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传

出版时间:2010年7月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叙利亚]纳伊瓦·本·拉登Najwa bin Laden,[沙特阿拉伯]奥玛·本·拉登 Omar bin Laden,[美国]简·萨森 Jean Sasson  页数:294  译者:陈嘉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第一部由本•拉登家族成员记录的本•拉登成长史。奥萨玛•本•拉登的首任妻子纳伊瓦•本•拉登与儿子奥玛•本•拉登为读者讲述了他们在本•拉登身边的时光。  纳伊瓦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时年17岁的表兄本•拉登,而奥玛则陪同拉登度过了6年的流亡生涯,他们见证了拉登如何从严谨持家的阿拉伯男子变成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的过程。虽然本•拉登在妻子和儿子面前隐藏了自己政治、军事和宗教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但是纳伊瓦和奥玛仍然作为最亲近拉登的人向读者揭示了作为恐怖之王的本•拉登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  •本•拉登为何会从一个严谨持家的阿拉伯男子变成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  •他如何训练自己的亲生儿子充当人体炸弹?  •在阿富汗荒凉的群山当中,本•拉登是如何建立起庞大的恐怖训练营的?  •9•11事件发生的前一周,本•拉登的家庭中发生了什么?  •在外人眼中,本•拉登一直是个冷酷的恐怖分子,而家人眼中的本•拉登则容易害羞,对去世多年的父亲念念不忘,甚至还对女人心怀畏惧,到底哪个才是本•拉登的真正面目?  本•拉登的妻子和儿子在本书当中为你揭开这个恐怖大亨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

纳伊瓦•本•拉登(Najwa bin Laden),奥萨玛•本•拉登的首位妻子,同时也是本•拉登的表妹。出生于叙利亚,1974年嫁给时年17岁的拉登。为拉登育有11子。
奥玛•本•拉登(Omar bin Laden),本•拉登第四子,母亲是纳伊瓦•本•拉登。1981年出生。奥萨玛•本•拉登1991-1996年流亡苏丹时,奥玛陪伴其左右,后随拉登前往阿富汗。因为厌恶暴力与拉登发生分歧,回到沙特阿拉伯。目前在吉达经营自己的承包公司。
简‧莎森(Jean Sasson),本书执笔者,研究中东超过三十年,曾旅居沙特阿拉伯等地十二年之久,并出版多部关于中东的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在沙特阿拉伯的早年岁月 第一章:纳伊瓦:我的童年 第二章:纳伊瓦:婚姻生活 第三章:纳伊瓦:多子之母 第四章:奥玛:生为奥萨玛·本·拉登的儿子 第五章:纳伊瓦:婚姻中出人意料的事 第六章:奥玛:本·拉登的成长 第七章:奥玛:搬到麦地那 第八章:纳伊瓦:奥萨玛的孩子们 第九章:奥玛:噩梦开始第二部分:我们在喀土穆的生活 第十章:纳伊瓦:往非洲去 第十一章:纳伊瓦:家庭事务 第十二章:奥玛:喀土穆的流金岁月 第十三章:奥玛:死亡的气息 第十四章:奥玛:未知之旅 第三部分:阿富汗 第十五章:奥玛:撤回阿富汗  第十六章:奥玛·本·拉登:托拉博拉山脉  第十七章:纳伊瓦:遥远的国度  第十八章:奥玛:父亲的军队  第十九章:纳伊瓦:山区生活 第二十章:奥玛:滋长的暴力  第二十一章:奥玛:真正的战争  第二十二章:奥玛:圣战假期  第二十三章:奥玛:真正的恐怖 第二十四章:奥玛:陷阱  第二十五章:纳伊瓦:年轻的婚礼  第二十六章:奥玛:结束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纳伊瓦:前往叙利亚  第二十八章:奥玛:重返沙特  第二十九章:纳伊瓦:永别阿富汗  第三十章:奥玛:9·11事件 作者后记 附录一:奥萨玛·本·拉登家族介绍  附录二:奥萨玛·本·拉登大事记  附录三:基地组织二十年大事记:1988~2008年

章节摘录

我并非一直扮演着奥萨玛•本•拉登之妻的角色。我也曾经是个有着少女梦想的纯真的孩子。最近,我的思绪常常飘回到那个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常常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我常常听到大人们带着后悔甚至愤怒谈起自己的童年,庆幸自己已经逃离了童年的时光。我无法理解这样的谈话,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生命中的最初时光,那样,我就可以永远是一个小女孩了。我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住在叙利亚港口城市拉塔基亚一幢装修简单的别墅中。叙利亚海边的景色很是宜人,海风阵阵,农民在那些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果蔬菜。我们的后院满是结着鲜嫩果实的绿树。在那狭窄的滨海平原背后,你可以看到风景如画的山脉,那里的果园和橄榄林随着起伏的山丘呈阶梯状分布。共有七个人住在甘耐姆这个房子里,因此我家无疑是十分忙乱的。我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和我的哥哥纳吉,弟弟妹妹(莱拉、纳比和艾哈迈德)关系都很好。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阿里,他比我母亲生的孩子们略大几岁。我父亲在娶我母亲之前成过几次亲,他和以前的妻子共同养育了阿里。我和纳吉的关系最好,他比我大一岁。虽然我很爱我的哥哥,但是,他和大多数男孩一样,有着恶作剧的天分,常常弄得我十分害怕。比如吧,我天生就很怕蛇。有一天,纳吉拿着他的零花钱,偷偷溜到集市买了一条塑料蛇,随后很礼貌地敲我卧室的门。当我开门的时候,他冲着我调皮地笑了笑,猛地往我手里塞了个东西,我以为那是一条真蛇,登时尖叫了起来,把整个房子的人都吓了一跳,我扔下蛇,一边叫喊着,一边飞似地跑开了。我父亲那时碰巧在家,赶忙冲过来处理这个危机,还以为是土匪来谋杀我们,最终他却发现是纳吉让我大喊大叫。而此刻纳吉正在骄傲地挥舞着假蛇,父亲死死地瞪了我哥哥许久,才想起动用父亲的威吓。纳吉依旧执迷不悟,大叫的声音盖过了父亲的吼叫:“纳伊瓦是个胆小鬼!我在教她如何变得勇敢。”如果我们能够预见以后的事情,知道成群的蛇会经常造访我们在阿富汗山上的房子,我也许会感念我的哥哥。别墅楼上的阳台,是我最喜欢的地方,那是小女孩逃离到梦境的绝佳选择。我曾经花去无数的美妙时光窝在那里看书。通常,在看完几章之后,我会用手指按住书页,向远处看着,看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们所在社区的房子密密匝匝地挨着,一些小商铺散布其中。我喜欢端看忙碌的交通,人们在社区中穿梭往来。在他们完成日常的工作后,便回家休息,享受家中的美食,与家人团聚。我们社区中的很多家庭来自其他地方。我的家人来自也门,一个公认的美丽而遥远的国度。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离开那里,但是很多也门的家庭移民到周边的国家,因此人们说,也门的血液流淌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里。通常,我们的也门祖先是因为贫穷才变卖了牛羊,关闭了房舍,放弃了荒凉的土地,永远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和旧日的朋友。我能想象我的先祖们坐在家里,男人们可能正嚼着加特树的叶子,炫耀着弯曲的匕首,而女人们,眼睛上涂抹着黑色的眼影,安静地听着男人们讨论干涸土地上的挑战或者那些已经失去了的机会。旧日的香料贸易已经衰亡,而雨水太少,也不够浇灌作物。面对着嗷嗷待哺、面黄肌瘦的孩子,我的先祖们无奈地爬上高大的骆驼,向棕色山丘掩映下的绿色峡谷艰难跋涉。在我的先祖到达叙利亚的时候,他们在地中海沿岸,就是我出生并度过童年时光的大型港口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家园。拉塔基亚,两千多年前的文字就记载了这座拥有堂皇建筑和优良港口的城市。面朝大海,背靠沃土,拉塔基亚这座城市被很多民族觊觎,并曾先后被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和奥斯曼人占领,像其他古城一样,它曾多次被毁坏而后重建。在我嫁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之前,我的生活仅限于我的家庭、我的学校、我的故乡拉塔基亚和我的祖国叙利亚。作为女儿,我很为父母骄傲。当我渐渐长大,明白了周围人的议论时,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有关我们家庭外在和内在的优点。我自然为家人的品德高尚、深受尊重而高兴,但出于少女小小的骄傲,我却因他人对我们外表的赞誉而感到格外欣喜。我父亲经商,这是当地阿拉伯男人比较普遍的谋生方法。由于我们这儿并没有女儿协助父亲工作的习俗,我并不了解父亲的日常工作。但是我知道他很勤勉,天亮就离开家,夜晚才返回。他勤恳的工作使我们有富裕的生活。回首往昔,我相信我父亲对女儿们是宽容有加的,而对他的儿子们却十分严格,他们的调皮会使父亲大发雷霆。母亲留在家里照料我们的日常起居。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厨师,还是一个做事有条有理的管家。一个丈夫、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让她永远都不得闲。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厨房度过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为家人准备的美味佳肴。早上,我们以面包、鸡蛋、奶酪、黄油、涂了蜂蜜的农家干酪和果酱为早餐;午饭可能是由鹰嘴豆和香料制成的胡姆斯、从菜园里采来的各种新鲜蔬菜、新摘的西红柿和黄瓜、塞满蒜茸的用薄荷腌制的茄子和山核桃仁。我们的晚饭会在晚上7点到8点间上桌。母亲做的美味的拌有豌豆的米饭、卷着肉的葡萄叶子、秋葵浓汤和羔羊肉饼都会让我们瞪大眼睛,馋涎欲滴。羔羊肉饼是阿拉伯人最流行的一道菜,由羊羔肉馅与碾碎的干小麦、盐、洋葱和其他香料混合而成。P2-4

后记

通常我的作品主要描写的都是过着戏剧化生活或是生活在高度危险中的女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因此我经常会收到一些人的请求,希望我能将他们的故事写下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但很少会有故事能立刻引起我的兴趣。2008年春,我收到一封通过某出版商的网站发送过来的邮件,邮件的作者自称是奥萨玛•本•拉登的家人——奥玛•本•拉登,是最终承认发起了袭击美国“9•11”事件的臭名昭著的奥萨玛-本•拉登的第四个儿子。奥玛在邮件中说,希望能通过我来公开自己的个人故事,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作为奥萨玛•本•拉登的儿子的成长经历。坦白地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并不情愿。“9•11”事件在我内心中留下了太大的阴影,让我一想起奥萨玛•本•拉登就怒火中烧。但出于好奇,我与他在埃及的儿子奥玛通了电话。我很快就了解到,奥玛的童年生活苦不堪言。在我们首次交谈后,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和奥玛有关的信息。虽然我对任何与冷酷无情的父亲一起生活的孩子都心存同情,但我最初的发现依然无法激起我写作的动力。奥萨玛•本•拉登的这个儿子引起人们关注的主要有两件事情:其一,媒体对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他娶了一个年龄几乎是他两倍的女人,英国的街头小报在发现这一非同寻常的信息后欣喜若狂,一直冷酷无情地嘲讽这对夫妇。其二,更有意思的是,奥玛一直与父亲背道而驰:他的父亲将残害异教徒作为自己的生活,而他却一直勇敢地宣扬和平,反对暴力。这让人惊诧万分,因为据我对沙特阿拉伯男人的了解,他们从不敢公开反对自己的父亲。我个人曾经亲眼目睹过身居高位的王室王子在得知自己苍老的父亲即将到来时开始浑身颤抖。沙特阿拉伯人极其畏惧他们的父亲,这是沙特文化中令人称赞的一面,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中如此。奥玛在父亲宣扬暴力的同时却呼唤和平,这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还要拒绝他。这对父子引起了我的兴趣——奥萨玛•本•拉登是个什么样的父亲和丈夫?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为什么会不去考虑自己备受谴责的行为对于无辜孩子们的影响?在与奥玛通过电话交谈多次后,我的确发现奥萨玛•本•拉登本人及其家人们的生活有许多令人诧异之处。当本•拉登一家被迫逃离沙特阿拉伯时,奥玛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一家人不得不离开苏丹时,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后来全家人又从苏丹迁往当时还处于残忍野蛮的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战火纷飞的阿富汗。由于父亲的行踪千变万化,奥玛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连续数年无法见到大家庭中的其他家人。奥玛似乎生来就是缔造和平的使者,但他毫无选择的权利,只能在恐怖分子集训营旁边长大成人。每当全家人又要搬迁时,他就要被迫抛弃自己心爱的马匹;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生活在愈加艰苦的环境中,却还要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怀孕所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有那么三四次,奥玛还几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他虽然深爱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却被迫和他们分开生活,其中有六个孩子被留在了阿富汗。我脑海中的问题有增无减——奥萨玛的儿子们是否曾经被迫参与战斗≯他年幼的女儿们是不是已经被迫成婚?奥萨玛•本•拉登在自己的妻儿面前是冷漠残忍还是仁慈和蔼?在奥萨玛•本•拉登家族中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当然,奥萨玛•本•拉登对于他的个人生活一直隐藏得密不透风。而现在全世界忽然拥有了一次了解他的机会,了解这个还无权使个人隐私完全保密的男人身上不为人知的故事。据我观察发现,市面上所有与奥萨玛•本•拉登或其家人有关的书籍都没有得到过本•拉登家族中任何成员的合作。虽然卡门•本•拉登所著《豪门之内:我在沙特阿拉伯的生活》值得一读,但卡门毕竟是嫁入这个家族的媳妇。她的畅销书中所描述的有趣故事大都是她本人在沙特阿拉伯的生活细节和她与丈夫——奥萨玛的同父异母兄弟纠缠不休的离婚纷争。史蒂夫•柯尔广受称赞的著作《本•拉登家族》一书内容严谨,编写巧妙,但作者依然没有获得本•拉登家族的第一手资料。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虽然想要采访本•拉登家族的人源源不断,但他们却和也门的家族成员不同,极少会有人给予配合。家族内住在吉达的老一辈也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然而,在初稿基本定型后,我和朱莉,塔特仍试图与依然在世的本•拉登家族代表取得联系,对一些资料进行核实;最后通过联系他们的律师,终于使得他们同意对提交给他们的大多数问题予以回应……” 不久后我就了解到,奥玛的母亲是本•拉登的大表妹,也是第一房妻子。虽然纳伊瓦早已和丈夫分居,但两人一直没有离婚。出乎我意料的是,纳伊瓦竟然还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到了许多奥玛的故事。她这封信让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因为我意识到她一定是鼓足了勇气才敢给一个素未相识的美国女人写信;在此之前我从奥玛那里得知,他的母亲是一位极端保守的穆斯林,一直过着与外界隔离的生活。这样一个女人是不会轻易主动接触西方人的。但纳伊瓦这位母亲却深以其感情细腻的儿子为荣,讲了许多描述奥玛性格和生活的甜蜜故事。在阅读纳伊瓦的信件时,我禁不住询问奥玛,她的母亲是否愿意将其信件公开。出人意料的是,纳伊瓦竟然同意了,但仅仅是因为她的儿子邀她参与进来。纳伊瓦并没有通过此书来攻击本•拉登的任何意思:实际上她同意讨论的话题依然有所限制。由于她的婚姻生活一直与外界隔绝,她对于战争的细节以及丈夫参与圣战的事情并不知情。但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依然想要迫切地了解奥萨玛•本•拉登的第一位也是地位最重要的妻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忽然间一个想法让我为之一振——奥玛的故事会让这本书成为第一本由一位真正的本•拉登家族成员所写的书,而且这些故事也是唯一能够描述那位声名狼藉的恐怖分子的家庭生活真相的故事。我又和奥玛交谈了几次,询问他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以及死去的无辜生命的真实感觉。如果奥玛认为他父亲的凶残行为合情合理,我绝不会同意为他出书。而且在阅读网上的一些文章时,我已发现奥玛并不赞成父亲的行为,并且明确表示出了自己对于暴力的痛恨。正是因为如此,他很长时间里似乎都无法接受自己的父亲策划了“9•11”事件及其他同样令人痛恨的暴力行为这一事实。我提醒自己说,也许大多数人都很难相信自己深爱的人能够参与到恐怖活动中去吧!一个儿子无法接受自己的父亲残忍剥夺无辜平民的性命。这很容易让人理解。而且在阿拉伯世界中,大众舆论的主要导向都是。阴谋论”,认为能够指控奥萨玛•本•拉登参与“9•11”的大多数证据都是由美国政府提供的,而美国政府正是多数阿拉伯国家所憎恨的对象。实际上,很少有阿拉伯人会相信来自于华盛顿、伦敦、柏林或巴黎的任何报道。等到奥萨玛•本•拉登发布了宣称其为“9•11”事件及其他暴力行为负责的录音带后,奥玛才最终承认,自己的父亲的确发动了这些袭击行动。在一些录像中,这位年轻人似乎还未从震惊中恢复——虽然他也想相信父亲最好的那一面,但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父亲并非恐怖分子这一希望。随着对奥萨玛•本•拉登及其家人的了解,而且随着奥玛长大,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基地组织的领导者和战士,我在内心中告诉自己,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我相信,我们应该了解这个一手造成了无数无辜民众生命的人:而除了通过他的第一位妻子和第四个儿子,我们再也没有其他了解他的秘密世界的途径。 ——简•萨森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拉登传-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是了解本·拉登的关键一环,处处充满了令人震惊的秘密。在简·萨森的帮助下,纳伊瓦和奥玛终于能够鼓起足够的勇气,引导我们去发现那颗孕育了今天这个恐怖大亨的种子。  ——《纽约时报》令人着迷……《本·拉登传-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的价值超过一堆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它牢牢地抓住你,让你战栗不已,还会让你知道的比总统和将军们更多。  ——《华盛顿邮报》

编辑推荐

《本•拉登传: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推荐:你知道本•拉登吗?当然,没人会不知道这个臭名昭著、搞得美国政府灰头土脸的家伙。那你又了解本•拉登多少呢?恐怕除了那张通缉令上面的长着大胡子的脸,还有他那些骇人听闻的“事迹”之外,很少有人能知道得更多——除了他自己的老婆和孩子! 〈br〉这本绝无仅有、历经万般波折方能出版的《本•拉登传》,是由本•拉登的首位妻子和第四个儿子所著,他们将为我们展现更多拉登的隐秘人生,让我们从最纯粹的人性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这个给全世界带来恐怖气息的男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本·拉登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3条)

 
 

  •   第一部由本•拉登家族成员记录的本•拉登成长史。奥萨玛•本•拉登的首任妻子纳伊瓦•本•拉登与儿子奥玛•本•拉登为读者讲述了他们在本•拉登身边的时光。
    纳伊瓦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时年17岁的表兄本•拉登,而奥玛则陪同拉登度过了6年的流亡生涯,他们见证了拉登如何从严谨持家的阿拉伯男子变成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的过程。虽然本•拉登在妻子和儿子面前隐藏了自己政治、军事和宗教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但是纳伊瓦和奥玛仍然作为最亲近拉登的人向读者揭示了作为恐怖之王的本•拉登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
  •   没有人不知道本•拉登,这个大胡子只要打一个喷嚏,都会让整个美国从绿色警戒线直接飙升到橙色。这不,前几天刚出的“泄密门”显示,拉登并不像美国中央情报局所说的,已经多年未觅得其寻踪,相反,他还在近些年来活动频繁,甚至给表现出色的自杀袭击策划者送过新娘!
    其实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本•拉登给我们留下的所有印象,都是来自于2001年9月11日那一天。从那天起,这个一脸大胡子的男人,就与“恐怖主义”画上了等号。我们所听闻的他的事迹,也无非是今天又阻止了多少个自杀袭击者,明天又袭击了哪里。“这是一个可恨的人”——这就是现今媒体报道告诉我们的全部。似乎本•拉登生来就是44岁(他生于1957年,2001年的时候是44岁),生来唯一的志向就是跟美国过不去,从出生起就一直在打算去撞世贸大楼……我们在批判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忘了,这个人也是有过去的。我们不过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且针对的,只是一张美国通缉照片。
    所以看到这本拉登传记时,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本书能不能告诉我,是谁制造了本•拉登。或者说,是谁让拉登变成了后来的恐怖大亨。这些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不可能告诉我们的,因为他们没有和拉登朝夕相处过。更何况他们最关注的应该是拉登现在身在何处,至于拉登的成长史?得了吧,他们知道他是个坏蛋就够了。
    而我,就是多了那么一点好奇心,我想也就只有这本书的作者——拉登的No.1妻子和No.4儿子——可以告诉我这些了。从这本书的叙述中我得知,拉登原来也曾经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少年,他害羞,不敢与其他女孩儿独处,所以选择早早与自己最熟悉的表妹结婚;他家境非常富裕,在精英学校就读;他有许多孩子,对每个孩子都非常严厉,但偶尔也会展露慈父的关怀……如果非要说他与常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对自己的信仰有着一种特别的执着——在我看来,甚至已经有些执拗的程度。
    本书作者之一纳伊瓦——拉登的首位妻子——在书中写道:“随着我丈夫日益年长、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我发现外部世界的更新更广的知识占据了他的头脑。有时,他会偶尔评论自己对世界政治的不满,尤其他认为伊斯兰教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家里也没有人对他有关政治和宗教的新观点产生不快;奥萨玛在支持伊斯兰教方面享有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而另一位作者奥玛——拉登的四子——也回忆道:“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外人眼里,我父亲都是个严肃的人,且越来越把自己沉浸在宗教教义之中。作为他的儿子,我可以证明他从来没有改变。他是那么虔诚,把宗教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从没落下过祷告。他花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来学习《古兰经》和其他宗教教义、信条。”从这些叙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拉登对伊斯兰教的狂热之情。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宗教,因为人过于聪明,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还需要一些精神的寄托,才能感觉自我完满。不像动物,每天光想着如何活命就足够忙碌的了。而且,精神上的满足感,往往更容易超过物质所带来的快乐;精神上的鼓舞也更容易带动人的渴望。尤其是宗教,它所给予人的不仅仅是现世的满足,还有来生的期许,因此,更容易成为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为宗教付出自己的一切,将自己的血肉贡献给神祗,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杀死宿敌……这些事情,在人类的过去能看到,在现在、未来都不会消失。
    虽然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并称世界三大教,但不得不承认,前者受到的挤压、排斥是最多的,因此,当他们受到排挤或不公对待时,他们的反弹也是最大的。就像书中所写的,因为美国政府的干涉,致使拉登与沙特政府闹翻,被逐出自己的国家时,拉登对于美国的怨恨水涨船高,而且他将这种针对其一人的矛盾,上升到了民族宗教的高度。他片面的认为美国讨厌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所有的穆斯林,如果要化解这种矛盾,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只有穆斯林的国都。
    但是,仅凭狂热的信仰,就促使拉登成为了现今的恐怖大亨吗?我想不仅仅是这样。这就像一个炸弹,如果没有点燃导火索的明火,它会爆炸吗?不得不承认,中东国家由于其资源丰富——石油——长久以来就是兵家觊觎之地。书中写道,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拉登从一个顶多也就是每天喜欢多看几遍《古兰经》的小伙子,切身投入到了所谓的“圣战”实践中。在那个时候,他所想的,不过是帮助自己的同胞战胜侵略者。但随着战争的蔓延,各个大国的加入,他才意识到和平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就像被一群豺狼盯上的猎物,逃过了这只的追捕,另一只却也迎了上来。所以,点燃导火索的,无非就是大国的私欲——不,可以说是人类的私欲。
    好吧,我承认我得出了一个很无聊且空泛的结论——是人类自身的私欲与纷争造就了本•拉登,即使2001年本•拉登这个人物没有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我想总有一天也会有另一个拉登跳到我们的面前。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和平,恐惧战争与屠杀,痛斥所有将自身不幸转嫁给无辜者的人。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听到某个所谓的领袖利用来世的期许,鼓动民众为了夺取他人的生命,奉献自己的血肉;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看到各个大国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将其他国家的命运玩弄于掌中;唯有如此,拉登才会真正消失于这个世间,连同那2000万美元的悬赏金。
  •   虽然说,在看这本书之前,乃至看完之后的一段时间,我都还未曾跟伊斯兰世界的人说过话,但我真的被它吸引着呢。

    这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了。。。也给了我很多快乐。。虽然说这是一个恐怖大亨的传记。。


    奥玛的善良,纳伊尔的执着坚强,拉登的毅力,还有他们夫妻俩的感情,特别是纳伊尔对拉登的信任,都是无比让我钦佩的。。。。不管是不是所有的伊斯兰女人都和纳伊尔一样,至少她是我第一个了解的伊斯兰女人。。。

    在开始的序言当中,作者就援引了丘吉尔的话“我们应该了解历史是怎样的……”我们总是渴望了解那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的,也很多时候我们在还没有了解之前就枉加评论。作者写道“没有人生来就是恐怖分子……恐怖主义就像一颗种子……在西方人眼里,奥萨玛·本拉登是威胁国家安全的恐怖分子,但在纳伊尔眼中,他只是一个平常人。”最后那一句是那样的让我沉重阿。。。

    文中,了解了许多关于拉登家族的故事,真的很是震撼,原来,拉登的过去是那样子的阿。。
    我小声感慨道。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愿意相信拉登曾经是很善良很单纯的,连纳伊尔都说“我没想到我的表哥会如此羞涩。”曾经的曾经他还是民族英雄呢。。可那只是曾经。我始终还是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不说了解,连理解都不行了。。。太激进了。。。
    文末,当纳伊尔要离开阿富汗,离开拉登时(有可能永远的离开),拉登说了一句让我特特特感动的话,虽然这类似的话或许已经在肥皂剧上听过无数遍,那就是“纳伊尔,相信我,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不会和你离婚”。



    恩..文中太多内容让我感动了。强烈推荐阿。。。
  •   《本·拉登传》不仅记录了奥萨玛·本·拉登个人的成长经历,从拉登第四子奥玛的描述当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普通恐怖分子所生活的世界:时不时地,身边人不小心拉开的手榴弹就能把你吓个魂飞魄散,孩子们在埋着炸药的空地上玩耍,每日的生活只是训练,接受洗脑,偶尔会踢足球放松。他们在阿富汗的戈壁荒漠中忍受艰苦的条件,最终的结果却是给很多无辜的人带来苦难。

    我们不能无视恐怖分子带来的危害,反恐战争也是我们保护无辜者所需采取的手段。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所有战争的对象都是人,而不是冰冷的机器,只要有对人的杀戮,就会带来伤害,奥玛在书的结尾处说:“我和父亲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他渴望战争,而我祈求和平。”,我想,只有唤起所有人对于生命与和平的珍视,才能算是真正消灭了恐怖主义。
  •   在我通常的认识里,阿拉伯国家中的伦理观念比我们还严格许多吧,女人应该顺从丈夫,子女应该听命于父亲。虽然他们规定一个男人最多“只能”娶四个女人,而且对每个妻子的爱都必须是同等分的,但是我总觉得对于他们来说,女人更像是男人的私有财产而已。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居然是拉登的首位妻子与第四个儿子所作时,我非常震惊,也非常佩服他们。

    书中有一处细节描写令我印象深刻。当本拉登希望作者奥玛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时,奥玛却坚定地想:“我知道如果父亲是希望我来继承他的梦想,那他一定会非常失望的。只要有机会,我就会立刻脱离父亲走过的老路,去寻找我自己的未来。”即使拉登将他派到前线作战,即使拉登想把他训练成人肉炸弹为所谓的“圣战”献身,他也从未动摇过,从未如拉登所愿“爱上战争”。在这样顽固甚至已经有些入魔的父亲面前,他仍然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坦诚自己虽然爱着父亲,但反对他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敬佩。
  •   断断续续的在看这本书,还有1/4这样还没看完,书中纳伊瓦称本·拉登为奥萨玛,我便也不由自主的称他为奥萨玛了,从他年少到十多个孩子的父亲,奥萨玛一步一步走向所谓的恐怖份子。如果,将来是奥萨玛统治了整个穆斯林世界,历史又将如何述写?
  •   原本期待从这本书里能发现一些拉登下落的蛛丝马迹,然后去向FBI领取那5000万的赏金呢,结果当然是失望了,呵呵

    不过这本书的确让我获得了不少东西,拉登不再是电视上那个慷慨激昂,唾沫横飞的演讲者,而是变成了一个更加立体的人,从这个立体的人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因为拉登而被改变的人生,尤其是他身边的人,那些誓死为他效忠的人,一直想从他身边逃离的他的儿子,以及始终顺从他,但最后依然离开了他的妻子……这些人的人生都因为奥萨玛·本·拉登的狂热而被改变

    最后,为所有恐怖袭击的受害者祈福
  •   自从看过《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和书后,我对中东文化特感兴趣。这本传记写的非常不错,也许有人会怀疑他的真实性,但是我个人觉得大部分肯定是真的。喜欢奥玛,纳伊瓦,他们跟我们一样,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关爱家人,,,只是本拉登极端了一点,他希望伊斯兰教称霸世界,统治世界,这怎么可能呢?希望阿富汗早点结束战争,也希望我在有生之年去阿富汗看看,呵呵。
  •   虽然讲得不是关于9-11事件的具体内部事件,但是借本拉登的第四个儿子和第一个妻子的诉说,可以知道造成恐怖大亨本拉登形成的原因。
    是一本满足我强烈好奇心的一本书。可以了解到中东国家的一些状况,了解伊斯兰教,了解伊斯兰教下的妇女,解开她们神秘的面纱,体惜这些妇女儿童的痛苦与无助。
  •   李敖曾经为拉登辩护,他认为拉登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的理想,理想对错是他的标准,他们的标准,而牺牲自己,去做成这件事情,这是一个很高的道德境界”。没错,我在这本《本•拉登传》中也看到了拉登信仰的逐步“坚定”与“加强”,看到了许多他利用信仰去鼓动信徒为“圣战”献身的细节。但细细研读这本拉登传记,不难发现,拉登所传播的根本就不是“理想”,而是“仇恨”。

    书中的第十八章,拉登的四子奥玛在回忆“父亲的军队”时写道,当阿富汗遭到苏联入侵时,拉登抗争的目的是让“中东地区彻底摆脱西方干涉,推翻阿拉伯国王和独裁者的统治,代之以宗教领袖来统治那个地区”。这个时候,他的理想无疑是富有激情也是崇高的。但如果中东抗争胜利了,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是“是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让全世界都信仰伊斯兰教。”这无疑是自大且荒谬的。历史证明,要改变其他地区既有的宗教信仰,最有力的途径只有一种,那就是战争。从拉登的这个终极目标来看,他与他所攻击的、试图掌管世界秩序的美国也有什么不同呢?仅仅是以信仰的名义,就能超越霸权的事实吗?

    我们知道,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对伊斯兰教有着莫大的误解,但消除误解的最好方式应该还是沟通。但拉登为了达到他的终极目的,以偏概全,灌输给士兵的观念是“美国人已经遍布全世界了,美国人要毁灭伊斯兰社会”。本身中东地区的平民所能获取的信息就是有限的,他利用这种仇恨意识将这些士兵远远隔绝于世界之外,只存活于他的世界观之中。正如作者奥玛所说的:“除了我身处的小环境,我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父亲这样的言辞很容易让我对自己身为穆斯林的危险处境警觉起来……父亲的圣战战士就做好进行战斗的准备了,他们愿意进行任何形式的战争。谁又能怪他们呢?他们接受的观点是他们接触到的唯一一种观点,那就是穆斯林必须先发制人。”
    这所谓的“先发制人”,难道真的是像李敖所说的“很高的道德境界”吗?我想明眼人都知道不是!李敖之所以会这么说,无非就是他没有最亲近的人死于那场天地崩塌之中。

    这本传记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拉登的真实想法,不是出于膜拜的臆想,更不是出于偏见的批判。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人。
  •   看到封面上有着这么一行副标题——“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用“恐怖大亨”来形容本•拉登,我不是第一次见到。因为用一个简简单单的“恐怖分子”来形容这个人,已经绝对不够分量了,绝对对不起美国人一听到这名字就四肢抖动的反应。
    我们说本•拉登是恐怖分子,说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恐怖行径,原因是什么?恐怕是因为2001年9月11日,他干了件大事,瞬间夺去了三千人的生命,瞬间让两座大楼灰飞烟灭。
    “恐怖主义”的定义又是什么?我在百度百科里找到了这样的解释:“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照这样来看,本•拉登的行径完全可以称为恐怖主义。但请等等,他真的是史上最可怕的恐怖分子吗?
    1096年到1291,十字军东征大肆屠杀异教徒;成吉思汗征战时,将身高超过勒勒车车轮的男性杀尽,只留下女人和工匠;满清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二战时期,希特勒在集中营内屠杀了600万犹太人;斯大林曾为了与希特勒瓜分波兰,杀害数万波兰军官;布什为了复仇,将伊拉克给炸了……
    按照百度给出的定义来看,恐怖主义的定义中有几个要点,一个是实施者是“有组织”实用“暴力的手段”;二来是受害者为“非武装人员”——通常可以理解为平民;三来就是其目的在于“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由此看来,不仅拉登是恐怖分子,前面我所列举的那些人也都是“恐怖分子”,他们发动的战争也都无非是为了扩张领土——当然,如果赢了并掌控了历史的书写权,那便可以理解为完成了统一大业,以及传播先进文化。若要说有何不同,那就是,本•拉登只是某个非国家组织的领导人,而以上都是以国家为单位发起的杀戮。
    我并非同情本•拉登,相反,我也很谴责他,而且我决不会像一些人因为讨厌美国,就对911持幸灾乐祸的态度。我仅仅是从这个副书名中想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对“恐怖主义”去进行反思,我们在痛斥拉登的恐怖行径时,反省我们自己的国家及先人又作出了多少恐怖主义的行径。
  •   这本书是他的儿子奥玛和第一位妻子写的,看完这本书不再从美国宣扬的角度去看拉登。他是个有信仰想有血有肉男人。这里面的是是非非说不清楚。
  •   911让世界知道了拉登这个人,拉登给世界的印象是恐怖的代名词,是生命的终结者,尽管他所倡导的‘圣战’是代表阿拉伯人民的利益,但给人们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桎酷是很难被世人遗忘的,他所领导的圣战者,宁愿当人体炸弹,去行所谓正义之道,摧毁的是双重世界人们的生命,对恐怖的顶礼膜拜导致了疯狂的‘911’,这本书从拉登的童年叙述到最后岁月,通过他儿子和亲戚的视野来描述成长为恐怖之王的经历,读来尤其令人深思。
  •   原本以为本·拉登的世界会充满了枪林弹雨,如同电影中的画面,结果不是;

    原本以为身为本·拉登的妻儿,作者的描述免不了带有辩解和开脱的色彩,结果不是;

    原本以为能在美国出版的书,免不了把本·拉登丑化以迎合读者,结果不是;

    可是,书中本·拉登与奥马尔的会面,远比枪林弹雨更让人压抑和紧张;妻儿的描述中,我们既能看到本·拉登身为普通人对于家庭的关心,也能看到他鼓励儿子参与自杀式袭击的残忍;我无法判定这本书的内容是否完全真实(或许美国中情局也不能),但是我认为拉登的妻儿不需要撒谎,因为每个人都有两面性,而我在书中看到了这种两面性。

    真实的世界永远比电影复杂,而由真实的恐怖分子造成的伤害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   书到得挺快。据说这本书在美国卖得很好,关于本拉登的书以前也看过一些,这本书确实写得很不同。本来是想仔细了解一下本拉登神秘的恐怖主义活动到底是怎么进行的,看完之后发现和预期的不一样。看最初几章时,确实有点失望,他老婆絮絮叨叨的。不过越到后面越精彩,很喜欢他的儿子奥玛,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很耐人寻味。本拉登这个人确实很有魅力。这本书可以帮你更全面地了解他这个人吧
  •   快十年了, 本拉登的事情一直被全世界的人们关注和谈论,从本书中了解下这位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
  •   本拉登,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很好的书
  •   本·拉登传: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买来一直没有时间看呢。。。
  •   听到本拉登这个名字,总会令人胆战心惊。本拉登带给我们的只有恐惧。可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本拉登,让我们深度了解了他是怎样从一个中规中矩的穆斯林到一个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而造成他成为恐怖分子的究竟是什么呢?宗教?社会?还是他自身的原因?待你到本书中探寻。
  •   非常喜欢这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拉登的第一任妻子以及第四个儿子的口述时间顺序清晰,事件有趣并吸引人。讲述了许多生活中的拉登。让人看到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并对他产生兴趣。很精彩。
  •   第一次接触“恐怖袭击”这个词就是9.11的时候 所知道的最重大的恐怖袭击也是9.11 一直不了解事情背后真正的前因后果 也想不明白发动袭击者发动这个袭击的目的是什么 看了这本书后 心中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 也较全面地了解到了拉登是怎样一个人 一边看一边想了很多很多 很是深刻
  •   女性视角占的比重太大了(口述的是大老婆纳伊瓦,执笔的简萨森也是女的…),不够劲爆啊。对宗教信仰不作评价,但是拉登的个人魅力还是蛮有的~
  •   无意中在当当中看到这本书,粗略地看了一下封面,就心动地把它买了下来,由于作者是美国人,所以很担心翻译成中文,会不会读起来很死板僵硬,说实话对这个出版社的实力也不是很信任。。。但急于了解拉登,了解阿富汗和阿拉伯世界的迫切的心,让我坚定地买下了这本书。
    书一到手,略翻了几页,心中一阵惊喜,读起来是那么地畅快悦目,如行云流水般,之前的顾虑全部打消,无论是文字功夫还是翻译水平,都让我这个比较挑剔的读者心悦诚服。国庆回家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地把它看完了,早晨睡觉醒来拿书看,饭吃完了拿书看,那种感觉真的相当好~~
    且不去评价拉登本人,以及他的妻子和孩子们,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普通妻子和孩子发自内心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从中我也了解了很多关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一些知识,真的觉得很不错。
    推荐对历史政治感兴趣的人购买。
  •   翻过最后一页.合上它.来到这里.写下这些洋洋洒洒的文字.
    是本好书.客观且公正.
    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注定要成为"坏人".
    周遭的一切改变着这位男人.
    我是佩服他的.
    佩服他的才华.只是.他把他的才华用错了地方.
    现在.每当人们提起他.能想起的似乎只有...911..
    可是.我想问问.为什么.他把最终的地方选择在了...美利坚共和国...
    ....有些事情注定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
    你不欺负人家.人家就能上你头上去拉屎么.
    双方的事情为什么要把责任就单方面的推到他一个人身上呢.
    是.911那场"意外".有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离我们远去.
    那么.请问.美利坚..你们忙乎什么玩意呢.
    这个地方战争.那个地方军演..咱都忙乎点正经儿玩意吧.行不行.
    恩恩.跑题了.呵呵.
    其实.抛去恐怖分子这个称谓.
    他和我们普通百姓一样.为人夫为人父.爱家.爱所有的一切.
    走到.恐怖分子这一步.想必他也有他的苦衷.没有人逼他.他会这样的性情大变么.
    是吧.有些历史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时代错了.地点错了.
    那么.我想.他的离开...是他最好的归宿.
    是本好书.值得拜读.值得典藏...
    本拉登.大叔....

  •   先说这本书的缺点:毕竟是写本拉登的..很多内容还都只是拉登的儿子和他妻子讲自己的生活..可是这个也是没办法的。
    以上是本书的唯一缺点,也是所有写本拉登的书不可避免的缺点!不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各国对于本拉登的意义...以及穆斯林的一些大概~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   这本书需要细看。其实,作为一本传记来说,它不是很好读懂,我不是说语言,作者的文笔我挺喜欢的,翻译也做得不错。但是拉登本人太神秘了。如果你真地喜欢这本书的话,还是要认真读一下。作为一个愿意为了信仰奉献一切的人,拉登的思想并不容易为很多其他人所理解。他最初的圣战的念头也不像后来那样恐怖,其实中间经历了很多过程,我觉得宗教信仰让他容易陷入偏执吧。有信仰没信仰都挺恐怖的。
  •   想了解被美国列为头号恐怖分子的本·拉登是什么样子,建议买这本书来看一下。这本书没有片面性,很详尽地传述了本·拉登的一生。
  •   看完本书才真正立体的了解到本拉登和他的家人,一个人的恐怖至极也是对其信仰忠诚的极致表现!
  •   用一个周末看完了这本书,很好看啊,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本拉登。
    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我想和他对宗教的虔诚,执着的个性,自负的心态,遇到的极端分子给予他观念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他太执着于不切实际的理想了,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太偏激,而他偏偏又是个执着追求理想的人。除去这些,其实,他是个温柔,聪明,稳重,谨慎,尊重女性的男人。
    还记得他对第一任妻子说的话:“你是珍贵的珍珠,我会努力保护你。” 这句温柔的话,就是本拉登心底柔软的部分,如果不是后来他陷入偏激,极端的思想之中,那么我想,他会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的。
    他放弃优越的生活,放弃家庭的温暖,坚持着自认为的理想。
    可惜,他走错了路。
  •   美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恐怖组织,它在全球制造血腥事件。地球人敢怒不敢言。本·拉登不过是以暴制暴而已,失败了被泼脏水,如果成功了他便是孤胆英雄。现实体现的不过是成王败寇亘古不变的真理。在这个世界,谁的拳头硬,谁的话就有道理。
  •   以妻子和儿子的口吻介绍本.拉登,描述较为真实可信,使我对其本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   由本·拉登家族成员记录的拉登成长史,让你比中情局更清楚9.11的来龙去脉。
  •   以口述的方式让大家了解首位妻子和四子心中的本·拉登,以及他们的生活。
  •   拉登是做得不对,搞什么恐怖袭击,但是迷信宗教,缺失现代教育,美国的耀武扬威,这些都是因素。
  •   看完了之后对本拉登第一次有了概念,原来恐怖大王的生活是这样的,为那些战火中牺牲的人悼念,为那些还在继续宣扬战争的人悲哀,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   其实,我对本拉登的兴趣没有那么大,最初是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我,恩,跟我男朋友很像,不错不错,当然他不是恐怖分子,咔咔,就买了回来送给他,听他说内容还行。
  •   我看了一大半了,先上来赞一下翻译,读起来很流畅。这本书最特别之处就在于介绍了很多阿拉伯世界的景观和思想,如果翻译不到位,那就得大打折扣了。

    本·拉登在我看来,是一个很有“江湖味”的人,他之所以会变成后来的那副模样,主要还是他是个很有“抱负”及理想的人吧,却又总是不得志。他觉得自己的国家被西方大国控制,他想帮助国家摆脱,却不知道其实政府是心甘情愿如此的,反而与自己的国家闹翻了,不得不颠沛流离。不得志让他开始怨恨这个世界,转嫁到许多无辜的人身上。真是可叹的一生。
  •   这本书我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完了。
    不仅仅是对拉登有了了解,而且对于伊斯兰教派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精神追求,有了更多的认识。
    尤其是一个片段,拉登带着儿子们,只带两瓶水,然后徒步穿越沙漠。不为别的,只为了锻炼自己和孩子们的意志力。
    这个人,之所以能搞的美国不宁,他不是一般人,是说他拥有一般人没有的品质。
  •   买这本书的时候,正是看到央视新闻拉登于2011年5月2日11时35分在巴基斯坦阿巴塔巴德市被美国海豹特种部队击毙。正好看到了有这本书,买后几天我就读完了,感慨颇多,拉登出生于一个生活优越的家庭,世界大国利益纷争,战争迭起,拉登选择了自己的信仰,由于各种原因的交织,他走上了现在的道路,以个人来挑战世界大国美国。很不幸的是,拉登其实已经是奥巴马池塘里的一条鱼,总统先生竞选连任需要了,于是把拉登捞出来杀了。传奇的一生就此终结,妻子与孩子的眼里同我们平时接触的视角不同,描述更为细腻,也更为翔实。
  •   本书让人从一个妻子和孩子的角度重新认识了本拉登
  •   本·拉登如此神秘的人物让人匪夷所思,所以自始至终都是以好奇的心情来阅读此书的。
    这本书让我见识了伊斯兰教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征。作者对本·拉登家族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这位神秘人物的平凡人生:出生贵族,拥有财富,受过良好教育,让人匪夷所思的背后其实一样有着凡人的情感世界。书只是从家人的角度描写了本·拉登的生活,一些细节耐人寻味。但是本书只写到了911事件,之后对于本拉登的生死其亲人也无从知晓,所以读完此书还有些牵肠挂肚。
  •   在以往的观念中,觉得本拉登就是一个恐怖主义的带头人,无恶不作的人。但是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另一个本拉登,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一个严格要求子女的父亲,一个重情重义的领导,一个严于律己的“王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拉登是一直这样告诫自己,所以才造就了今日的他。 虽然他搞恐怖主义对全世界都是巨大的威胁,但是不可否认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的品质。
  •   从本拉登周围最亲密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原配,一个是他比较疼爱的原配所生的第四子,他们所经历来看本拉登,侧面看出本拉登的真实面目,是个认真、严肃的人,为了伊斯兰教的圣战,能抛弃一切、不顾一切,这就是极端宗教主义的危害!
  •   书很不错,拿到后3天读完了。与以往读书的感觉不同,它帮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了解阿拉伯世界和中东战争。书是写本.拉登的,但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阿拉伯世界妇女儿童的生活状态;隐约感觉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东地区的战争根源和参战各方的利益诉求以及未来该地区的战争走向。是一本能引人思考,给人启迪的书。当然,本拉登并不只是他自己,他是阿拉伯世界中一类人的代表,因此恐怖主义绝不会因为本拉登的死去而死去,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利益和情感的复杂冲突中诞生出的情绪极端化的“孩子”,希望这个孩子能获得大智慧的指引,再世界上找到表达诉求的合理渠道(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适当考虑他人的合理诉求而不是一味的以暴制暴),而变得驯服起来,别再肆意伤害那些无辜的生命了!
    另外看了作者其他作品的介绍,出于女性的好奇与敏感,想看看《公主三部曲》,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阿拉巴世界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   这本书是拉登死前就发行的,据说拉登本人都看过,这是他亲属囗述的,他自己也想看看在他家人眼中他是怎样的.他死后-定会继续有人为他出传记,但绝对不会有这本真实.
  •   从家人处看到另一个拉登,也能了解他不为人知的生活,其实他也就是个普通父亲
  •   昨天下的单子,今天收到了书。当当的发货速度确实值得表扬。封面不错,把拉登兄拍得很帅,那大胡子,老标志了~

    说真的,之前对拉登这个人没有太多深层次的印象,虽然他确实干过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儿,可是每次看到他,都是在各大报纸的国际版面打了声招呼,匆匆而过。所以看到居然有他的传记,而且还是他家人写的,就毫不犹豫地买了。希望能对这个人物有更多的了解。
  •   此书让人了解拉登,同时也了解阿拉伯民族
  •   很真实的描述,让人们更了解本.拉登以及家族的成长。
    值得看看。
  •   为了了解大亨本拉登的私密才去买的这本书
    然后这本书很好的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
    希望中国可以出更多我们想了解的人物的书
    比如说国家总理、各界精英
  •   家人眼中的本拉登,闲时不妨一读
  •   揭开了本拉登的神秘面纱。。。
  •   书很厚啊。还没看完。视角独特。可以参考。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遗臭万年。我和拉登没有深仇大恨,只是想知道这么个传奇人物的一些事情罢了。
  •   关于这本书的真实性不清楚,但感觉上是蛮真实的描述,不管是处于猎奇的心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都还算值得一读。除了对拉登个人的一些了解之外,还有一些对伊斯兰教的简单介绍,挺不错
  •   基本上算是比较客观的记录了本·拉登的经历,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看待了很多事情
  •   还算真实吧 从侧面反映了拉登 但我相信 这并不是完整的拉登 他们也不和能完全知道这位伊斯兰圣徒的真正内心世界。
  •   拉登---一个对宗教狂热,大名鼎鼎的人,对他的生平产生了好奇。。。本书应该还算客观吧,至少本人是这么想的。
  •   生活中我很朴实、低调的人,以至于我迫不及待的买这本书我的同事都很诧异,但是这本《本拉登转》实实在在的吸引了我,我最近比较忙,看了另外几本书,还没舍得看这本,呵呵,我觉得好戏应该在后面。等着看完之后我会用心评价的。
  •   如果他不敢出这么冲动的事情,估计世界上到现在还没几个人知道有他的存在,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从侧面反映出本 拉登的牛逼,您不得不服
  •   拉登的名字真是如雷贯耳啊,我也很好奇这个人物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因为现在对这个人物的研究报道基本都停留在成年后。我想再可恨的人,也一定有他的过去吧。书刚收到,还不错,封面装帧都还可以。准备这个周末再腾出时间好好读一读。
  •   深入了解拉登的一生,对孩子好严厉!
  •   让人全面了解本拉登这个人物,值得一读。
  •   虽然不是自传,但是还是值得读的,主要讲的是拉登家庭生活细节,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一步步没落,一步步走向反美反西方的大道,,,但事实证明:不管你出身多牛逼,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   这本书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本拉登,他很偏执,他的极端主义等等。但他更像是一个普通人,更像是一个人,也有他自己的幸福。爱情,亲情,友情,少了那些带有色彩的东西,让我觉得看着更舒服更真实
  •   是你了解拉登及其家庭的不二之选
  •   帮朋友买,本来子啊新华书店看了一点,本拉登,对于他还是很感兴趣的
  •   拉登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   本拉登充满传奇的一生,一个国家与他一个人的战争!
  •   读完的感觉就是,原来如此,原来本拉登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然后,就没了
  •   拉登也算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英雄人物或者风云人物了,能与美国对抗者也就此一人了,非常赞,推荐看看,了解一下此人的不同寻常。
  •   深入了解拉登
  •   我相信这本书有被人刻意更改的内容。
    我在另一面看到了拉登的内心,我相信他有些方面是对的。只是血腥有些让我感到惶恐!
  •   内容很丰富
    让我彻底的了解了本拉登
  •   这本书像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本拉登,吸引着我去阅读
  •   作者是拉登的家人 刚拿到书不久拉登就被毙掉了
  •   出版于本拉登死亡之前,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物的记述抛开了事件的局限,而对于其性格和习惯的介绍,让我们感觉这是一个大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
  •   真实的讲述了拉登的生活。
  •   了解本拉登,从他的子女开始说拉登
  •   拉登你所不了解的一生。他是个坏人吗?
  •   从侧面了解了拉登的性格,以及过于极端的自我要求和执着的信仰。
  •   了解了本拉登简单而却复杂的生平,嗯!不错!更加钦佩他了。
  •   看到的是本拉登作为父亲和丈夫的一面,像读小说一样,很不错
  •   我本身就爱看人物传记类的书籍,对最近本拉登事件也很关注,我们全家人都很喜欢这本书,轮流借这看
  •   对拉登感兴趣的人可以读下,还不错
  •   最近正好在看《华氏9.11》,买了这本书,对照了一下,我有点分不清到底谁说的是真的了,布什和拉登家庭到底是什么关系?要是能再讲清一下就好了
  •   虽然作者的描述很平和,但是联想到本·拉登在平和举动后所带来的是对无数无辜者的伤害,顿时觉得十分压抑
  •   原价36,打完折只要24.8,呵呵,而且昨天晚上订的,今天一大早就给我送来了,八点半的时候还给我打电话问我今天在不在公司,真是无微不至啊=.=~~
    书包装不错,相信内容也不错。毕竟拉登啊,这可算是传说S级人物了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国内出他的传记。希望能给我一些跳脱出新闻以外的惊喜。
  •   算是对本拉登一生的一个简单描述,说实话,要是本拉登还活着,估计本拉登都说不清楚自己。。。。。。
  •   朴实。一个另样的本拉登。
  •   拉登是个影响世界的任务,同时他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   很好看的书,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本拉登
  •   本拉登一生是非常厉害的,他很有本事。他1957年3月10日生 ,2011年5月1日他被美国海豹突击队给击毙。太可惜了。 啊! 我要悼念。
  •   好书。真实的感觉到拉登的生活~书质量也很好
  •   拉登很牛x的人物啊。值得看的一本书
  •   拉登
  •   缅怀拉登大叔
  •   本拉登很霸气
  •   真实,可信,感人,读后对拉登有新的认识,
  •   拉登同志是个好同志啊
  •   本·拉登的故事,真实感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