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梁海燕 编  页数:228  

前言

  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或许您会先看一下这篇序言,希望它能提供更多值得自己花上一天或几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阅读该书的理由。只是,我更愿意推荐这最简单的一条:因为感动!  曾经的感动沉淀下来,化为故事传说,化作文字流传,当我们再次走近他们,走进那段岁月,曾经的感动依然令人感动。把这种感动的心情传达给您,于是,有了这套书的诞生。  书中展示了某一历史时期中的某个人物,如何将其自身与他所处的时代融为一体,从而使他个人的生平,成为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本套丛书内容上的共性。十五本书,展示了十五种人生,面目和色彩绝不雷同,却都被他的主人所悉心经营。  为什么不可或缺?回答起来既可详述,也可简单。简言之,既然存在了,并且过去了,固然不会缺。如此作答,虽然取巧,却等于没有回答,所以,仍有细言之的必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们属于有着伟大心灵的一类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生平遭遇不同,甚至思想观念上也不完全相同,但他们用自己的心灵观照他的国家和社会,积极思考关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问题,力求自己心脏的跳动,与历史前行的脚步声合拍协奏。无论是孔子、孟子的“济天下”之理想,还是庄子的“逍遥天处”,或者韩非的“酷不入情”,皆为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真诚的阐释。他们有着崇高的人生追求,“立德”、“立功”或者“立言”。他们活动的身影,留下的足迹,已然是历史画卷上的勾皴点染。不可抹去,不能抹去。  他们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有着强大感召力,或坚强如司马迁,或无畏如韩愈,或洒脱如东坡,或耿直如范仲淹,或勇敢如王安石,或坦荡如王阳明,或率真如李贽,或智慧如曾国藩,或深刻如鲁迅,或清澈如胡适,或包容如蔡元培……其思想品行不仅影响和感染了同时代的人,且通过轶事传闻、言论著述,世代传递了下来,成为塑造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元素。这些人物的不可或缺,不仅仅相对于那段历史,也是整个民族发展的不可或缺。  他们中的某些人,或以文学家著称,或以思想家传世,或在政治、军事上更有作为。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生,即使外部条件均等。但他们都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慨然出手,一鸣惊人,开时代之风气,为其时之先行者。先秦的哲学家们自然不用说了,他们所开拓的深邃阔大的思想空间,令今人叹服,难以超越。司马迁发愤著书成《史记》,史家良笔,垂范后世。仕途坎坷的韩愈,不顾流俗,以复古为革新,掀起古文运动之浪潮。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是艺坛的八面圣手,更以其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折服了世间人。主张心学的王阳明,一面探索着通往“圣贤”的门路,一面统率三军、师出辕门。敏感多思的李卓吾,性情狂狷,却怀着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祈盼世人“童心”不衰。……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他们的存在,实在是不能回避的话题。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实在应该好好理解,好好学习。这种学习不是背单词、做算术,更不是机械仿效,而是缘于景仰的激情和冲动。当我们把这些名字一字摆开,串为链锁,我们仿佛看到了东方巨龙坚韧挺拔的脊梁,那正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链锁环环相扣,名字前后相续,紧紧连在一起。但这链条的后面,需要有人接续,必须有人接续,而那个省略号所体现的空白,正期待着今天的我们去填补。因此,对于那些杰出者,我们不能一味遥想,而应该走近一些,走进他们的岁月。走近他们,更加明白人生的意义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如何凝聚。  许多时候,我们畅想着,那些被称作“圣贤”的人,他们的“当年”是怎样的呢?其实,那时的他,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也会面临一些无法两全的选择。圣者,未必不食人间烟火;贤者,未必没有失落悔恨。而他们最终超越平俗,成为“圣者”、“贤者”,原因是什么?这正是需要我们体会和寻味的地方。丛书的作者们,在展示和还原那些杰出人物的“当年”状况上,作了努力。与其说为了感动读者,不若说,他们的写作,实在是表达了一份自己被感动的心情。  出于这样一份简单但却真诚而美好的意愿,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关于杰出人物行状的普及类文化读物。丛书一共十五种,分别选取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司马迁、韩愈、范仲淹、苏轼、王安石、王阳明、李贽、曾国藩、鲁迅、胡适、蔡元培等十五位历史人物,作为写作对象。每本书约以十二万字左右的篇幅,介绍该人物的历史活动及言论著述,在尊重史实、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又融入一定量的文学笔法,用以提升著作的可读性,希望我们的这种写法没有唐突了这些可敬可爱的人们。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有许许多多,这套书所选取的,当然不够完备,也不敢说最具代表性,但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的选题,也兼顾了作者的个人喜好。限于我们的水平和时间,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心希望得到读者朋友和有识之士的批评、指教,以助我们把下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感动!  梁海燕  2008年1月于北大静园

内容概要

  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奥。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其间,这块土地上尽管曾经兵连祸结,读书人尽管常有黍离之叹,然而,任何暴君和强盗都不能割断我们文化中那些最韧的筋和最硬的骨。这些筋骨早已熔铸成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套小小的“人文丛书”,用浅易、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自孔子下迄胡适的15位人物的言论与事迹。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懂得他们,我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追随他们,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醇厚丰赡。

书籍目录

引言试问“道”在何方唯一的荣耀——昌黎楚狂小子韩退之一只多么仁慈的猫啊荣登“龙虎榜”大胆推销自己少跟我提神仙鬼怪的事多么有水平的一篇牢骚文与孟郊的忘年交学生竟敢教训老师当了官差,也要自由归隐,只是想想罢了韩子的“诲人书”好为人师,为所不为不平则鸣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祭文中的绝唱在阳山的日子为自己祈祷用心良苦的送行文为毛笔讨公道教授的自我解嘲《实录》,必须实录为英雄而歌打着“复古”的幌子搞革新与“穷鬼”为伍嗜“才”如命石碑虽倒,口碑犹存一封谏书惹的祸视死忽如归向鳄鱼下战书朋友,是值得信赖的人泥水匠的人生哲学韩愈的相马经关系微妙的朋友写给谏官的谏书不是毁人,而是诲人当了校长之后为奴隶们说句话一生无悔后记

章节摘录

  试问“道”在何方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韩愈《原道》  《原道》是韩愈文中的名篇,虽然名篇,但篇幅过长,自然不烦都讲,我先摘了这文章的首一句,列在上面。即使这一句,我也无意全面解析,仅择其中数词,略加阐发,以便咱们在走近千年之前的韩文公时有一个思想的准备。  什么是“道”?一句话说不清楚。老子早就宣称:“道可道,非常道。”似乎很容易说得清楚,真实性就要遭到怀疑。说不清楚,还是要说,正因为不清楚,才有解说的必要。中国古人一向有这样的执著精神。我们的韩文公,便是又一个“试问‘道’在何方”的英勇探索者。  儒家有儒家之道,道家有道家之道,佛教传入中国后,又添加了一种佛家之道。唐朝那会儿,儒、道、佛三家,俨然有三分天下之派头。三家子挤在一起,资源有限,摩擦在所难免。自然,关于谁真、谁伪,谁是正宗、谁是冒牌的争论就起来了,个个都想当老大。韩愈这人,爱动脑筋爱思考,这事自然少不了他。韩愈写这篇《原道》,来表明自己的观念和立场。除此之外,还写了《原性》、《原人》、《原毁》和《原鬼》,合在一起称作“五原”。呵呵,不说内容,光看这一排文章名字,就能嗅出不少韩愈的倔强劲儿。  ……

编辑推荐

  “人文丛书”用浅易、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自孔子下迄胡适的15位人物的言论与事迹。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走近韩愈,不禁为他敢鸣世人所不能鸣的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多事值得历史铭记,而韩愈一生竟有如此多的“非其莫能为”、“非其莫可属”。那段历史,终因韩愈的演绎,显得更加丰富、生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韩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