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4辑)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室、 周启超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1-11出版)  作者:周启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室 编  页数:354  

内容概要

  随着文论界学者向文化批评、文化研究或文化学的大举拓展,文学理论在日益扩张中大有走向无边无涯而无所不包之势。相对于以意识形态批评为己任而“替天行道”的“大文论”的风行,以作家作品读者为基本对象的“文学本位”研究似乎走到了尽头。于是,“理论终结”或“文论死亡”之“新说”应运而生。甚至于有急先锋向“文学理论”这一学科本身发难:质疑它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存在的合法性,怀疑它的身份。于是,“文学理论的边界”、“文论研究的空间”成为文论界同行十分关心而又热烈争鸣的一个话题。  我们的基本理念是:现代文学理论是在“跨文化”的状态中发育起来的,具有“跨文化”的品格;今日文学理论研究也应当自觉地具有“跨文化”的视界.“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也是一种必要;文学理论研究要突破单一国别甚或单一区域的局限。在不同国别甚至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理论比较,将有助于“理论诗学”的建构。

书籍目录

60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范式转换  渐入佳境:伊格尔顿理论中国之旅三十年 解构论在新中国 现代性危机的文明史根源 “内外互动的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建构——尤里·洛特曼的文学文本/文学作品观 从秘索思到逻各斯,到科学——思维模式的演变 巴赫金的文论观及对形式文论的超越 从“逍遥游”到“诗意地栖居” 文化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青踏》的时代——日本女性写作团体与女性意识近代化 不同寻常的选择与实践——韩国现代作家廉想涉的文学与现实主义 “世界主义”的致幻剂:清末民初的“拼音文字”运动 当代“书写”理论中的犹太思想痕迹初探 凡人中的神仙 回望诗章寻秘的足迹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 文学理论:探索与追求视界的会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纪要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虽然经过了“文革”十年的历史迷误,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体系建设与理论研究仍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的入学观念与人性立场、典型化原则的梳理与接受、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理论探索、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研究等方面,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主体性精神的探究、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开拓、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以及审美意识形态研究、新理性文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全球化问题的深入探索、中国美学与文化多样性问题研究等重大学术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与思想观念的启发是十分明显的。这说明,在当代文学与理论研究格局中,马克思主义文论所占的比重是巨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术意义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完全在于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自身的理论和思想的优越性,关键仍然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语境、中国经验与中国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实践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范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范式转换以及理论上的重要影响还体现在,在文学研究中,不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独断性、排斥性、唯一性的理论观念与思想形式,不再将马克思主义绝对化和独白化,注意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其他文艺观念的比较对话中找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更合理有效的应用形式,不再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资源,开始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和多种理论资源的对话比较中以更加积极的方式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系统工程。这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论整体发展的宏观道路,说明在当前文论研究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其他文论资源一样同样处于思想解放理论发展的大语境中,从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深刻内涵和广阔视野。 四 理论发展与综合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术定位与历史责任 过去的6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在中国已经由一元走向了多元,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单一走向了综合。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发生了理论范式上重要的转型,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面向中国问题与中国语境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与建设的重要成绩。

编辑推荐

《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4辑)》既是面对“大文论”的冲击而守护文学本位,坚持文学本体研究,又是针对“小文论”的封闭而开拓理论空间,而开放理论视野,探索突破时间、地域、语言、文化之局限的文学理论,探索超越单个文化体系之上而具有一种世界性普遍解释力的文学理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4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