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上册)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王桧林 编  页数:494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现代史,通常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关于中国现代史始于何时,国内外史学界意见很不一致,大体上有三种意见:(1)应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2)应始于1911年辛亥革命或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3)应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把1919-1949年的中国历史归入中国近代史。关于中国现代史应截止于何时,更是众说不一。主要有两种说法:(1)有的认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作为历史来研究,现在仅仅是开始,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积累过程,因此中国现代史写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可独立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有的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60年了,它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还长,客观上又非常需要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因此中国现代史应写到当今。所谓写到当今,有的说写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有的说写到1966年“文革”前,有的说写到1976年“文革”结束,有的说写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的说可以写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等。由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各高等院校历史系都把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我们沿袭了近几十年习惯用的名称。我们编写的这部中国现代史,分上下两册,上册是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史(上)(第3版)》系统阐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编者以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崩溃和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解放的历程为主要内容,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构建更趋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别于中共党史和革命史,成为中国通史的现代部分;注意吸收多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重大问题作了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第一节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一、袁世凯统治的垮台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社会力量的成长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四、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六三”以后的发展二、新文化运动的扩展和深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三、各派新思潮的竞起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节 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协同侵略”二、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府权力的更迭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迟滞一度兴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四、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宣传五、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各界群众运动的新发展六、孙中山继续奋斗和国共合作的酝酿第二章 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一1927年7月)第一节 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二、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三、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工作的开展五卅运动四、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及国家主义派的斗争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五、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初步形成六、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和中国政局第二节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一、北伐的胜利进军二、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一、奉系军阀在北方的统治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三、工农运动继续高涨和二期北伐武汉政府的转向四、革命的紧急形势和共产党的对策五、七一五“分共”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第一节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中国革命的低潮一、国民党各派系的争斗与合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二、“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三、国民党“训政”的开始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四、中国革命的低潮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的开始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二、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和苏维埃口号的提出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节 国民党军阀的混战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一、各派国民党军阀的争斗中原大战二、“国民会议”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三、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国民党对他们的破坏与镇压第四节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一、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二、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三、李立三“左”倾错误及其被纠正王明“左”倾错误的出现四、国民党军对红军“围剿”和红军反“围剿”作战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一、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掀起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二、王明“左”倾错误的发展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及其各项政策三、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一·二八事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四、伪“满洲国”的成立国联调查团的调查及其报告书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一、国民党独裁政权的强化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二、国民政府的土地法令关于农村问题和农民土地问题的各种主张三、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侵略扩张和国民政府的退让四、中间政派的抗日民主要求和抗日民主运动的持续发展第三节 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一、鄂豫皖和湘鄂西红军的转移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川陕苏区的开辟”二、苏区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各项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开始长征四、遵义会议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斗争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五、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第四节 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一、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和华北事变二、“八一宣言”的发表一二·九运动三、中共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四、共产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五、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斗争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第五节 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一、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对日政策的变化国共两党开始接触法币政策和国民政府统治地区经济的增长二、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对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两广事变绥远抗战和援绥运动四、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五、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中共苏区代表会议全国团结抗日局面基本形成第五章 抗日战争(1937年7月一1945年8月)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一、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全国抗日高潮的涌起二、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沦陷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的“南京大屠杀三、共产党的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四、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参政会的设立中间集团的抗战主张五、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沦陷区伪政权的建立六、抗战初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第二节 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一、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二、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三、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和国共摩擦的激化四、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阐发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五、汪伪政权的成立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六、皖南事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一、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二、敌伪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敌后军民的艰苦奋斗篇放区的政权建设、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正面战场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大后方经济由发展到衰落四、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之命运》的发表和中共对它的批判五、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日、争取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第四节 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日本太平洋战线的崩溃缅北滇西作战的胜利敌后战场转入局部反攻二、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的大溃败民主运动的新发展三、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四、雅尔塔会议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挣扎和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各党派的建国主张二、重庆谈判国民党挑动内战和解放区的自卫反击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三、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四、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和准备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准备自卫战争第二节 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二、“制宪国大”和“改组政府”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形成三、中间路线的宣传及破灭四、少数民族的政治斗争第三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政府的“戡乱总动员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二月会议三、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国统区民主运动的深刻演变四、解放军的战略决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五、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全面崩溃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四节 哲学科学文学一、哲学二、史学三、经济学四、社会学五、自然科学六、文学学习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经孙中山提名,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4人,其中有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戴季陶、林森、邹鲁、谭延闯、于右任等,以及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等。选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7人,其中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林伯渠、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等。41名中央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有共产党员10人。会后,孙中山主持召开一中全会,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廖仲恺、谭平山、戴季陶。确定各部部长,其中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伯渠,宣传部长戴季陶,工人部长廖忡恺。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改组后国民党组织很快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建立起来。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下,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黄埔,通称黄埔军校。1924年5月5日开学。孙中山自兼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国民党左派廖仲恺担任党代表。共产党人积极参加了办学工作。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于1924年11月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军校学习期限原定三年,后压缩为半年。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蒋介石则在军校中培植了他的一批亲信骨干。从1924年到1927年夏,共有毕业生五期7390多人。其中前四期4980余人毕业于广州,第五期3一个大队900余人毕业于武汉,另3个大队1480人于1927年8月毕业于南京。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上册(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史(上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像这种一版再版的书籍,折扣率要大一些!
  •   好书 ,专业 言简意赅。
  •   这本书挺好的,里面还有插图,便于理解
  •   东西很好 老板很负责任 很满意
  •   考研买的书,对于了解中国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还是有帮助的
  •   详细的历史经过,有关于军阀混战的具体的介绍
  •   很好很合适,值得购买
  •   书本的质量很不错,很喜欢。快递的服务态度也很好。
  •   认真阅读学习中 是我要的
  •   这书今天刚刚拿到,特别厚,有的一读了
  •   质量非常好,包装很好
  •   对考研很有帮助,但愿我能成功吧!
  •   非常好用,赞一个!!!
  •   还没有来得及看了!
  •   中国现代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