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识的科学性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林璧属 著  页数:412  
Tag标签:无  

前言

20多年来郭金彬教授在中国科技思想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的《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1991年)和《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1993年)二书相互辉映,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近年来他在厦门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与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徐梦秋教授合作,组织编写《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现在这套丛书的第一批书稿即将付印,真是可喜可贺。从已有的书稿内容来看,我觉得这套丛书的问世,将会把中国科技思想史的研究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郭金彬、孔国平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詹石窗著)、《中国技术思想史论》(王前著)、《中国现代科学思潮》(李醒民著)、《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周昌忠著)、《管子的科技思想》(乐爱国著)、《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刘兵著)……从这些书名和作者就可以窥见这套丛书的阵容和水平了。这批作者都是对他们所写的专题深有钻研的专家,而且题目分布面很广,几乎涵盖了中国科技思想史的方方面面。198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我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开展中国科技思想史研究的报告。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中的一部,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中国传统史学中历史认识的科学思想,依次论述先秦、两汉、隋唐和宋明清等各时期的历史认识科学,并对中西史学中的科学思想进行比较。下篇则在借鉴历史认识已有的科学思想基础上,面对西方历史认识论的三个核心问题,结合作者二十多年的研究,深入探究分层次的历史认识的客观真理性,并分层次地检验历史认识的科学性,运用层次方法科学地建构历史认识论。    本书适于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和历史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大学师生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  历史认识的科学性何以可能? 一、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之争 二、历史学的科学性标准 三、历史认识科学性之可能 四、历史认识科学性之历史梳理 五、本书的几个基本定义上篇  历史认识的科学思想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认识中的实录思想   第一节  先秦史学“书法不隐”的客观性   第二节  秦汉史学的求真精神     一、司马迁的历史求真     二、班固的实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实录   第三节  唐刘知几的实录思想     一、实录的撰述原则     二、实录的史料方法     三、实录的表述方法     四、史家修养   第四节  宋史学的求实与格物致知     一、郑樵史学认识的科学精神     二、朱熹的历史认识论   第五节  清章学诚的史学求真     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二、据事直书     三、无一言之或遗而或溢也     四、“慎心术”与“养心术”     五、史家素养     六、“辨心术”     七、史学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第二章  中西传统史学科学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整体历史观     一、从以史为鉴到“藏往识来”     二、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三、郑樵的“会通”     四、清考据史学的整体观   第二节  中西传统史学求真精神之迥异     一、中国传统史学的求真精神     二、希腊史学的求真观念与理性精神     三、历史事实的“真”、价值判断的“真”与历史理性的“真”   第三节  中西传统史学求真方法比较     一、中国传统史学的求真方法     二、希腊史学的求真方法   第四节  中西传统史学中的史籍体例比较 第三章  中西近代历史认识论所蕴涵的科学思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历史认识论的科学化历程     一、艰难世纪的“经世致用”史学     二、“西学东渐”科学意识的影响     三、实证主义史学的传人   第二节  西方实证主义史学的客观性方法     一、兰克客观主义史学     二、实证主义史学   第三节  梁启超中西融会的历史认识论     一、历史认识论     二、历史方法论 第四章  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性   第一节  20世纪史学发展的主要思潮     一、实证主义史学思潮     二、相对主义史学思潮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   第二节  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意义     一、历史认识的方法     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顾颉刚的历史认识论     一、“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理论     二、古史认识的方法   第四节  傅斯年“史学便是史料学”的科学性     一、“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基本内涵     二、“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史料”观     三、“史学便是史料学”的科学观   第五节  李大钊的历史科学思想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     二、历史学的科学性探索 第五章  当代西方史学认识论的科学性评价   第一节  现代西方史学主体认识论的思想方法     一、现代西方史学主体认识论的总体评价     二、凸显认知方法的主体性     三、张扬当代性的主体认识论     四、凸显相对性的主体论   第二节  历史解释理论的科学性     一、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     二、卡尔的双向交流说     三、伽达默尔现时意域与历史意域的融合     四、波普尔的历史认识方法下篇  历史认识的科学性阐释 第六章  历史认识的层次性   第一节  人类历史的复杂性     一、历史研究什么     二、历史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三、历史的内涵   第二节  历史研究对象的类别性与层次性     一、历史研究对象的类别性     二、历史研究的层次性 第七章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   第一节  考实性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阐释     二、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解释     三、历史事实客观性的实现途径   第二节  抽象性历史认识的真理性     一、抽象性历史认识的真理性     二、历史规律的可获得性   第三节  评价性历史认识的合理性    一、评价性历史认识    二、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普遍性与评价的科学合理性 第八章  历史认识过程的科学性   第一节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特征     一、主体介入的历史认识特征     二、主体性的认识特征   第二节  历史认识中的主体能动性与认识过程的科学性     一、历史认识中的主体能动性     二、历史认识过程的科学性   第三节  历史认识的客观真实性     一、历史的客观性     二、历史认识的客观真实性 第九章  历史认识结果的科学检验   第一节  史学研究在验证上的困境     一、史学证据验证的间接性     二、史学叙述整体的验证困境     三、历史理论的验证困境   第二节  “证实与证伪”是历史认识检验的基本方法     一、历史证据具有“证实与证伪”的二重作用     二、证伪检验的科学特征   第三节  历史认识结果的不同检验方法     一、单称判断历史认识的检验     二、日常话语式(日常概念)历史认识的检验     三、概念化历史认识的检验     四、规律性历史认识的检验     五、评价性历史认识的检验   第四节  历史认识的实践检验路径     一、考实性认识与实践检验     二、抽象性认识与实践检验     三、评价性认识与实践检验     四、史学的检验特征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认识中的实录思想就中国古代历史认识而言,强调历史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注重历史记载的客观与真实,以及注意认识过程的客观表述是其基本特征。正是这种注重历史记载的客观与真实,使中国古代史学较早就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也为中国史学独立于世界史学之林并常常领先于世界史学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国古代史学,从先秦史学的书法不隐、两汉史学的秉笔直书、唐代刘知几的史学评论,历经宋代郑樵和朱熹的历史认识论,直至清代的考据史学,可以大致描述为如实记载是基本要义、秉笔直书是治史态度、客观真实是不懈追求的发展历程。因此,把中国古代史学的科学思想界定在“实录”这一历史认识层面,以实录为主线考察中国古代史学的科学思想及其求真历程,可以基本概括中国古代史学的科学性。第一节 先秦史学“书法不隐”的客观性对于史学产生初期的先秦史学来说,史实是否真实,当是首要之责。其时的史学记载能否达到“真”,最基础的根基在于记载历史事实的条件是否具备。从史学产生的条件看,文字和历法是历史记载的两个重要条件,有了文字,才有记载历史的工具;有了历法,才能具体表达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这两个重要条件是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只是人们不太注意其对历史认识之“真”的作用。这两个重要条件在商代已经有了,于是,商之前夏的历史是不明确的,商才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后记

我从事历史认识论的学习和研究,得益于1986年西北大学彭树智教授在青岛市委党校时的启发,我的硕士导师山东大学刘明翰教授、张志宏教授的鼓励,移居德国的项观奇教授的指导。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陈启能研究员、于沛研究员、姜研究员给了我无限的帮助和关怀,华东师范大学张耕华教授、张文健教授给了我启迪和鼓励!当然,近几年来,厦门大学哲学系郭金彬教授的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的教诲和帮助,进一步提炼了本人的历史认识论思路,增加了历史认识的科学性探讨兴趣。所有这一切都为本书的最终完成奠定了基础!二十多年来,无论是为了学业,还是为了应付繁忙的工作,都得到了妻子林小洁的支持和帮助,她不仅默默地承担了家务,还尽可能地帮助做些审校工作,本书最后的文字审读,也是由她来完成的,对此我深表谢意!在繁复的工作中,对父母亲和弟弟妹妹的关心显然是不够的,有时是一年难得见上一面。2006年8月间,母亲的突然过世,更感为儿之未尽孝。本书即将付梓之际,那份辛酸与欣慰,不禁油然而生,百感交集。

编辑推荐

《历史认识的科学性》为“厦门大学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中的一本。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九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学认识中的实录思想,中西近代历史认识论所蕴涵的科学思想,当代西方史学认识论的科学性评价,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历史认识过程的科学性等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认识的科学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从历史认识论角度研究了中西史学,这是上篇的内容,而下篇则是纯理论对历史认识的科学性的阐释,当然会辅以史料加以论证说明。图书纸张质量不错,价格实惠。总之,如果对历史认识论感兴趣,或者就是研究这方面的,这本书是值得购买的。
  •   因为买错了,所以,没有怎么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