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草根政治日记

出版时间:2005-0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老摇  页数:3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工作之后参加美国政治活动的实录。历时一年半之久,风格直白风趣,图文并茂。主要分为作者作为自由党人参与社区政治和参加民主党总统大选助选阵营的经历。  本书是见闻录,是原始史料,也是政治实践手册。

作者简介

  老摇,1998年赴美留学,现居宾夕法尼亚州,IT为生。性疏逸,简与礼背,好读书,不求甚解。得过一等奖,文章散见报刊、网络,写过几乎歌,组有一支乐队“若客”。

书籍目录

序 林达2003年10月2日 我和美国自由党11月1日 “开阔地带”计划11月4日 美国选举日流水账12月18日 自由党筹款晚会2004年1月24日 自由论坛:退休法官反对“反毒战争”2月17日 自由论坛:新州草民与种族歧视的“反毒战争”4月15日 报税日的参选签名活动4月21日 蘸谈美国政治4月22日 克里支持者聚会5月18日 自由党候选人见面会5月27日 第二次克里支持者聚会7月1日 自由主义VS自由主义7月2日 独立日焰火晚会的参选签名7月23日 波士顿北游缘起7月24日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7月25日 寓政于乐7月26日 亚裔社区活动7月27日 革命女性大会8月2日 自由党人通信集8月29日 纽约示威记9月10日 克里到阿伦镇拉励9月19日 爱德华兹的街区派对9月19日 APAP的家庭派对9月22日 展示秀9月24日 克里来宾大9月25日 美国纳粹党拉励9月29日 教堂里的多党辩论10月9日 “侃弗死”:亚裔公寓户访10月13日 两大党的总统辩论10月14日 远交近攻10月16日 香港超市散发传单记10月20日 媒体攻略10月23日 投票动员义工会10月24日 郊区户访记10月25日 克林顿费城助拳记10月26日 中国城里的两党辩论10月30日 中国城MoveOn新官上任10月31日 继续轰炸中国城11月1日 最后冲刺11月2日 最长的一天11月3日 选后余波11月4日 大戏观后感11月15日 后记

编辑推荐

  美国总统选举,令世界各国瞩目和关注,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揭士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内部活动。情节生动,事实幽默,风格独特。令人思考和兴偿,令人感到美国草根政治的富于情趣和活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草根政治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作者从一个留学生的角度观察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视角独特还不乏深刻的见解。尤其难得的是作者是亲身参与了当地政治(但他那时不是公民,没有选举权),加入了宾州的自由党(第三党),这使得他的这本“日记”显得更为真实而亲切。一年前看完这本书后本还想网上搜搜这位作者“老摇”的,结果一直找不到。近日终于在新浪微博上找到他,用的应该是真名,@赵昱鲲 ,身份认证为“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副主席,《消极时代的经济人生》作者”。哈哈,连自己这本成名作都不提一下!(我在微博上问他,他说现在已经转型了)
  •     知道老摇是在牛博网,最早是看他一个关于赌博的小说。这里的赌博是指在21点中凭借算牌等技术让自己有比赌场更高的获胜概率,非常精彩,比讲千术的书更惊心动魄。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搜索一下《扑士列传》,这个网文中讲的是21点之外的一种赌术,也很有趣。呃,扯远了,关于这本书,我认为是对林达的一个极好补充,也算是对我这种土鳖的一堂美国干瘾课。五星。
  •      总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种入门级读物,从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美国民主。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不同的面。
  •     嗯,美国草根政治日记快看完了
      同样是日记体,这一本明显看的比黄河要快
      
      一来他更多的是写直接体验,不像曹有很多感慨和思考在里面
      二来他写的都是国外的参选体验,新鲜事儿,阅读起来比较轻松
      三来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没有沉重感
      
      感觉老美的所谓政党,比起TG这种革命起家的,组织上明显散乱。不过也可能是作者经历的是民主党的活动的缘故,他自己也说共和党可能要严整一点。
  •      出于众所周知得历史原因,我们中国人对政治的记忆总不是太爽,就不提我们经历了三反五反,反右,文化大革命之类的父辈、爷爷辈了,就是我们这些“八十年代新一辈”们也对政治多是些严肃,死板的印象。特别我们的父辈们对政治的回忆多少是痛苦的,所以当我即将赴京读书时,我娘还忧心忡忡的叮嘱我到了北京千万不要参加“那些活动”。
       中国留学生老摇在这本《美国草根政治日记》中,以轻松的、幽默的、有时还有些无厘头的笔调展示了政治的另一面。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人多少也经受了些欧风美雨,对西方政治多少有了些解,但是,要么是立意极高直接奔民主,人权,宪政这样高境界的学术论述;要么是网上稀奇古怪的奇闻;要么是政客们让人无法信服的宣讲。而老摇则以一个美国草根的身份亲身参与了美国平常的政治生活中,而我想这才是美国政治更真实的一面。本书由作者作为自由党人参与社区政治和在总统大选中为民主党助选两个部分组成,主要篇幅在于第二部分,其中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将美国草根政治的方方面面得以呈现,让我看到了美国人对政治的多样态度,让我看到了表面看起来冷冰冰充满了阴谋色彩的政治原本可以很High。
       在书中,美国人对政治的态度五花八门,有人对政治漠不关心,深信谁当州长,总统都那熊样,只顾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有人对政治的热情又无比激昂,大小政治活动他都不放过;也有人对政治采取娱乐的态度,把选票当戏票,谁把爷逗开心了就投给谁。美国确实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国民对政治的多元化态度,多元化的思想使得政治生活也显得很有生气,富于趣味。这本书中给我最大印象的就是对共和党大会期间,纽约的示威活动的描写了。当时在新闻上,我已经看到了那时纽约街头的壮观场面,而老摇的现场拍摄的照片,配以他的幽默解说,更使得一场政治秀显得无比生动。书中,布什反对者们的花样可以说千奇百怪,穷尽了美国人的想象力,而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在参与政治,同时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政治并不一定要那么苦大丑深,它只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一刻的纽约街头就是一个大秀场,人们尽情展现个性。有人说“创意不死”,政治活动上同样如此,如过去反伊战的各项口号,别的高立意的口号我都忘了,倒是那个与普通生活紧密相联系的“Make love,No war”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在纽约大游行中,精彩创意甚多,比如一个布什头像不断吐出纸条,上面写着“谎言”;比如一个队伍抬着覆盖国旗的棺材走上街头,视觉冲击效果非常好;比如一个来自传统上中立,温和的国家――瑞士的猛男赤裸上身,打出标语,“连瑞士人都恨布什!”;由于布什反对堕胎,所以有人也拿这个来抗议,口号也很绝,“77%的反堕胎组织者是男人,他们100%不会怀孕”。好了,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有很严肃的,有很搞笑的,有很学术的,有很庸俗的,总之,正是这些咋一看相差巨大的表现方式构成了多样的美国政治生活。
       这本书给我的另一印象是,美国人总体的政治素养较高,而且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保障政治生活有序展开。众所周知,美国这次大选双方势均力敌,双方斗的很激烈。在书中就经常有作者在助选活动中和共和党人狭路相逢的描写,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尽管争论不断,但是都能和谐相处,很少有偏激行为。甚至可以互相讨论,而对对方有道理的观点也会表示赞同,像纽约那次大规模的游戏活动,也很有秩序的在计划路线完成,绝少偏激的活动。另外,完备的制度保障了大众对政治的自由参与,令我惊奇的是,本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的原则,美国连纳粹党都是合法的。书中便记录了一次美国纳粹党的拉励活动,当然,反对者也一定到场,而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中,美国警方有限介入,既避免了双方的正面冲突,又使得双方的言说权力得到了保障。毕竟,民主不是无政府主义,一套合理有效的规则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民主的有序进行,我常看到网上有人为我们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议会上议员们扭打成一团大声叫好,认为这是民主。而西方的制度显然更成熟,比如他们的总统辩论,不是让两个候选人上台后卷起袖子怒气冲冲的辩论一场,甚至辩论不够还冲上去打一架,如果这样,那不是选总统,那是选拳王。所以,两党会在事先充分沟通,组织,指定规则,同时让一个主持人来协调提问,这样一来,辩论就更有序,更高效,同时也不失趣味性。我想在我们广大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制度需要时间建立,这样的政治素养和风度也要需要逐步积淀。
       以上介绍的是书中最抢眼的一些片断,事实上,这本书中更多还是作者老摇政治上的日常生活,如社区政治,地方政治,街头拉篇,上门户访等等。书中描述了大量的志愿者们,他们本着参与政治的理想和为社区服务的热情,为草根政治活动提供了持久的动力。而在中国,我相信有很多人对政治是充满热情的,在街头你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大爷聚在一起,纵论国事;在家中你也不时会与家人看着电视,聊聊社会百态;在学校的宿舍里更是一帮热血青年们慷慨激昂的甚至放眼起世界的战争与和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的不同,其政治生活的形态都可能不同,而各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却又可以相互借鉴,比如在我国也正在进行乡村自治,社区自治的实践,而这本书中描写的美国的政治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社区政治我认为就很值得当前的中国社会借鉴。我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日常的政治生活中去,可以以更民主,更理性的方式讨论和决策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务,同时这个过程可以很轻松,很愉快,甚至,很High!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76577.html
  •     
      文/安替
      For 商务周刊
      
      学计算机的新青年老摇,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前年秋天成为自由党某郡会计,去年又为民主党克里总统选举拉票,不幸克里败选;一个中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美国人民的自由主义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嵌入式”观察美国的精神。而他的处女作《美国草根政治日记》就是大陆第一本嵌入式观察美国政治的书籍。
      
      一百多年来,富强的美利坚一直是中国人研究、参照、学习、警惕的对象。1903年2月,梁启超应美国保皇会的邀请,启程访问北美本土,顺便发展保皇党势力。梁根据这次北美之行写就了《新大陆游记》,而这本书也成为第一代美国政治观察的样本——我称之为“远距离观察美国”。
      
      后人读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始终觉得,梁提到美国,落笔之处却常是中国,文章动辄中美差异,不时解释何以中弱美强,试图为中国大变局指出方向。这种中美对比的美国观察方式,有着太多的误解和简化。梁的美国,其实是中国形象的反向映射,过于一元化,是“非中国”。但即便这种浮光掠影的美国观察,也给处在黑暗中的国人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在这种新思路下,孙氏后仿效美国建立共和,虽终经不住中国方式的回潮、让袁氏得以窃国,但自由民主的种子就此埋下。
      
      90年后,丁林(林达)夫妇写出了《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三步曲,开创了第二代崭新的美国政治观察方法——“近距离观察美国”。在美国农村生活的丁林夫妇用最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及其起源,给国人了提供了目前最好的美国宪政入门教材。
      
      但丁林等第二代美国政治观察者,摆脱不了的还是中国情结。虽然他们谈的都是美国故事,但回答的其实还是中国问题。丁林的三步曲,甚至直接用中美通信的方式来作为作品架构:一人在中国问问题,另一个人在美国来解答。这个构架本身就是丁林的美国观察隐喻:虽然丁林讲述的是纯粹的美国故事,但是否讲某个故事,或者讲述故事的哪个部分,甚至如何讲,都无法挣脱“中国问题”的认识框架,一切还是为了中国的美丽政治远景。这也是丁林的书在中国特别受到欢迎的原因:这些书完全回答了我们在心里困扰了很久的问题。
      
      但这种以中国问题为视角的美国故事,却也必须满足简单、流畅、有趣、单一理念贯穿前后等条件。这显然是丁林对现实美国政治的某种简化。这种简化一方面给予读者以启蒙,另一方面却也有明显的缺失:例如,丁林的文章,有过度戏剧化的特点,对美国政治,也往往采用简单的保守/自由两分法。当出现了不符合这样戏剧化简单解释时,丁林往往保持了沉默。
      
      类似丁林的沉默也出现在美国最红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身上。他每篇文章都有让人无法忘记的比喻或者故事。但这样讲究故事性当红专栏作家,却为了保持他的说服力,回避复杂问题。例如在大家最希望听到他伊战观点的时候,他却调侃法国应该离开安理会,或者劝说沙特应该更加民主。在美国内部政治目前分化相当厉害的时候,他出版的书却是讲全球化的《地球是平的》,大谈世界各国应该祈祷胡锦涛身体安康。这是因为,复杂有损于说服力、不利于启蒙。因此,我们同样无法苛求启蒙者丁林,虽然这种缺失也的确是美国观察的遗憾。
      
      老摇其实不太懂政治,也没资格给人启蒙,但这不妨碍他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嵌入式”美国政治观察方法,甚至正因为和梁启超、丁林比,他几乎完全不了解中国,所以他的美国观察,才是完全没有中国问题印记的观察。这让《美国草根政治日记》成为一个原生态的美国基层政治记录,使得那些受到丁林先期启蒙的大陆读者,有了一个可以解读的美国政治真实样本。
      
      丁林在该书序中对老摇的大选观后感表示了保留意见。这点我也赞成,其实此书《美国草根政治日记》最出色的就在于,这是一个没有预设中国问题框架的新青年,最少偏见地体验美国草根政治,然后不加修饰地介绍给读者;其后的理论拔高,当然不是新青年所长。老摇以后应当向丁林学习,尝试走入政治的里面,让读者能在看完原生态记录之余,也能得到更深的政治分析。
      
      此书分为两部分,前半是老摇成为居住地的自由党义工、被选为会计,并且四处推广该党理念,寻求支持;后半是远交近攻,参加了民主党克里的助选活动。就我而言,由于看了太多美国两党政治的大报文章,因此对第三党运作、基层政治以及助选细节反而感到好奇。和我同好者,不妨买来此书一读,看看中国新青年是如何深入美国闹革命的。
      
      
      
  •   有新鲜事儿啊 好 倒要瞧瞧
  •   他参加的应该是Libertarian Party,而不是Democratic Party
  •   这类书在内地出的少,所以读着有一种新鲜感。
    当然,作者的文笔也就一般,一个写手,不错了。
  •   这种题材,不需要有什么太锦绣的文笔吧。题目写得明明白白,草根日记。文笔是用来干什么的?把要表达的事表达清楚,不就好了?从这一点上,本书的文笔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   其实此书《美国草根政治日记》最出色的就在于,这是一个没有预设中国问题框架的新青年,最少偏见地体验美国草根政治,然后不加修饰地介绍给读者
    善哉斯言。
    名副其实,日记白描。
  •   确实很草根,白描式的流水帐记录。
    这些文字原本是作者在中文论坛散漫的记录,后来在出版人的鼓励下,遂整编成一本书之后,填补了一个空白——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民主制度很好很强大,但究竟选举制度如何运作?体验式的记录,至少能满足一些好奇心。
    当然,读者的期待还应该更高,譬如老摇似乎在后期选战中仍然不厌其烦描写扫街,而对于报刊电视等舆论动员无一触笔;虽然不止一次提出共和党动员组织义工能力远超民主党,但是老摇最终也没有对此提供更多例证或细致观察……
    当然,老摇撰写这样的文字原本是无心之举,此书也没有打出观察家的旗号,惟有放弃一些过分的期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