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出版社:里仁書局  作者:陳寅恪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关于三联出版陈先生的这本书,其实这次是第二次看了,若说大家之著作每读一遍必有新的见地,想必这本便是。之前读此书,只是就隋唐历史延承而谈历史,而如今经历些人事,才发觉,凡大家著述,绝非囿于某个细节而考据,而是由某个问题楔入以彰显出对于全体社会及现存政治的批判精神,若是仅就能从文字中看出某个变乱和事件,则枉费了这本好书,这似乎也是对某些读史者揪住某场战役抑或某个会议、某个文件不放的一个警醒,也恰合年鉴学派的布罗代尔所提之长时段理论一样,关注于历史的“结构”及垂训之意义,所以这样一来,如果一本历史著作皆是事件的拼凑而构成,那其实在为最低劣之文本,如教科书者即是,更何况篡改细节而欲重建框架者乎。由此也想起汤恩比老先生在《历史研究》中对于H.G.WELLS的看法,汤老强调,凡著通史者,即是对于整个社会及文化演变做宏观之分析,斯以阐述宏大之历史观,纵使记错某个具体时间,某个人物,也无碍于事,著通史更应关注整体的文明兴衰,而不应将有限之精力置于某个细节之上。确实如此,只有将眼界放宽,才能发现这世间的运行体系,近来几日关注佛教史也愈发有这样的感觉,想来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境地吧。
      
      再来谈这本书,先生着眼点在于隋唐制度的渊源的探究,认为隋唐制度来源其实有三源:最关键者为北魏与北齐,此一脉传承自汉、魏、西晋,至东晋、南齐而发展变迁,而为北魏孝文帝与其子孙模拟采用,至于北齐则成一大结集。其次来源是梁、陈,这点在于梁代的创作即陈代的继承,杨隋建立后直接接收。而最后一源则是西魏、北周,也是先生批驳的重点,世人皆以为西魏、北周、隋唐皆定都长安便以为其典章制度文化者一脉相传,其实谬矣,西魏北周之制度只是宇文泰的一厢情愿的复古,是关陇内就有的汉族文化和鲜卑六镇势力的结合,是非驴非马也(先生语)!之后全书也是围绕着这个体系,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六点论证之。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出,居于中土者,未必就是华夏之正统,偏安一隅者,未必就是化外之地,正所谓,道统所在乃一国精神之所系存也。如今政权若抛弃典章,何谈中华也?
      
      此书的开篇即以礼仪为首,其篇幅也为最重。每谈及礼仪,想必此为大家往往最不易关注的内容,如今往往觉得空谈礼仪太过虚妄,不如真刀真枪对峙夺下地盘,头脑中只有冗多杂繁之感觉,其实,如谈及文明传承,最关键的便是礼仪的传承,中国自古不以地域、民族来论正统,而是以礼仪传承来论正统,倘若夷人、西人尊奉吾华夏礼仪,那么他便是我华夏之正朔,而我们若自己抛弃,我们便也不能复称自己为华夏子孙。
      先生则说“礼制本与封建阶级相维系,唐以前礼制与士大夫关系既如此之密切,而士大夫阶级又居当时极重要之地位,故治史者自不应以其仅为空名,影响不及于平民,遂忽视之而不加以论究也。”先生正是给那些无视礼仪之威力以为刀枪便可征服一切的人一记重击,礼仪绝不是纸上空文,而是具有刀枪不能及的威力。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也。
      
      书中用大量笔墨论据来阐述宇文泰与苏绰、苏威父子的复古运动,认为是鲜卑化的六镇民族割据关陇一隅之地与雄踞山东之高欢及旧承江左之萧氏争霸,如果不别树一帜,以关中之地为本位,融洽胡汉为一体,以自别于洛阳、建业、或江陵文化势力之外,则无以坚固其群众自信之心理,这也正是苏绰依托关中之地域,以标榜继承成周之大统,取六国阴谋之旧文以粉饰鲜卑之胡制,非驴非马,名存实亡。
      其实任何朝代、政府乃至政党、个人皆是如此,自身越是缺乏某一种品质,往往越是要对外界宣称自己具有之。又如同三国之蜀国,标榜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倘若不另立自己的文化圈,一直在追赶或以自己之狭隘攀比正统之文化,只能是相形见绌,所以只能如宇文泰一样,越是国内皆是胡人,越要标榜自己建国在周朝故地,大汉旧都,且复古改制,以彰显自己是华夏之正朔。寅恪正是看出了这点,所以嘲笑北周山寨的低劣。也正是由于看出,因此寅恪也赞叹之,自西汉以来,模仿周制建设制度,则新莽、周文帝、宋神宗、武周四者,而四者之中为后代称颂的只有宇文氏,宇文泰的政权,物质财富比不上高欢的北齐,文化资源比不上继承洛阳的邺都,更比不上江左自晋室南迁的文化遗传。而宇文泰却能改制,结果维系关陇之内诸族之人心,使得胡汉融合,之后统一了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北齐,此关陇本位思想不能不被称颂!
      其实思考一下如今的台湾政府,不也是如此,虽然战败退居一隅,然而却以中华文化之正统标榜,礼仪典章制度悉皆俱全,而名士随之而去亦是事实,直至如今,已相去六十余年,若以三十年一代算,已有两代人,然新生代仍不乏王某之属以台湾为华夏之道统所在者,这或许也算是台湾的一大成功之处吧。
      
      此书仿照天竺佛教释经论之例,首章备致详悉,后章则多所缺略。当年鸠摩罗什译经所有删烦,然于印度龙树的大智度论实未十分略九,盖天竺著述体例固如是也。这本书以遵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以全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先生在《柳如是别传》结束语云: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庄忽谐,亦文亦史。述事言情,悯生悲死。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想来也是自己的写照,忆昔当年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而终却以大字报封门双眼皆盲,一代国学大师不亦悲哉!在吾辈观前人经典之时,也不由得叹一句: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     p86 立本善于图画.
      
      p162 财政甚为重要.
      
      p198 李唐之胡化。
      
      p202 武则天为其统治而对传统的巨大变革。
      
      p215 安史为互市郎,能领导多族番人.
      
      p330 周边各族的强弱对唐王朝兴衰同样有重要影响。
      
  •     久负盛名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
      必须要说的,
      1)观点结论与众不同。隋唐制度,以前的人包括陈先生的同时代人,多数都认为是延续西魏北周而来的,陈先生的结论是与其说是西魏北周不如说是北魏北齐和南朝的梁陈。魏齐更多的继承了(曹)魏(西)晋的遗产,但是却不能继续发展,而东晋、南朝的宋齐则是汉魏晋的礼教制度南迁之后的混乱与整理,梁陈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结合北方的魏齐,奠定了隋唐制度文物的主体渊源;其次,陈先生高度评价了河西敦煌一带对汉魏晋与隋唐之间在文明传承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一文化后来输入到了(北)魏(北)齐,汇入到了隋唐;(西)魏(北)周的贡献也不可抹煞,唐朝的府兵制即是魏周制度的延续一种表现。
      2)写的很精彩。比如唐代政治史,全书就像一部古典演艺,气势恢宏,波澜壮阔,而本人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对于很多名垂千古的名人大腕的人生际遇的历史解释,如解释牛李党争中涉及的韩昌黎、元、白、李商隐等等,让人知道,或在历史中的人无论是悲剧的还是喜剧的都是“原有来由”(当然,这一点在另一部名著也就是所谓的“三部曲”《元白诗笺证稿》中有更精彩、更详细的论述。),让人觉得在历史的角度上看一个人物时原来可以产生如此之丰富的感受和触动,从而也就不再有伟大与平凡的分别,人就是人。
      3)我觉得这两部稿子不仅仅是学术著作,还可以包容更多东西。不仅仅关乎着大到似乎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的文化传承这样的大问题,也存在着我们小人物日常生活中不得不思考的人际、潮流、方向、归属等等不能回避的问题。这是陈先生的书一贯的特征,不仅是历史、考证、学术,还有人生,还有思想和赤诚的心。所以,这样的书,读一遍:嗯,有见地!读二遍:有见地,不过也不过如此!再读:无话可说……再读:越发的感到沉重和不能理解……之后是不是有更多的感受,不知道,总之,单纯的当一部学术专著去读,二遍即可,但是想要读完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恐怕三五遍是不够的。
      
      读陈先生的书,建议先了解一下陈先生的人生际遇。最好能读读陈先生的诗——不过不必按照余英时或者其他什么人的解释,贴上太多政治标签。就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心境去读陈先生的诗。两首挽王静安先生的诗可以先读。
      
      读这两部稿子,有一点很难读下去的就是文中引用的史料,关键是不知道史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大概的情况,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人物可以忽略,人物代表的集团和文化信仰分明白了就好。
      
      陈先生是个传奇人物,不过现在宣传的有点传奇过火了。他只是一个儒家信仰的史家,所做的工作就是将庞大芜杂的历史更加清晰和简单的介绍给后人。
  •      今年是陈寅恪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读书,特别是细读陈先生的著作。
       十三岁开始到日本留学,一生留学二十几载,精通语言二十几种,手中却仅握复旦公学的文凭,当初梁启超推荐其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时,梁任公对校长说,我可以说著作等身,当却比不过陈寅恪三百言。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史学家的评论之高无一能企及陈先生,可以说陈寅恪把隋唐得研究推向高峰,前无故人,后有来者?陈先生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提出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学术的最高追求,更是上升为吾民族之精神。
       陈先生一辈子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著作要繁体竖排出版,并且都是文言文。与他坚持的文化观相反,他生活上,却喜欢吃牛奶、面包等,自称真正全盘西化的人。佩服!!!
       读先生著作总能在常见的史学材料如《资治通鉴》等,发现不同的东西,发千人所未发。当前的民族问题,文化同化等问题亦可以找到答案。
       国可亡,而史不可灭。
      
       最好的纪念是好好读书,尤其是历史著作。准备好了?
      
  •     而立始知有漢唐,浸溺遺老柳娘章;
      也擬負氣無才恃,未若仰止斂狷狂。
      盛世先生棄聖主,窮路瞽儒誤夕陽;
      人絕四海松菊在,徳共三光道永光。
  •   lz说他是儒家信仰的有一点意见,不过说先生的诗的确是不错,毕竟是散原老人的儿子,尤其是“群趋东邻受国史”句尤为悲愤
  •   @shenhao19:阁下觉得“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如何?陈先生是不是儒家信仰当然仁者见仁,不过大部分学者还是倾向肯定。
  •   去哪买
  •   当当有,不过封皮不一样的
  •   陈先生全集在一些大型书店和网站有卖...
  •   现在的也全是文言文吗?
  •   这诗写得有点深度
  •   盛世先生棄聖主,微言大义
  •   而立始知有漢唐 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