈,胸圈,行于指稍。虽然劲力由下而上,由夹脊而肘腕指稍,但是不是以经络的线条而行,而是行云流水,无往不至。
      
       后半篇关于拳架的论述,有些词语应该斟酌。
       1、比如p111讲按势时,步行称为“川字步”,川字步杨家很少讲,而是吴氏太极拳所强调的步法,两脚弓步时脚尖方向一致,与身体重心延长线构成川字,杨式太极拳后脚是45度外展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川字步。
       2、命门后撑,虽是练习的要领和关键,但是不要刻意后撑,命门是和松肩沉胯,收尾闾,虚领,竖三关等整体的协调反应,而非仅仅命门后撑可以造就的。
       3、p113提手上势,图片的拳照左腿膝盖超了脚尖。伸腰拔背谓之提,这个要领没有说清楚。而且接下接白鹤亮翅一动时,在p114说先由正南转向正东,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因为提手时身体中线不是朝正南,况且正东转到正南,左腿必然难受。 白鹤亮翅有沉胯挤靠,提滚托架之劲力变化,体现的是螺旋弹簧之劲势,书中未说明白。
      
       4、 P118双峰贯耳,“如意胳膊箩筐腿”是太极拳中用来形容推手的,“如意胳膊罗圈腿,推手没正形”而非指这一个动作。
      
       拳无一种练法,无形无相。
      
      以上仅仅只是代表个人见解,也有偏颇不足之处。
      
      
      
  •   不知道道一现在练到了哪个阶段?“我的练习体会是,全身松沉下去到整个脚掌而非仅仅只是涌泉一个点” 这是对的。每一式的要领中是很重要的。
  •   道一瞎练着玩,并无成就。欢迎加入本群184080042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