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境預言書

出版时间:1995  出版社:遠流  作者:James Redfield  译者:李永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聖境預言書》是一部以烏托邦冒險故事為架構,主旨在於洞見未來的小說。內容描述祕魯雨林中發現了一部古老手稿,其中預言人類在歷史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將循序掌握九項覺悟,並在第三個千禧年,邁入一個高度靈性開發的地球文化聖境。
不過這不影響深遠的手稿,卻因為啟發個體自主、威脅舊有權勢,而為政治、宗教界所不容。主角在機緣中捲入紛爭,擔負起尋找及保護手稿的責任,並在尋找、追尋的過程中,帶領讀者循著手稿的覺悟,省思與實踐生命的真諦。
本書寓涵多層次的閱讀享受。它可以是冒險故事,也可以是趨勢預言,也可能是開發你生命新境界的一把鑰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聖境預言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9条)

 
 

  •     这本书我来来回回读了不下30遍,
      
      十四时读,什么都不明白,只是觉得,其中包含了心理学,量子物理学,历史学,生物进化论等,用游记的方式详尽记录,当时的感受是,对于初中文化的我,想理解,书中全部理论,太难,因为以上所有理论,我不是专家,根本就是一知半解。
      
      但,作者在自述里写了一句,“有时,我们应该放下内心所有的疑惑,去试着做点什么”这句话,让那时的我开始朦朦胧胧按书中所写的去做自己可以做到的点滴…………
      
      去通过第六条真知,去反思自己的父母,自己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通过第七,第八条真知,去和陌生人打开心扉,去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坦诚自己知道的,去启发周围的人,遵循自己内心的冲动…………
      
      我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变化,从一个羞涩的小姑娘,变成一个善谈的,受欢迎的女孩,从一个混沌不知自己为何活着的小孩,变成一个坚定自己理想的战士…………
      
      我可以看到《塞》对我的影响,但我并不信任它,我怀疑它,尤其其中的奇幻色彩,我一直告诉自己,这是一场实验,去看看,跟随它,我会去哪里。
      
      初高中的学业是繁重的,《塞》很快又被我抛到脑后,直到大学
      
      大学闲适的生活,让我有机会实践了其他几条真知,当然除了最后一条,
      
      第三条真知让我学会看到世界的美,植物的美,明白了爱和美的关系,以至于在愤怒,焦躁的情绪下,可以通过欣赏植物平静下来……,可以在大树的洗礼下,拥有一种非常喜乐愉快的心情…………而这也让我的绘画和摄影都有一种独特的,吸引人的美感…………
      
      而如果你跟随书中说的关于巧合,直觉的引导,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可以保证,书里的理论,每句话,都可以被实践,28岁的我,完成了14岁时的目标,以极其巧合的方式,
      
      但也请记住,那本书只是生活真相的药引,每个人的路都不同,彻底用那本书的理论来解释生活,或遵循,结果将是毁灭性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终将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内心,自己从生活中去思辨的结果……。
      
      还有请耐心,毕竟一个普通人花了14年才隐隐约约明白了书中的道理…………
      
      PS:我还是觉得那不单单是部小说,我更把它当游记…………因为如果你细心,就可以发现,作者在美国获得了保护原始森林的成就奖,说明作者也在实践书里的理论,相关信息可以在维基百科找到…………。
      
      说完了~~~~~~~~~ ^ ^ .
      
      
  •     当你的手和我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共同付出温度,共享温暖。
      
      可是,当一个人想要独显温暖却不愿意付出的时候,手的姿势就变成一只大手掌包裹着一个小拳头。
      
      在我们的爱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展示并感受各自的美好,被共享的美好,就这样,在两个人之间被放大了;后来,我们对待彼此的态度变了,变成了喜欢对方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陪着自己,我们争吵争论,斥责对方不理解自己,爱,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淡了。
      
      文章内容:
      
      “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是由当事人之间的能量流动引起的。”
      “爱恋刚刚出现时,俩人都无意识地给对方提供能量,所以俩人都感到精神振奋,喜气洋洋。那就是让人难以置信的高潮,我们都称之为‘恋爱’。不幸的是,一旦他们指望从对方获得这一情感,他们切断了同宇宙的能量联系,因而开始越来越依赖于对方,以求获取能量。
      
      可是现在又没有足够的能量,所以他们不再给对方提供能量。这样他们又倒退到他们玩的把戏中,以期相互控制,强迫他人的能量向自己这边流动。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通常蜕化成的权力斗争。”
      
      
      ......
      
      
      "俩人都想统治对方,好像另一方就是他们自己似的。这种虚幻的圆满感总是蜕化成权力之争。最后各自都觉得对方该如何如何,而且甚至压倒了对方,这样他们就可以牵着这个完整的自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过,这当然不会成功,至少不再可能。在过去,也许父母亲当中有一个愿意屈从对方——通常情况下是妻子,有时是丈夫。但是现在我们觉醒了,谁也不愿意屈从对方。”
        
  •     人类史的微缩版本,看清整个世界从物质到能量的伟大意识变革。
      任何一个有过超验体验的人都知道作者所言非虚吧。
      
      九条真知——
      
      第一条,大众觉醒;
      第二条,漫漫千年;
      第三条,能量问题;
      第四条,权力之争;
      第五条,神秘信号;
      第六条,认清过去;
      第七条,汇入洪流;
      第八条,人际伦理;
      第九条,新兴文化。
      
      第一个觉悟:
      对于想做的事情,有时会有预感或直觉,有一天它竟然实现了。感觉起来像命中注定的,仿佛有个无法解释的力量在导引我们的生命,似乎在日常生活的表面下,有某种活动在进行。当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环绕着地球上每个生命固有的奥秘,察觉到人生中的「机缘」(coincidences)时,第一个觉悟就出现了。
      
      
      第二个觉悟:
      历史不单是科技的演进,也是思想的演进。如果把我们现在的知觉,安置在一个比较深远的历史视界里,了解前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就会明了为什么我们会用目前这种方式看待世界,而我们对文明的进展又会有什么贡献。第二个觉悟扩展我们对历史时间的认知,不要光从现代的角度,而应该从整个千年历史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文化。它让我们面对自己的偏见,帮助我们超越它。
      
      
      第三个觉悟:
      第二个千福年即将结束时,人类就会发现一种新的「能」,成为宇宙间所有物体(包括人类)的生存根基。它会从物体身上放射出来。换句话说,宇宙的核心基本成分看起来像是一种纯粹的能,而这种能往往会顺应人类的意图和期望,就仿佛我们的期望促使我们体内的能流入世界中,影响其它的能的系统(P70),这个发现违反了我们以前对宇宙的机械式看法。如果想察觉这种「能」的存在,就必须加强对「美」的感受能力,美的认知是人类学习观察能场的不二法门。
      
      
      第四个觉悟:权力争夺
       总有一天人类会发现,宇宙是由一种充满活力的「能」所构成的,而这种能可以维系我们的生命、响应我们的期望。然而,现今的人类已经脱离了这种能的主要来源。我们自绝于能,因此感到脆弱、不安全和空虚(P106)。面对这种空乏,为了增加个人的能,往往诉诸我们所知的唯一手段--强取豪夺。例如:在一场辩论当中,随着火气升高,双方的能场也开始接触、缠斗,设法攻入对手的能场,攫取他人的能,返回自己的阵地。为求自己心情好过,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搜寻、捕捉别人的能,让别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五个觉悟:
      第四个觉悟揭发人类的一个陋习:我们企图控制别人的身心,窃取他们身上的能,我们之所以会犯下这样的罪行,是因为觉得自己身上的能不足。其实,我们所需要的能,宇宙都能供给,但我们必须向它敞开胸怀。如果我们学会充实自己身上的能,就能带来机缘,而机缘会帮助我们迈向命运为我们树立的目标。
      
      
      第六个觉悟:探索真正的身分
      我们控制别人的手段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为了操纵别人以取得能,我们老是重复一个场景,中断了整出戏的进行。我们想把自己的生命往前推进一步,首先必须切实反省自己的行为,回到小时候的家庭生活,看看这种恶习是怎样形成的,而家庭成员扮演着控制戏中的哪一种角色,是胁迫者?审问者?冷漠者或乞怜者?一旦我们认清家庭中能场的运作方式,我们就能超越控制的策略,面对真正的问题,重新诠释家庭的生活经验,以找出真正的身分。真正的自己是产生在父母亲所代表的两种人生观中间,这一生的使命,就是融合父母亲的信念,创造一个更崇高的人生观。
      
      
      第七个觉悟:有意识的进化
      梦出现在我们的睡眠里,是要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察觉到的一些事情,有时白天的思维和意念,甚至白日梦,也能够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如果我们留心这些显现的征兆,我们就能够为生命中的转折点预先做准备。对宇宙提供的每一桩机缘和每一个答案保持警觉,就能有意识地推动我们身心的进化。
      
      
      第八个觉悟:人际伦理
      
      这里的人际伦理(Interpersonal Ethic),就是人类应该如何彼此相待,以便分享更多的讯息。每当有人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某种讯息,人生中并没有纯粹巧合的相遇。想知道我们是否能够接收到讯息,得看我们如何对待这些邂逅。当别人把我们寻求问题的答案带给我们时,我们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你的能传到他身上后,就会帮助他看清出现在他眼前的真理,然后他就会把这个真理传递给你。其实,处理人际关系得从头开始--从小孩开始。我们必须了解儿童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是终点,也是起点,引领人类继续前进。但是,在学会推动自己的身心进化之前,儿童需要大人持续不断、毫无条件地把能提供给他们,提供「一对一」(one on one)的关怀。
      
      第九个觉悟:跨越今生和来世
      世界上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帮助人类建立他们跟更高层次的能源之间的关系。所有宗教都要求人们认知内在的上帝,而这种认知能够满足我们、充实我们的心灵。人类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能,我们体内的原子振动的频率也会增加,结果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振动的频率一旦达到某种程度,一整群人就会突然「消失」---他们变成「隐形人」。当人们提升他们的振动,达到别人用肉眼看不见他们身形的程度时,那就显示,他们正在跨越今生和另一个世界(生前栖息、死后回归的所在)之间的鸿沟,像马雅人就集体跨越了今生和来世的鸿沟。所以,只要人类学会推动自身的进化,在人生旅途上追求一个又一个的真理,人类的整体文化就会以可预知的方式产生蜕变。
      
      
      
      
  •      一本很不错的关于心灵成长的小书。除了最后一个觉悟中,类似修仙终极化神阶段,肉身在俗世隐匿不见的预言显得有些玄幻外,其他觉悟都值得深思,而且也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总结九个觉悟如下:
       第一个觉悟:用新的眼光看待环绕着地球上的每个生命固有的奥秘。认真考虑每一个机缘的意义。觉察人生中有神秘事件发生可以改变我们的一生。
       第二个觉悟:在很长的一段人类史中我们的生活是由神职人员界定的,人们心目中的真实世界基本上也是精神的。四个世纪前一切都不一样了,科学的发展使旧的解读世界和人类生存目的、意义体系几近崩溃。为了摆脱迷失的感觉,我们采取主动,一心一意征服这个地球,利用它的资源改善我们的生活,一直到现在。但是到了新的千禧年,我们又发现这样做的糟糕后果,而且还是没有解决我们活着到底为什么的问题。第二个觉悟就是对执迷于科技与经济后精神危机的觉察。
       第三个觉悟:电子力学发现,我们眼中的坚实物体大部分是空洞的空间,其中流动着能的模式。量子物理学揭示,在微小的粒子层面观察的动作往往会改变实验的结果,就仿佛这些基本粒子受到了实验者期望的影响。因此,宇宙的核心成分看起来象是一种纯粹的能,而这种能会顺应人类的气味,就仿佛我们的期望促使我们体内的能流入世界,影响其他能的系统。
       第四个觉悟:由于人类隔绝了与宇宙能源的联系,人们倾向于通过控制他人而从他人获得能,这是人类权力争夺的本质。
       第五个觉悟:我们所需要的能宇宙都能供给,但我们必须敞开胸怀,用赞美和爱接纳周遭。我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通过我的眼观察自己。当我们的能越来越充实,我们会经历和体验更多的机缘,而这不断地让个体"进化"。这是为什么全世界都兴起精神运动的原因。
       第六个觉悟:检讨自身的"控制戏",停止对他人的控制,才能与宇宙能建立永久的联系。"控制戏"大致可分为四类:胁迫、审问、冷漠、乞怜。从孩提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应对并扮演相应的角色。清理过去的一生,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经验,你才能破除障碍,了解一生的追求。
       第七个觉悟:提升自身的能,认清面临的问题,对生命中的每个机缘保持警觉,追随直觉的指引。
       第八个觉悟:重新解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机缘的观点,每个出现在你身边的人都不是偶然的,他需要什么信息,你有什么可以提供?2、识别控制戏,避免控制与被控制;3、避免迷恋,从宇宙获取能发展自身的异性能,然后建立亲密关系。4、向他人倾注能,帮助他们提升和"进化"----全心全意的欣赏。
       第九个觉悟:人类"进化"的终极是乌邦托社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自己身心的进化,能的极大充足,粒子快速振动到一定的频率,而使得不在同一频率的人不可见,也就是说进入"天堂"。
      
  •     一个很巧的契机知道了这本书,买来一本读过后很好奇玛雅人,玛雅部落真的是因为精神层面的波动与客观磁场波动达到了一种契合而"蒸发"了么?给植物的关注越多它们就真的会更茁壮吗?…
      还不是很能理解,可能是自己还是浮躁领悟不了~
  •     相信感觉,相信第六感的人应该比较喜欢。
      思想、预感可以被遗传么?
      如果世界末日来了,人是不是能从现在的文明基础继续向上进化,还是会回到人类刚刚存在的状态呢?
      “ 第五条真知——神秘信号
        当我们在内心溶于那神圣的能量之中时,一切不安与暴力将告终结。这种伟大能量在各种古老文化的的神话中被屡屡提及。溶于其中,你会沐浴在绵绵的仁爱之中而飘飘欲升。否则就只是一种伪装。”
  •     在看这本书之前就知道它在国外有不小的影响力,所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能说这本书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时,其中蕴含的深意没有远见性,但是像我这样新千年都已经过了十余年的现在读者来说,这种言论似乎跟其他那些千禧年末世预言之流的伪科学一样,带着挥之不去的可笑感和无力感。而从现在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美社会愈发严重的物化倾向来看,一方面证明了本书观点的预见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本书所谓的影响力实质上有限得很,大概属于早已过时的遗忘之物吧。
      撇开时代的局限性,回到文字本身,牵涉古文明的惊世预言、宗教威胁论、政府阴谋论、主角无辜卷入的冒险故事等等这些元素,是不是觉得跟达芬奇密码以来众多悬疑惊悚小说的卖点非常近似?即使不管其中的灵修思想内涵,单从流行文学角度看,本书也堪称类型小说的先驱之一。但遗憾的是,作者在这方面的试探尝试显然还不足够,角色众多但刻画不够,常常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性格平面又单薄,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剧情也是看似有惊无险,实则平淡无奇,主角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自动自觉把手稿主动送上,这种理所当然的巧合一多了,就让原本就缺乏悬念的故事愈发调动不起读者的兴趣;政府和主教对手稿的压制也显得不愠不火,既不紧张刺激,又缺乏很深的动机支撑,导致其暧昧的态度令人感觉十分儿戏;冒险故事与手稿预言的结合也显得生硬,大段大段的思想阐述犹如学术论文,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枯燥乏味,更与故事情节推动完全脱节,变成填鸭式的思想灌输,这方面显然与丹布朗等后来者相去甚远;至于最重要的手稿思想,其中不乏东方哲学思想的化用,因此在中国读者看来,无疑很亲切,但反之亦难以造成太大的心灵震撼。
      此外要一提本书的翻译、校对和制作都很简陋,词不达意、文采平淡、语句不通乃至错别字的现象都很普遍。2010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则比这个老版还更糟糕,光看标题连一点文采都欠奉。对于一本重视思想内涵和文化传达的作品而言,实在是不幸中的不幸。
  •     一本融合了哲学和宗教学的书籍,不同于太过玄乎或者纯说教类的灵修类书籍。对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过去和未来有着非常深刻合理的分析,以故事的形式讲解人心灵成长的历程,将圣经宣扬的观念落到实地。真的是一本奇书,足以改变人生和命运!
  •     全书最后部分,主角他们能量到达高峰以后变的不可见这个部分与物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都知道对于水获得热能以后可以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再升华为气态水。
      
      在水的最高能量形态气态下,对于人而言水变成不可见,那是不是人获得足够能量也可以获得一种新的形态呢?
  •      也许有些人一生都不会去想这一生是被什么引导前行又有何意义,也许有些人发觉了生活中的冥冥注定并且有兴趣探其究竟。也许有人已经得知了推动命运的秘密而且一直在沿着机缘的指引向前。
       这本书是我无意之中逛书店看到的,同类型的书看过不少,但是这一本是最接近我的想法的。作者只是通过简单的情节展开,开始了这条被机缘带领的探寻预言之路,预言逐次深入不会觉让人觉得冗长,很直接的阐述了作者发现的‘能’的作用,一个预言接着一个,其实纵向观之,是对自我的一个认知过程。由自我意识不到自我,到开始意识自我,到发现自我意识的作用,有意识的治愈受伤的自我,到如何应用自我意识完成生命的意义。最有意思的是他对家庭关系里形成的四种角色的说法,审问者,胁迫者,乞怜者,冷漠者。我把我自己可以归结在最后一种里面,当限定在这一个角色里时,会错失很多东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己本能发展给自我作出了一个出色的伪装,迷惑别人的同时也是迷惑了自己。而能,存在于客观之中,因为过于抽象而仅被少数人接受。能不仅仅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气场,比如能量场,小宇宙之类的。是将我们体现我们精神状态的力量之词。以前置身于茂林之中会觉气爽,山峦之上会觉神清,沉迷于欲念之中会觉萎靡,恍然大悟之后的豁然开朗等,都是‘能’在我们身上体现出的正负能量带来的效应。这本书很适用探究现象之下的规则所在的人看,我们的精神世界主导着我们的物质世界。
  •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觉得把世界末日解释成精神末日有点荒谬,但后来我听到了一个人(我觉得他很高深,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文言,梵文,英文等)对佛经的解释后,我开始相信2012是人类的精神末日。佛家也认为人类精神有轮回,这正和玛雅预言的一个一个太阳纪一样。当这个末日过去后,人类会上升到更高的精神水平,这不和塞莱斯廷预言一样。惊人的巧合令我咋舌!
       (附:我对佛家无研究,所知皆来自那位高人,玛雅预言来自网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
  •     记得是96年从贝塔斯曼书友会买到的,那会上高中,买了就一直没看。直到97年下半年上了大学,才静下心来阅读。一下子就走进去了,可以说,这本书是引导我走入“灵性体验”的入门,很神奇,那种体会,像是在与“神”交流。
      根据自己的体验,我清楚记得,那会写了一篇读后感的体会,交上去以后,语文老师专门把它做为分享在一次课上与全班讨论。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年轻的女老师会把那种感觉和体会了解的那么深,她的每一句话语都是我要表达的感觉。1年后我才知道,原来她信佛,是位居士。
      灵性的体验是不分宗教、年龄、学识的,那是种心灵至上的感悟。
      这本书就能带来这种感觉,10多年过去了,今天突然又看到这本书的新版,所以猛然间回想起了那段往事。不知道重读还有没有当年那种感动和体悟。
      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受早年教育而成的唯物主义者,慢慢过渡到有宗教信仰的唯心主义者。99年开始,我开始读佛经,并且成为佛的信徒……
  •     记得是高中时候读的这本书了,现在已经完全记不起来全书情节,只是模糊记得其中的几个片段和读后那种走进了又一片天地的感觉。
      十几年过去了,正如当年卖这本书给我的贝塔斯曼那样,我的青春也已经不知所踪了。
      高中及以前每天只是忙着玩,从来没想过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类哲学问题。不过很喜欢看一些能带来新鲜感觉的书。
      朋友推荐,我上贝塔斯曼买了一本。(事后证明他也没看过,完全是忽悠我买,然后他借着看。)
      不过看了之后,马上感觉自己对道家思想之类的唯心主义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前觉得和尚、道士什么的很奇怪,与我们完全不是一类人。生活在两个世界。看了这本书后却感觉,原来都是一样的,只看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从此,对“唯心主义”这个政治老师怎么讲我也不明白的高难词汇有了懵懵懂懂的认识。而且完全走反了。感觉自己多了一种看世界的视角和能力,自此开始比身边的人高明了。。
      多年以后,返璞归真,发现就是简单的道理,可能也是许多唯心主义吸引人的手段:盯着东西会眼花+牵强附会+引导性的主观想象。
      不过无论如何,对于当时完全无知的自己,感觉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那种感觉很奇妙。
      读书,有的时候就是追求这种感觉,无关对错。不是吗?
  •     一年多前看了新世界
      最近才看了这本预言
      
      关于能量的说法,对我自己的影响其实蛮大的,能量本身也是一种信仰,一种对于也许未知事件的解释,一种带给人安全感,一种即便用科学的思考方式————似乎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绕开的方式,也可以获得如同宗教信仰般心灵平静的方式。
      
      关于进化,新世界也在说同样的话题,直到预言,我脑子里对这个进化的意义才有了最后的认知。
      
      蛮不错的书,很多细节不用较真,但是我相信那份看不见的能量
  •     个人来讲,这本书不值得买实体的。
      我首先承认自己对于保护作家版权这方面做得不好,因为只要是能在网上找的到电子版的书我基本不买实体的。但是当初好像是因为要凑卓越满99元送畅销书的活动吧,还是下了单。
      
      就我个人观点来讲,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新奇的地方。
      看过的宗教、心灵、心理方面的书也不少了,这些理念来将对我并不新鲜,倒是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的朋友,建议你们多看看其他领袖方面的书籍,扩充一下自己的视野,总是好的。
  •     好莱坞大片《2012》再一次把可怕的玛雅预言展示在人们眼前,而实际上,这世界上除了玛雅预言外,还有好多别的预言,几乎所有中外著名的预言都把当今事态变迁的结果作为整个预言的最终主题,整体的走向都是整个人类会经历一场空前巨大的浩劫和灾难,最终被一种崭新而神奇的力量所归正,并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无比美好的新纪元。玛雅预言如此,本书《塞莱斯廷预言》也是如此。
      
      看过一本以2012世界末日为题材的小说,在那本小说中作者威廉•格拉斯顿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类解决玛雅预言危机的案例,主角麦克斯从出生便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在他15岁时濒临了死亡,重新清醒后,他记住了12个名字,于是他开始走访n多城市与这12个人相遇,而后一同开始寻找“一”这个人物,最后在众人的努力下,地球获得了拯救。
      
      《塞莱斯廷预言》也是以一个虚构小说为载体,传达了一个预言的精神理念。小说以“九个觉悟”揭示生命的真相,同样预示着地球将进入一个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社会。书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有人类进化史、宗教传统、哲学思潮、人际心理、伦理、量子物理学、进化论以及生态学。作者詹姆斯•莱德菲尔德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却涉猎如此广泛的知识领域不得不让人佩服,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能借助一本小说,把众多的元素整合到了一起,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思想体系,通过故事人物的经历,深入浅出的向读者传达了他的诸多思想。这些思想与我书评最早讲到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那种崭新而神奇的力量就是“能”,“一旦我们确实领悟人类意识中发生的这些转变,并且决定投身进入这个充满文化意义的过程中,加强它在我们生命力的作用,那么人类社会必将产生巨变,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不但落实我们最美好的传统,而且创造一个我们历代祖先一直在追寻的文化。”
      
      其实《塞莱斯廷预言》早在1999年就已经被翻译出版,但这确实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好书,适合任何时候捧起来跟随作者做一次心灵之旅。
      
  •     当玛雅预言在全世界愈演愈烈时,有关各种预言的书籍也甚嚣尘上,多数不过还是围绕着2012展开的。《塞莱斯廷预言》乍一看,很容易让人做此联想,不过本书写于1993年,但是就书的本体来说也是关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如果说玛雅预言意味着毁灭,那么塞莱斯预言的寓意就是新生,或者改良,这一观点其实谈不上特别新颖,可是本书还是相当值得一读的。
      
      这是一本虚构小说,写的非常浅显易懂,这一点是尤其难得的。其实塞莱斯廷预言并不真的存在,只是作者在小说里为我们设定的贯穿全书的手稿,仔细读完全书,不难看出“能”的观念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也是作者对于人类精神世界演绎发展变化的关键植入点,换句话说,理解了“能”,小说里手稿提及的九大觉悟就一点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了。
      
      在小说的第三个觉悟里面单独拿能的奥秘来作为本章的主题,“能”在小说里的解释为放射性的元素,更偏向于物理的性质,即我们人类的身体能够产生一种“能”,它可以吸纳自然之气,也可以影响他人,它可以消减,也可以聚集,而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对“能”的掠夺促使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永不餍足,在父母双重极端的“能”的压迫下形成了成人后的不友好世界观。所以如何改变对“能”的认知,也就决定了整个世界的变异,这里的变异就是指人类精神世界的提升。
      
      早前我在网上看到过有关人类进化的一篇文章,是在劝导人们面对末日毁灭不必慌张,那只是一次再生,我们身体的物质形态会有一种突飞猛进的转变,归根到底就是一种精神的重生。有关消失的古玛雅文明,也被阐释过为精神达到了一种顶峰,已经先我们一步步入了精神的殿堂,对于西方世界来说,观念的东西非常之重要,这也是宗教成为他们的根基的原因。所以《塞莱斯廷预言》一书的观点谈不上很独特,或许与我早前接触过这方面的信息有关,我不知道哪个思想发生在前,哪个在后,只能以我接收的先后来评定,总之本书的观点轻易的就能够融会贯通,加上作者写的很轻巧,所以绝对不是一本枯燥难读的宗教书籍。
      
      其实说到“能”的问题,我首先想到了所谓的气,而气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不难感知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确实存在,但是却不可琢磨。我们的世界还有许多未破解之谜,《塞莱斯廷预言》这本书也提到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探寻,从早期的宗教至上,到后来的科学态度,一直到现在的相辅相成,根本上来说都是殊途同归的,终极目的不过是为了寻找我们精神世界的奥秘。
      
      应该说这本书是很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神论者来说,本书中言及秘鲁政府反对手稿的流出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它的部分观念是对圣经的亵渎,因为圣经是神至上论的,而这份手稿却讲到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不过如果真是这样,这本书也不可能在美国面世,甚至荣登畅销榜、所以本书的最后两章对此进行了解释,甚至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未来,虽然我依然怀疑,但是我却明白了这种书是如何的给予西方大众于精神上的支撑,一如前不久我读过的《天堂之旅》!
  •      可以把它看成一部单纯的冒险小说,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好看的故事,当然,还可以把它当成教科书,学习它所要传达的心灵密码,解密,遵守并且执行。
       可以说它内容很庞杂,九个章节,似乎每一个都可以独立成书,不过正因如此,才显出它的厚重。但我不想罗列每一个章节所昭示的觉悟内容,那是几百字或者几千字都难以表述清楚的,我只能说某一点,你可以读到很多内容,读到一本波折起伏的故事,但最触动人心的往往只是一个点,那个结点,就是与自身心灵共振的点,才可以说出来。
       把每个人都比作一个有缺口的C,我们试图寻找一个完美的工作,完美的恋人,过上完美的生活,很好的工作,不错的恋人,充裕的生活,会填补那个C的缺口,看上去的确很完满,但在某个时候,总是会觉得缺少一点什么,常常觉得哪里不够又无从说起,转而会被看成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为赋新词强说愁,压制并不是变得圆满的最好方法,反而会让其更糟糕,忽视、错误的定义都会让心灵的缺口越来越大,最后无法修补。
       曾几何时,我以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极其靠谱的男人、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对我来说便是圆满。当某一天一切都实现的时候,自己偶尔还是会慌张、不知所措、缺乏信心并且没有安全感。生活周而复始,开始慢慢一成不变,个人开始厌倦乏味。无法分享秘密的男人,朋友各自的忙碌,工作久了惯性的懒惰都会让我开始觉得,这些填补我生活空挡的所有事物都变得无关紧要起来,到底还是内心贫乏的。于是我开始读自己想读的书,开始慢慢地问自己现在的生活到底是否自我所愿,当有一天,我想明白了这一切,当有一天我开始朝着自己内心最渴望的那条路走去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很明朗起来。
       当男人跟我说为什么你总是那么容易激动的时候,我开始不再挠首抓狂,我不喜欢彼此压榨能量的爱情模式,我更不喜欢无休止无意义的彼此争吵,当双方都开始各自反省而不是相互责怪,当各自的生活都有各自渴望的一些点,当我们不再只关注彼此而张开双手拥抱周遭,那么爱情就不会是岩井俊二《爱的捆绑》那部电影里所描绘的令人窒息的摸样。爱情是让人成长的狂风暴雨,也是让人休憩的温热港湾。
       同样,当朋友成为求同存异的伙伴,当工作成为兴趣的发散地,当自我的能量变得充裕,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工作,都会成为成长的机会,成为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的舞台,成为我们付出爱最好的对象。
       读完《塞莱斯廷预言》,回过头来,生活就是这么在发展,一步步地不断的成长,用身心灵的角度来说,也就是让我们用爱,更好地跟周遭的能量连接,如果能量实现互动,个人的关系也就逐渐得到完善。或者,用更通俗的来说,爱自己并且爱他人,生活就真的会变得不一样的,也许,当你真正去做,当有一天自己真正告别了那个有缺口的C的时候,这一切的关于能量与爱才会得到应验吧。
      
  •     这本书,很难给其归结定位属于哪一类型书。冒险小说?科幻小说?励志小说?读起来觉得都是,然从我给书评的标题来看,显然我已将它划分为励志类书来读。    书中通过一个美国小伙在一次因缘际会之中只身前往秘鲁丛林,寻找一本对人类前途有惊人揭示的秘籍,围绕着寻找秘籍的过程发生的一系列冒险经历,最重要是在寻找过程当中,在神秘机缘的指引之下,自我心灵的一次又一次的觉悟觉醒。随着一个个觉悟的递进展开,心灵和思想获得了一次次的提升和启示,假想人类的发展和行为循着九个觉悟而进化,那么未来人类展现了一幅绚丽快乐和满足的美好生活图景。这是主人公的一次冒险之旅,更是其一次思想洗礼之旅,带领读者一路惊险地揭开一个个生命觉悟的奥秘,从而使读者得到一些开启自我思想的揭示。    书目《塞莱斯廷预言》说的是第九个觉悟手稿存放于塞莱斯廷废墟这个地方。这第九个觉悟是前面八个觉悟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没有前面八个觉悟的顿悟,就不可能得到第九个觉悟的顿悟。主人公一一为我们描述了九个觉悟的顿悟之后带来的个人和大环境的进步。这九个觉悟从来不孤立存在,它们是一个个渐次发展递尽的产物。第一个觉悟:察觉人生背后有某种力量在运作;第二个觉悟:超越自己看世界的偏见;第三个觉悟:人类对世界的新认知---发现以前肉眼所看不见的那种“能”现象;第四个觉悟:人类一直在争夺别人身上的“能”;第五个觉悟:得到更多“能”的最有效方法是收服别人的心;第六个觉悟:彻底清理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摆脱恶习,发现更高层次的自我;第七个觉悟:有意识地推动我们身心的进化,对每一次机缘保持高度警觉;第八个觉悟:人类应该学会如何彼此相待,以便分享更多的信息;第九个觉悟:当达成前面八个觉悟之后人类将到达哪里,人类社会将发生什么样的变革改变。围绕着每个觉悟的寻找,主人公的思想灵魂也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譬如在寻找第五个觉悟的时候,启示说假若对天地万物存有爱,人就会感觉轻松、安全,与万物愉快地融合在一起,最初的感觉是兴奋,然后是幸福。告诉我们爱人类爱万物对这世界固然有好处,但爱的最大受益者却是我们自己。因为只有超越一切物质功利之外,感觉到的爱和幸福才是作为人类最大的享受。诸如种种觉悟的寻找启示,使我们的心灵发生强烈震颤,从而对照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类的态度,为人生力争更多的圆满给出了一条光明的航向。    纵使上帝可以主宰规划人类,但人类更有能力操控自己进化。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彻底认清自己,找对法子,坚持努力,相信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上帝。
  •     《塞莱斯廷预言》,不知是因它确是一本好书,还是读它时心灵的纯净简单,过了这许多年,回眸点滴受其精髓影响颇深,即使情节已不太能清晰记起。  远自11岁这年读那本深入浅出讲述人类哲学史的《苏菲的世界》开始,或许是自始过往发生的如此无奈和诧异,仿佛从来就不曾依循在那条光明寻规的轨迹上,无处诉求、无从寻求答案,之后过往十年极其喜爱历史寻古和心灵探索书籍。  又是一个十年,近来读内心修为的书籍总是联想起这本书。  无论事,亦或人,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即便当时看似多不起眼,越经时间沉积,却愈觉得意味深长,越经得起回味。它,无愧是一部追求心灵提升的经典之作。
  •     距离前一版,在大陆的时间已经离去了不少。不过一直都是挺期待新版的。《与神对话》貌似不能够出版的“忌讳”书,也竟然出版了。和其以及《奇迹课程》并列为“三大宝书”的《塞莱斯廷预言》,终于也以全新的面貌重装上市。封面很干净纯粹,质朴中蕴藏着暗涌的能量,细节中昭示着令人惊心动魄的力感,吸引着我们,踏寻一场心灵上的发现回归重塑之旅。也许经过这次的“纸上冒险”,我们也能更加深切理解作为一部“西方醒世恒言”的实际价值。
  •      这本书的作者是写《苏菲的世界》和《纸牌的秘密》的人,所以我去看了。
      
       里面有一个想法满有意思的。
      
       他说冲突,人类彼此的伤害来自于人想要控制和支配对方的急切心理。人都想要获得一种心理优势。
      
       的确碰到过感觉心很静的人,但那种淡泊感觉的人比较少。我自己就是常常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想要在交谈中占上风。如果我的观点驳倒了对方,我就觉得自己不是软弱之辈,精神也为之一振。
      
       书里解释说每个人都有能量,当我们控制别人,我们就获取了他们的能量。人倾向于控制和支配别人,赢得能量,尽管不自知,但这会使我们增强自信,产生良好的感觉。
      
       很难用几句话说清书里的意思,但控制戏剧我觉得我身边很多。
      
       每个人小时候,由于父母会从较弱小的孩子身上汲取能量,所以为了应对,从小人就形成自己的控制策略。
      
       根据从侵略性到被动性这样的色谱分析,任何人编制的戏剧,可以分类:威胁者、审讯者、冷漠者、可怜者。人人都属于这些类型中的任何一种,有些人在不同场合运用不止一种方式。但我们大多数人都采用一种主要的控制剧。采用一切极端的手段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就是威胁者;审讯者专门问问题,打听别人的内心世界,其目的就是要专门挑毛病;冷漠者高高挂起,给人神秘的感觉;可怜者告诉你发生在他们身上所有可怕的事情,并暗示着你该对此负责,如果你拒绝帮助他们,那么这种可怕的事情会继续发生。
      
       这四种人我都碰到过。
      
       面对威胁者和审讯者时,我还能应付。我自己也是强硬派,不会轻易让人对我横加指责,也不会受威胁。但我无法对付冷漠者和可怜者。
      
       冷漠者因为带有神秘色彩,常常引起我的注意。我喜欢注意众人喧闹之外独醒的那一个人。这个还好。有时还会误撞来有丰富内心的好朋友。
      
       最难应付的就是可怜者!曾经碰到过,我手足无措。
      
       我在可怜者面前有一种负疚感,尽管我知道我没有理由要有那种感觉。他告诉我他很可怜,没有朋友。我觉得我也有份有错的。并且如果我不如他请求的那样做他的朋友,我就参与了共同遗弃一个人。我进入了他的可怜戏剧,感到我为这个人做得还不够。后来我的朋友们拯救我,她们告诉我他孤单不是我的错,我不需要自责。他不参加社交,不与人沟通,摆出不可一世、不屑与人交谈的样子,才会没有朋友。不是我造成这样的。
      
       后来我摆脱了他,可是我心里一直不好过。我一直在担心他,担心他会不会就此脱离世界,一蹶不振。我总觉得自己有拯救的责任。还好后来他有了一个娇俏可人的女友,人似乎也开朗了许多。我想我也可以摆脱他曾经带给我的伤痛,努力生活了。
      
       我更欣赏的是书里推荐的方法:向他人传输能量。
      
       我觉得这样能避免冲突,避免紧张气氛,也许还能避免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无意识对立。
      
       最后写写恋人间的能量传递,我身边的众多朋友们,与你们的另一半一起来看吧。
      
       情侣关系是一种依恋关系,恋爱时产生的狂喜和欢欣还有冲突,可以用两人之间的能量流动来解释。
      
       爱恋刚刚出现时,两人都无意识地给对方提供能量,取悦对方,所以两人都感到精神振奋,喜气洋洋。可当他们依赖对方给与自己能量,而逐渐忘记付出自己的能量,就变成了相互争夺能量,强迫对方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于是争吵开始。所以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给予对方支持和关心,也从对方身上得到完全的依赖感和安全感。
      
       说得有点抽象,不过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家都要加油啊!自己的幸福要自己抓住!
  •      其实现在我也不敢说我看懂了,我的确太弱。。。。。。
       十年前,1999年,我在天津,通过贝塔斯曼书友会买到的这本书,用毛笔在扉页上写了“1999年购于上海”,但是我当时的确不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第一条真知都没耐心看下去,身边有一个朋友倒是给我解释了下,让我蛮感兴趣,但是当时,确实没有再读。。。。。。
       十年间,断断续续的也间断的读过,但是却始终没有进过大脑一样。
       奇怪的是,无论这10年我去到哪里,从天津到西藏,从西藏到湖南,从湖南到北京,从北京到成都。。。。。。我四处飘着,这本书却一直在我的左右有意无意的晃荡,终于十年过去了,在这个冬天,我在这个儿时成长的乡下,再一次翻开了它。。。。。。。
       用了十年的时间,我才看懂。。。。。。
       一部小说而已不是么?何必撤上宿命的东西呢?
       终于还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     从道教及气功的角度来解读九条真知:
      
      要是以前看过点道教或气功的书,就会发现莱德菲尔德先生的理论其实并不新鲜,只不过更换了些现代语言和术语而已。下面我试用道家的口吻串讲一下:
      唉,当今之世,世风日下,众人汲汲于功名利禄久矣!所谓物极必反,否极而泰将来,故有识之士,开始悟到“纵使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开始思考觉得“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无休”,决定“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了。(真知1、真知2)
      登山渡海,访得明师。明师告我:天地间,唯一气耳。而人也者,万物之灵,有“夺天地之造化,盗天地之灵气”之能。人若能真修实炼,学会“采气”之法,做到天人合一,即会达到“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如醉”的境界,自然就会看破红尘,觉人间争斗可怜又无聊之极。(真知3、真知5)
      俗人为何会断绝与天地间天地之气的联系的呢?这时因为人一朝分娩,就“落入后天,难返先天”,积习熏染而致。唯有识得自身“本来面目”,才能返本还源。(真知6)
      但修道并非避世,而是要做到“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随缘练心,不断提高自身真气,最终达到“纯阳之体”,自然会“元神出壳,白日飞升”“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真知8、9)
      相较而言,中国传统道教较少用“气”理论来解释人类争斗的起源和人与人间相爱相亲的本质,这方面倒可算是作者的新的发挥。(真知4、7)
      
      
      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九条真知:
      
      在上世纪末,上帝又派遣新的先知降临人间,开始传播福音了。在1000年前,人们是信仰上帝的,但那时的人们坚上帝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而且借助教会而不是从自已的内心。于是当教会堕落以后,人们就连上帝也不信了。人们将全部生活重心都放在物质生活方面,渐渐忘掉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真知1、2)
      其实,宇宙就是一个巨大能量场,而上帝就是宇宙能量(灵力)之源。人可以通过自已的心灵,与上帝的灵力相沟通。当你与上帝相沟通后,你就会得到无穷的力量,并超越尘世的纷争。(真知3、5)
      人类为什么会彼此争斗呢?根本原因是他们不知道上帝才是真正的力量和幸福之源,而只能彼此从对方攫取能量。人类为什么会忘记上帝呢?这是因为自无始以来,魔鬼诱惑他们的祖先,然后一代一代,父承子继,直到今天。(真知4、6)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得救呢?只有彼此相爱,但又节制自已的情感,这样上帝就会眷顾我们,将灵力注入我们体内,给我们神秘的预感与启示,并且会派来先知引导我们。我们的灵性将不断增长,最后,我们将在上帝的伟大的光照下,进入美丽的天国。(真知7、8、9)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九条真知:
      
      将宇宙看作一个能量场,我没意见;但人的意识能否直接改变他物的能量状态,这点就不好讲了。按我目前的理论,人的精神或意识本质上就是一群脑细胞的电化学活动,人意识要想发挥改变身体内物质或能量,必须通过神经系统,继而改变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再发挥作作;人意识要改变身外之物,那也只有通过神经系统,支配运动肌,引起身体动作,再发挥效应。一个人呆坐在那儿,就凭意念“移物”“发气”,有可能性,但还没有科学证据。
      这一条有疑问,其他的推论的真理性就都要大打折扣了:没错,人们之间的争夺是由物质或能量的匮乏引起的,就算我们通过爱万物,能从宇宙中获取某种能量,但这种能量就能补充人类所有的匮乏吗?最简单一条,靠这种能量,我们每天能做到只须“餐霞挹露”,而不用吃饭了吗?
      我以为:我们能做到心情平和,泛爱万物,可以使自已的大脑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但要真实的改造世界,还必须脚踏实地的实践与劳动,而不是静静地呆在那儿,终日陶醉在“爱意绵绵”的白日梦中。
      作者写书的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还不发达,所以作者书中没提过此类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要是以后再版,我想他会考虑到这一点的。
      
      
  •   我也在生活中尝试实践~呵呵,毕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嘛~~但奇妙的是,感觉世界在我面前慢慢清晰起来,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对"恐惧"的包容性越来越强,甚至好奇曾经害怕或回避的一些"处境"面对了究竟会怎样~~哈哈(给你回言也是一股冲动~~)^_^
  •   是的,就是这样的,我现在也常常这样做,内心会有冲动想做,或想说一些东西,但又会忧虑这样做好吗?但现在就会鼓励自己,去试试嘛,又不少块肉~~~~~~,结果,往往都比自己预期的要好,然后人就慢慢改变和成长了!
  •   联想得好~赞同
  •   神秘啊。
    顺便共享另一个神秘的概念:Akasha、Akasa 阿克夏,或译作阿克沙(又做阿卡西克纪录),神秘学领域的认知里面,阿克夏是构成所有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阿克夏记录,一种连续记录人类尘世经验的宇宙电脑,仅有少数超凡之特殊人物能够与之交感调和,这些永不朽坏的记录存在于超越时空某处的宇宙心灵里。
    据说尼古拉·特斯拉就能感知这种阿克夏。哇~
  •   谢谢回眸的普及,哈哈
  •   茵姐的评很赞。
  •   edgar cayce说karma就被记录在阿卡西
  •   写的真好,开怀大笑一个!!哈哈哈
  •   换个视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   上帝就住在我们心里。
  •   你你你你你………
    直言:这本书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
  •   宝书啊,高山仰止~~~~~~~~
  •   没用的,情关难过。
    书是好书吧,有空找来看看。
  •   拜托,两本书好像不是一个作者!!!!!
  •   同楼上,LZ你搞错作者了
  •   确实搞错了,抱歉,《塞莱斯廷预言》和《第十种洞察力》是一个作者。不过两个作者我都喜欢。感谢楼上们的提醒。
  •   什么书呀
  •   有点好奇~
  •   塞莱斯廷预言的确是本不错的书,尽管有些东西说起来很玄乎,但是玄乎的东西不过是载体罢了,能理解觉悟的深意对生活无不是一件很可喜的事儿
  •   我在吸引力中文交流那看到的 只是没有机会真正的阅读
  •   现在新版的塞莱斯廷预言已经出啦,感兴趣可以多关注下,呵呵!
  •   最讨厌别人故作高深说什么“你还不懂”,似乎自己就是那高高在上的专家领袖佛陀在世。。。。
    懂不懂关你鸟事啊。。。。
    你懂了就懂了呗,我不懂就不懂了
    你看透了生死,乖乖过你自己的日子呗
    我就是从生到死一直迷糊又如何?大道个毛!
    恩。。。。发泄完毕。。。
    春节愉快。。。。
  •   哈哈,LZ的购书经历和我一样啊,只是十年前我迷迷糊糊地看完了,却不求甚解,现在正在重看~~~
  •   呵呵,看吧看吧,其实小说有的时候也不用求甚解呢!
  •   对啊,其实就像看电影,观感舒服有些许收获,不是很好的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