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钟建华,王项飞 著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学·民俗学及其田野——我们从这条路上这样走来 郝苏民  1984年,原西北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终于创办了自诞生30多年以来首个院级研究所,即西北民族研究所(此之前在“十年动乱”后,方有一个民族教育研究所[筹])。曾是参与当事人的我们,其动机原本出自对“十年动乱”反思后的一个学科基本建设之举。研究所名还是当时国家民委领导人拟定的。这个反思的根据就我们那时的主旨,是出自这样一种回顾与思考:新中国建立肇端,代表中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政权,一反千年封建王朝和1949年已全线崩溃的国民政府大民族主义的统治惯制,要在全囝范围实现各民族当家做主、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于是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工作,少数民族干部和懂民族语言与能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干部的迫切急需,成为一切工作的首要。为此,应运而生了民族高校的创办。共和国第一所民族高校,便是西北民族学院。应该说,民院类型高校群的产生,确系中国教育史中最崭新而光辉的一页。然而令人难解的是,从成立伊始的1950年,直至1984年前,本身就体现着新中国全新民族观与政策的第一民族性高等学府——西北民族学院,虽也有过一个运行时间很短的“研究室”,却未曾有过科学意义上成体系的民族学的理论研究、专业建制与教学队伍的组建!新中国初期,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相关专业经过“院系调整”后迁到西北民院的蒙古、藏、维吾尔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系” ,完全成为解决民族语文翻译急需的性质,而非民族学专业。虽然学科建设上的这种“畸形”,责任与损失并不都来自学院本身与办学者个人,它与当时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之类学科在中国的遭遇完全是一致的。但是随着“十年动乱”、“四人帮” 的垮台,中同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的确对有志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的学人和教育者们既是一个极大鼓舞,也确实促使作为教育T作者的我们一个以真反思: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所谓“红色政权”及其造反派们一举“砸碎”、撤销这所新巾闭首所少数民族高等学府时,其一切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肆意妄为,竟是那样地顺利得逞!曾参与创办这所学校的师生们为什么竟是毫无理性抗争,亦无正义反对?……所以说,1984年两北民族学院饵北民族研究所的创办,应该视为当时本院民族学人、教育工作者与当时国家民委领导人痛定思痛的一个学术心愿和忠诚民族教育的初步圆梦!

书籍目录

系列总序农业村落信仰民俗的文化结构和现代适应研究——以甘肃泾川西王母信仰为个案民间视野中的伏羲与女娲——以天水伏羲、女娲信仰为例晋南万荣县后土祠俗民后土信仰调查研究青岛地区妈祖信仰与港口发展的互动——兼论妈祖神性职能的变迁关于闽南安溪县八社联盟关帝信仰习俗的调研

章节摘录

  农业村落信仰民俗的文化结构和现代适应研究  ——以甘肃泾川西王母信仰为个案  王项飞  一、引言  美国乡村社会学家罗吉斯曾经说过:“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研究农民,对农民缺乏了解是造成很多发展规划失败的原因。”本篇论文致力于研究农业村落信仰民俗的文化结构及其现代适应,通过对甘肃泾川西王母信仰民俗的文化结构和变化脉络的梳理,探讨社会转型对农业村落信仰民俗的影响以及农业村落信仰民俗在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自我调适,为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理性思考。  1.问题的提出  西王母信仰是中国传承久远分布广泛的民俗事象。早在《山海经》、《庄子》、《穆天子传》等古籍中就对“西王母”有较多记载,而《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魏晋小说的铺张描写,使西王母的形象更加丰满。汉代,西王母进人道教神系,西王母信仰开始普及,加上人们在诗歌、小说、戏曲中的不断渲染,西王母终于从一方之神成为道教和汉族神仙谱系中的最高女神,而西王母信仰也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甘肃泾川西王母信仰民俗的文化结构和现代适应问题。作为一个在中国民间有着极大影响的民俗事象,西王母信仰至今仍然在民众生活中拥有自己的市场并发挥着自己的功能。

编辑推荐

  《仪式崇拜与有序的神圣》可供哲学专业人员参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仪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可以理解人类学、文化学和体育学中的一些过去不明白和想当然的地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