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的预警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庞皓,黎实,贾彦东 著  页数:210  

前言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金融安全的预警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的研究报告(基金批准号:05BJY098;结项证书号:20090337),也是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统计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的资助。这项研究报告是在课题负责人庞皓教授的主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和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历时三年,数易其稿而完成的。  就在本研究项目正在作结题准备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由于这场危机发生之突然、传播之快速、传播面之广泛、影响程度之深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纷纷质疑,为什么对金融危机及其预警已作了长期研究的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没有能够事前对这场金融危机作出有效的预测和预警呢?为什么那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这场金融危机也没有能够预先加以防备而束手无策呢?这一方面说明了金融危机预警的确还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世界难题,另一方面也更加突显出建立完备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是多么迫切的重要任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也是整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由于中国经济得到令世界瞩目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  从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看,近30年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出现爆发金融危机那样的严重问题。即使是这次席卷世界的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对中国的影响也要间接一些、滞后一些、轻微一些。然而,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对金融体系潜在的不安全性就可以掉以轻心。在当前国内金融体系和金融国际环境下,中国金融的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显出来。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金融安全症状监测和控制的新视角,设计了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分析,解决了直接对金融危机预警无法获得中国危机样本的难题,分别对金融体系中货币、银行、外债、金融市场等局部安全和金融整体安全的预警机制,综合运用马尔可夫体制转换模型、Logit离散选择模型、排序选择模型、并集合成法等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作了理论探索和实证性分析,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方式作了研究。    本书适合从事金融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实际工作的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金融安全与金融安全预警  1.1  高度重视对金融安全预警的研究  1.2  国内外对金融安全及预警的研究  1.3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章  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新思路——以症状监测和控制为视角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  2.1  对金融安全和金融危机内涵的再认识  2.2  症状监测和控制的基本思想  2.3  基于症状监测思想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EWS-SM  2.4  EWS-SM的特点与要求第3章  中国金融安全状态的数量描述——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国外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的比较  3.2  国内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研究的比较  3.3  中国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章  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  4.1  金融危机的诱因:基本面、预期还是传染?  4.2  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  4.3  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章  中国货币安全预警机制分析  5.1  基于Markov链的体制转换金融安全预警机制模型  5.2  货币安全预警机制的实证分析  5.3  货币安全预警机制的若干结论第6章  银行安全的预警机制分析  6.1  银行安全状态指标与影响因素变量的选择  6.2  银行安全状态指数  6.3  银行安全预警机制模型的探索  6.4  Logit模型的基本思想及与预警机制的关系  6.5  银行安全Logit预警模型的设定与估计  6.6  银行安全预警机制的若干结论第7章  外债安全的预警机制分析  7.1  外债安全状态指标与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  7.2  外债安全指数(DSIt)的构建  7.3  排序选择模型与外债安全状态识别  7.4  外债安全预警机制的若干结论第8章  金融市场安全预警机制分析  8.1  金融市场安全状态指标和影响因素  8.2  金融市场安全指数(MarkSIt)的构建  8.3  预警机制的初步分析  8.4  金融市场安全预警Markov-Switching模型的设定和估计  8.5  金融市场安全预警机制的若干结论  8.6  对金融局部安全预警机制研究的总结第9章  中国金融整体安全预警机制分析  9.1  局部安全状况的汇总  9.2  局部安全的传染效应分析  9.3  综合评判的概率模型  9.4  中国金融安全状态的总体评价和预警第10章  金融安全风险控制研究——协调的风险控制思路  10.1  金融安全风险的直接控制分析  10.2  金融安全风险的间接控制分析  10.3  协调一致的安全风险控制思路第11章  若干结论  11.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1.2  本研究的不足  11.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附录  附表1  银行安全状态指标数据  附表2  货币、银行、债务与市场安全状态指数数据  附表3  货币、银行、债务与市场安全概率数据  附表4  外债安全状态指标数据  附表5  货币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附表6  银行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附表7  外债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附表8  市场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附表9  不安全概率与综合概率  附表10  条件概率数据

章节摘录

  1)外债的规模  外债的总体规模主要包括外债总量、新增外债、外债还本付息总量以及偿债率等指标。偿债率是一种短期分析工具,它等于本年度内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创汇之比,反映了当年还本付息的负担。根据分母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还本付息总额与外汇储备总量之比、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外汇储备变化之比两个指标;债务率等于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创汇总量之比,该指标反映了短期偿债的能力。  2)外债的结构  外债的结构包括期限结构、品种结构等方面。流动性安全体现的是国家外债的期限结构特点,特别是短期外债的总量变化以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变化,在此我们首先选择了外债到期日阶梯以及短期外债相关比率等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参考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分析,也可以计算“外债到期日阶梯”指标来反映外债的流动性风险。外债到期日阶梯就是首先选择一个测定期间,将所有到期的应偿还的外债与利息支付总额归人不同的区间,然后再将该期间内能够利用的外汇储备进行汇总后进行判断。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率、短期外债与全部外债的比率两个短期外债的衡量指标也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流动性外债安全的状态变化。此外,外债的结构指标还包括了短期外债与长期外债的比率、不同类型之问外债总量的比率,如国外政府贷款、国际基金组织贷款以及国际商业贷款等不同种类之间的相互比率等。  3)清偿性安全  清偿性安全主要指国家偿付外债的能力。具体可以选择经常项目差额与GDP的比、负债率(外债总额与GDP的比)、对外债务率、经济发展速度与外债总量变化速度的关系等方面的指标。  4)投资者信心  投资者信心的变动主要是反映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变化,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外债偿付结构的变动。国际利率指标(如美国利率等)、本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国家信用风险的评定级别变化等都会对国外投资者信心产生影响。  5)货币错配  从存量角度看,货币错配是指资产负债表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即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越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融安全的预警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当当的送货速度超快,服务好,全5分
  •   挺好!值得一读的书
  •   还可以,有些新意~逻辑性挺好
  •   封面脏得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用湿纸巾擦了几次才勉强可以用手拿,不过还是黏糊糊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