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生活的亚文化探寻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国永,薛晓阳 著  页数:436  
Tag标签:无  

前言

  得知刘国永、薛晓阳主编的“校园道德生活丛书”即将问世,我很高兴,特向主编和丛书的所有作者们致以衷心的祝贺!  当人们谈论改善学校德育问题时,容易想到德育体制改革,想到德育内容改革,想到德育方法、德育形式的改进,也想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等等。这些都是很对的。只是许多涉及体制和政策的问题,不是学校和教师所能解决的。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就是建设好的学校道德生活,让学生的道德生命自由成长。我想这套丛书的出版,对建设好的学校道德生活是会有积极作用的。  建设好的学校道德生活,就是为学生营建良好的道德生态环境,让学生能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开展道德学习,享受学校生活的道德滋养。学生的德性成长,不是靠机械的说教、强制的灌输,不是让学生经历循规蹈矩的、未经解放的学校生活。教育是解放,学校和教师的任务,是创造利于道德生长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生活和快乐,受到学校道德文化的熏陶、感染,有意无意实现着道德学习,让自己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自由发展。我们需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过于看重“教”的作用,忽视“学”的作用;过于看重德育课这一直接的、显性的德育的作用,忽视德育课以外间接的、隐性的德育的作用;过于看重德育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的作用,忽视德育课堂以外极为广阔的学校道德生活的作用?

内容概要

  建设好的学校道德生活,就是为学生营建良好的道德生态环境,让学生能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开展道德学习,享受学校生活的道德滋养。学生的德性成长,不是靠机械的说教、强制的灌输,不是让学生经历循规蹈矩的、未经解放的学校生活。教育是解放,学校和教师的任务,是创造利于道德生长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生活和快乐,受到学校道德文化的熏陶、感染,有意无意实现着道德学习,让自己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自由发展。

作者简介

  刘国永,男,1968年生,江苏淮安人,教育学博士。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教育政策、学校规划与设计、学校德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项;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财政部、教育部委托的全国部分部属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研究;主持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城市社区绩效评价研究,以及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高校、旅游、公安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课题研究。在国内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  余玲华,女,1964年生,上海市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学任教语文学科,后在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学院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现任上海《思想理论教育》杂志执行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学校道德管理与实践。参与了《高考考场小作文训练题库》《初中阅读能力训练》等书的编写工作。

书籍目录

上篇 学校篇第一章 偶像崇拜(主持人:薛晓阳)/003【对话】偶像崇拜的教育:积极干预还是顺其自然/003【案例】婧和月的冒险/009【思考】偶像与崇拜: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014第二章 面具人格(主持人:刘国永)/023【对话】呼唤真诚:让学校充满爱/023【案例】“哈”之风:校园新“面具”/028校园“面子文化”众生相/031【思考】揭开面具:回归学生生活本身/034第三章 校园暴力(主持人:宋晔)/043【对话】关于校园暴力的对话/043【案例】呼唤亲情矫治攻击性行为/048【思考】直面校园暴力/053第四章 直面虚无(主持人:刘守旗)/061【对话】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061【案例】靓与网络的故事/067一个少年网迷的自白/070【思考】走出虚拟:网络社会的重要课题/074第五章 价值虚无(主持人:刘国永)/081【对话】价值虚无挑战学校教育/081【案例】教育,有时需要等待/086让什么来触动她/091【思考】彷徨:中学生面临价值拷问/097第六章 跨越代沟(主持人:沈贵鹏)/103【对话】聆听代沟:来自一线教育者的声音/103【案例】从一场突击劳动说起/108面对代沟,切莫隔岸相望/112【思考】代沟:一个敏感的教育话题/117第七章 个人秘密(主持人:周晓静)/123【对话】走近中学生的“秘密”世界/123【案例】你的“秘密”我保管/129如果我知道这个“秘密”——从一位学生自杀案件说起/132【思考】没有秘密长不大/137第八章 情迷心乱(主持人:钟岚雨)/147【对话】教育与青春同在/147【案例】小斌的报复/152曾经的故事/156【思考】教育如何面对早开的花——中学生“早恋”:教育无法回避的话题/160第九章 网络成瘾(主持人:崔景贵)/167【对话】网络成瘾:根源究竟在哪里甲/167【案例】他们从网络沉迷中走出/174【思考】“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学解读/181第十章 攀比之风(主持人:沈贵鹏)/191【对话】学生攀比:比什么?为何比?怎么比/191【案例】校园攀比——一个美丽的陷阱/196【思考】学生攀比现象透视与引导/200第十一章 职业倦怠(主持人:姚霞)/209【对话】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破解/200【案例】驻足·聆听·行动/214“职业倦怠”何时了/218【思考】教师职业倦怠的伦理困境/222第十二章 德育回归(主持人:盛天和)/229【对话】人文德育百花齐放——上海市市东中学金辉校长教育访谈/229【案例】2008学年上海市市东中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纪实/238“我们需要惩罚”——惩罚教育主题班会掠影/241《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案例/247项目工作制——校本管理新探索/252【思考】学校德育回归学校基础实践的若干思考——上海市市东中学“人文德育,百花齐放”教育探索/257下篇 区域篇第十三章 校园文化之旅(主持人:刘国永)/267【访谈】建设学校文化构建和谐校园/267【案例】固本活化:学校文化的时代重构——文化复旦、和谐复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275幸福在这里荡漾——感受上海市长宁区实验幼儿园的幸福文化/282IACE女孩亮起来——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学校文化建设侧记/285高·特·谐——上海市江苏路第五小学和谐学校文化探索/290生命共同体:凝聚学校铸就学校——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建设实践/295【思考】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文化?/299第十四章 公民教育起点(主持人:刘国永)/305【访谈】公民教育: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新选择——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德海访谈录/305第十五章 家访视线直播(主持人:盛天和)/337第十六章 创新德育管理(主持人:姚霞)第十七章 德育过程新论(主持人:刘国永)/403后记/435

章节摘录

  崇拜物质上富有的盖茨显示了当代青少年对财富认知的不成熟,崇拜物质上富有的盖茨的结果可能是某天他们中的一些人也登七福布斯的中国富人榜。但是看看现状,上了富人榜的,有几个人能被称为慈善家?我以为,崇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使偶像的价值失去美好的金色。  吉增群:你说得很深刻,我想补充的是,如果要提升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精神价值,就要帮助他们增强自己的文化判断力。我认为,偶像崇拜现象,说到底是一个文化信仰问题。因此如何看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实际也体现了我们对现代文化生活的理解深度。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如何评价青少年的偶像生活和文化崇拜,实际也反映了教育自身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信仰。比如,我们如何看待学生对音乐的迷恋、对体育明星的崇拜,并不仅仅是宽容和认同的问题,还关系到教育是否应当引导一种更为深刻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信仰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对高尚和美好的崇拜与喜爱,而只对感官的愉悦情有独钟,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因此,对青少年的偶像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文化判断力,不能让他们在偶像的光环下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  文化的判断力反映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比如,《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古董”来收藏,而外国人却把它当做经商和打仗的实用工具,西方一些国家把它作为军事院校的教科书。结果是日本企业运用孙子兵法取得了很大成功,而美国军队在两伊战争中运用孙子兵法去作战。这到底反映了什么呢?我们的文化判断力到底去了哪里呢?青少年的教育也是一样,学生心中对美好的渴望,是他们精神成长的重要资源。青少年就是青少年,他们应当有梦,应当有偶像和崇拜,这样他们内心才有追求,才有阳光。但青少年只有具备一定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判断力,才能把握自己对偶像的崇拜和欣赏,才能摆脱庸俗偶像的诱惑和遮蔽。  孙婧怡:的确如此,这里就自然要提出一个学会欣赏的问题,欣赏的境界提高了,就不会痴迷于庸俗的对象。

编辑推荐

  《学校道德生活的亚文化探寻》讲了反思学校德育现状,引领学校德育科研,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关注学生道德困惑,引导学生道德生活,提升学生道德人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校道德生活的亚文化探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对现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有所解释和分析,就问题的解析而言算不上是深入的研究,给出来的解答也不够细致、明朗,论证比较简略。不过,提出的问题很值得中小学老师关注,对于专业研究者也有启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