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明亮,刘峥 主编  页数:160  字数:244000  

内容概要

艺术概论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艺术概论可以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类艺术作品,感受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知悉艺术的本质及创作规律。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又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它和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政治等其他上层建筑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确定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因此,要研究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就要弄清艺术与经济基础以及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既然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就必然对社会发生反作用。或是促进社会的发展,或是阻碍社会的发展。艺术对社会发生的反作用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途径。这种作用被人们统称为审美教育作用。正确地理解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就可以更加自觉地掌握这个规律,使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从实践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艺术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全民的精神素质,对于繁荣文艺创作和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都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意义。《艺术概论》的出版,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观上力求做到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进行完整、系统、准确的阐述;密切联系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建筑等各种艺术现象,理论同艺术实践相结合,使艺术概论具有一定的特色;并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选题上,我们既注意研究中外传统的艺术,又注意开拓艺术教育和研究中的新学科、新领域,以全新的面貌来传播现代艺术教育和研究的新成果,使读者在艺术的天地里陶冶情趣,得到美的享受,提高自身创造美好和欣赏美的能力。

书籍目录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丛书》总序前言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艺术概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艺术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方法论说第二章 艺术起源 第一节 艺术起源的学说 第二节  审美意识的起因 第三节  人类实践与艺术 第四节 原始艺术的基本形态第三章 艺术本质 第一节 历史回顾 第二节 何为艺术 第三节  艺术本质概说 第四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第五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第六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第四章 艺术功能 第一节  艺术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艺术的娱乐功能 第三节  艺术的认识功能 第四节 审美功能 第五节  艺术的其他社会功能第五章 艺术分类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及原则 第二节 造型艺术 第三节 表演艺术 第四节 文学 第五节 实用艺术第六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第三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 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第七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语言与结构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第八章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第一节  艺术欣赏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艺术欣赏主体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 艺术批评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第二节  艺术概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艺术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历史的渊源性、结构的庞杂性,决定了艺术理论研究所涉学科的多元性、交叉性和广博性。艺术学同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乃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组成了现代艺术学体系的基本理论构架和方法论基础。    一、艺术学与哲学    艺术学与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特殊的密切联系。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艺术理论,总是从属于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的。任何时代所出现的任何艺术思潮,也都是它所处时代的哲学思潮和观念的反映与折射。(达·芬奇,巴赫,贝多芬等艺术大师都是时代造就的)这是因为,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是人类对社会、自然和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哲学是对人类整个认识的最抽象和最高层次的概括。世界上所有认识对象经哲学的高度抽象、概括,得出的结果就是两个范畴,即物质与精神,亦称作存在与思维。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人类认识中的最基本的问题,称为哲学基本问题。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严谨科学的逻辑性、思辩性为探讨揭示艺术本质问题,艺术本源问题,艺术审美发生、发展问题,打造了坚实有力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武器。因此,艺术理论问题的研究,长期被包容在哲学研究之中,大多数哲学家都把艺术的本质问题,审美问题,当成哲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18世纪中期美学成为独立学科,艺术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成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使艺术学和美学构成一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以致有时把艺术哲学这个名称当成是艺术学和美学的共同的学科称谓。    艺术学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体系为理论基础,是一定哲学观的逻辑推演的结果。如果没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基础,就很难构成严谨的艺术学的科学体系,如果没有哲学方法论的基础,就很难把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形成深刻分析、全面综合的研究成果。    艺术学与哲学各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哲学以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为研究对象,探讨和揭示其本质规律,而艺术学则以作为人类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成果为研究对象,揭示和探讨艺术的本质和特殊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和艺术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艺术学具有统辖作用和指导意义,但不能替代艺术学的研究。艺术学的理论研究,既有哲学性质,又具有科学性质。艺术学的哲学性质体现在它对哲学思辩的依赖;艺术学的科学性质则表现在它对科学实证的需要。    二、艺术学与美学    艺术学与美学有着极为密切而特殊的关系。作为独立的学科形态,艺术学早于美学。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德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奠基者莱辛的《拉孔奥》,我国先秦时代的《乐记》,魏晋南北朝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等,都是较早地研究文学艺术理论的专著。在这些重要的理论文献里,既是讲的艺术学,又是讲的美学。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艺术既是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又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如黑格尔的“美学”,主要讲的也是艺术学的内容。在美学尚不成熟的时候,在美学还未形成自己的艺术研究的侧重点的时候,在美学还未完全成为独立学科之前,艺术学和美学就长期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成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成为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美学确立为独立学科,艺术成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之后,艺术学与美学之间也一直是一种独立性、自主性与不可分割性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因为它们彼此有紧密相连的关系,以致造成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研究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把艺术定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的最高形式”的说法(这是一种把艺术学等同于美学的定位),又可以看到使艺术完全脱离审美领域的见解(这是一种独立艺术学的定位)。与此相适应,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也发生着变化:有的把美学解释为“美的哲学”,或者是“艺术哲学”;有的把艺术学也解释为“艺术哲学”,或者是“艺术科学”。某些学者在美学界限内寻求美学理论与艺术理论的结合;另一些学者则与此相反,力图把美学分成两个独立的科学学科,一个研究美,另一个仅仅研究艺术。    当代艺术学和美学逐渐呈现出分化的趋势,二者的研究方向、内容的区别也日益明显。艺术学把艺术作为独有的对象进行研究,美学只把艺术作为其部分对象来研究,也即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仅限于艺术。艺术作为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被理解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而艺术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则被理解为一种审美对象。艺术学多从广阔的社会生活角度去探讨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艺术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以及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等。而美学则着重从审美角度去研究艺术,探讨审美与艺术起源、审美与艺术本质特征、艺术与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关系,探讨艺术与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对应关系,由此去说明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性,揭示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社会审美意识是怎样渗透到审美心理结构并通过各种心理因素的组合物化为艺术规律的。    考察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在艺术发展的初期阶段是没有艺术流派的。这是因为在艺术发展初期,还没有独立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往往是集体创作。随着专职艺术家的出现及其数量上的增多,随着社会被阶级矛盾弄得四分五裂,随着人们世界观和理想的分化,随着艺术家个性和风格的逐渐形成,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艺术流派开始出现。最早的所谓艺术流派,往往是指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及被人效法的效应,是一种不自觉的现象。随着艺术流派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开始出现了一些有目的有组织有宣言的自觉的艺术流派。因此,在艺术史上,艺术流派的形成有自觉的和不自觉的两种情况。    不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艺术家及他们的追随者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他们没有组织,没有纲领,甚至艺术家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来往,但他们的思想观点、艺术趣味等比较一致,作品的风格比较相近且与众不同,于是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艺术流派。我国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流派,就是一个自发形成的现象,而不是哪一个人号召的结果。先是曹操、曹植父子作诗于前,产生影响,吸引了陈琳、王粲等一批有才华的诗人跟随其后,继而曹丕再作评论与奖励而形成的。西蜀一批词人蹈袭晚唐诗人温庭筠那种艳丽的词风,写了大量的“艳词”,后蜀赵承祚把这些词编成一个集子,名为《花间集》,这便是“花间派”的由来。宋代的江西诗派、婉约派、豪放派和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流派等,也属于这种不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    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观点、作品风格相近或一致的艺术家自觉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组织,公开亮出自己的主张,甚至发表一定的宣言,出版一定的刊物,组织和培养自己的创作队伍,这样就形成一个流派。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艺术家和代表作。近代以来,自觉组成的艺术流派明显增多。尤其是西方近一百多年来,艺术流派林立,代谢极快。特别是法国,近代以来成立艺术流派成了时尚,几乎每隔5年或10年,就要产生一个流派。几个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凑在一起,起草一纸宣言,由某个媒介发表出来,然后出版几个集子,一个流派就诞生了。当一个流派难以为继、面临结束时,也要由这派的几个艺术家做书面宣言,宣布放弃他们过去为之捍卫的原则。接着,新的艺术流派又宣告成立。如1907年,英国诗人休姆成立“诗人俱乐部”,不久就正式命名为“意象派”。1913年,美国诗人庞德发表意象派宣言,提出了意象主义原则。1915—1917年,陆续出版了三本《意象主义诗人》诗集,使这一流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如西方现代派中的超现实主义,也是这种自觉的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其名称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标志命名的,如浪漫派、古典派、印象派、荒诞派、抽象派等等。在这里,艺术流派和创作方法是不一样的,艺术流派是比创作方法更为复杂的艺术现象。创作方法是艺术流派的特征之一,它在“流派”中凝固并物质化。二是以地区特征为标志命名的,如我国绘画领域的岭南画派、文学上的山药蛋派等以及西方的佛罗伦萨画派、维也纳乐派等。三是以某个流派创造者的名字命名的,如前面提到的中国京剧中梅兰芳开创的梅派等。    从艺术流派的性质来看,有纯艺术性质的,有带有社会政治斗争性质的。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门介绍艺术知识的教学书。从艺术的各个门类、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这本《艺术概论》深入浅出介绍各项艺术的源流、特征,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使人可以坦然看待艺术,从中获得乐趣。这本书适合于每个人在案头、枕边赏读,更是课堂上的最佳教科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