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 编  页数:506  

内容概要

  中国政治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政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性升华,它历经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始终没有中断,为人类政治发展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政治思想所包含的丰富政治经验、政治智慧、政治思维,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不仅是中华文明,而且是全人类政治文明宝库的重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吸收借鉴其中的积极成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从有了政治活动,就有了人类对政治活动的认识。政治思想是人们认识政治活动的思想成果。  我国政治思想历史悠久,在《周礼·地官·遂人》中已有“掌其政治禁令”之说。一般来讲,中国古代“政治”一词有时指治民,“政以治民”,有时也指对国家政事的治理,“政治然后民劝之”。

书籍目录

导论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四、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商代西周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二、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三、商代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四、商代西周时期文化发展状况 第二节 商代的祖先崇拜与王权观念 一、商代占卜活动及其政治意义 二、甲骨卜辞中的商代神灵观念 三、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观念 第三节 西周初期的“敬天保民”思想 一、商周王朝更替对西周政治思想的影响 二、周公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 小结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王室衰微与社会秩序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 三、思想的活跃与私人办学风气的兴起 第二节 孔子的仁、礼学说与德治主张 一、“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二、“仁”与修身 三、“礼”与德政教化 第三节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一、老子的“道”论 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小结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兼并战争与统一的历史趋势 二、列国变法 三、郡县制的实施 四、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第二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性善”论 二、“王道”论 三、君权天授论 四、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第三节 荀子以性恶论为前提的礼治思想 一、“性恶”论 二、礼治与恢复三代之治 三、尚贤使能与富国富民 第四节 墨子以兼爱、尚贤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兼爱与非攻 二、尚贤主张 三、尚同主张 第五节 庄子以返朴归真为主旨的政治思想 一、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 二、社会批判精神 三、君道无为的思想主张 第六节 商鞅的法治思想 一、人性好利论 二、“利出一孔”与奖励耕战 三、法治主张 第七节 韩非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思想 一、历史观与人性论 二、君主至上的观念 三、法、术、势兼用的主张 小结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社会经济状况 二、政治状况 三、文化状况 第二节 秦始皇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 一、君权至上的统治思想 二、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 三、严刑峻法的法治思想 第三节 李斯极端专制的政治思想 一、文化专制思想 二、“督责之术”与帝王专权思想 第四节 陆贾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 一、以仁义为本的治国主张 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三、“统物通变”的政治调节思想 第五节 贾谊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 一、总结秦朝速亡教训 二、民本思想与“倡四维”、兴教化的主张 三、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节《淮南子》中的黄老政治思想 一、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制度调节主张 三、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 第七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一、天的权威与人副天数 二、“君权天授”与“天谴”说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四、重在调节的政治哲学理念 五、天人合一论的历史影响 第八节 王符民本德化的政治思想 一、民本德治思想 二、法治主张 三、明君论 四、选用贤才主张 小结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社会经济状况 二、政治状况 三、文化状况 第二节 曹操的法治和“唯才是举”政治思想 一、倡导法治 二、“唯才是举”的人才观 第三节 诸葛亮德刑并用的政治思想 一、“兴复汉室”与德刑并用的政治主张 二、尚贤、任贤的人才思想 第四节 玄学家的政治思想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二、嵇康、阮籍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三、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 第五节 鲍敬言的“无君”思想 一、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 二、平等观与“无君”理想 小结 ……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二章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四章 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 结语 阅读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商代后期的甲骨文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的文字之一,西周时期的文字系统在继承商代文字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从出土的西周铜器上的铭文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更加丰富而准确,已经成为人们思想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原始的神灵观念在商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甲骨卜辞记载的商王室卜问对象,有帝、风神、雨神、雷神以及山川诸神,这表明商代后期人们的观念中,各种自然现象都被认为是神意的体现。另外,从甲骨卜辞也可以看出,商代后期人们所崇拜的神灵中,“帝”具有最高地位,主宰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已经成为人们观念中的至上神。在“帝”等神灵之外,商人的卜问对象还包括商王自己的祖先,即先公先王,这说明商代人实际上也将自己的祖先当作神灵对待。到西周初,人们很少使用“帝”的概念,而更多使用“天”的概念。总之,事鬼敬神是商周时期较为普遍的现象。 神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群体生活的需要。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权力以后,人们总是需要为权力寻求一个合法性根据,从而说明权威统治的正当性。在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认识能力相对低下时,人们无法通过理性认识和实践来解决现实问题,往往向神灵寻求答案。上古时代的神灵崇拜,体现了当时人们面对自然和社会时的无力和无奈。 商代、西周时期,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们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于计算土地面积和产量的需要,人们形成了诸如方田、勾股等初步的数学知识,青铜器铸造等手工业劳动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也在日益丰富发展。这为政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政治思想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指导,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广泛听取了高校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一本以中国政治思想史为研究线索的历史学习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