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基层医生传染科诊疗手册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之祥,曲建慧 主编  页数:362  

前言

  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改革的主旋律。基层医生既是我国卫生事业的排头兵.也是我国新医改的主力军和践行者。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新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医生的主要职责就是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而医疗工作又具有显著的“个体化”特点.即在很多情况下是基层医生个体对病人进行独立操作、独立决策、随机决断处理。可见。基层医生的职业责任、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工作经验、思维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医疗质量。因此。加大基层医生的培养、培训力度成为当务之急,但限于各种条件。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广大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还非常欠缺。尚不能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在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在接受诊疗过程中对医生的医疗诊治水平和医疗行为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目前有关基层医生继续教育的图书较少.由于基层医生工作性质所限.他们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专业性极强的图书。  诚然,当今世界医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专业书籍、期刊和互联网信息浩如烟海。因而一套内容系统全面、简明扼要、标准规范、便于查阅的诊疗工具丛书将对提高基层医生临床专业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针对上述情况,由郑州大学出版社筹划。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牵头组织编写的“实用基层医生诊疗手册丛书”适应了基层医疗单位和医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诊疗水平的需求。

内容概要

本书是“实用基层医生诊疗手册丛书”之一,专为基层医生(包括实习、进修、全科医生及低年资专科医生)编写的传染科实用临床诊疗技术工具书。全书共分4章52节,以及若干附录,其内容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新、全、实用”为原则,并紧密结合传染病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即有我国传统的常见传染病种,又增加了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发传染病病种,全面而系统介绍了传染科常见和多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兼顾介绍了近年来传染病学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新技术。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重诊治的规范化,介绍的知识全面,观点权威;其内容条理化,诊断标准化,治疗具体化,文字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突出实用。不仅对从事传染科工作的基层医师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专业医生以及在校临床研究生、本科生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作为普及性读物用于家庭备书和“农村书屋”配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四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八节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及形势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六、新型肝炎病毒与肝炎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附人禽流行性感冒)  第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四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第五节  麻疹  第六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八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第九节  狂犬病  第十节  艾滋病  第十一节  登苹热及登革出血热  第十二节  脊髓灰质炎  第十三节  风疹  第十四节  病毒性胃肠炎  第十五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六节手足口病第三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第三节  霍乱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六节  白喉  第七节  百日咳  第八节  猩红热  第九节  炭疽  第十节  鼠疫  第十一节  布氏杆菌病  第十二节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第十三节  破伤风  第十四节  结核病  第十五节  军团菌感染  第十六节  淋病  第十七节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第十八节  猪链球菌感染综合征第四章  其他病原体传染病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节  疟疾  第三节  黑热病  第四节  肠阿米巴病  第五节  血吸虫病  第六节  斑疹伤寒(地方性、流行性)  第七节  恙虫病  第八节  肺炎支原体感染  第九节  真菌感染  第十节  梅毒附录一  常用生物制品预防接种表附录二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附录三  部分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及接触者观察及管理办法附录四  各种物品常用消毒方法一览表附录五  病毒性肝炎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方法

章节摘录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病原体侵人人体,能损害人体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人体在病原体的影响下,通过免疫防御反应,消灭病原体,破坏和排出其毒性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抗感染免疫。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细胞因子等)组成。人体的抗感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免疫防御机制是复杂的,存在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多层次、多方面的交叉、协调和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免疫机制可参与致病作用,即免疫病理。  【宿主的抗感染防御机制】  人体有完整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免疫分子构成。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抵抗。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特异性免疫,清除入侵的微生物,使得疾病恢复。微生物的抗原不止一种且抗原性不同,能够有助于清除病原的保护性抗体的产生,决定着疾病的恢复过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功能是宿主抵抗力的一部分,可阻碍微生物入侵。这种保护作用可以是人体固有的(如完整的皮肤黏膜、溶菌酶、补体),也可为外源物质存在或入侵的结果(如细胞因子、NK细胞)。对任何微生物而言,该防御功能是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1)屏障结构  1)皮肤及黏膜屏障完整的皮肤、黏膜是抵抗微生物入侵的机械屏障。几乎没有任何微生物有能力穿透皮肤,只有通过节肢动物作为媒介,或经皮肤损伤、湿疹、外伤、外科切口或是静脉内插管等途径才能进入。但乳多空病毒是个例外。黏膜可抵抗多种微生物,除机械作用外,黏膜表面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分泌物,如子宫颈黏液、前列腺液、泪液等对很多微生物有毒性作用。分泌物中的溶菌酶是有效的抗菌物质,它可裂解细胞壁B-1、4-糖苷键,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最强。局部分泌物中也含IgG、分泌型IgA及一定数量铁结合蛋白。

编辑推荐

  《实用基层医生传染科诊疗手册》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我国当前最常见、最主要的传染性疾病。尤其对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肾综合征出血热、霍乱、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等对我国人民健康威胁较大的重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有较深的阐述,其中病毒性肝炎按病毒学类型不同分别进行阐述。对有些新发传染病也有涉及,特别是对当前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及形势有所概述。重点是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既有我国流行的尚未能被消灭的经典传染病,更有一些近年来接连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也包括一些已被征服的、现今又卷土重来的古老传染病,再次向人类发起新的挑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  《实用基层医生传染科诊疗手册》是专为基层医生编写,作为基层医生每日接触大量的病人,工作量大,病种复杂,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首先接触到大量的感染性疾病病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用基层医生传染科诊疗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