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文坛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叶炜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前言

  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愈来愈明显。在摈弃了各式教条、突破了种种禁区之后,中国文坛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局面。然而,在多声部的合奏中,充斥着诸种媚俗的、唯上的、崇权的、拜金的声音,它们消解着文学的丰富意义,它们使文学在摆脱了先前的种种束缚后又陷入了新的泥淖。也正是在这时候,独立的批评立场和自由的学术个性越发显得可贵。  所谓独立的批评立场指的是以特立独行的姿态,不依附于任何非文学因素,依据文学的内外部规律对文学进行价值评判的一种原则和立场。它不屈从,不盲从,充分张扬自由的学术个性,对文学乃至文化现象进行独立的批评和评论。这种立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崇尚理性,以直面现实的精神,严格遵循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坚持历史的、美学的原则。其姿态或许是偏激的,其观点或许是片面的,但人们丝毫不应怀疑其真诚、爽直的态度。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与媒体之间》所持有的便是这样一种独立的批评立场。作者叶炜是一位作家,出版过多种长篇小说,对文学创作有着较为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他又是一个报人,编辑着一家报纸,惯于以媒体的眼光观察种种文学和文化现象。他更是一个年轻的、富有锐气的批评家,喜欢对各种文学和文化现象评头品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自己的观点与主流倾向不相符合,或者与当下的某些权威意见相抵牾,他也不为所动。

内容概要

  余秋雨、贾平凹、易中天、于丹、韩寒、郭敬明这些文坛名人身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精神密码?在文坛的翻云覆雨中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繁华落尽后,他们会是永远闪耀的明星抑或是潮水退去后的浮沫?他们之于文坛究竟是幸耶?劫耶?

作者简介

  叶炜,真名刘业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师范大学报》编辑部主任。已出版著作11部。主持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市文联重点项目各1项。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

书籍目录

引言 论独立批评第一章 头牌欲 秋雨秋风在戏剧舞台上,名角都有头牌欲,我认为余秋雨多多少少也有这种欲望。正是这个累人累已的头牌,让他一直处于各种事件的漩涡中心。第二章 表演欲 歪批王朔一个人越是在那里喋喋不休越是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虚弱。王朔这一生都在不厌其烦地说个不停,批这批那个,虽然有时候也能命中靶心,但大多脱靶的语言还是透出他的话语虚脱。第三章 导师梦 说说王安忆作家班的举办和作家去当什么研究生导师一样荒谬,都反映了中国作家的不自信和浮躁。这不是中国作家的悲哀,也是国家艺术艺术生产机制的悲哀。第四章 大师梦 王蒙“大师”说195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大师级人物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到了新时期以后,才开始出现生长文学大师的环境。第五章 官场梦 平凹不“平”贾平凹的文学之路并不如他的名字那样“平”坦,特别是那部争议很大的《废都》几近消耗了贾平凹的所有“官方”声望,从而堵住了他通往官方的灿烂“坦途”。第六章 学者梦 心武转“行”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刘心武完全没有必要自我标榜自我吹嘘。曾经的文学辉煌不说,即便是对《红楼梦》的独特鎨解读,他也不必缺乏自信。第七章 脸谱化 超男易中天学者教授易中天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学术文化明星,成为文化学者中的一张代表性脸谱,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功不可没。第八章 庸俗化 “兄弟”余华与同为先锋作家大旗下的其他作家相比,余华有自己先天的优势,但他缺少真正的艺术追求与信仰,缺少杰出作家应有的博爱精神,这才是导致他作品走上庸俗化的根本原因。第九章 神话化 论王小波终其一生,王小波一直在追求“凡人”的智慧,崇尚个体自由的他反对任何虚假的“崇高”。吊诡的是,与他生前的寂寞形成强烈的反差,身后的热闹几乎将他“设置”成了“神物”。第十章 市场化 “倒掉”的郭敬明在郭敬明抄起事件和拒不道歉上,真正该反思的应该是盲目的民众和媒体,媒体的沉默和民众的清醒是对付郭敬明狂妄行为的最好方法。第十一章 娱乐化 解读韩寒韩寒是非文学的产物,他的出道正赶上市场和文学相好的阶段,打着文学的口号进了市场这个勺,颠来颠去,炒熟了,端到那些不明就里的年轻人跟前,正对口味儿,火了。第十二章 政治化 周梅森转型论转型后的周梅森作品火爆书市和荧屏,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他的身上挂满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光环。第十三章 启蒙秀 余杰论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以谈论思考、启蒙为时髦,作为以余杰为代表的一代所谓“青年批评家”们,有着很大的“功劳”。第十四章 帮闲忙 论于丹“红”最重要的是,于丹脱离《论语》和《庄子》的历史语境,不顾自己的学者身份,有意无意地麻木百姓,愚弄民众,使他们在被愚弄了的同时还不自知。第十五章 唱花腔 朱氏话语论其实朱大可一直扮演着角色——至少可以表述为“精神流氓”,这个体现在两个方面:理念上的精神放逐和实践上的思想酷评。第十六章 扮明星 学者明星论做明星让某些学者收获了大量的名声和利益,同时也“收获”了数不清的非议和责难,但这些责难挡不住学者们向市场靠近的脚步。第十七章 书生累 陈思和“下课”第十八章 大王旗 《读书》换帅第十九章 精英论 诗人自杀第二十章 体制化 事关中国作协第二十一章 一网情 网络文学观附录 作家访谈跋 新批评美学观的建立

章节摘录

  独立批评的出现,为文学史写作发掘出更多的“潜在作家”提供了必要前提。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沉浸在盲目的乐观中,必须看到,由于权力资本的诱惑,由于学院和学术机制、教育机制的牵制,由于个人史观的疲困和胆识的缺乏,我们现在不少批评者还处于暧昧、游离、漂浮、摇摆的状态中。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批评还难以出现。  如前所述,独立批评对于文学史写作的意义自不待言,其对于具体作家作品的批评意义更是重大。在当今文学批评界,除了那些因客观限制无法进行真正的独立批评的人以外,还有一些局限于小圈子利益,或者为了顾及批评对象的面子问题而不能够做到批评的完全独立。这些关系批评、圈子批评、金钱批评直接导致了我们现在的“赞扬家”过剩,而“批评家”太少的腐败局面。这和当代文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很不相符。评论家贺绍俊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上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当代文学学科是一个创造经典的学科,它的特殊性表现在研究者首先是鉴定者,并参与着创造经典的过程。上升到如此高度来看待当代文学批评,我们就不得不时刻努力保持批评的纯粹和独立,矫正当代文坛文学批评的偏向。  目前,当代文学批评的偏向可以归结为三种:一是穿靴戴帽恣意拔高的吹捧式批评;二是借批评对象浇心中块垒的自诩式批评;三是攻其一点否定其余的酷评式批评。这三种偏向有害于读者,也有害于作家,更有害于批评本身。文学批评必须有开阔的阅读视野,有公正无私的独立批评态度,在对于作品的评说中,真正道出批评家的独到的见解,既引导读者阅读,也有助于作家在创作中不断得到提高,如此才能达到批评的公正、公允。  综上,笔者以为独立的批评是站在不官、不党、不私、不商的批评立场上的“人”的批评,那些打着批评的幌子来为小集团小圈子的利益、为了朋友私下里的友情、为了攫取商业利润的行为,不是一个独立批评家的行为。那些挂着评论家的羊头倒卖着结党营私狗肉的所谓批评家是可耻的,那些不言说内心的真实和不能恣意批评的评论家是可悲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作家也好,一个学者也好,自身的价值部是自我赋予的。叶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已有这种自觉。他的测读趣味,他的批评动力,他所关心的问题和思想兴奋点,以及他在复杂的思想交锋和文化冲突中的选择,所显示给我们的,已经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文坛才子,而是一个思考者和探索者。  ——著名学者 博士生导师 李新宇  所谓独立的批评立场指的是以特立独行的姿态,不依附于任何非文学因素,依据文学的内外部规律对文学进行价值评判的一种原则和立场。它不屈从,不盲从,充分张扬自由的学术个性,对文学乃至文化现象进行独立的批评和评论。这种立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崇尚理性,以直而现实的精神,严格遵循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坚持历史的、美学的原则。其姿态或许是偏激的,其观点或许是片面的,但人们丝毫不应怀疑其真诚、爽直的态度。《冷眼看文坛:在学术与媒体之问》所持有的便是这样一种独立的批评立场。  ——评论家 博士生导师 方忠

编辑推荐

  用现实说话,用真言醒世、一部敢说真话的文学批评、一种稀缺的文学研究新视角、一副心忧现实的热肠、一双洞察现实的冷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冷眼看文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