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王建欣  页数:204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举措,而加强文学、音乐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则是其主要内容。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爱好与需求不尽相同,所以作者在编写本书时,特别注重教材的适用性,即以欣赏古今中外著名音乐作品为主线,授课教师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取舍。  本书的特点可归结为两点:一是从音乐本体入手,力求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表现手段,从而走出一味依赖“专家解释”而缺乏自我在听觉上的真切体验的误区;二是应使学生在愉快地阅读和聆听过程中掌握中国和西方的音乐名作,并从中领会作品所体现的深厚文化意蕴。同时,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本书配有多媒体光盘,其中“音乐欣赏入门”部分专门介绍了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包括对音乐构成诸要素如节奏、旋律等表现意义的解说和音响实例。光盘中还有大量图片以及书中涉及到的作品音响,这些资料以及灵活的互动式结构,可使课堂教学获得生动的效果,也为学生复习提供了方便。此外,光盘中还有乐器小辞典、体裁小辞典,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内容概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本书由音乐学院资深教授和长年从事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共同编写,注重实用,针对性强。本书对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音乐表演与欣赏等环节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人讲解,并配有大量的名曲实例和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内容。本书附有光盘,在强调互动性的同时,对音乐欣赏的技术性难题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欣赏音乐,提高素养,司时方便教师授课,活跃课堂教学。本书可供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学生使用,亦可供音乐爱好者参考。

书籍目录

序言上篇 中国音乐赏析 第一章 漫步中国音乐长廊  第一节 八音克谐   第二节 盛唐歌舞   第三节 小红低唱  第四节 花雅之争  第五节 西乐东渐   一、学堂乐歌   二、专业音乐教育   三、音乐与救亡图存   四、音乐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   五、“样板戏”的音乐成就   六、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发展 第二章 中国音乐的体裁与名作欣赏  第一节 “思无邪”——民歌   一、劳动号子   二、山歌    三、小调   第二节 “负鼓盲翁正做场”——曲艺   一、苏州弹词   二、京韵大鼓   三、单弦牌子曲  第三节 “血气为之动荡”——戏曲   一、昆曲    二、京剧   第四节 “洋洋乎盈耳”——器乐   一、琴   二、筝   三、琵琶    四、二胡    五、笛   六、笙   七、唢呐    八、江南丝竹   九、广东音乐上篇结语 下篇:西方音乐赏析 第三章 阿波罗的馈赠——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第一节 里拉与诗人——古希腊音乐  第二节 鼓号与武士——古罗马音乐  第三节 呼唤拯救——早期基督教音乐 第四章 十字架下的吟咏——中世纪音乐  第一节 虔敬的祈祷——基督教音乐的初建   一、格里高利圣咏    二、教会音乐理论    三、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  第二节 艺术的萌芽——多声音乐的形成和世俗音乐的发展   一、多声音乐的形成   二、世俗音乐的发展  第三节 “新艺术” 第五章 自然与爱的和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第一支大师队伍——英国、勃艮第、法-佛兰德乐派  第二节 清新的田园牧歌——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   一、意大利世俗声乐作品   二、法国及其他国家世俗声乐作品   三、16世纪的乐器和器乐  第三节 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 ——文艺复兴晚期的宗教音乐   一、宗教改革和新教音乐   二、反宗教改革和天主教音乐 第六章 激情与理性的建构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巴洛克音乐风格概述  第二节 帷幕升起——巴洛克歌剧及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一、歌剧的诞生   二、意大利歌剧   三、法、英、德国歌剧   四、其他大型声乐题材  第三节 键盘与丝弦的共鸣——巴洛克器乐   一、键盘乐   二、弦乐独奏曲、室内乐及大型器乐合奏  第四节 巴洛克艺术颠峰——巴赫和亨德尔   一、巴赫    二、亨德尔 第七章 理想主义的光辉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探索时代——前古典时期   一、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   二、器乐风格的转型和交响曲体裁的奠基  第二节 交响时代——古典主义盛期   一、交响乐之父——海顿   二、永恒的阳光——莫扎特   三、用痛苦换来欢乐——贝多芬 第八章 狄奥尼索斯的狂喜——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音乐的述说——标题音乐、综合艺术和纯音乐  第二节 人生的咏叹——歌剧艺术的发展与变革   一、意大利歌剧   二、法国歌剧   三、德国歌剧  第三节 纺车旁的心曲——歌曲与小型器乐曲   一、歌曲    二、器乐   第四节 绚烂的田野——民族乐派的兴起  第五节 告别——浪漫风格晚期以及对传统的背离 第九章 解放宣言——20世纪音乐  第一节 三大音乐流派   一、揭示人生的苦难——表现主义音乐   二、回归——新古典主义音乐   三、大地深处——民族主义音乐  第二节 赞美歌、爵士乐、建设之歌 ——英国、美国和前苏联音乐  第三节 音乐新概念——20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都发生了空前深刻的变化。尽管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是错路,但回过头来,看着这一串串稚嫩蹒跚的脚印,也会感觉出所取得的明显进步。  新中国成立初的十七年,中国音乐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战争转向和平建设,而且是在东西方对立的、半封闭的状况下进行的全面建设。战争年代,我国在较长时期内被分隔成“国统区”和“解放区”,有时还要分出一块为“沦陷区”,这两支有时是两支以上的音乐家队伍随着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胜利会师了。当时除了少数在台湾及港澳的音乐家们仍被隔绝在完全不同的政治条件下工作外,大多数中国的音乐家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新音乐文化的建设中。连年的兵火战乱,哪里都是千疮百孔。虽然百废待兴,但人们的精神面貌饱满向上,音乐文化方面的各项工作,均呈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气象。  1953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宣告成立,这是我国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主席为吕骥,副主席是马思聪、贺绿汀。作为群众性的专业团体,它团结了全国各民族音乐家(包括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词作家、音乐活动家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进行创造性劳动。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49年冬在天津、上海首先建立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初名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1952年经全国大专院校院系调整后,又相继在沈阳、成都、西安、广州、武汉等地分别建立了音乐学院(名称稍有出入),1964年在北京又成立了中国音乐学院。这些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与系科设置大致相同,一般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演唱、演奏(中外乐器)等,有的还设音乐学、指挥、歌剧等系科。当时为了使专业音乐教育走上正规化道路,基本上采取了借鉴苏联经验的方针,并有计划地聘请了一批苏联或东欧的有教学经验的音乐专家来华授课。同时,我国也向这些国家派出留学生。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音乐专门人才,也普遍提高了音乐院校的教学水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音乐欣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