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傳統

出版时间:1999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菲特烈‧華特金斯  译者:李豐斌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政治傳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转自本人的博客
      http://hongw001.blogcn.com/diary,11417716.shtml
      
      西方政治传统与自由主义的融通
      
      ——读《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发展》
      
      此前对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思想史方面有一定的学习,也看了几本书,开始读硕士研究生时,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来学习这些学问。导师给我们开的第一本书便是[美]弗雷德里克·沃特金斯的《西方政治传统》,读完之后同学间作了小面积的交流讨论,受益不少。现在将读本书之思考总结如下:
      
      1. 西方政治传统与自由主义之关系
      
      此前所接触到的论著中对自由主义的界定相对狭窄,以此概念难以完成与西方政治传统的承接。作者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将自由主义的传统延伸到古希腊古罗马,从西方政治传统源头处梳理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二是汇通近代几种社会思潮,并将其相当多的理论要素吸收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来。包括对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吸纳。当然也包括对独裁极权主义的回击中对自身核心问题的补救。对于自由主义向古希腊古罗马的延伸是否合适,一直存在争议。其实这样的疑问恰恰是想以近现代的自由主义之概念去解读、框定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传统,而实际情况恰恰是这样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传统界定了或框定了近现代自由主义的整体框架、基本的思想脉络。因而,总体上来讲,作者通过以前所言及的两方面的努力将西方政治传统与西方自由主义融通在一起。
      
      
      
      2. 中西对比研究中界定相关问题
      
      突显西方政治传统之特色 力图界定西方自由主义未来
      
      这一论述特殊使本书增色不少,但更重要的是将许多问题引入更深层次的讨论。本书中集中运用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研究的有三处,第一章法治与人治,第二章佛教与基督教,最后一章中国儒家统治对西方自由主义之启示。“法律下的自由”可能更注重的是自由,尽管不少人指出“古代人的自由”是社会共同体的自由,即便现代人的自由也是法律框架内的自由,但这可能恰恰说明一定秩序与约束的个人自由是其根本出发点,而对自由的限制可能是为了更长久的、更全面的自由权利的行使。而在人治社会中权力的争夺成为政治的主线,以儒家的伦理统治立意甚高,但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与实践中却显得理想甚至欺骗、沦为权力政治的奴仆。当然,作者却在更高层次探究了这种世俗人文主义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神的保存,并且将中华文明延续了两千多年,而这或许亦可为自由主义之延续做出点滴的参照。例如儒家政治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在统治政权倒台之后依然能够延续,并拓展其影响力。故,自由主义如果没有相当的柔韧性或弹性,必然会伴随西方有时的丢失而难以延续。
      
      
      
      3. 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政治及其产生的原因
      
      我们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惊叹不已(当然,其中的局限性也很突出)。但是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究竟是什么酿造的问题突破有限。或许真的是相当多的因素的叠加,以至很大层度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刻意相求,多半是失败的,甚至是“趋害避利”的。例如顾准先生对文革中的“大民主”实验的反思与批判最终将理路引伸到对古希腊城邦政治的探究。对西方法治传统更多的关注是古罗马,但我们却不可以忘却古希腊的法治精神。也即可以说,古希腊留下了相当的法治理念与精神,古罗马留下了相当的制度性与实践性的积累。
      
      
      
      4. 西方二元政治结构以及其持久影响
      
      目前,我们可以说西方的政治传统有两个,一是法治,二是二元政治结构。西方政治文明要素都是相互依存的,但是这两个最为根本,不仅延伸出许多要素,而且为西方自由民主宪政的体制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中世纪基督教社会与世俗王权的二元对立为政府与个人关系提供了缓冲,为自由、民主提供了空间。近代以来宗教的因素式微,随之而起到平衡作用的是议会体制以及后来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的力量的壮大。而现代以来的公民社会作为最重要的平衡器。而作者在对自由主义的展望中,也寄希望于社群的发展,以此平衡国家与个人间的张力。二元化的政治结构也为二元政治观提够了有力支撑,而不至于“王权之上”的理念笼罩整个社会,使得个人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成为可能。而二元化政治结构也为公共权力的分立与平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西方国家政权的内部架构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然这样的二元政治结构可能很大程度上又是以西方的多元社会与多元的利益表达方式为支撑的。
      
      5. 宗教对政治的影响
      
      本书作者在发掘西方政治传统时特别提到了西方基督教的崛起以及其影响,这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历史上都是十分深刻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坚持无神论,把西方的基督教统治时期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个是不错的,但是很多时候严重低估了宗教在西方历史意义与社会现实。基督教的崛起造成西方社会的二元分化,同时直至今日的西方基本政治理念有很多是来自基督教的。例如西方的法治理念与自然法理论经过基督教的改造并得以延续;二元政治结构下对世俗权利的怀疑与一定张力的保持,同时又以“入世”的精神参与社会公共事物;“反暴君”理念与实践是近现代反暴政以及不服从传统、追求善政的火种;人的“原罪论”框定可西方的“人性恶”论,以至一直不懈的探求对政治权力的有效束缚成为主流取向等等。到了20世纪以来,被一直看作是保守势力的天主教,也加入到社会民主推动力量中去。本书作者来展望自由主义未来,也在叹息西方基督教的式微,使其难以继续支撑自由主义的持久影响,即可对西方宗教对政治的影响窥其一斑。
      
      
      
      6. 对公意论的特别关注 对卢梭的中肯评价
      
      由于卢梭的公意论及其“强迫某人自由”极有可能导向极权主义,而其对康德甚至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内在的关联性,使得对他本人的评价不一,而国内则多避而不谈。作者在一开始便深刻得指出,卢梭的思想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要求是不相一致的,然而他的思想到底是超前了还是落后了呢?答案当然是前者。他的公意论中所言及的“公意具有绝对与不可让渡之主权”直接导出“人民主权”的理论,也可以说是政治对人的关怀,同时在代议制开始建立之初就对其弊端对了一定的批判与纠正,虽然之中纠正是理想而不切实际的。卢梭不仅从“个人意志”到“众意”再到“公意”的推演中理出了现代宪政民主体制的头绪,对社群问题的提前关注,使其成为“近代自由主义的最早的提倡者”;而他对人类政治能力的悲观看法,是反启蒙理性的直接写照,使其成为自由主义的“最早批判者”。作者中肯的批判,不仅指出卢梭的公意理论及其貌似柏拉图“哲学王治国”的权威人物治政与后来的极权主义的渊源,同时也指出其与自由主义的内在关联性。
      
      
      
      7. 人类的利益分化、人类的组织化及社会力量、
      
      阶级理论的三者互动。
      
      特别是在“中产阶级的觉醒”、“保守主义的反动”、“都市无产阶级的觉醒”、“民族主义”等章节中的分析尤为突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共同体的利益分化以及社会阶级的形成及对立是不可避免的。利益的分化必然驱使部分利益的相关者的联合,形成以某一利益为中心的社会力量,进而带来社会力量的对抗与社会冲突。政府与政治的社会作用也即突显出来。利益的分化、阶级的觉醒呼唤,也在催生新的社会思潮,而新的理论也必定要求与一定的社会力量相结合。对于这些,如果不可以平衡与调整,将严重危害社会共同体的和谐一致与发展,因为每个阶级及其思想都倾向于囊括整个社会的利益。故社会利益的整合、社会力量的整合、社会思潮的整合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而作者在书中更多地关注了社会思潮的内在对立、可调适要素进行了归纳。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社会结构性力量的整合。最终,自由主义成为暂时的胜利者,并且大面积吸纳了其他社会思潮的部分要素,延续了西方政治传统。当然,有自由主义一天,这个进程就不会终止。
      
      
      
      
      
      
      
      8. 独裁与极权主义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此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比较有限。在西方,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是相当广泛而且有力的,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历史成效。而作者站在西方政治传统的高度探究、剖析极权主义的根源,十分深刻。其实在本书第一章中,作者就深刻地指出了古希腊城邦政治的排他性作为西方政治传统对西方政治的深远影响。近代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并存,又造成法西斯用殖民主义统治方式治理国内政治并且试图推及整个世界。而西方基督教的“兼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以说服的方式,表现为现代的自由民主思想、制度的“输出”;另一种是以圣战的暴力方式加以实现的。其实美国主打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可以归为此类。当然,后者的异化与极端发展,便是法西斯主义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另外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的评判也是比较中肯的,表现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暂时性,可以说是对“无产阶级执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等异化马克思主义的有力一击。作者对这个问题剖析是让我们不要将西方政治传统的异化形式做简单的批判和剔除,而是在西方政治传统中探究根源,引发全方位的思考,最终减少极端化,应接挑战,以延续优良的政治传统。
      
      
      
      作者在全书的论述中,逻辑相当严谨,可谓环环相扣,结合史实,从宏观上把握整体西方的政治传统,以此突显作为西方政治传统载体的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即便有细节性的纠纷,历史上的或者逻辑上的瑕疵,也不至于破损大传统论述中的宏观逻辑推演。
      
      
      
  •      这些年来自由主义的专著可谓多矣,可是这里面的书多的是意识形态之争,而很少有象这本书一样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自由主义的源流与发展。结果国内自由主义的争论往往流于信仰的对立,见马克思主义即攻诋之,见欧美之所为便大赞其辞,这样如何以理服人?从这一点上来看,国内所谓的自由主义者在本质上和他们所蔑视的民族主义者和极权主义者也并无太大分别。
       这本书好就好在言之有物,详细分析了自由主义的历史源流和发展变革,让读者清楚的看到自由主义不是西方工业文明送来的福音,而是一种曲折演变形成的政治传统。宪政也不是那些制定者的善意之举,而是现实的利益博弈的结果。而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如何应对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挑战,更是一个急迫的问题。因此作者除了大量篇幅叙述自由主义的历史起源外,还专门分析了现代的挑战和危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极权主义分析的更是到位。
       而书中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中产阶级在宪政形成中的作用问题(这里所说的中产阶级其实就是中小资产阶级),是他们一方面反对保守主义,一方面避免多数派的暴政,要通过宪政保证自己处于少数派时享有应有的权力和义务,这样在不断的博弈中英国率先形成了宪政制度。这就使进步,这就是保证国家稳定的根源。通过作者的叙述,为什么中产阶级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这个观点就从根本上明晰了起来。因此,一个国家要实现长久的政治稳定,必须培育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队伍,而当前高房价、通货膨胀等等因素实质上是在不断的消灭中产阶级。缩小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别,这根本不是和谐,而是在埋下动乱的隐忧!缩小的应该是既得利益集团和人民大众间的差距!
       除了作者对自由主义流畅的历史梳理外,作者锐利的眼光和清晰的思路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往很多人在书中说半天说不清楚的问题,作者三两段话即能讲清楚。而且作者特别是极权主义起源的分析,即抵的上阿伦特的长篇大论。和作者相比,国内那些所谓的“自由主义者”自己恐怕还没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就开始宣传起自由主义的福音来,真是浅薄的可以。
  •   后来接触到汉娜-阿伦特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发现这本书中独裁与极权主义问题有很多借鉴之处。
    而这本书没有任何注释和参考文献,着实可惜。
    另外,这本书还有其他版本,
    比较看好这一版本比较,好像是翻版的台湾版本,
    遣词造句上比较讲究,读起来有些难度。
  •   阅读此书,精彩纷呈,击节处甚多。
    楼主概况脉络同样清晰呵~
    同感,只有短短百字作者简介,征引文、参考文献及译者都无迹可寻,着实遗憾。
  •   这本书写得相当好,译者翻译得也相当好!喜欢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人一定不可错过!
    吉林那个版翻译貌似有剽窃之嫌,有心者可以逐句对照一下便知。
  •   这个版本是台湾版翻印过来的,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
    吉林那个版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吉林版本没有看过,但是我导师说其中错误不少。
    但是译者前言可以看一看。
    台湾的版本读起来有些难度,对初学者来说有些难度。
  •   吉版倒是没有发现错误,既然大部分“借鉴”了台版,错误还是能避免的吧。就是这种行为有点让人不齿
  •   所以要加大华语学界的交流与联系,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互通有无,
    而且可以防止类似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呵呵。
  •   请教一下,这版和06年新星李丰斌的译本相比,哪版为佳?
  •   新星的是台湾翻译的版本吧,没看过不知道翻译的如何,不过老版本翻译的尚可,并无阅读时磕磕碰碰的感觉
  •   此书编辑的太不上心,错别字多。封面上的英文题名: the political of the west,少了个tradition居然都未被发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