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三字经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严育洪  页数:175  

前言

  备课,在传统教育思维中,教师大多把它等同于“写教案”。后来,尽管其涵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只是把它理解为教师“为上课作准备”而进行的教材钻研、教案设计、教具配置等以“教”为主的课前任务。  但我认为,备课的意义不止于此,它应该在教与学的碰撞、磨合与协调中不断生发、生长和生成:在课前,它应该是一个“?”,因为备的课需要在实践中“试验”——这样的教学方案“行不行”;在课中,它应该是一个“,”,因为备的课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这样的教学方案“通不通”;在课后,它应该是一个“!”,因为备的课需要在实践中“化验”——这样的教学方案“棒不棒”。由此可见,备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其一层意思是需要教师切实做好“每一点”的点化功夫,使备课在教学的每一个时点、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难点上不断延伸着、变化着、完善着;其另一层意思是备课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识性与通用性教学方案,它常常会随时而变、因地而异、为人而动。所以说,备课不是教师“一下子”或“一阵子”就能完成的事情,而应该是教师“一辈子”才能成就的事情。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讲述了:备课,在传统教育思维中,教师大多把它等同于“写教案”。后来,尽管其涵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只是把它理解为教师“为上课作准备”而进行的教材钻研、教案设计、教具配置等以“教”为主的课前任务。

书籍目录

一、“教育”篇
A.准备
思变术,练技术
寻志同,谋道合
先分工,后集思
同比翼,试比高
异实验,共化验
现场辩,论长短
划区域,分主次
查备课,去听课
精于心,简于形
B.反思
教后思,扪心问
思不慎,行失当
围主题,出主张
统计表,表症状
教后评,品后教
有效性,看长效
课好坏,生自清
二、“教导”篇
A.目标
抓特点,立力点
摸起点,定方向
附旁注,加提示
照课标,对标杆
设指标,来指引
位不同,味相异
防空洞,须从简
想落实,配措施
有分寸,不随意
据实情,善调整
B.指导
有规矩,成方圆
抓常规,树范式
施教法,贵启导
明视察,暗视导
倾心听,听心声
煽热风,打热铁
换角度,纠偏差
三、“教理”篇
A.根由
持理论,善论理
摸门道,学理念
盯细节,通全局
细比照,明真义
懂道理,守法规
挖根源,诚信服
B.境界
教学观,教孩子
思想清,思路明
牵一发,动全身
学知识,学做人
人文化,文化人
四、“教态”篇
A.底蕴
不焦虑,有自信
若不懂,不装懂
学理论,长理智
增见识,博学识
入有格,出无格
展特长,互补进
B.形象
亲其师,信其道
面表情,通人情
出手势,轻指点
好眼神,能传神
施欣赏,鼓人心
真表扬,不虚幻
不泄怒,伤学生
默无语,胜有声
五、“教时”篇
A.课前
知情权,请预习
探学情,想对策
问多数,做决断
定方案,有备案
查家教,看影响
评准备,养习惯
B.课中
时间点,要踏准
出场序,有讲究
快导入,高效能
课伊始,趣已生
饱眼福,揭意图
设悬念,解疑惑
导方法,入机理
抱复习,弃检索
要感悟,勿赶悟
言犹尽,意无穷
六、“教场”篇
A.情境
教育场,生磁力
好同桌,好邻居
境又美,情更美
好情境,永不老
真体验,防闹剧
插形势,造声势
B.板书
架桥梁,铺思路
示范者,要放大
谁板演,需协调
C.外资
破时限,兼内外
数难解,形结合
串门子,借路子
七、“教情”篇
A.生成
题外话,别见外
遇岔路,择走向
节外枝,接学力
挂云帆,济沧海
无意栽,柳成荫
疑无路,又一村
循情脉,结情缘
备用语,获心语
迎挑战,敢接招
B.合作
同合作,非合坐
控人数,紧捆绑
合适时,才合事
故设卡,逼合作
订合同,结伴做
C.反馈
常巡视,搜情报
集反响,控动向
见缝插,立介入
举手后,跟举措
似分神,非分心
为挑刺,忌讽刺
八、“教材”篇
A.研读
多身份,去解读
各版本,做样本
照编排,参意图
突重点,破难点
借资料,供参考
见熟识,如初见
平常处,现新意
寻盲点,切入口
……
九、“教育”篇
十、“教技”篇
十一、“教法”篇
十二、“教艺”篇
十三、“教语”篇
十四、“教练”篇

章节摘录

  1.给学生奋发的自信。  记得(《哥德巴赫猜想》一文中,使数学家陈景润一生难以忘记的那节数学讲座教师的结尾语言“……数论是数学的皇冠,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试看这颗明珠归于谁之手吧!”正是这催人奋进的激励语,使年轻的学生陈景润终生为之奋斗。 2.给学生快乐的源泉。 一节课的结尾,留给学生的不应全是“句号”,有时可以是“问号”,使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魅力。课尾留给学生的还可以是“感叹号”,让学生感悟知识魅力,保持不断探索的激情,使课堂在拓展延伸中变得厚重,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  例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结尾,由翩然而至的蝴蝶姐姐送“美”(教师出示黑体字“美”),呼应了课题,并引导学生对“美”字进行分析,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给学生探索的力量。  一堂课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前提,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精神。  例如,一位老师教学《整式的概念)),在下课前,出示了这样的问题:“据报载,一位医生研究得出由父母身高预测子女身高的公式:若父亲身高为a米,母亲身高为6米,则儿子成年的身高=(a+6)÷2×1.08(米),女儿成年的身高=(O.923a+6)÷2(米),请你回家量量你父母的身高,试预测一下你成年后身高为多少。”这样,不仅布置了一道学生兴趣浓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习题,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整式概念)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求整式的值)的欲望。  4.给学生预习的牵挂。  对于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活动,常采用“收”中寓“展”,设“悬”立“疑”的悬念性结束语。这种结束语,能使学生感到:思前,隐线纤纤,觉余音缭绕。顾后,兴趣盎然,欲奋力再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备课三字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写的真心不错,看过之后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之前没看过这本书对这方面了解的不是很透彻,现在觉的自己得到了提高,很不错的书 ,值得购买!值得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