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兵法精粹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内蒙文化  作者:少林木子  页数:392  字数:420000  

内容概要

战争,对军事家而言是一种艺术,对一个国家来说却是生死大事。    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因为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物质财富,唯一的办法就是掠夺和侵略,无论是黄帝大战蚩尤还是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都是为了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也正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才有了诡诈奇谋的军事谋略。《孙子兵法》成书于两千五百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早了两千三百年。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其所阐述的谋略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正是因为军事家为了自己的理想,国君为了自己的生命,这两者结合才产生了无数的奇谋妙策,并且用文字的形式为我们留下了军事上的无价之宝。    这些兵书是用血肉换来的经验,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让历史上那些战争除了血腥还有一种理性的悲壮的美。这些兵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伟大的将帅,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流传到国外,为国外的军事家、政治家所推崇。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尤其是《孙子兵法》等一些著名的军事著作,以其博大精深的军事学说、卓绝超世的奇谋伟略、质朴幽邃的哲学道理,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这些兵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本书精选了历史上有名的兵书,进行了详解,并在《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诸葛兵法》、《三十六计》每篇后面都配有战争故事,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谋略。

书籍目录

孙子兵法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吴子兵法  图国第一  料敌第二  治兵第三  论将第四  应变第五  励士第六孙膑兵法  上编    禽(擒)庞涓    [见威王]    威王问    问垒    篡卒    月战    八阵    地葆    势备    兵情    行篡    杀士    延气    官一    强兵  下编    十阵    十问    略甲    客主人分    善者    五名五恭    兵失    将义    将德    将败    将失    雄牝城    五度九夺    积疏    奇正  诸葛兵法    兵权    逐恶    知人性    将材    将器    将弊    将志    将善    将刚    将骄吝    将强    出师    择材    智用    不陈    将诫    戒备    习练    军蠹    腹心    谨候    机形    重刑    善将    审因    兵势    胜败    假权    哀死    后应    便利    应机    揣能    轻战    地势    情势    击势    整师    厉士    自勉    战道    和人    察情    将情    威令    东夷    南蛮    西戎    北狄    八阵总述    匹阵赞    天阵赞    地阵赞    风阵赞    云阵赞    飞龙    翔鸟    蛇蟠    虎翼    奇兵赞    游军    金革    靴鼓    麾角    兵体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章节摘录

  孙武,字长卿,是春秋末期齐国人,是原陈国公子完之后。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逃奔齐国,被齐桓公任为负责管理手工业生产的“工正”。陈完后改称田完。齐景公时,田完的第四代孙田桓子已是齐国大夫,并以这一身份与公室争权收买人心,采用大斗借粮、小斗收进的方法,使百姓“归之如流水”。到了田完的五世孙田书时,因“伐菖有功”,被齐景公赐孙姓,并赏乐安城为封邑。田书就是孙武的祖父。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孙武就逃到了吴国,并由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阎闾,吴王为试其统兵能力就“试以妇人”,让孙武教练一百八十位美女。孙武将这一百八十位美女分为两队,让吴王的两位宠姬为两队的队长。在操练队形时,孙武两次“三令五申”演练要求,可这两位美人队长大笑而不守法纪,孙武就斩杀了这两位吴王的宠姬。虽有吴王力保,但孙武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执行了军法。但也因此使吴王知其善用兵而拜为将军。后来孙武佐吴王,向西攻破强楚,一直打到了楚的都城郢;北震齐晋,使吴国成为当时的大国,而他本人也扬名天下。《尉缭子·制谈》载:“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日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日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日武子也。”这就可见孙武用兵艺术的高妙。  孙子以其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而被后世尊为兵圣,而这部兵书也被后世尊为兵经。这部兵法书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专著。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及之前的战争经验,在论述战争的本质及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关系的同时又揭示了普遍的战争规律。在孙子的著作中不仅仅是计谋与争战,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内容和其中的一些应用价值,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而且到了现代,依旧被应用到没有硝烟的战争——经济竞争中。《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更是一部心理学著作,一部管理学的著作。  【本篇主旨】  本篇并不涉及具体的计谋,它是总领全书的纲。它阐述了军家所应关注的最基本的问题和法则。本篇的叙述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军事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篇章之中。本章可以当作军事院校的必修课。它讲述了军事对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性,指出它是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根本大事。本篇提出了一个统帅所要注意的五个重要的事项。一为道(顺乎民心的治国方法),二为天(天时),三为地(地利),四为将(将领),五为法(治军的法令),这五者可以说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要素。如果作为一个统帅在战斗打响前对自己所处的状况没有深入的了解,那等待他的不仅是失败,还有耻辱。  文中着重强调了用兵要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诡计,所谓兵不厌诈,一切都应是为目的服务,战争的目的就是胜利。最后强调的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原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历代兵法精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