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挥鞭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洪钊 著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传奇人物。由于小说和戏曲的宣传,曹操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奸雄”,歪曲了曹操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可喜的是,曹操的真实形象并没有完全被他的戏剧形象和文学形象所掩盖,有识之士还是能够在读史时领略他的风采。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就曾经说过:“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政治家的霸权理论之所以说曹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原因便在于他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改造作用以及他在这些改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大家风范。在社会层面上,两汉(西汉与东汉)是一个贵族与豪强共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出身是铁定的标准:如果出身于名门望族,就会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权;如果出身于平民家庭,即使有非凡的才能,在起跑线上也落后贵族子弟一大截,也许一生拼搏的结果也只是成为政坛上的次要人物。到了东汉后期,这种平民与贵族豪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十分突出,很多政治上的反暴政、反外戚事件,都包含了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调整,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不同阶层之间的长期对立与斗争之中。东汉末年的一些士大夫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是他们找不出解决的方案。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曹操。曹操以“求贤三令”确定了不以出身、门第、道德而以才能作为做官标准的原则。这一原则,打破了出身的壁垒,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干。他解决了当时最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和平的,而不需要通过流血的革命与屠杀。在世界历史上,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历程中,往往要通过革命或战争才能实现平民与贵族的对等权利。然而,在公元3世纪前后的中国,曹操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点,而且损失极小,受到的阻力也不大。在政治层面上,东汉王朝一直强调道德的榜样力量,可是政治家的整体道德水平却并不很高,相反,却培养出了一大批沽名钓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有的人号称孝子,但事实上不侍奉双亲;有的人号称秀才,却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东汉末年的一首童谣中就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正是因为政坛存在着这种“名不副实”的问题,使东汉后期的政治风气日益腐朽。这种情况长久得不到改善,形成了恶性循环,很多大臣只关心个人的地位而无心考虑国家的兴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扭转政坛的风气,如何使官员廉洁奉公、守法自律,就成为政治上要解决的大问题。此类问题在西汉末年也出现过,当时的一位理想主义者王莽试图用道德的感召力来影响官员们,却遭到了惨败。事实上,政坛中的行为规范,就是以他律为基础的自律,靠道德搞自律,是行不通的。曹操洞悉了这一切,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一切以法律为裁定原则,取消自律的合法性,强调他律的神圣性。于是,一大批“假冒伪劣”官员纷纷落马,一时间怨声载道,但曹操不为所动。结果,曹操的“法治”原则使北方地区的政风政纪得到改善,各项政策与法令顺利地推行,政治逐渐变得清明起来。政治枭雄的文人风骨在文化层面上,特别是文化心理层面,两汉由于儒学的发达,士大夫对一些行为方式比较抗拒,比如“言利”、“阴谋”、“法家”。言利,就是不谈道德教化,只讲如何获得利益,特别是经济与个人政治地位;阴谋,就是不按照社会上通行的、公开的原则办事,而是使用一些政治手腕;法家,就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将其凌驾于儒家的思想原则之上。曹操的身上,集中了这些被汉朝士大夫所抗拒的各种行为方式。他不是空谈家,空谈不是他的爱好;他崇尚实干,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与条条框框;他好言利,而且开诚布公地表现出来;他耍手腕,对一些用常规办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借助于暗箱操作与阴谋手段;他是一个被视为“法家”人物的人,对儒家思想中一些不切实际的内容,不仅以法律来规范,而且以法律的形式来贯彻、保证。更为重要的是,曹操不但亲身实践着这些行为方式,而且以他手中的权力,倡导这些行为方式,使之成为社会上的主流,从而改变了几代人的文化心理。在曹操所生活的时代,出现了一大批崇尚法治、重视实干、好谈利益的人,他们成为三国时期几个政权的中坚力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诸葛亮、周瑜和司马懿。他改变了一个时代,同时也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谈到三国时代,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诸葛亮和曹操,而不会想到汉献帝和刘禅。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如下的词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他的心目中,曹操是一个指挥若定的诗人,一个举重若轻的领袖,一个雷厉风行的英雄。确实,他以独特的气质和魄力,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代表,也成为艺术家们竞相塑造的人物。不过,因为他违反儒家行为规范的一系列表现,使他受到历代文人的诟病,这不仅是他的不幸,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更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困境。关于曹操对于文学、艺术的改造以及相关的评论,就不是本书所要讨论的内容了。

内容概要

作为军事家,曹操以一次次成功的战例,让人看到了北方统一的来临、全国统一的可能;作为政治家,曹操励精图治、改革弊政,让僵化的政治体制出现了新的生机;作为文学家,曹操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叹着民生的艰辛、战争的无情。他希望天下能够早日从分裂走向统一,而这不但是他个人的愿望,更是百姓的呼声、时代的趋势。    曹操不是一个天真的空想家,而是一个十分现实的政治家。为了理想,他可以暂时隐忍;为了信念,他可以低声下气。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曹操以他超人的魄力与过人的胆识,大刀阔斧地割除了那个时代的毒瘤,使这个黑暗的年代朝着稳定、统一的方向发展。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骄子,但后人对他颇有微词。其实,他为人诟病的地方,正是那个时代的缺陷。他改变了那个时代,却没能改变自己。

书籍目录

东汉残局: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百足之虫与政治群狼  ●谁把东汉变成瘦死的骆驼  ●吃唐僧肉的“先驱”  ●末日王朝的“终结者”逆境中崛起的霸主  ●宦官家庭的叛逆青年  ●从少年游侠到“乱世之奸雄”  ●借助同盟者壮大自己  ●拉大旗,作虎皮  ●经济与人才两手抓高举皇权大旗的霸权主义者  ●令人垂涎的尊位  ●被虎狼追逐的末代皇帝  ●皇权投资的回报  ●空头皇帝的现实功效难测的胜负玄机  ●军事家的“无米之炊”  ●恩怨与利益夹杂的战争  ●私欲引发的耻辱之战  ●功败垂成的统一之战  ●割须弃袍定关中大度与狭隘:乱世造就的双重性格  ●贵族家风熏陶出的名士  ●背叛友情的无奈  ●走向霸权:与“游侠”好友决裂  ●与对手惺惺相惜  ●时代造就的双重性格铁血政治与枭雄胸怀  ●坚决清除负面榜样  ●舆论底线不容动摇  ●政治路线不容怀疑  ●自伤臂膀的无奈人才攻略与兴国战略  ●不拘一格的人才攻略  ●抓大放小的人才观  ●才智发挥最优原则  ●人才兴国的双赢战略  ●才力如何拉动国力无法跨越的时代鸿沟  ●不越雷池的苦衷  ●操纵傀儡的便利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充满疑虑的试探  ●黄袍为何无法加身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百足之虫与政治群狼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曹操是一个英雄。为什么要说他是英雄呢?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行为?与他生活的时代相比,他有什么对时代有贡献的英雄壮举?这就要从曹操所生长的东汉末年说起。这可以说是一个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和虎视眈眈的“政治群狼”对峙的时代——当然,“群狼”中,有贪婪而残暴的宦官、外戚,也有不那么凶狠但也对政治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士人阶层。为什么要将士人阶层和宦官、外戚看做是与东汉王朝对峙的“群狼”的一部分呢?这并不是说士人阶层凶狠,而是因为正是士人、宦官、外戚之间的政治斗争,导致了东汉王朝将最后一点儿元气彻底耗尽,董卓、袁绍和曹操等豪强、军阀趁势而起,各领风骚。东汉自从光武帝刘秀称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到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总共经历了l96年的光景。在这196年中,皇帝能够做主的日子简直屈指可数。且不说从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l89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从此皇帝便成为军阀、豪强手中的傀儡,就说之前的l60多年,除去开国皇帝刘秀和明、章二帝能够做到政由己出,其余的皇帝则因为生活腐化、被宦官谋杀等原因,差不多都短命而亡,继位的皇帝都很幼小,因此政权便落在母后及其父兄(即外戚)手里。

后记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仿佛任何时代都要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才会有英雄人物破土而出,而那些英雄人物也只能消极地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自己不能做越雷池一步的事情。其实不然。所谓时势与英雄,本就是一体的。时代所能提供给英雄人物的,不过是一个舞台,而且是一个缺少主角的舞台;而英雄人物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时,舞台并不给他们提供现成的剧本,一切都要靠他们自由发挥。所谓时代,就是一个没有剧本、没有编剧、没有导演的舞台,如果没有英雄人物的登场,这个时代将一片混沌。因此,真正体现出一个时代意义与主流的,正是在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英雄。曹操,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有抱负的人,有成就的人,更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处于崩溃边缘的东汉王朝可以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来形容。官僚机构日趋腐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地方起义此起彼伏,社会矛盾急剧激化。这样的时代,急需一个能够使社会从动乱走向安定的主角。然而,董卓、吕布、袁绍这些豪强霸主只想让自己拥有一个安稳的宝座,于是,他们疯狂地挖着本就十分虚弱的东汉王朝的墙脚,让这座已经摇摇欲坠的大厦轰然倒塌。在倒塌的废墟中,曹操走了出来。他最初的志向,就是重建一座大厦。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一次次修正自己的理想。最终,他没能成为治世之能臣,只能成为乱世之奸雄。在成功之路上,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践踏了儒家的道德理想,以胜利作为唯一的准则。阴谋、屠杀、非正义战争成为他的惯用手段。在称霸之路上,他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尽了世间的胜败得失。徐州、宛城、赤壁、潼关,每一次战场上的惨败,在他个人的心中,都要比那些漂亮的胜仗更值得回忆。在志得意满之时,他也深深知道,自己并没有建立坚不可摧的基业,更没有开创万世不变的盛世。于是,他对自己,对自己身边的谋士产生怨恨,他每每自责,更对谋士猜忌。在政治行为中,他不容个人情感的存在。即便是最心爱的儿子、最宠爱的妃子、最贴心的臣子,一旦触犯了他的政治底线,都要受到严厉惩罚,甚至要留下血的教训。这些,都只不过是他人生中的一些侧面,一些零星的外在表现。他孤独而又神秘的内心,我们无法真正知晓,只能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去猜测。究其原因,这虽然是一个需要英雄做主角的时代,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时代。所以,如果真正的英雄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最后不是会变成堂吉诃德那样的疯子,就是会变成李尔王那样的痴人。曹操很明智,他没有坚持做英雄,而是蜕变成了霸主,这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编辑推荐

《曹操时代》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魏武挥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那时候我还没看完这本书
      Tencent HR电面,让谈一下最佩服的人
      于是曹操登场
      offer到手
      这事我会乱说么
      hiahia
      ----------------------------
      看了很多关于三国的电影电视剧
      到后期一般都会有臣子奏曹操说天下大势已在明公之手,该登大宝了
      这时候曹操微微一笑,说一些冠名堂皇的话,称帝这一段就过去了
      都没有明确地表明曹操此时的想法和内心对称帝这事的态度
      1. 曹操想称帝不?
      曹操已有天子具有的一些权力,在民众心中也树立了形象
      比如说春耕的时候,一般都是天子挥挥锄头,给大家展示一下
      但是现在都是曹操干了这活
      说明虽没有天子之名,但却有天子之实
      但他一直以周文王自居
      大家都知道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夺取了天下
      但基业都是周文王建的
      说明曹操自己不想称帝,但却为子孙后代称帝做了准备
      也暗示着曹丕即位之后一定会称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桥玄在微博上写了这句话并@了曹操
      曹操声名大振,登上历史的舞台
      除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
      都是以臣子的身份去搞的
      垂暮之年,大势已定,以文王自居
      或许比登上天子之位带来的满足感更多
      2. 曹丕为什么能称帝
      到后期,魏强吴蜀弱
      即使曹操曹丕称帝,其他诸侯的力量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朝廷中反对曹氏的人已被诛杀殆尽
      董承,付完等明反的人被拔出
      献帝周围都是曹操的人
      孙权献关羽首级给曹操,并附上一表让曹操称帝
      孙权的小算怕打的是你称帝了,就能吸引刘皇叔的仇恨啊
      曹操呢,则通过这个表检验了群臣的忠心
      已经没有明反了
      称帝的人心也具备了
      但也活不了几年了,让曹丕折腾去吧
      3. 立嗣
      真是个纠结的问题
      曹植具有文人气质
      这点和曹操很对路
      深受曹操的喜欢
      但光有这些玩意不够啊
      应了那句俗语,帅有个屁用啊
      到头来还是被卒子吃掉
      加上曹植周围都是写文人墨客
      写写诗还行,真到政治斗争中
      一点上风都占不了
      而且喝酒误事啊
      曹植酒醉,奔驰在魏王专用的车道上
      虽说是喝醉了,按照当今法律的规定来讲属于神志不清
      但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因为你这是践踏了爹的威严
      想想许攸,帮我大破袁绍
      让你犷,不把我放在眼里,诛
      孔融,你老子是孔丘也不行
      杨修,你聪明,你家n世都是当太尉的,也不行,诛
      为啥要杀这些人
      还不是为了在士大夫心里树立自己的威信
      所以曹植的没大没小
      曹操看在眼里,心里想把魏王传给他,估计长久不了
      还是给曹丕吧
      虽无亮点,但缺点还是可以接受的
      什么缺点呢
      记仇
      二十多年前,曹洪不借钱的事都记得
      跟曹操比起来确实是差远了
      于是传给曹丕,也没长久
      为啥,这事得看司马懿
      4 司马懿
      新三国里面
      刻画了曹操对司马懿的猜忌,非常到位
      为啥猜忌
      说是司马懿有个技能叫狼顾
      肩膀不动,头和脖子能转180度,像狼一样
      好牛X的样子,我做不了,你看看周围的小伙伴又能做到的不
      据说这种人狼子野心啊
      而且还做了个三马通槽的梦,这不暗示马吃曹吗
      所以很猜忌
      再到司马懿支持传位曹丕
      深受曹丕重用
      提示曹丕不得掉以轻心
      但曹丕死得早
      没活过司马懿
      斗争到最后
      装病的司马懿诛杀曹爽
      成功夺取政权
      5. 番外篇
      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何晏
      长的粉嫩,是何进的孙子
      人称粉郞
      曹丕为了看看这小子是真的那么帅还是化妆画出来然后找人PS过的
      那时候韩国整容的医生团队还不大发达,可以排除整容的可能
      为了测试是不是化妆
      曹丕赐了这小子一碗酸辣粉
      辣到爆有没有
      汗哗哗下有没有
      我擦,脸蛋更加红润了
      看来真是粉啊
      于是粉郞的名声开始传遍祖国的大街小巷
      曹操对他还是不错把女儿许配了给他
      司马懿掌权,开始清理曹爽一派
      让何晏去办
      何晏为表忠心,一共搞了曹刘邓等7族
      上报给司马懿
      司马懿说不是8族么,咋7族啊
      何晏说就是7族啊,后来还有个汽水叫七喜呢,你知道不司马大人,负分滚粗,有奇怪的东西混了进来,不信你查
      司马懿说就是8族,你在想想
      何晏大惊说不会有我吧
      司马懿说是的
      被诛
      所以说帅有个屁用
      会玩杂技才是最重要的
      来跟我一起来
      脖子扭起来
      1度
      2度
      3度
      。
      
  •     我初中的时候读了这本书,觉得这本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比较全面的还原了历史上的曹操,并且有史实作为根据,可谓有理有据。现在我上高中了,抽空我还会再读一读。
      易中天教授这样评价曹操:“奸诈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又可爱的一面。”而本书恰恰重点就在于对曹操多重性格的分析上,这一点尤其突出在“毁誉参半:众说纷纭的多重性格”这一章上。
      我觉得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