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岭大捷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叶绍荣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发生于1938年的万家岭大捷,是抗日战争初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之战、台儿庄大战之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这次战役奇迹般地锄下了全歼日军一个师团这一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万家岭大捷胜利之时,日本朝野震动,举世震惊。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盛赞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外国《士米斯报》盛赞此次大捷“可为今后史家大书特书”。然而,因诸多历史原因,当年震惊中外的万家岭大捷却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埃,至今鲜为人知。    该书是一部全景式描写万家岭大捷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直面历史。秉笔直书,为我们打开了有关万家岭大捷尘封多年的珍贵历史档案,逼真地再现了当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宏阔悲壮的历史风云,为后人了解万家岭大捷的真相提供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叶绍荣,男,1956年生,大学本科文化,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作家。1983年开妈文学创作,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日出苍山》一部,小说集《苍生野史》一部,长篇传记《陈寅恪家世》一部,发表中短篇小说及各类文学作品若干,共计300余万字,作品获省级文学奖多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武汉受命第二章  马垱失守第三章  九江失守第四章  迷阵孤魂第五章  “东京玫瑰”的哀叹第六章  东孤岭“猛将”丧命第七章  军史上离奇罕见的电文第八章  薛岳布下反八字形剪刀阵第九章  战争与女人第十章  麒麟峰争夺战第十一章  松浦淳六郎请战第十二章  锥形战术与口袋阵第十三章  捕战机神兵飞调万家岭第十四章  陷绝境困兽犹斗第十五章  鏖战大金山第十六章  吴奇伟设伏城门山第十七章  扎口袋薛岳抗命第十八章  张灵甫献计奇袭张古山第十九章  松浦第一○六师团被围日本朝野震动第二十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第二十一章  扎口袋薛岳再抗命松浦第一○六师团全军覆灭第二十二章  捷报飞来当纸钱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武汉受命  三、阴霾漫卷武汉城  6月刚过没几天,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就已是热浪蒸涌,炎暑逼人。  此时此刻,让人感觉更加炽热的不是武汉的炎热,而是这里空前高涨的抗日激情。  南京失守后,中华民国迁都重庆,但国民政府的主要机关和军事统帅部却移驻武汉,与此同时,从沦陷区内迁的工厂、学校也移至武汉。一时间,江南重镇武汉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蒋介石刚从郑州飞回武汉,还未从徐州突围的惊悸中回过神来,一个惊天的大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5月30日深夜,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神色庄重地将一份绝密文件呈送到蒋介石的案头,蒋介石打开密件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  这是情报机关刚刚破获的日军绝密文件:5月29日,也就是昨天,日本大本营已向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和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发布了进攻武汉的预令。  预令虽寥寥数语,却让蒋介石倒吸一口凉气。  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至今,尽管中国军队前仆后继舍身杀敌,但结果却仍然不能尽如人意。东北失守、华北失守、北平失守、上海失守、南京失守……眼见得大半个中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转眼落入了敌手。频频得手的日军,胃口越来越大,徐州会战之后,日军的锋芒,又指向了武汉。  日军的企图,早在蒋介石的预料之中,同时蒋介石也做好了保卫武汉的准备与部署。  1937年12月13日,即南京失守的当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在武昌拟定了《军拳委员会第三期作战计划》,决定“国军以确保武汉为核心,持久抗战,争取胜利为目的”。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上海、南京失守后,“我们唯一的政治、外交、经济的中心应在武汉,武汉决不容再失,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并说“武汉重心不至动摇,国家民族才有保障,这就是我们的战略”。  1938年1月17日,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了武汉卫戍司令部,由陈诚任卫戍总司令,卫戍部队共十四个师、一个旅以及特种兵一部。随后,又以七个师组成江防部队,任命刘兴为江防总司令,负责防守武汉下游的马垱、湖口、九江、田家镇等长江要塞。  徐州失守后,军事委员会又进一步调整保卫武汉的指挥机构,加强了兵力。  虽说早有部署,但眼下的武汉却让蒋介石陷入了深深的忧虑:日本大本营进攻的预令已下达,要不了多久,日军就会凭借其陆、海、空优势,向武汉发动大规模进攻,可国民政府的全部家当几乎都还在武汉,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转移来的兵工厂、服装厂以及日用品生产厂等几百家工厂几十万吨的机器设备和数十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都在武汉,这点本来就很脆弱的工业若是落到日军手里,前方战场的武器弹药及后勤补给就会全线瘫痪。如果这样的话,中国的抗日就真的成了一句空话,总不能让将士们光着膀子拿着烧火棍去抗日!除此之外,国民政府几乎所有的机关、学校、医院和数以百万计的人员,都需要尽快转移到西南大后方,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  让蒋介石稍感庆幸的是,徐州突围,他的60万大军成功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他掐着手指算来算去,这次武汉会战,真正派得上用场的,还是这些大军。可连续征战,部队已是疲惫不堪且残缺不全,有的名义上一个师,兵力不过千把人,还抵不上一个团,这些大军的休整、补充、整训,也需要时间!  此时此刻,时间,对蒋介石来说,异常金贵,一刻千金,千金难买!  武汉不能丢!武汉若是落入敌手,这仗还怎么打?我蒋某人何以向国人交代?何以向苏联、英、美等国证明中国抗日的信心和实力,从而得到他们更多的同情和援助?  蒋介石马不停蹄,刚刚放下那份何应钦送来的绝密文件,便召来冯玉祥、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徐永昌等军事委员会要员,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再次调整审定武汉会战的军事部署。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日本,国内战争机器高速运转,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连连得手,让这个原本就缺乏内省能力的岛国民族,进入了一种被贪欲和胜利膨胀了的癫狂状态。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福冈、神户、札幌等地的街头,到处涌动着参军参战的热潮,就连为前方将士提供性服务的“战地服务团”,也因狂热的青年女学生争相报名而人满为患。  占领徐州后,日军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中国的战略空间太大,中国的抗战意志极为坚强。他们原本认为,中国是一个劣等民族,中国的格局是一盘散沙,中国远远地落在了他们的后面。当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猛崛起,大胆引进西方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迅速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时候,中国这个曾让他们无比敬畏的近邻,这个四方来朝的东方大国,却还陶醉在闭关锁国的温床上。当日本军方研制并开发出88式、94式、96式战机,BR-20式重爆、97式重型轰炸机、M-25装甲车、89式坦克、航空母舰、战列舰、重洋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各种轻重型火炮以及“歪把子”、“三八”大盖、特种烟(毒气筒)等让英、美、德、意等西方军事强国也为之侧目的新式武器,并将这些武器大量生产配备至各个师团、航空大队以及舰队士兵手里的时候,连普通汽车也造不出的中国却在忙于打内战,中国各地的城头上还在不时变换着各种大旗,各路军阀们的手里还拿着过时的“汉阳造”、“中正式”、“巩县式”步枪和大刀等老掉牙的武器,为了争夺地盘和吞并对方甚至为了争夺一个女人而打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  日本大本营原以为,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因而在卢沟桥事变全面入侵中国时,他们曾狂妄地宣称:只要三个月即可灭亡中国!  而事实上,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让日本大本营损兵折将,恼羞成怒,在世人面前丢尽了脸面。台儿庄惨败,他们出于面子,便兴师动众发动了徐州会战。徐州会战,他们只占了一座空城,中国军队的主力却跳出徐州,让他们颜面尽失。  这个时候,日本大本营却仍然固执地认为,中国只需要最后一击便会轰然倒塌。因为根据他们的精确统计,攻占徐州后,大半个中国已经落入他们手中,其中包括中国的精华地区,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元气大伤,已不堪一击。  因此,日本大本营饿狼般贪婪的目光,又垂涎三尺地盯上了中国的中南重镇——武汉。  这个偏居一隅的短视、狂躁、急功近利而又缺乏内省能力的岛国民族,不会也永远不可能知道,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浸润的古老民族,当这个民族一旦遭受异族入侵,便会表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韧性,在这种民族凝聚力和民族韧性裂变释放出的巨大力量面前,任何入侵者都休想征服这个民族。当然,这种力量也是任何精密的仪器所无法计算的。  在日本大本营看来:武汉,多么美妙的地方!其地北连河南、南接湖南;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穿城而过,蜿蜒东去,可呼应江西、安徽两省;溯江而上,则可背靠巴蜀大后方。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政治因素,占有这样一方“九省通衢”的宝地,便可事实上摧毁国民政府,至少把它赶到西南一隅降为“地方政府”,这样有利于引诱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出来与日本政府“合作”,重新建立一个听命于它的“中国政府”。因此,日本大本营认为“攻占汉口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只要攻占了汉口、广州,就可以统治中国”。(那时习惯称武汉为汉口)  基于这种战略构想,日军大本营决定转兵攻占武汉。  武汉,这座江汉平原上的“华中明珠”,这座“九省通衢”的通都大邑,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一时间,山河变色,血雨腥风,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受着血与火的洗礼。武汉,凝聚了世人焦虑的目光,牵扯着世界各国或凶残或善良的人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后世学者的多项研究表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长江流域的武汉会战,起于1938年6月12日日军进攻安庆,止于同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历时四个半月。中日双方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上千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创下了中国自抗日战争以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惨重的纪录。  后世学者的评价并非妄言,从战后双方解密的资料就可证实:  武汉会战,日军先后投入兵力共14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5个航空团,出动空军截击机和轰炸机400余架、舰艇140余艘,共计兵力40万人。  中国军队投入兵力共120个师,作战飞机200余架,舰艇30余艘,共计兵力100余万人。  如此看来,日本天皇裕仁豁出去了!  中国的最高军事统帅蒋介石也豁出去了!(参见张洪涛著《国殇》、江涛著《抗战时期的蒋介石》)  ……  显示部分信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万家岭大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4条)

 
 

  •   因诸多历史原因,当年震惊中外的万家岭大捷却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埃,至今鲜为人知。这部纪实作品通过全景式地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当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宏阔悲壮的历史风云,为后人了解万家岭大捷的真相提供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
  •   居然藏着这样一部好书。直到今年才在当当图书的游荡中翻出来。被当时人们称为抗战初期三大捷之一的“万家岭大捷”,就像邓贤老师《大国之魂》前对松山战役一样惭愧,竟然没有听说过,近年来随着抗日正面战场的认可,这样的著作越来越多。不过不想简单地写一个图书全景介绍式的书评,还是抛开事件来写自己的思考吧。
    八十年代有本很有名的书《第四代人》,怪了,许多那时的好书,现在都不见再版,国内的、国外作者的都如此。
    偶尔思考中国为什么此前分《第四代人》,而今又要分出80后、90后、00后,乃至80年代生人还要分出“80后”与“85后”来界别80年代初期生人的“不同”。中国每一代生人之间最大的差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可以说这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现象,现代人最常见的回答就是“代沟”——这一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可是我们不禁要问一问原来的中国社会数千年,按十年一代人的话,就没有代沟了吗?为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没有出现这样的人群词汇,代沟这个西方社会的舶来思维词藻对于东方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或者说对于当代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差别呢?
    是思维意识吗?那么思维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呢?
    每一代人接触的东西差别性、或者说差异性越来越大。不错,这可以算是一个答案。但是有没有什么更为根源的缘由呢?个人认为有之,抛砖引玉地提一条——“读书”,每一代人读的书差异在不断加大。
    当下图书购买相当一部分通过网络来实现的,通过当当、**亚马逊来完成,送书及时、快捷、且价格便宜,似乎足以导致传统图书柜台销售形式的寿终正寝。但是真的能够作到吗?未必。柜台销售虽然没有这两样优势,但是直观性(地阅读与比较)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当与亚马逊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怎样做到更直观。而且还有一点,作为一名两家网络图书的顾客,还想提一个老顾客的真诚的建议,当当、**办得越来越商业化,这是其自身一个对于未来发展足以致命(至少大大影响其客户群数量)的缺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同样的一个题材,出版界与当当网逐渐形成产业链,于是出版商一定要出版畅销书、而畅销书自然也为当当、**这样庞大的网络商体所追捧,网络广告自然铺天盖地,再加上读者没有直接面对柜台书籍筛选时进行的直观性阅读甄别,其结果只能是一些有深度的书、一些为这个社会深思的书,逐步被边缘化,而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这是一个值得网络商体深思的事情。比如这一本《万家岭大捷》就是如此,网络上似乎可以无处藏身,但是自己真的能够接触到自己需要的那一类好书吗?其几率真和在潘家园市场淘换到一件真品的概率差不了多少。什么东西过度商业化自然容易泛滥,这也是为什么一部还算不错的书籍出来后,狗尾续貂之作跟风而出,网络上的广告唯恐吸引不了读书者的眼球,盲目编排狗仔队式的语言以诳读者,而买回去又惊呼**。
    同一题材的书本来有很多相当不错的,在岁月当中沉淀下来的精品,但是这些精品、译作往往得不到再版,而任由那些剪刀糨糊体的玩意儿配合以网商的“惊天”广告。于是作品好坏不说,往往造成我们社会每一代人所经历的图书,在每一段时间内大量的、不同的(可题材又新奇不到哪儿去的)差异化文字同时,不再拥有统一的经典了,或者说也可能只有那永恒的古典名著除外了,于是每一代人再也没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于是要用出生年代来标示一个社会年龄代的原因之一,可以说这恰恰是某种商业化的过度,而必然会走到的相反的结果。
    因此固然网络商体,对于图书销售、出版公司有着待其出版物后的大批量购书、以及大规模打折的优势,但是还不够,作为读者,个人认为网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也是在社会文化的传播与提升上作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里也提一个它山之石式的建议,那就是允许读者群、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不光是对已出版读物进行评论,更能够对已经不再出版的曾经感动过大家、同时也应该能够感动每一代年轻人的读物进行评论,或者能够允许读者客户对某方面感兴趣的领域作一定的沟通与交流。由当当与亚马逊来归集这一部份需求、反馈信息给出版社,而不是停留在一本好书出来,出版社与网商便有“一时四顾茫然”、而不得不求索于大量狗尾续貂之作,再配以吸引眼球的广告语阶段,以此来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良性循环发展。
  •   了解这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了解当我们的民族被外敌入侵的时候,是谁承担起了抵御外悔的重责。比之贪天功于己的无耻,谁才是值得被后人缅怀的
  •   1正版,价格公道,字体清晰2内容 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入了相当一部的文学手法来描述整个过程,同时还对一些事件进行了引 申。3不足 缺少地图(最大的不足)
  •   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还应在人物的內心活动双方各级将士血战的最后场景再精彩点同时人民全力支持抗日的火热场面也应有相当的描写这样也许更全面总之书写得好值得细读
  •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日不怕牺牲的英雄本色看到了抗日的战略战术思想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   只要抗日的就是好样的
  •   看了很久,补得。可了解当时政府正面抗战的情况。
  •   详细记叙了本次战役,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另:还值得有兴趣者收藏!
  •   本书真实的展现了宏伟的抗战场景,记述每一个为之付出生命的勇士,国家不应忘记他们!敬礼!
  •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因为本书的内容弘扬了正义,打击了小日本的嚣张气焰。推荐大家有空读一读。
  •   青山不老,绿水常存!忠义常驻!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
  •   我为 书中英雄 人物和 酣畅淋漓的杀敌 场面所感动,被先辈们在国难当头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与过人 的睿智韬略所 震撼,作者 流畅 的文笔以及 出版社的认真 ,是一本 好书
  •   请一个出版社副总写的序言太差了,糟蹋了一本好书。
  •   特别赞,内容好,笔锋犀利。
  •   给别人拍的,看了很不错~~
  •   比书店便宜,还送货上门,关键这个没盗版,这个不错的··
  •   很好,真实。
  •   看完这本书的感受:愤怒伤感沉重
  •   这 里 有 你 我 所 不 知道的故事。
  •   爸爸说很好看 他是看新闻网站推荐的这本书 还不错
  •   这本书很精彩,无论在战略大局势还是战术层面,都勾勒得线索分明。
    局部战斗也叙述得很到位。文笔也不错,有可读性
  •   同事要帮忙买的,自己没有看。
  •   内容很好,很新颖,非常值得一看
  •   堂堂正正我中华军人,那华丽而惨烈的个人色彩被中共掩盖,愤怒
  •   在网上看了一半,感觉很值得一看,了解下当年的史料,感觉下当年的战争氛围。
  •   向所有抗日先辈致敬!你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

    本书叙事清楚,内容丰富,文笔稍嫌普通。
  •   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体现
  •   了解真实的历史,难得的好书!
  •   铁血军队,铁血将士
  •   书不错,但物流的态度极恶劣,强烈建议当当整顿物流,否则非常影响购物心情
  •   历史性七分
  •   父亲节,给爸爸买了2本书,这本是他指定的,他很喜欢,看完还借给他身边的同事看了
  •   还行,就是普通邮递稍微慢了些
  •   通读了全书,感觉有几点不足:
    第一:有些文字反复重复,甚至有段落重复的。文字重复,尚可以充数、词穷为由理解。段落重复就实在让人想不通了。
    第二:军事题材的文章,最重要的是以时间为主线,或是以空间为主线来铺写内容,作者在这一点上处理的很槽糕。尤其是在叙述万家岭战役的9月28日前后的战斗部署,讲的糊里糊涂,让读者看起来更是一头雾水。
    第三:对战斗状况的叙述,不够细致,更不能达到紧凑的效果。常常穿插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有时候竟然脱题甚远(这一点作者也有意识到),如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采用半侧或是底部加备注的方法来处理文章,既可以对主体做解释,又不脱离主体。

    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更详实的战役情况,但是看来看去,反而更迷糊,效果实在不是很好。
  •   感觉虎头蛇尾!
  •   这本书完全就是照着张洪涛的《国殇》的武汉大会战部分抄下来的。很多地方用词完全一样,对人物的刻画、战役的描述,完全就是《国殇》。自己添油加醋加了点不着边际的东西。完全不值一看。
  •   浪费了大好的题材,初中水平的作文。。。。。。。
  •   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   万家岭大捷
  •   历史小说?
  •   送人的。没看呢。
  •   给老爸买的~说是不错
  •   被长期淹没的历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