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探索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进华 著  页数:239  

内容概要

  1998年的第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强调各高校要重点抓好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思想讨论,我校随即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中心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大讨论。2005年1月,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后,教育部印发的“1号文件”再次重申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005年5月,学校召开第三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黄德宽校长的主题报告强调:要进一步明确思路,深化改革,逐步完善“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见微知著,素质教育在我校全面实施十多年来的成果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宏观成就。  在教学观念上,素质教育根本地改变了应试教育“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落后理念,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催生了我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1999年开始的教育部第一批批准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广大教师的学术素养和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2000年全面施行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较好地满足了新时期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  在教学方法上,基于文理交叉的四个教育模块“公共基础教育、专业核心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和实践教育”组成的课程体系,辅之以弹性学制、设立自主实验和自主学习中心等措施,再通过积极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的“满堂灌、注入式”的被动教学法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十多年来,我校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育人模式喜结硕果,“担当大任、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优良办学传统得到弘扬,“崇尚学术、育人为本、开放兼容、引领社会”的大学精神历久弥新,“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文明高雅、敦品励学的校园文化蔚然已成。素质教育的成绩蜚声远外,创新型的杰出毕业生满天下。近三年,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均在20%以上,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跨学科考取研究生;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成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等均超过全国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广大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也盛赞我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素质强”。

书籍目录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保障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性学习——同大学生朋友们谈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全面的教学质量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大学生素质浅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与实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主题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数学建模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择业的心理不适与心理准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中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研融入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情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按大类招生生物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努力培养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哈佛考官的择人之道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论高尚灵魂的塑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器人比赛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引导及影响浅谈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堂让文学史闪耀文学的灵光——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一点探索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回顾我所教授的几门人文公选课媒体转型与新闻人才的素质培养——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法律硕士教育三论谈文学、艺术知识在著作权法教学中的运用论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和功能英语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培养创新人才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大学创新教育中应珍视好奇心的驱动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为安徽跨越式发展作贡献略论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构建信息时代素质教育先锋队伍——安徽大学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几点建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浅谈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多媒体技术在HRM教学中的应用……

章节摘录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保障 黄德宽 (安徽大学校长)  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大学能否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面临着尤为艰巨的任务。我国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尽管承担的任务、办学水平和质量有所差别,但是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科研水平和成果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进行过多种尝试,但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高校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以适应并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还是需要从深层的制度安排方面去探讨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如果是普遍性的,那就肯定不是操作层面或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是必须从制度和体制层面来深入分析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其一,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因素,既要从大学教育内部制度设计着手,也要从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科研体制设计方面去思考。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大学教育只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环节,高校人才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提升和深化。一方面高等教育制度对基础教育会产生潜在的导向性,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又会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创新思维和素质的养成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创新的种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播下,高等教育只是提供更为适宜的土壤和条件,促使其发芽、成长,这是非常浅显而明了的道理。因此,推进我国创新人才培养要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使不同教育阶段在制度安排上相互衔接,尽可能克服因某一阶段制度设计存在的不足而对另一阶段人才培养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应试教育”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素质教育,但改革任务依旧艰巨。这种局面的产生与我国高考招生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就有着直接关系。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单一人才选拔模式,进行高招制度多元化模式探索,才会从根本上疗治“应试教育”的顽疾,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也才会出现“不尽源头活水来”的崭新局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探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