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言论史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作者:綦彦臣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梳理了上自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下迄清末,长达五千年的官民两方言论资料,以通俗历史写法描述了各具特色的言论事件,勾勒出中国古代言论的三大特征:一是,官方即体制内言论表达占据主导位置,从而形成体制内言论开放作为政治清明标志的特殊性状;二是,民间的自由言论稀少,但它却成为社会即将发生巨变的风向标,在历史的进程中,也积淀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谣谚文化;三是,各朝代及各历史特定时期,言论的表达方式与被接受程度,各有差异。    本书历史逻辑清晰,理论概括精当,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叙述翔实,是一本既适合大众群体的通俗读物,也是历史专业学者有益的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綦彦臣,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7、3-1999、3)。历史爱好者,现为自由撰稿人(广泛图书选题策划工作室主持人)。
主要著作:《地平线并不遥远》、《资本主义的另一条腿》、《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传说时代(上):从屈轶草到诽谤木  黄帝的屈轶草  巫术作为言论  “诽谤”二字最初的褒义第二章 传说时代(下):谏争与讽劝  桀纣的暴虐  诗歌的言说  隐喻与指斥第三章 先知时代:多元化与自身矛盾  李耳:另类的走向  子产:宽容的转变  孔丘:微妙的悔悟  墨翟:兼爱的宗师  孟轲:革命的伦理  韩非:逆鳞的位置  李斯:谵妄的权变  附录一:韩非《五蠹》全文(今译)第四章 西汉:从开放到封闭  礼义的复兴与诗的变化  对策论的宏大叙事  有控制的交流  言论道德败坏与创立恶法  谣谚与异端  附录二:贾谊上文帝书(今释)  附录三:董仲舒答刘彻问(今释)  附录四:路温舒《尚德缓刑书》第五章 东汉:野逸,谶纬与直言  不事王候,高尚其志  谶纬的勃兴  喉舌论的出现  在失望中争取希望  谣谚:从赞颂到批判  附录五:崔寔《政论》(今译)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从放旷到诙谐第七章 隋唐五代:道德性抵抗的失败第八章 北宋:禁忌丛生的乱象第九章 南宋:围剿野史与异端第十章 元代:短暂的自由第十一章 明代:随意之恶第十二章 清代:文字狱的巅峰全书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诽谤”二字最初的褒义                尧帝对民间言论自由持宽容态度的同时,也注意利用民间言论。    他对舜的选拔的重要依据就民间言论的评价:据说,他亲自去民间,走访了四位资深人士。称为“四岳”的四位资深人士高度赞扬舜的德行,说:“单身汉舜这个人非常有品行,父亲、母亲、弟弟道德水平非常差,但舜却能调谐全家,至少没让父母弟三人去干坏事。”尧认可了民间言论对舜的评价,授予了舜一定的行政权力,并把两个女儿同时嫁给他。    这一传说,即四岳评价政治人物的模式,成为后来民间批评,即清议的最初道德依据。    舜按着自己被荐的模式,依民间言论为标准,从两支旧贵族中选取十六位有才干的人分别任不同的行政职务。其中范舒等八人被称为“八恺”。“恺”字的本意是欢乐;而“恺悌”二字联用,则表示平易近人。    由此可见,旧贵族的平易近人,使他们获得了民间言论的支持。换言之,旧贵族也成了民间言论的受益者。    舜自己执掌最高权力后,于第二年(据推算为公元前2254年)树起了诽谤木,让天下人来指出自己的过错。“诽”字本意是背地里议论,“谤”字本意指公开指责。诽谤之木究竟为何种形状,没有考古实物或其他资料用以印证,我们可以反推为舜的身体的替代物。人们可以对着这个大木头柱子高声指斥乃至发泄愤怒。大木头柱子旁边有人记录各种不满意见和发泄行为,反馈给舜,舜再依之调节自己的行为。    舜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比以往的统治者更善于利用音乐这种言论工具,来为官方作正面宣传。他发明了五弦琴,亲自弹唱叫做《南风》的诗。诗中说:“南风和煦,解我民忧,南风及时,富我民财。”    当然,除了认真听取各种诽谤外,他也乐意接受人们对他的崇拜。他执政的第十四年,出现了瑞象,天空中有往日没见过的异常美丽的星星,云彩也花团锦簇般地美丽。舜和手下的百官,互相道贺。他唱道:“祥云灿烂,缭绕盘旋;日月光明,连续不断。”有八方的地方领袖(称为“八伯”)也在庆贺行列,他们一齐走到舜面前,给舜叩头,说:“这些祥瑞都是因为你的英明而出现!”    舜愉快地接受了赞誉。    经过舜治理,天下言论近乎一致性地是赞颂和崇拜,但内里也存在着不和谐的潜在危机。这种危机到了舜的继承人禹的时代,便暴露出来。禹执政的第五年(推算为公元前2201年),他惊异地发现:在尧舜的时代,人民与最高统治者的思想一致;在他执政后,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面对此景,曾在舜时代起草宪法文件《洪范》的禹极度悲伤。在出巡的途中,他遇见一名被押往服刑地的罪犯,禹伤心地哭了——“难道我的教化不起作用了吗?”尽管如此,大禹不再像尧舜那样善用民间言论,转向以刑罚为主要手段。    一位叫防风氏的地方领袖,被禹在集合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处死。处死的理由让人感到震惊:仅仅因为防风氏迟到。    禹认为迟到行为是对他的蔑视,也是对法律的蔑视。    所有参加那次政治集会的人,没有一个对禹的这种极端的行为提出异议。    刑罚抑制了言论。P3-4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无论什么人,如果认为远古驰名人物所做的事比他今天所做的事有更深的意义,我不相信他能正确地了解历史。                                                ——爱默生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将有关史实经过爬梳整理,写成一书,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可说是填补空白之作。它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中国古代言论的历史作了客观分析,有批评有肯定,有利于今日“以史为鉴”,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和谐社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言论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翔实、脉络清晰,史料珍贵,是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   送货很快,书的质量也很好,在当当买书真实惠。
  •   只是作者的文笔有些生涩。让人没什么耐心看下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