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严耕、 杨志华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严耕,杨志华 著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总是在矛盾中辩证地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在带来进步的同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也暴露出它固有的内在缺陷,突出表现为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日渐增大,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曰益增长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好的要求,全世界都需要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体制结构,探索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到2020年全面小康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也为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内容概要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既要改变思维方式,也要改变行为方式;既要改变生产方式,也要改变生活方式;既要改变道德和观念,也要改变法律和体制。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更是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变革。应该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模式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的矛盾基础上,以生态学规律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进行改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面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具有“崇尚自然、追求真理”的办学传统,以“知山知水、树木树人”为办学理念。传播生态文化、引领生态文明,是建校以来广大师生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决不限于发展科技,而是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2004年2月,学校决定将生态文化列为我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六大学科领域之一,加大了支持力度,深化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目前已经在全校开设了多门生态文化课程,培养出了有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广大师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举办了多场研讨会和报告会,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

书籍目录

序言:生态价值观与生态文明第一章 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的新挑战第一节 世界性难题一、粮食安全问题二、荒漠化问题三、淡水危机四、能源危机五、气候暖化六、物种灭绝加速第二节 中国的环境生态问题一、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状况二、中国环境生态问题的独特性第三节 生态危机的特征和实质一、生态危机的特征二、生态危机的实质第二章 生态危机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第一节 现代工业文明四大逻辑一、二元对立逻辑二、同一化逻辑三、进步逻辑四、最大化逻辑 第二节 生态危机:现代工业文明四大逻辑的必然结果一、“根源”变“资源”:现代工业文明的自我放逐 二、文明与自然的误置三、简单化与复杂性的冲突四、最大化与有限性的冲突第三章 生态运动:新兴的文化现象第一节 生态运动的典型案例第二节 生态运动的发展线索与思想渊源一、环境公害与环境正义运动二、动物保护与素食主义运动三、“像山一样思考”四、遵循大自然五、深生态运动六、生态后现代主义运动七、生态运动思潮及其评价第三节 生态运动的经验教训一、生态运动的成功经验二、生态运动的教训第四章 走出生态危机需要文明创新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一、环境保护与生态改善二、工业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三、区域利益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四、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第二节 和谐主义新思维一、从片面走向全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的新挑战第一节 世界性难题一、粮食安全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是,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粮食安全问题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于1996年在《粮食安全罗马宣言》中,对粮食安全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有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001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又提出了持续粮食安全的概念,要求无污染、无公害,向消费者提供增强健康、保证延年益寿的粮食和其他食物。目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减少世界饥饿人口的努力受挫。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在《2003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中指出世界上还有8.52亿人口挨饿,发展中国家多达8.15亿人,发达国家占3700万人。另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2年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过去的5年里全球饥饿人口每年只平均减少600万,还不到规定目标2200万的28%,平均每天有两万多人死于饥饿,其中大部分是儿童。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中提出到2015年粮食不安全人口的数字将减少到6.75亿,按目前的减少贫困人口速度,这一目标到2050年才能实现。第三章  生态运动:新兴的文化现象自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随着“八大环境公害事件”①的爆发,环境问题引起了世人的普遍焦虑,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并开启了新道路的探索过程。1970年4月22日,美国发起了首次“地球日”环境保护运动,全国各地有2000万人参加。与此同时,加拿大、欧洲、日本以及世界各国的群众性环境运动也风起云涌。②随着群众性环境运动的不断深入,学术界的很多有识之士也开始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理论上深入反思,使人们关注的主题逐渐从公害事件转向了环境正义、动物福利、后代福利、全球性生态问题、生态后现代主义等方面。学术界的理论反思和群众性环境运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引发了一场新的社会运动一一生态运动。另外,群众性的生态运动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促使环境问题逐渐被纳入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政策之中。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共同探讨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高度觉醒,也表明了人们共同行动的决心。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秉着确保全球发展的宗旨,于1983年3月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要求委员会制定长期的环境对策,研究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987年,该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集中探讨了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的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将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了起来,提供了一种更加宽广的视野,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一种新认识,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为了贯彻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在全世界的落实,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这次会议共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会议最后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前者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是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框架性文件;后者则是关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从全球性措施的角度,为确保人类共同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战略框架。此次会议高举可持续发展的旗帜,是人类在解决生态环境和发展问题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其后,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在克服生态危机、走向新文明的道路上继续不断探索。第一节  生态运动的典型案例生态运动的蓬勃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而且,生态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主题也不断深入,因此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环境保护运动,还包括动物解放运动、绿色政治运动、深生态学运动、生态后现代主义运动等。另外,生态运动还和反战运动、反核主义运动、和平运动等人道主义运动、绿色政治运动以及女权主义社会运动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极其复杂。

后记

写作这样一本书,构想已有多年,正式撰写也费了我们整整两年。我校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传播绿色文化,引领绿色文明”为使命,不仅重视林业和生态科学技术的研究,还确立生态文化为我校重点发展的六大学科项目之一,并且整合全校资源,成立了由学校直接领导的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我们人文学院也一直以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研究为研究重点,整合各个学科,优势互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这种执著追求与国家的政策选择不谋而合了。十七大召开之前,国家林业局就开始重视生态文化研究,提出要在已有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建构一个生态文化体系,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国家林业局非常信任我们,让我们立项来研究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从那时起,我们真正进入了生态文明研究的快车道。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对我们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我们也加快了研究步伐。我们广泛开展调研和交流,先后和其他单位主办召开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这两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促进了交流,提升了思想;我们参与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全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活动,初步了解了一些现实情况;我们为研究生开设了“生态文化专题”这门课程(春季开课,已开两轮),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生们交流探讨;我们还积极走出去,参与相关学术会议和交流,与同仁们切磋砥砺。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奥运在即,在我们不断的思考和探讨中,拙著今日终于完稿,算是对前一段思考研究的一个总结。此刻,我们心中丝毫没有感到轻松,倒是真正感到了任重道远的分量。

编辑推荐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写论文买的书籍还是相当有价值的一本书,内容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谢谢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