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富强的战略选择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范恒森 人民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范恒森  页数:299  

前言

本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从根本上、战略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全书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农民持续增收和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等展开分析。研究农业资本问题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思路是传统的以寻找农业资本短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终极原因为主要思路,这种思路的基本程序是:资本短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其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而发展落后的原因是资本短缺,这样易陷入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所描绘的“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和利本斯坦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资本问题的研究长期沦为悬而未决的难题。另一种思路是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大系统入手,深入到农业资本战略系统的内部结构之中,分析整个农业资本战略的立体结构系统,不使单个资本主体孤军奋战,以冲破“怪圈”,走出“陷阱”。

内容概要

  《走向富强的战略选择:农业资本战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从根本上、战略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全书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农民持续增收和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等展开分析。研究农业资本问题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思路是传统的以寻找农业资本短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终极原因为主要思路,这种思路的基本程序是:资本短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其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而发展落后的原因是资本短缺,这样易陷入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所描绘的“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和利本斯坦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资本问题的研究长期沦为悬而未决的难题。另一种思路是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大系统入手,深入到农业资本战略系统的内部结构之中,分析整个农业资本战略的立体结构系统,不使单个资本主体孤军奋战,以冲破“怪圈”,走出“陷阱”。因此,现代农业资本战略问题的研究是继单纯地寻找农业发展资本短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终极原因而不能现实地解决难题之后,从结构分析入手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农业资本战略旨在培育分层次、多类型、宽领域的农业资本主体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双重四元金融模式之农业资本客体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资本主体和农业资本客体保持动态平衡的协同调控体系,进而形成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制机制。  全书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论述方法在逻辑上将其划分为四大部分,共十章。

作者简介

范恒森,1965年1月生,安徽省太和县人。1987、1990、1998、2000、2003年,分别获得安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管理学硕士、产业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和管理学博士后。 曾在大型工业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省辖市人民政府和出版集团担任领导职务。 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专著有《金融制度学探索》(2000年)、《中国地方经济发展模式》(2005年)。本书是作者的第三本专著。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论一、为什么要研究现代农业的资本战略问题?二、研究目的与研究的前提假设三、研究的理论创新价值与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四、本书的基本结构与分析方法第二章 农业资本战略:概念、原理及选择一、有关农业资本战略的几个概念二、农业资本战略调控原理三、农业资本战略的变迁或创新四、农业资本战略的选择与确立五、中国现代农业资本战略的思路选择第三章 农业资本战略的生成与培育一、经济发展阶段与农业资本战略的生成二、投融资活动或金融交易——农业资本战略体系发育的起点三、农业资本战略结构的发育机制四、农业资本战略体系的发育层次五、农业资本战略体系的培育第四章 农业资本主体一、农业资本主体结构的演变及其筹资原则二、农户(含家庭农场)筹资行为特征及其对筹资的客观要求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公司等特征及其筹资要求四、民间工商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五、政府农业部门的筹资及其行为特征第五章 农业资本客体一、引言:对农业资本客体功能的再认识二、金融资源供给的战略模式及农业信贷组织的分类特征或市场边界三、利率对农业资金供求的影响四、金融资产多样化筹资及双重四元金融模式五、民间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领域及商机六、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资第六章 农业的利用外资问题一、农业利用外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二、农业引进外资的多重效应三、农业吸引外资的能力四、农业利用外资与我国农业安全问题第七章 农业资本战略执行管理与调控一、农业资本主客体之间的三大均衡关系二、农业资金供求均衡的实现机制三、农业资本调控结构的内容四、建立促进农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体制机制第八章 农业资本战略的国际经验一、美国农业资本主客体二、日本农业资本主客体三、韩国农业资本主客体四、美国、日本、韩国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九章 农业资本战略结构优化目标一、建立分层次、多类型的农业资本主体体系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双重四元农业资本客体体系三、建立促进农业资本主、客体保持动态平衡的协同调控系统四、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目标,打开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第十章 农业资本战略结构优化的政策构想一、深化农业资本主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二、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三、完善土地经营管理制度,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四、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助推农业产业化五、把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六、建立农民创业园,完善农民创业服务体系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由于这种流动受土地证券可能提供的收益所支配,因而必然引起社会资源向着农业经营的能人流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土地证券化涉及的主体看,它的运行是在土地证券供给者、需求者、经营者及调控者(四位一体)之间进行的。供给者(如农业投资者)向市场提供土地证券商品,以筹集营运资产(土地);需求者向市场提供支付(含土地),以把自己的土地财产或货币转化为土地证券;而经营者为供求双方提供企业家才能方面的服务,调控者主要制定经营规则,制止非法交易和经营(如土地的转作他用等)。所以,土地证券化是充分运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的配置机制。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土地证券化后的两个基本关系:第一,土地流转转化为证券市场上的土地证券的买卖关系土地证券化对其财产使用价值的分离导致同一财产主体的双重化:一方面是财产价值以证券形式仍然保存在财产的占有者或经营者手中①;另一方面,财产的使用价值成了经营者的营运客体。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农业筹资结构论》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博士论文于1998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答辩,这一选题是我于1995年至1998年在西南财经大学三年的全日制、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我的导师王叔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拟定的。随后在这个选题范围内写出了《土地证券化与中国农业发展》、《论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与创新》、《论农业筹资结构》等近20篇阶段性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学术刊物上。其中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两篇论文《土地证券化与中国农业发展》、《论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与创新》,1996年6月国务院农村改革实验区办公室在讨论如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时作为一个议题提交会议讨论,会议对文中一些思想给予充分肯定并在一些地方试点。

编辑推荐

怎样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何培育农民成为创业主体?如何构建农民创业的投融资机制?政府应该建立怎样的农民创业服务体系?——《走向富强的战略选择:农业资本战略》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性思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向富强的战略选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和农民创业融资难依然突出,解决“三农”的种种难题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并建立其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根治“三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范恒森博士所著《走向富强的战略选择——农业资本战略》一书是继单纯地寻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的终级原因而不能现实地解决困难之后,从资本战略结构分析入手,研究建立现代农业投融资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的新思路和新领域,从金融、产业组织、农村经济等多角度来综合研究“三农”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对策,这在国内理论界和实践当中是不多见的。 该书围绕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农民持续增收和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等展开分析。作者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联系改革发展实际,顺应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规律,从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组织学等角度,研究提出了培育分层次、多类型、宽领域的由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公司、非农企业、外资和政府部门等组成的农业资本主体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由国有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广泛参与的由银行(信贷)、证券、保险、基金等组成的农业资本客体体系(双重四元金融模式),完善农业资本主体体系和农业资本客体体系之间总量均衡、结构均衡和空间动态均衡及其实现机制的协同调控体系,进而...形成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创业化(企业家化)和农村城镇化,从而形成根治“三农”的体制机制。 作者提出了优化资本战略结构的政策构想:改革农业资本调控体制,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助推农民创业化,把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农民创业园,完善职业教育和农民创业服务体系,在实践上形成破解“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系。 据我所了解,范恒森先生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后和北京大学国民经济学博士后,对农业经济学、金融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农村基层发展的现实很有感触,体会很深,相信该书提出的一些思路对农村金融工作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理论界研究“三农”问题也颇具参考价值。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