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出版时间:2003-01-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马炳坚  页数:355  
Tag标签:无  

前言

  木构架建筑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支历史悠久、体系独特、分布地域广阔、遗产十分丰富,并且延绵不断,一直持续发展,完整地经历了古代全过程的重要建筑体系。这一体系,从前期的土木相结合,到后期的砖木相结合,一直延承着以木构架为主体结构,以木作技术为主要工种的构筑传统。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建筑的工艺技术,不仅是历史积淀的古老技术,也是仍在应用的鲜活技术。这是因为:清王朝的终结,只是结束了皇家系统的宫殿、坛庙、苑囿、陵寝的建筑史,并没有结束木构架建筑的活动史。在中国近代时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和“二元结构”的经济制约下,广大的农村、集镇和大多数的中小城市,从民居、祠堂到店铺、客栈等一整套乡土建筑,仍然延续着古老的旧建筑体系。各地留存至今的民居,大多数都是鸦片战争后建造的,有的甚至是1949年以后建造的。木构架建筑技术在许多民间建筑中一直沿用到近代,以至于现代。而像北京四合院那样在明清时期已从京畿的地域性转化为官式的正统性,上升为规范程式的建筑,它在近代的继续建造,就不仅仅是乡土建筑的延承,更是意味着北方官式建筑活动的延续。这些建造于近现代时期的乡土建筑、官式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古老建筑体系的活化石,它直观地展现出传统建筑技术超长期的生命力。  中国木构架建筑比起西方古代的石构、砖构、天然混凝土构的建筑来,整体耐久性要差得多。这就使得木构架建筑的维修、翻建、重建的频率很高。遗存至今的古建筑,特别是大数量的明清建筑,构成了庞大的维修工作量。这些建筑具有极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在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作为旅游资源还具有极重要的经济价值。无论是从古旧建筑修缮,还是历史文物保护的角度,都离不开传统的工艺技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存在多久,古建维护、古建修缮工作就得伴随多久,古建工艺技术就会相应地延用多久。如果说,随着传统乡土建筑被现代新乡土建筑所取代而终究会摆脱传统工艺技术的话,那么,基于古建筑修缮、重建所不可或缺的传统工艺技术却是永无止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建技术有它独特的持续性、延传性,有它持久的鲜活性、实用性。它形成了一个行业,也形成了一门学科。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马炳坚在多年从事古建筑研究、设计、施工的技术积累和总结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的表达方法总结我国古代传统木作营造技术的一部著作。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木构建筑的种类、构造、权衡尺度、设计方法、传统工艺技术和营造施工技术、明清木构建筑的区别、仿木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等等。在内容的编排上,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介绍古建筑的名称、部位、通则,进而介绍各种木构建筑的构造方式、构架功能,直至制作安装的具体技术问题,各部分内容都附有详细的插图和权衡尺寸表,用起来十分方便。本书对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仿古建筑设计有直接指导作用,对建筑史、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古建筑教学、技术人才培训亦有直接指导和重要参考作用。
本书适于古建、园林设计施工单位、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的广大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建筑系师生、舞台美术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马炳坚,1947年生,高级工程师,从事中国古建筑施工、设计、研究、教学、办刊三十年,业绩显赫,著述颇丰。1983年与同仁共同发起创办《古建国林技术》杂志,并在其中担任重要工作,为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设计的古建园林工程遍布国内外,深爱各界人士的好评。其代表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被海内外学者誉为“近代对中国古建筑最有分量的书”,并多次获奖。现为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古建筑研究咨询部主任,并兼任《古建国林技术》杂志编委会委员、常务副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书籍目录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明、清古建筑的形式、种类、通则及权衡
第一节 明、清古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第二节 清代建筑的通则
第三节 清代建筑的权衡
第二章 常见古建筑的构造方式及构造技术
第一节 硬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二节 悬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 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四节 歇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五节 各种攒尖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六节 其他杂式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三章 清式木构建筑的榫卯结合技术
第一节 木构榫卯的种类及其构造
第二节 各种榫卯的受力分析及质量要求
第四章 大木制作与安装技术
第一节 木构建筑的特点和大术制作
第二节 备料、验料及材料的初步加工
第三节 丈杆的作用与制备
第四节 大木画线符号和大术位置号的标写
第五节 大木制作的组织形式和工具的制备
第六节 柱类构件的制作
第七节 梁类构件的制作
第八节 枋类构件的制作
第几节 桁檩类构件的制作
第十节 椽、飞、连檐、瓦口、板类及其他杂项构件的制作
第十一节 大本安装
第五章 翼角的构造、制作与安装
第一节 角梁的平而位置与立而形态
第一节 外转们们梁的种类、构造和放样制作技术
第三节 窝角梁的构造、放样和制作技术
第四节 角梁的制作、安装程序及技术要点
第五节 翼角椽的构造与制作安装技术
第六节 翘飞椽的构造与制作安装技术
第六章 清式斗拱的构造及制作安装技术
第一节 斗拱在古建筑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演变
第二节 清式斗拱的种类及用途
第三节 清式斗拱的模数制度和基本构件的权衡尺寸
第四节 清代斗拱的基本构造和构件组合规律——平身科斗拱及其构造
第五节 柱头科斗拱及其构造
第六节 角科斗拱及其构造
第七节 溜金斗拱的基本构造
第八节 牌楼斗拱的特殊构造
第九节 斗拱在木构架其他部位的应用及构造的变通处理
第十节 斗拱的制作与安装
第七章 古建筑木装修
第一节 古建筑木装修概述
第二节 槛框、榻板
第三节 板门
第四节 隔扇、槛窗
第五节 支摘窗、风门
第六节 牖窗、什锦窗
第七节 栏杆、楣子
第八节 花罩、碧纱厨
第九节 板壁、博古架、太师壁
第十节 天花、藻井
第十一节 古建筑木雕刻
第八章 明清木构建筑的主要区别
第一节 从古建筑发展的继承性和变异性看明代建筑时代特点的形成
第二节 整体造型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 柱、梁、枋等大木构件及榫卯的构造特点
第四节 椽、望、翼角的构造及特点
第五节 斗拱的特点和区别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仿术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第十章 古建筑木作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的意义及所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古建筑修缮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术构架的修缮
第四节 斗拱、装修修缮
附录: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
第二版后记
第一版后记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支持和鼓励,数年之中重印四次,台湾还出版了繁体字本,这使我很受鼓舞。  为报答广大读者的厚爱,在第四次重印之后,我即产生了将此书修订再版的念头。一则是在将近十年的使用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小毛病需要纠正;二则是本书初版时,内容有所欠缺,需要进行补充;三则是十年之间,祖国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及民族建筑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必要补写一新 内容。因此,经与出版社协商决定再版。  但始料不及的是,由于本人工作的某些变动,近年来格外繁忙,即使节假日也摆脱不了琐事缠身,几乎没有时问坐下来进行修订工作,于是,此书的修订即成了旷日持久的马拉松之战。从2000年至2002年,一直拖延了将近两年时间,致使市场销售断档,许多读者寻书无门。在此特向广大热心读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值得庆幸的是,本书再版得到了尊敬的老前辈老号家罗哲文教授、郑孝燮教授的热情鼓励,二老的题词祝贺,使本书大为增色,加上初版时单老的题词,本书得到了三位最权威的老专家的全力支持,实为荣幸之至。本书再版,还得到了博士生导师、著名建筑专家侯幼彬教授的热情帮助,他撰写的第二版序言对本书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再版还得到了科学出版社有关领导及本书责编姚平录编审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本所同仁相炳哲、肖东、唐婧持、梁雅卿、李琳等同志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适于古建、园林设计施工单位、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的广大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建筑系师生、舞台美术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果然是精装版的,好
  •   书送达的很快,质量也好,我会成为卓越网的忠实用户。谢谢。
  •   书的质量不错。很超值
  •   还不错,这种专业书很难买到,网购提供了很大方便。
  •   是教材呢。非常有名
  •   买了三本书,这是最快的一本,赞一个。
  •   书看起来很好的样子,但到现在还没看几张,唉,看不进去呀...
  •   宝贝的质量真的没的说,精装,纸质非常好
  •   研究木结构仿古建筑的值得一看
  •   第一次在亚马逊上购物,书是正版,精装的,很满意,但物流太慢了,而且中途也不能跟踪不能联系,总体感觉在亚马逊购物太被动了
  •   好书,平时难在书店看到。偶然在新华书店看见了,价格太高,于是手机拍封面回家上网淘,呵呵,实惠很多啊!
  •   这本书比淘宝简装版好很多,质量不错,就是好像比我去年买时便宜了
  •   其实一直喜欢中国古建,在园林网上看过扫描版,觉得很不错,所以很期待。
  •   虽然有些术语我忘记了,看得磕磕巴巴,不过真得看得好嗨森
  •   纸张很好,正版,内容很不错。
  •   收到了挺好的书出们来确认晚了
  •   质量还可以,对学古建筑的很有帮助
  •   内容挺全的,不过里面的讲的都是北方的古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