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作者:蔡礼旭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细讲弟子规》叙述大家幸福吗?父母还好吗?和先生、妻子相处还融洽吗?工作还顺利吗?孩子还好教吗?听说,幸福在山的那一边?还有人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多少人在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中迷失、摸爬滚打、追求、患得患失,……许多人一直都以为自己在寻找真诚地带,在追求完美人生……以为事事完美就是幸福。蓦然回首,忙、盲、茫的路途已经走了大半生,忙到看不到亲人的需要,忙到自己迷失,忙到心无主宰,自己不安,亲人不安,身边的人都不安……我们本想营造幸福的人生,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在哪里?回首来时路,原来寻找真诚时,其实自己并没有付给这个世界多少真诚,只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身边的人、事、物样样完美。以一颗有求的心,一直在向外攀求。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该完美的是自己的那颗心。这个世界有完美、有真诚,圣贤人早就把至真,至诚,至善推演出来,孔老夫子、范仲淹、海瑞……他们虽死犹生,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实现圣哲人的期许?

作者简介

蔡礼旭,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生于台湾。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第二讲 建立理智,才能下对抉择 第三讲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第四讲 抓住根基,将圣贤教诲落实在夫妇之伦 第五讲 家庭教育与家庭经济 第六讲 孝悌家风的承传与家庭教育的误区 第七讲 孝敬之心从感受父母恩德起 第八讲 用恭敬心孝养父母的身、心、志 第九讲 做好学业、事业和家业,让父母放心 第十讲 防微杜渐,从小养成廉洁有守的品格 第十一讲 真正的富贵与快乐,从至诚孝亲开始 第十二讲 改正坏习气,习劳知感恩 第十三讲 自理自立,修身立德,善谏亲友 第十四讲 立身宝箴———存好心, 行好事 第十五讲 孝无终始,树立家教风范 第十六讲 平等礼敬,和谐万事万物之本 第十七讲 轻财谨言化解怨忿,长幼有序进退有礼 第十八讲 生活教育,长养孩子恭敬之心 第十九讲 子女应对进退应有的礼节 第二十讲 孝悌的社会延伸 第二十一讲 自我管理与做事能力的训练 第二十二讲 食衣住行中的礼仪 第二十三讲 爱物敬人,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 第二十四讲 持身恭谨, 仁以为己任 第二十五讲 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 第二十六讲 细节之处也要为对方着想 第二十七讲 言而有信 第二十八讲 “信”在五伦关系中的应用 第二十九讲 承传智慧,做有信义、有道义的炎黄子孙 第三十讲 建立“言而有信”的风范 第三十一讲 承诺守信与是非判断 第三十二讲 积善之方与改过之法 第三十三讲 教育孩子要以德为本 第三十四讲 “错”与“恶”在一念间 第三十五讲 万物同体,皆须仁爱 第三十六讲 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 第三十七讲 隐恶扬善,爱敬存心 第三十八讲 宽厚待人与传统师承 第三十九讲 师承的心法“君、亲、师” 第四十讲 解行相应,志在圣贤 后记 ——和谐人生的法宝

章节摘录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这一次的讲座叫“幸福人生讲座”。诸位朋友,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有。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睡到笑醒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来愈幸福。哪些事情让你一想到就会觉得很欢喜、很快乐?有没有哪位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幸福的感觉?怎么都没有了?好东西要让好朋友分享.当我们把好东西让好朋友分享,你有没有幸福的感觉?施比受更有福。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朋友来听过课程,一定有人已经把你最好的朋友带过来,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当我们把最好的朋友带过来,让他在这一节课当中能够得到一生重要的观念.你的内心会觉得怎么样?很欢喜。假如刚好这节课,他都知道如何把孩子教好,让孩子懂得孝道,他获得这个观念,然后他的孩子真正懂得孝,你这个朋友半夜睡觉都会笑醒。你不只把自己的幸福自己享,还给别人享。

后记

许多人提到《弟子规》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误解,认为那是小孩子学的,我一个成年人学它,何用?现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几句话: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阋人无数不如仙人指路。”谁是仙人?我们的老祖宗啊。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效果,这样的一个智慧老人,每天都在对着我们谆谆教诲,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难道不是吗?打开《论语》,便与至圣先贤孔老夫子感应道交,打开《弟子规》,就与各位儒家大师共修。难怪有一位中年男子听了《弟子规》的课程,感慨地说:我摸索了十几年的人生经验,不过是《弟子规》中的一二句话而已。蔡老师也说,学了《弟子规》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人生遗憾,小时候,没有人教我这些做人的道理,今天,能够得遇圣贤教诲,是自己的幸运,要把这种幸运,传达给来到身边的人,最重要的是,绝不能再让下一代再走自己所走过的弯路。《弟子规》教诲我们,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时时以一种恭敬的心,以一颗付出的心,对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那么,您的人生之舟一定会划向幸福的彼岸。您当下是幸福的,您才可能给您周围的人带来幸福,才有可能给您的孩子带来幸福,所谓“教儿教女先教己”

编辑推荐

《细讲弟子规》中告诫大家切记:昨天,已经过去了;明天还没有开始;朋友,我们只拥有现在。所以,要把握当下。和谐,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需要,只有内心和谐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谐,就要放下自私自利,就要多些付出和关爱。对人多些理解、包容,对事多些忍耐、成全,对社会多一些责任和承担……“三才者,天地人。”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生天地间,要演出天地无私之德。我们不要忘记,身为炎黄子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华夏儿女的情怀,地球人的期待,需要仁慈大爱的胸怀。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手边;只要人人心中都有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世界、和谐社会就在眼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细讲弟子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看蔡礼旭老师讲解《弟子规》的视频,感到非常疑惑。
      
      第一集里面
      
      1、中国几千年没有对外发过过战争?
      
      2、唐太宗没有发动战争?
      
      有同感的都上来列举一些。这个贴子还会再修改。
      
      
      
  •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     劝学《弟子规》
      
      我也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从文艺青年起家,一路来也看了不少书,家里早已书满为患了。但到今天,我却对《弟子规》这本薄薄的书情有独钟,时常捧读,其虔诚不亚于我读佛书。家里一柜又一柜的书,我感到份量都及不上这本薄薄的书。《弟子规》是一本传统的童蒙读物,古时是给教小孩子时用的,在现在有些人看来太过肤浅,但所谓“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若静下心来读后,你自会感到它的弥足珍贵。
      古人育人首重“做人”,本立而道生,做人的根本在于“德”。所以常言道“德才兼备”,古人造词是非常讲究的,“德”在先而“才”在后。“才”很大部分都是先天的,其余的也可以靠后天的刻苦学来,而“德”却并非能靠一个人的小聪明或者勤奋就可以获得,“德”需要的是一个人生命的参与,让“德”化于内心,没有一个人的“用心”是不可能有真实的“德”。而“心”又是一个人为人的根本,有“才”的人并不一定有“心”,而有“德”的人必定“善用其心”。所以做人首先在于存心,存心首重于养德。当道德优秀,他所做的一切必然会于己于人都有利益,因而他人生的大方向便正确了。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向着人生正确的方向,依着合理的次第,一步步实现人生。如果按照佛教的理论,在“平天下”之后还要加上“渡众生”,如此便是完整的人生的道路。试问,一个道德不好的人,如何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况且他终将因自己的道德问题而让自己人生道路充满各种违缘。
      《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编的一本书,取先师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指导思想,再用各种日常的行为处事来详细解说。先师孔子教导的做人次第非常的合理深刻,李毓秀编订的行为细目也十分系统而实际,包括与父母兄妹和亲戚的相处之道,也包括对待朋友和陌生人的行为处事,以及个人的日常修养,并且让我们亲近有道德的人和读圣贤书,最后教导我们学文的态度。表面看上去似乎也不过如此,但如果静心深思,则会发觉古圣先贤为我们定下的这做人次第实在是充满太伟大了。
      《弟子规》言简词赅,有些人会认为上面讲的自己都已经做到,但现代的人们心思粗浮,远不及古人的心思细密,甚至有些做错的地方还自以为是对的。《弟子规》上讲对待父母要“怡吾色,柔吾声”,试问我们有几人能做到?孔子也说过“色难”“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又有些人说“现在什么年代了还提倡这种封建思想”,可悲的就是这样的人,古人的东西固然有封建糟粕,但古人传下的做人的教诲却是遗之千古而不易的,人同此心何来过时糟粕之说。还有些人说“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道德在这些人眼中似乎成为愚蠢的代名词,道德本身没有错,而在于教的人如何去教,在当今这样的社会里道德显得尤其重要,教书育人者尤其应该注重于此,但并非只是死板的教一些道德教条,道德是鲜活的东西,是人心里有温度的鲜血,在教导道德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智”育,让孩子能有一颗明辨是非并且智慧善巧的心。
      学习《弟子规》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古人言“三岁学得,八十岁做不得”,所谓经典就是那些经得起长久地品读的书。读书并非只为了增加知识,更为了提升一个人内在的涵养。有些读书人书读得越多,越清高傲慢,那正是本末倒置,所以林则徐有言“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弟子规》也教导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让我们静下心来,翻开《弟子规》,与古圣先贤一道聆听智慧的教言。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11-1-2
      上海
      
  •     虽然这本书是晚清时期写给小朋友读的书,教人怎么做人做事的书,但是今天我读下来也是感悟很深。
      
      前两天和同事聊起,她家寄住2个小孩,她妈妈不喜欢其中一个小孩,主要的原因是那个小孩说话没有规矩。我同事就和那个小孩说,以后你姑婆叫你的时候你就快快的答应,姑婆没有叫你说话的时候你就不要说。其实这也正是弟子规里面说到对长辈孝敬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这一代真是缺乏品德和规矩的教育,说话做事只考虑到自己的快乐没有注意别人感受,而且美其名曰是追求自由的一代人。现在的家长更注重对孩子学习而不是品德的教育。很多小孩子对长辈说话不尊敬,对朋友不守信用,但是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只是很多时候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已。弟子规里面说“有余力 则学文”,品德的学习远远大于学问的学习。
      
      我想以后我有小孩,一定会好好教他学习弟子规,首先还是要学习做人.....
  •      某论坛大力推荐,好像是根据讲座整理出来的文字版。
       这书说白了就是《于丹<论语>心得》一类的经典解读,用一部经典贯穿全书,中间穿插若干心灵鸡汤式的小故事,历史故事,礼仪生活知识等等的内容。
       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并且了解了《弟子规》,之前只知道《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史记》之类的经典。
       《弟子规》是一本讲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典,而这本解读也可以让你的人生根基更牢固一点,生活的更释然。
       不过这类讲座(书)都有着一个特点--过犹不及,太想说服听众(读者),所以演讲者往往模糊了客观和主观,在这本书里蔡礼旭表现出了极强的功利心,功利可以理解,但是如此赤裸裸还是不要为妙。还有就是蔡礼旭多次在讲解中严重混淆主观和客观,把自己的主观想法说的跟客观事实一样。比如作者某位亲属病危,作者通过行善捐款病就奇迹般的好了。好像行善捐款就是万能的急救良药一样。
       这种演讲方式和陈安之,林光常等人是一样的,蔡礼旭和林光常都是台湾人,他们的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过多的煽情和夸张其实是对事实的扭曲和对听众的误导。
       抛除不靠谱的部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经典更像是一面镜子,找出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      最近在看蔡礼旭老师讲的《细讲弟子规》视频,感觉很多东西都是生活实际遇到问题,有些经验父辈们已用到生活中,得了利益。
  •     我是看了蔡老师的讲座才使我的生命有了新生的,我对此书毫无异议,他是我重新做人的开始,是弟子规使我在自己困惑了24年之后找到人生之路,学弟子规---做人这样才有味道。一心顶礼蔡礼旭老师!
      网上有蔡老师专门的视频网站,大方广网站有的下载,不同第次的教学都有,文档、MP3、视频格式都有,另外弘化社网站有弟子规的结缘。
  •   中间两段写得特别好。
  •   不知你是怎么看的,怎么就看出功利来了?
  •   不知你是怎么看的,怎么就看出功利来了?
    ------这书里面太多了,为了给家人治病去捐款,捐了款病就好转。还有蔡礼旭去一个很久没下雨的地方,立马就下雨等等。
    反科学,极其强烈的功利。人是自私的,但不是这么自私的。
    总之很多,蔡礼旭的价值观有问题。
  •   噢~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这话不无道理啊
  •   你没静下心来看,当然不相信这些了。善心能救助自己和家人,这是有事实证明的。蔡老师的老师是佛门大德,佛家本来就唯心。你所举的例子就是佛门的道理
  •   这个事情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吧,我觉得作者也是教人向善,只是说教方式值得商榷。
  •   蔡老师捐款行的是无畏布施,所以他的亲人得到庇佑,病也好了。另外,下雨那个是感应。总之,接触了好几年,基本上也晓得其中的他的很多话真是字字珠玑。换几千前不接触,也会难以理解,现在有个点基础,这都是最基础的传统文化的常识。如果不接触三个根,自然不能理解蔡老师那浓浓世味文字背后的法味。阿弥陀佛。
  •   同感!我没有看书,在网上看的讲座~真是好啊~庆幸在有小朋友前学习到,修正自己的言行。现在在看他讲的别的主题。
  •   我好赞同这句话“看了蔡老师的讲座才使我的生命有了新生的”,我也深有同感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