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绩溪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广东旅游  作者:方静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前言

  地处黄山、天目山山脉余脉交会处的绩溪,与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并称为“古徽州I六县”。自古“邑小士多”的显赫名声,“百里花园”的古村胜景,名士风流的精彩人生,引得多少游者一生寻梦。  这里河溪纵横的山水形势,产生了文化的多样性,包括淳朴的民风、丰富的物产和独立的方言。山的险峻,造成了信息闭塞;水的灵动,带来了文化开放;而各种移民文化的碰撞,创造了许多复杂的生活意境与古老的风俗场景。正是这座被称为“徽州之源”的古老山城,孕育出当地独特迷人的徽州气质:以“徽骆驼”、“绩溪牛”的精神,培养出整个徽州地区最引以为傲的人才;一代一代,经年累月承传和完善着徽戏、徽菜、徽纸、徽墨、徽雕,演绎出那股生生不息的徽风徽韵。  虽然,绩溪只是到了唐朝才开始裂变并脱离歙县母体,忍受着从华阳、良安、址野至绩溪的几度阵痛,从鄣郡、丹阳、歙州、新安到徽州的剧烈动荡。事实上,中国历史的每个关键时刻都牵动着绩溪:战乱引发中原大族的三次南下移民浪潮,在偏僻的徽州深山丛中找到了休养生息之隅;号称“吴王,,的汪华揭竿而起以及后来的归顺,一度改变了李唐的天下格局:威震东南大半个中国的胡宗宪,通过抗倭力挽了大明王朝的险境;而制墨大师胡天注开启的“胡开文徽墨时代”,将中国二千多年笔墨历史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晚清商人胡雪岩以商救国的实践,至少解决了矛盾重重中国家的许多燃眉之急,为危机四伏的中国提供了某些新的启示;而五四运动中的胡适,是那个“时势造英雄”的民国时期最为耀眼的一员,在新旧文化转折最迷茫之时,他为中华文化的自身发展以及与世界的接轨,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文化审美的突破在于发现。绩溪是一座蕴藏富饶的文化宝库。本书勾勒的仅仅是绩溪的一个历史轮廓,一个美丽背影。千百年来,先人们精心筑起了一幢幢“宗族大厦”,建造起一座座望族庄园,孕育出一代代文人雅士、国家栋梁、赤脚徽商,铸就了“邑小士多”的悲壮与辉煌!因为重儒,读书蔚然成风;因为重礼,民风淳朴而古韵。这些人生追求和思想信念在空气中散发,在泥土里燃烧,在血液中遗传,透出的是一股古老的山越遗风,一种浑然天成的地域文明。  发现需要毅力、智慧和勇气。徽州社会的男人和女人有很多“与众不同”,这与众不同中掺杂着太多艰辛隐忍、世态炎凉。绩溪男人世代吟着卑倔的歌谣,抒写着波澜壮阔的走商文化,强烈的家族责任感铸就了三百年明清徽商帝国,也让他们在祠堂光宗耀祖的感知中得到了精神满足;而绩溪女人,坚守着最简单的生存理念,相夫、教子、孝老,每天静静地翻阅着丈夫带来的兴奋与忧愁,抒写着天井女人的贤淑与坚忍。  岁月流金,文化留痕。绩溪的文明是一个徽州部落的故事,她的辉煌是一首永垂不朽的史诗;而她的一段沉默,为我们保全了最珍贵的原生态徽州文化——枕山环水的江南古邑、粉墙黛瓦的千年村落、精致错落的水街堂院、大族小家的兴衰往事、穿越时空的独特气韵……  绩溪的美,期待着人们更多的重磅发现。

内容概要

文化审美的突破在于发现。绩溪是一座蕴藏富饶的文化宝库。本书勾勒的仅仅是绩溪的一个历史轮廓,一个美丽背影。千百年来,先人们精心筑起了一幢幢“宗族大厦”,建造起一座座望族庄园,孕育出一代代文人雅士、国家栋梁、赤脚徽商,铸就了“邑小士多”的悲壮与辉煌!因为重儒,读书蔚然成风;因为重礼,民风淳朴而古韵。这些人生追求和思想信念在空气中散发,在泥土里燃烧,在血液中遗传,透出的是一股古老的山越遗风,一种浑然天成的地域文明。    绩溪的美,期待着人们更多的重磅发现。

作者简介

方静,男,字清华,法学士,公务员,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鱼龙山人,生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业余从事徽州学研究,现为安徽雀徽学会理事、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黄山市分校兼职教授,著有《魅力绩溪》《徽州民谣》《解读徽州》等专著。 
作者邮箱:jxfj2005@163.com。欢迎读者来信切磋指教。

书籍目录

卷首语寻找古城岁月  弹丸绩溪有些来历    以“溪”名县故事多    “中缺疲难”的第三等县  发现“徽州之源”    千古讹传说徽岭    走进大徽村的传说  诠释“邑小士多”    汪藻的说法有根据吗?    水云深处的文化名城  穿越华阳古镇    中正坊:800年前的古城地标    消失了的做州牌坊之最    女娲遗下的深山“石镜”    亿年地隙巾的祥云洞天    旅程·聆听历史感受山水灵韵  王气在山    大鄣山:■闰之都    大会山:保障华阳第一峰  灵气在水    登源河:千年古邑的“来龙之水”    扬之水:永不停歇的山城脉搏  商气在道    徵杭古道:徽州商帮的丝绸之路    驿道:计现代驴友疯狂的山路    路亭:让世人惊叹的露_人茶吧  文气在闾    门楣匾额:满楼弥敞书卷香    口传文化: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纸头文书:绩溪人的契约人生    旅行·亲山近水品味山越遗风  四边都是清凉国    勤于山伐,寄命于商    “尚武”与“抑武”的纷争    群峰孕育的山珍野味  聚族成村的古老传统    “天下第一家”的义门壮观    打开祠堂之门    追寻朱熹的“三胡礼学”  深山中的文化部落    风水:天工之美    建筑:黑白之美    乡俗:古风之美  最难懂的“绩溪话”    绩溪人“说鳖”    岭北岭南不同音    旅居·山越风情解读人文密码  盘点宗族大姓    开族村落知多少    胡姓大族的辉煌  经年不衰的绩商    “无绩不成街”的神话    “绩溪牛”:前世不修,往外一丢    徽商妇:生前孤苦,身后牌坊  闻香识得徽菜味    “徽菜之乡”——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乡宴:“十碗八”与“一品锅”    小吃:挞棵与水馅包  天下墨业在绩溪    乾隆钦点的“鉴古斋”徽墨    享誉中外的胡开文“地球墨”  搭台做戏    独特的罚戏风俗    探访伏岭舞犭回    旅途·古韵人文踏访古韵村落  田园淡入  勘头:青龙山冈的乡野明珠    石(石勘)与水街的旋律    山云岭下,梯田如画  荆州:群山环抱的世外桃源    荆棘丛生之地    夏日的避暑天堂    祈福还愿小九华  汪村:徽州第一伟人的故乡    寻找隋唐时代的“太平之主”    “吴王”汪华的传说书香拾阶  龙川:胡姓大族的传奇    人杰地灵的古村名邑    满堂“荷”气的胡氏宗祠    一座“一坊两主”的独特牌坊    兵部尚书胡宗宪的府邸  上庄:胡适先生的那些事儿    兰蕙书屋——胡适的家    从小绩溪走出的国学大师    “我是徽州人”  仁里:亦贾亦儒的缩影    里仁为美一一四门十八巷    仁里有个程序东    绩溪的“新学”摇篮高贾纵横  伏岭:徽厨之乡    纹水钟灵的“绩溪第‘村”    “往外一丢”的奇绝手艺  湖里:胡雪岩的故乡    揭秘“大清第一商人”    胡雪岩后裔故里寻根  临溪:三河汇流的古镇    古临溪铺——昔日繁荣的商贸集镇    南唐“围纸”的原产地风水潜藏  湖村:太极古村    神秘的三道水口    门楼砖雕博物馆的绩溪版本    祈福避灾的抬阁戏  棋盘村:石守信后裔的聚居之地    村落一绝棋盘形    魁星阁一种倡学符号  冯村:曲岸水街白屋群    水街——桥与第的旋件    牌坊——儒与雅的见证    旅游·徒步骑行附录·绩溪景点导航附录·绩溪大事记后记

章节摘录

  徽州人的习武文化,与本地的人文环境有关。民间“尚武”、“抑武”历来纷争不断。有的以文掩武,有的文武兼修、藏而不露,有的以武扬威、报效国家。章海深谈到“徽拳”这一概念,也承认过去有一些“徽州套路”,如注重实用,以防为主、徒手为主,器槭以日常用品为主。从器械日常用品化可以看出,绩溪人练习的武艺器械大多是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随手就来,并无精心打制的要求,如扁担、湿手巾、长条凳等。因为没有武艺大师,徽州武艺最终未能在武林中自立门派。  绩溪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绩溪商人,常在昌化~带做赊参(人参)生意。商人每天背着一大包参,先送货上门,吃了觉得好才去收钱。他在昌化一个习武的房东家一住就是三年,没事时手捻一根五尺长的小铁棒,常站在屋柱边远远地看着房东练武。一日,东家选武棒,商人开口说那棒不行。东家奇怪,就问怎么不行,商人用手中的小铁棒与房东一交手,棒就断了。房东这才知道商人武艺高强。这也说明了绩溪人学武只是为了防身,一般不会作为谋生的手段。  绩溪有武在身者大多有各自谋生的职业,这种传统保持到现在。伏岭镇石雕村张宗琪先生早年习武,并以武会友,但主业是务农养蜂。虽收徒众多,教学也都是农闲之举,并无炫耀武艺之意。在成为掌门师兄之后,更是制定了严格的规范约束门人制度。他曾出示戒律:“一戒欺师灭祖,不尊师长;二戒不讲义气,同门纷争:三戒好勇斗狠,以武欺人;四戒偷盗打劫,强取豪夺:五戒调戏妇女,见色忘义;六戒参与赌博,玩物丧志;七戒见义不为,胆小怕事;八戒骄横自大,目中无人;九戒不思上进,荒废武艺。”这“九戒”,具有浓郁的“徽味”,正是绩溪武艺人“修身立德”的充分体现。  群峰孕育的山珍野味  绩溪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71.5%以上,适宜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由于乡闾间的小气候差异较大,本地流传着“一都柴二都米,三都姑娘四都被,逍遥茶,大鄣笋,岱下甘蔗伏岭饼,荆州山核岩下菌”的民谣,说明了绩溪虽小,岭南岭北出产不同,一乡一品各具特色。  由于山地较多,早在梁大通三年(529年),新安太守徐擒就极力劝课农桑。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那时县境“桑树蔽野,户皆习蚕”。从宋至清代,许多农户通过手工缫丝出卖获益,亦有纺线出售或自用的。一时间绩溪人家习蚕业,到处呈现“琴书在前,缫车在后,读书力田,问事商贾”景象,养蚕缫丝成为乡村农户十分要紧的副业。北宋后,绸、绢和“清水丝”已成为著名的贡品。绩溪“蚕桑之乡”之名始于此时。  山珍孕育了微菜,赢得了“吃在绩溪”的美誉。绩溪位处徽州最偏僻的深山之中,自古盛产山珍,山上的奇花异草,林中的走兽飞禽,都成了徽菜的极好原料。你任意走进一家徽菜馆,一定会听到“绩溪三石”这种说法,“三石”是指石耳、石鸡、石斑鱼,它们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只能在山泉深谷中生长,经过名厨的加工,满口含香,意犹未尽,是上乘的有机美味。据《徽州府志》记载,宋高宗曾向身边的大学士汪藻询问“微昧”,汪藻朗诵了梅圣俞“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的一副诗联。“马蹄鳖”、“牛尾狸”是绩溪境内的常见动物,也是两道极好的菜肴原料,而满山遍野的竹笋、树菇、蕨菜、地衣、魔芋、香椿等野生植物,以及人们在高山上栽种的“高山蔬菜”,都是餐桌上地道的山珍佳肴。“干笋”即“绿笋”,是传统土特产中的佳品,冬笋是绩溪人餐桌上的上等好菜,尤其是配上腊肉火腿,味鲜而色美。其中以大鄣、逍遥、荆州等地燕笋质地最优、吃味最好、产量最高,以大鄣绿笋品牌叫得最晌。由于草嫩叶厚,满山放养的“绩溪小黄牛”,以及农家饲养的土种黑猪“绩溪黑铁”肉鲜质好,远近闻名,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地理优势。  绩溪人爱喝茶,也盛产绿茶,茶叶一度成为绩溪人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金山时雨”、“横岩云雾”、“鄣山野茶”、“兵坑毛峰”等名茶,早在清代就驰名上海、武汉、南京,畅销江南商埠,并出口南洋。其中以“金山时雨”茶最为珍贵,此茶产自绩溪岭北上庄镇的上金山,近年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原产地认证。上金山四周山峰重叠,茶园多分布在海拔500~900米的山坡峡谷,年产量只有200担左右。金山时雨茶因形似珍眉、细若雨丝而得名,采制于谷雨前后,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俗称“鹰嘴甲”。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每公斤约为5000个茶头。“异草育地灵,香雾蒙崖野。村女摘春归,社火焙檐下。三沸入芳瓷,缕丝如篆写。”人们若在屋檐下升起灶火,以竹筒引泉煮沸泡茶,冲入青花瓷杯中,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金黄,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每到采茶季节,清冽的云雾笼罩着山野,一片一片的茶林若隐若现,绾着发髻的村女缓缓地从山间小道下山,背着的背箩盛满了嫩绿而清鲜的茶叶,也盛满了劳动的辛苦与喜悦。而到了深秋白露山核桃树开摘的日子,剂州、家朋一带的山民还要举行盛大的开摘仪式,家家户户,山上山下,洋溢着喜庆。山核桃这种富含多种氨基酸的土特山货,如今已成为纯天然的馈赠佳品。  冬天,山中绩溪人的日子也十分的惬意。若是大雪封山,一家人围着炭火炉而坐,烤上一些山间野果,炖着野猪肉或绿笋腊肉,闻着茶香肉香,夹着阵阵书香,与家人友人谈古论今,那该是神仙也羡慕的日子。P78-80

编辑推荐

  王安石 夜过徽岭,沉醉绮丽绩溪,将徽山的知名度定格为千古“徽州”。  苏辙 绩溪县令,是绩溪乃至徽州重儒文风的一代精神领袖。  胡亲宪 绩溪龙川人,屡出奇招平定东南倭患,讲述胡姓大族的传奇。  爱新觉罗·乾隆 出巡绩溪,将微墨与“一品锅”推入一线品牌。  胡雷岩 绩溪湖村人,晚清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红顶徽商  胡适 绩溪上庄人,新文化运动的一代骑手,夺一人36项士帽的世界之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发现绩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