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学/世界名校故事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  作者:彭小云  页数:124  

内容概要

  《世界名校故事》精选了世界各地27所一流大学,全面介绍了这些世界一流名校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与各所名校相关的、具有突出贡献的、鲜为人知的人物求学故事。让读者深刻领略体会到各所世界名校的独特魅力和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书籍目录

探寻历史现代大学之母学校创始人洪堡奖学金首任校长费希特三月革命中的先锋第一帝国大学思想的摇篮意义深远的古典哲学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革命导师恩格斯唯意志论的创立科技精英铀裂变的发现核酸的开拓献身科学的天才 诺贝尔化学奖“第一人”人体代谢规律的提出年轻奇才阿道夫海王星的发现大陆漂移的发现人类航天的开创计算机之父政治伟人德国统一英雄百家争鸣浪漫主义诗人经济学领域的骄子华人风采“金博士”的两弹一星人造卫星升空融贯中西的美学大师

章节摘录

  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1804—1872年),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出生于巴伐利亚下拜恩区首府的兰茨胡特,是德国著名法学家保罗·约翰·安塞姆里特·冯·费尔巴哈的第四个儿子。  费尔巴哈在上文科中学时,立志做神学家。但在1823年进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后,很快因为信仰和理性的冲突,对神学失望了。  1824年,费尔巴哈转入柏林大学哲学系,听德国著名哲学家G.W.F.黑格尔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等,深受影响。不久,对黑格尔哲学的前提和抽象性质产生怀疑和不满。1826年转学到爱尔兰根大学,学习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学。  1828年撰写博士论文《论惟一的、普遍的和无限的理性》,答辩获得通过。随后在该校任讲师,讲授近代哲学史、逻辑学和形而上学。1830年匿名发表《论死与不死》,揭露基督教教义的虚伪。这本书立即受到宗教人士的攻击,并被当局没收,费尔巴哈的作者身份也被查明。他从此离开大学讲坛,但仍然坚持学术研究,加工整理大学的讲稿,写成3部哲学史著作:《从培根到斯宾诺莎的近代哲学史》(1833年)、《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1837年)和《比埃尔·培尔》(1838年)。  费尔巴哈的3部哲学史著作虽然没有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观点的影响,但对近代唯物主义热情地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明确地把哲学同宗教对立起来,把哲学发展的历史描述为人类理性从神学下解放出来的过程。这时他的哲学观点正处在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中。  1837年,费尔巴哈迁居布鲁克堡村,同年结婚。由于他的这种激进思想,加上不善演讲,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并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在这穷乡僻壤,费尔巴哈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自己著作的稿酬和政府的少量津贴,过着俭朴的生活。  费尔巴哈1834年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1839年发表了《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当时的观念。同时发表了他关于哲学和宗教问题的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1839年),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1841年发表了《基督教的实质》,重申对基督教的看法,认为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对象,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宗教“不过是对于知觉的无限性的认识;或者说,在对无限的认识中,有意识的主体以其自身本能的无限性作为认识的对象”。  也就是说,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向外投射。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发挥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论及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 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为“爱”等方面,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本性的各种不同的需要。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费尔巴哈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把上帝看成是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会使人相信启示和奇迹,不仅会“损坏和消除人类的最重要的感觉,对真理的追求”,而且相信宗教仪式的“圣餐”和献祭,导致“必然的结果是迷信和不道德” 。他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他提出一种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他的这本书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出版。  后来他又发表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1842年)和《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等。这些著作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物主义和基督教的黑暗本质,提出了他的人本主义原理和无神论思想。这时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已根本转变到唯物主义方面。  1843年,费尔巴哈曾同马克思和卢格通信,表示支持筹办《德法年鉴》,但他不完全赞同他们通过革命改造德国的纲领,拒绝参加编辑部的工作。不久,他同卢格的关系因意见分歧而破裂。费尔巴哈专注于宗教问题,把宗教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基督教以前的自然宗教,写出《宗教的本质》 (1846年)和《从人本学观点论不死问题》(1846年)等重要著作。  在1848年到1849年间,德国各公国中出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费尔巴哈热烈欢迎革命的到来,拥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由于他对宗教的抨击,使许多革命党人将他看成英雄。但是,他并不懂得正在发生革命的意义,认为民主制的建立是将来的事,不愿投身到现实的斗争之中。他自己从没有参加过政治活动,只作过一些演讲,全部精力用在写作上。但他明白地反对君主制度,认为“无限制的君主国乃是无道德的国家”,革命失败后,他公开责骂当时欧洲的反动局势,比做“空间略大的监狱”。  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在革命高潮里,费尔巴哈被激进的大学生、市民和工人看作自由思想的象征。1848年12月到1849年3月,他应邀到海德堡市政大厅发表演说,综合地讲述了他的哲学和宗教思想。这次讲演稿于 1851年以书名《宗教本质讲演录》出版。1849年5月,费尔巴哈出席法兰克福的国民会议,但对会议持消极态度。  1849年革命失败,费尔巴哈回到布鲁克堡,埋头从事研究和著述。先后出版了他父亲的传记(1851)和《古典的犹太的和基督教的古代著作中的诸神系学》(1857)。  1860年,由于费尔巴哈赖以为生的瓷厂倒闭,他只得离开在勃鲁克堡的家,全家迁居纽伦堡,生活更艰难。但他仍然努力从事著述,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出版最后一本书《从人本学观点论上帝、自由和不死》(1866) 。费尔巴哈还研究过一些社会主义文献和马克思的《资本论》。  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它发展成为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费尔巴哈对反基督教的政论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对卡尔·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费尔巴哈论纲》批判他这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由于长时间的精力消耗,费尔巴哈于1872年在拜恩州的纽伦堡去世。  ……

编辑推荐

  想知道那些出自世界名校的名人故事吗?想了解世界名校的历史、著名人物的求学经历吗?在上柏林大学前看看本书,将有助于你了解你未来的母校。即使你没有这个机会,看看它,也将有助于你的励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柏林大学/世界名校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