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化景致

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作者:兴膳宏  页数:315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们这套丛书,没有选择像斯波六郎所著《文选李善注所引尚书考证》,或者太田次郎所著《以旧抄本为中心的白氏文集本文的研究》那样大部头的专著,它们学术价值很高而读者面很窄。这些书很重要,等条件具备,也应该译介过来。我们先要做的,是希望读者能认识一批比校好接近的客人,也就是一批学者为非中国学专知识分子写的书。     我们选择的书目,除了几部新人新著外,都是“大学”写的“小书”。或侧重其保留中国文献资料的价值,或侧重对中国本土研究的补阙,或侧重于对中日关系研究的历史作用,或侧重于其在日本学界的影响。取其一点,不必求全,积少成多,不拘一格,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通过这套丛书,读者便可陆续与那些久闻其名而未见其文的好友见面,共享日本中国学之景观。

作者简介

兴膳宏,日本著名汉学家。1936年生于日本福冈市。196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曾任爱知教育大学、名古屋大学副教授,1982年任京都大学文学教授。2000年从京都大学退休。2001年任京都国立博物馆长。著有《中国的文学理论》、《文心雕龙译注》、

书籍目录

第一编  中国古典文化的风景  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中国人的幸福观  诸葛亮与曹操——由《三国志》所想到的  《七步诗》为什么是七步呢?  所谓“六朝时代”  李白与月  漉我新熟酒——酿酒自乐诗赏析  中国古代的诗人与他们的饮食生活  诗人与“食”——嗜食好饮的白乐天  菅原道真与白居易  双重矛盾说——读弗朗索瓦·朱利安《无味的礼赞》  汉诗人北条霞亭  森鸥外的汉诗  词语与理论  空海与《文镜秘府论》  夏目漱石与中国  《静夜思》种种  日中秀句考  冥界的星座——关于古代中国人的坟墓现象研究第二编  研究中国文化的先贤们  那一刻——我想起了吉川幸次郎先生  吉川幸次郎先生其人及其学问  关于吉川幸次郎先生《杜甫私注》之我见  小川环树先生其人  性格内向的先生——小川环树  小川环树先生之韵   从有关敦煌资料所想到的一些逸事——记小岛祐马先生  小岛宪之《汉语逍遥》的世界  铃木修次先生与我  人矢义高先生之残留印象  福永光司先生的故事   向日野龙夫先生的致敬  视天茫茫——悼高桥和巳先生  豹轩——铃木虎雄  滑稽故事与唠叨念佛——一海知义先生前追悼戏文第三编  异城之眼——中国文化札记

章节摘录

书摘《庄子》的幸福观,一言以蔽之,是儒家体系所认为的简单的、世俗的幸福。例如《天地篇》出场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儒家的圣人尧;另一个是封人,是守卫国家边界的下级士兵,即防人。圣人尧与一个无名的防人所讨论的都是价值转换的话题,这似乎有讽刺的意味包含于其中。防人首先对尧说“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而尧却对此不予接受。尧的理由是:“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寿则多辱”这句话在《徒然草》中也曾出现过。尧认为这些“非所以养德也”。这里所说的“德”,与儒家的思想颇有不同,“不惧、无事、不辱”的状态,大概便是《庄子》所说的“德”了。    在这里,尧否定了世俗的寿、富、多男子的幸福观,而防人却进一步说:“单纯的否定并不重要。有效的方法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而是与自然合为一体。”简言之,无为就是一种幸福。由无为而超越人类一般的小智,进而委身于自然,于是便开始人生的充实生活了。    再如,《至乐》篇中有“至乐无乐”的故事。所谓“至乐”虽然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幸福,但它毕竟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快乐。“至誉”作为一种最高的荣誉,可以说实际上达到了超越世俗荣誉的“无誉”的境地。有关生命之类的问题,《庄子》与儒家的思想多有不同,他认为人虽保持肉体的形态,但在形态产生之前便已有了精神。本来精神是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直到最后才产生,没有形态,也就没有人的生命了。所谓死,则又属于回到原来的归宿了。有形虽有生命,但最后都是要回到以前无形无气的状态的。    也就是说,生命属于自然的潮流,是类似于四季循环的自然的潮流。而死亡,无论怎样来说都是令人悲哀的,说它是遵循自然潮流的变化也不能算作过分。“生者,假借也”,是把人生看作大道的一时寄托。再如,“生者,尘垢也”,是把生命看作一种微小的东西而已。由生到死的变化,正如四季的变化一样,是遵循自然潮流的。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变革,人们的幸福观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在中国,似乎没有根本的改变。三千年的历史一以贯之,形成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这其中也正如上面所述,作为与之对应的内容,也包含了庄子的思想。归根结底,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大多数老百姓把“五福”作为自己幸福的象征还是有所不同的。    就时间的角度而言,作为儒家传统的世界观,在古代就已描绘  出一个灿烂的世界。在昔日尧、舜等杰出帝王中,理想的世界便已  形成于他们的思想中了。只是到了后来,有些人的思想逐渐变得  坏起来。思想变坏之后,昔日杰出帝王的理想时代模式便被颠覆  了。这也是儒家基本的世界观,但并不是终结的观点。逐渐变坏,  然后使世界为之毁灭,这也不是儒家的思想。    再到后来,印度的佛教在中国产生了影响,于是又产生了一些研究善恶行为的人。在遥远的未来,现实世界将被大火化为灰烬,然后便形成再生的概念。道教的一些观点也是由此而来,道教认为世界最终将被大火烧为灰烬,然后从中再产生一个新的世界。佛、道二教虽然始终充满辩论争吵,但其中也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中国的宗教。P23-24

编辑推荐

日本人,至少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揭开了研读中国典籍的历史,日本人审视中国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身。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从广义上讲,日本人研究中国,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其间也产生了众多研究中国的大学文家和名文名著。本书用异域之眼,对中国历史文化上的“风景”一一作了剖析,同时也对研究中国文化的日本先驱作了缅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典文化景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來希望讀福永光司《老子》的中譯本,但是怎么都買不到。髮現這本書中介紹了一些著名的漢學家,其中也包擴他,所以姑且讀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