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琐话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张中行  页数:227  
Tag标签:无  

前言

  序(吕冀平) 中行先生是我敬仰的前辈。交往三十年,每相聚,上天下地,无所不谈,自以为相知不可谓泛泛。然而直到读了《负暄琐话》之后,我才仿佛看到了他的更深的一面。他博极群书,中土之外兼及西方,尤其在哲学方面,青年时期曾下大力气做过深入的探索;兴趣广泛,兴趣凡金石书画、文物骨董等等,都有过非同一般的钻研;他身历几个时代,备尝生途的艰辛。因此听他评说世事,谈论古今,臧否人物,总是使我开眼界,受启迪,深深地叹服。不过,由于他出语冷峻,难得流露感情,我又一直觉得他只是在客观地,甚至是漠然地剖析这个大千世界,而从不为这个世界所动。他似乎是一个超然的观察家,一个宁静的学者。三十多年当中,他除了与工作(严格说来这工作并非他真正的专业)相联系的著述之外,没有写过他应该写的东西。我常常想,这可能就同他的“漠然”有关吧?现在,《琐话》纠正了我这个想法。记得刘知几说过,知人论世要具备三个条件:才、学、识。这可以算是至理名言。其实不光是搞史,做任何学问都不能缺少这些条件。但是《琐话》的出现使我感到还应该再加上一个,那就是“情”—对人间的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情是一种动力。没有这种动力,即使是卓荦超群之士,他的才、学、识也将蒙上灰尘。看来中行先生并未忘情,他被这动力推着,在古稀之年还孜孜矻矻手不停书,面对人间说他真正想说的话。  “琐话”六十余则,以谈人物为主。人物中有赫赫的学界名流,也有虽非名流却颇可一述的奇士。相同的是,他们全都可入现代的《世说新语》。  通篇思想之淳厚,文字之精美,不需要我来赞一辞。这里只想说一点,就是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沉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样地冲淡隽永。我们常常能够从这冲淡隽永中咀嚼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大概是对那些已成广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感伤,也是对未来的人,未来的事虔诚而殷切的期待。中行先生说他的《琐话》是当作诗和史来写的,这种苦味也许就是最好的说明。  三十多年来,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单颜色的,而且是剑拔弩张的文章实在太多了。近几年大有好转,但是平心而论,朴实清淡,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咀嚼,并从中获得价值观念上的教益和艺术欣赏上的享受的文章,毕竟还嫌太少。我们相信,《琐话》将会使读者得到这两方面的满足。  承中行先生惠寄原稿,使我有幸先睹为快。先生并嘱为序,我不揣谫陋,谨述感受如上。  1985年8月10日

内容概要

  《负暄琐话》是一本随笔性质的书。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幽默中含有泪水。

作者简介

张中行,上学时期名璇,后以字罕用,改今名。1909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曾教中学、大学,任编辑。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推为杂家。较为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人生哲学。勤于写作。自云亦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必以真面目对人。著述早期偏于语文方面,出版者有《文言文选读》、《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等。其后出版者有《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负暄琐话》、《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等。将刊印者有《谈文论语集》、《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等。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辑审。

书籍目录

序一 小引二 章太炎三 黄晦闻四 马幼渔五 马一浮六 邓之诚七 林宰平八 熊十力九 马叙伦一O 胡博士一一 苦雨斋一二一二 刘半农一三 刘叔雅一四 朱自清一五 温源宁一六 杨丙辰一七 肆羡秀一八 周叔迦一九 魏建功二O 废名二一 孙以悌二二 叶恭绰二三 张伯驹二四 红楼点滴一二五 红楼点滴二二六 红楼点滴三二七 红楼点滴四二八 红楼点滴五二九 沙滩的住三O 沙滩的吃三一 归懋仪三二 张伦英三三 三蘋香三四 玉并女史三五 庆珍三六 王门汲碎三七 刘舅爷三八 张效彬三九 邓念观四O 魏善忱四一 金禹民四二 刘佛谛四三 银闸人物……

编辑推荐

  《负暄琐话》出版以后,国内外报刊如《读书》、《博览群书》、《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今晚报》、《青年报》,香港《大公报》、《东方文化》等,曾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认为作者有卓识和深情,以行云流水、冲淡自然之笔写今世之《世说新语》,描画“逝者如斯”而寓悲悯人之怀,惜古怜今之趣,书格之奇,文笔之高,为近年所罕见。书早已售罄,现重印,除改正误字外,并增周汝昌先生长跋一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负暄琐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9条)

 
 

  •   张中行先生1909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2006年去世。是一代著名学者,散文大家,与季羡林、金克木三人并称“未名湖畔三雅士”。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作品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顺生论》、《文言常识》等行于世。
    读先生的文字,正如红学大家周汝昌评价的那般,‘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你从他的文笔看得出,像他论砚一样,那是外有柔美,内有刚德。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你从他的文笔看得出,像他论砚一样,那是外有柔美,内有刚德。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

    张老出版的作品有
    1.《文言津逮》福建教育出版社   
    2.《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   
    3.《佛教与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4.《负暄琐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5.《文言与白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6.《负暄续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7.《禅外说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8.《诗词读写丛话》人民教育出版社   
    9.《顺生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负暄三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1.《横议集》经济管理出版社   
    12.《月旦集》经济管理出版社   
    13.《流年碎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4.《散简集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5.《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群言出版社   
    16.《说八股》(与启功、金克木合著)中华书局
  •   《负暄琐话》是由以人物为索引的短章组成的,有点像笔记,并不属于激扬宏大的叙事,而是呈现出一种深沉含蓄的风格,让人宁静。书内记下了北京的点点滴滴,记录的多是老北大的老先生们,充满其间的是文化内涵、文化之美。书里写作者看到朱自清的儿子,个子比朱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而恳挚。当时张中行老伴也在旁边,事后说:“一看就是个书呆子。”张中行说:“能够看到朱先生的流风馀韵,我很高兴。”书里还写周作人于细节处一丝不苟,书籍放得整整齐齐,用纸包书付邮,必定有棱有角,整整齐齐,朋友送个印章,也要自己粘个小盒子,放在里面。而最终给周的评语是“大事糊涂”,指的当是民族气节。张中行的大喜大悲和伤逝之情都化作了笔下的“善言”,于含蓄蕴藉之中让人觉得作者笔下的人和事是如此的亲切。启功曾认为,《负暄琐话》虽然谈的是日常琐事,但那些“不傻装糊涂”的文字却“处处是极高的禅理”。
  •   读《负暄琐话》,随张中行先生忆念故旧,其中有章太炎、朱自清、刘半农等知名学者、文人,也有不少德才双罄的文化人、老前辈,篇幅短小精悍却达意传情形神毕现,每篇读罢皆有动情处,掩卷难释怀。

    感怀老学者治学之专心乃至情痴,文人间的君子之交,为人之淡泊明志,读负暄,是少有的手不释卷,念怀于坐卧之间,魂游于民国初年,好书!正如紫藤先生说的:“不忍读完”。

    喟叹斯人之治学精神、情致之真挚、品格之高洁,求索之孜孜、待友之切切,足堪垂范!他以独特的表述风格、简练雅致的文字,让你看到这些老夫子在“人物简介”中难得一见的真性情,他写马幼渔先生的忠恕待人、爱国之情近于有宗教之情笃;写林宰平的谦逊、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彰显躬行比饱学更为可贵,从中不难得见张中行先生品格之高洁、待友之真切。反观当下一些所谓名人,以张扬跋扈体现所谓才华,以为气粗方可见“才气”,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反差之大,让人感叹,难道时尚、创新是对优良传统之摈弃吗?此时,对老一辈学者、大家们更是崇敬有加、更是念怀。

    他写章太炎先生的开篇:“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末段“ 此后没有几年,太炎先生逝世了(1936)。他没有看见‘七七’事变,更没有看见强敌的失败,应该说是怀着愤激和忧虑离开人间了。”及至描述他后来看章太炎先生手迹的心情种种,无不让人感念老前辈之间的真挚情感所系,无不为之动情。

    所谓“负暄琐话”,晒太阳时的闲话。用轻松淡雅的笔调,写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意在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张中行先生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读来感觉到轻松之余有严肃、幽默之中有泪水。其情切切足以动人。书中提到的人事,是我景仰已久的祖父祖母辈甚至更久远的人,有点遥远,但读来可亲可敬。

    从张中行为文、为人,让我看到一个可亲可敬的躬行、博学者,见得博学背后的勤耕耘、苦作舟,看他的负暄琐话等系列书,可传、可感、可念的皆是淡功名、勤治学、诚待人的人和事。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歆慕张老先生博学、有才情、真挚,更值得推崇的是躬行的品质,凡有所知所信必能行,我辈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品好茶、读好书,美妙的享受。更妙的是,开卷有益,得晤可敬可爱之人。
  •   《负暄琐话》以千字文体论事叙人,其中论事多为风俗人情,记载了老北京和清、民、共和的演变沿袭;叙人则既有章太炎、胡适之辈大家,也有刘舅爷、大祖母辈至亲。师长同窗音型相貌娓娓道来,淡定从容,意中深味。对家眷亲友的婉婉阐述,也是至深至真的情意。吕冀平在作序时,说到张老的“有爱”,我很赞同这一点,大爱之人,才有容天下之大情。由于都是千字小品,因而只能从其中对近代名宿们窥其一斑,以前也读过一些太炎先生、胡博士(不妨一学,呵呵)的书,今天再看张老评点,与相异处窦疑,与相同处一笑,乐在其中。琐话,写的也就自然是些琐碎的小事,有点“官方野史”的味道。但琐事往往显真性情,慢慢读起来,体会到张老的那份心境从容,至博通融。负暄琐话写的不是人不是事,是心境。
  •   《负暄琐话》在上世纪末曾风行一时,作者仿佛一个出土文物,让许许多多读者惊叹不已。不识张老经历,自然不知此公的才学之深之高。读了《负暄琐话》,你就得佩服,一生的积累,偶尔喷发,便一鸣惊人。作者谈论那些风云一时的大人物,举重若轻,信笔成趣,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可亲可敬。写人物,写历史,处处见真知,事事有灼见,这些随笔可不是一般人玩得出来的。小说可以编,而随笔编不得,读《负暄琐话》,无论是当历史看,还是当文学看,所得都是货真价实的“干货”,受益匪浅。
  •   文学大家是越来越少了,值得看的是书也很难找.这本负暄琐话听说已久,不日前得到,一口气读完,端得是好书!言简意赅,点石成金.三言两语形容,栩栩如生而立.在现在铺天盖地的快餐文化中,还能看到如此的经典,着实让人感到高兴.
  •   负暄琐话、续话、三话,相继而出,本人一同入手,三册实如一册。先生文字如行云流水,读之,更觉前辈学人逸志
  •   负暄三话传递着一种精神,让人感同身受又高山仰止。看起来的喁喁细语,却蕴含着种种高洁之灵魂,深情之还念,平和之怀想。希望出版社多出这样的好书。
  •   看过张老的书,再看现代的书,总觉得在文笔上已经俨然距离远矣。张老那一代人的文字功力现在恐怕再难以重现。文是白话写成,但是文字的意蕴却恍若文言,用“冲淡隽永”形容恰如其分。写人写事直率而收放有度,评论功过直率而不失尊重。这自然和张老本人的修养,学识密不可分。在生命的暮年回忆往事,张老对人事的感慨也尽皆融进了书中的文字。书本身写北大,北京的旧人旧物,作为生活在北京的现代人,读起来感受着历史的沉积,物事的变迁,不免也有许多感慨吧
  •   一起买了续话与琐话,中华书局的书还是让人有种偏爱
  •   张中行先生的文字读起来很舒服,不矫情!可以学到怎样写散文!
  •   他提到的那些位先生,多数也不知道。想买本禅外说禅,也没了。
  •   开始对此书只是对张中行老人的慕名,但读后确实是大家之作。中国学术名家的品格、才学、生活等历历在目,看似平淡的叙述蕴涵了人生的哲理,静夜沏一杯热茶,台灯下静静品味,受益非浅。
  •   张中行笔下的名人名迹的点点滴滴。
  •   喜欢张中行先生文风,于朴淡中见禅理,于平实中透深情。遗憾的是,如若每篇后面能标注写作日期,便更能帮助读者了解其中的一些人物背景(如玉并女史一文),是为一个小小的缺憾
  •   看似随意,其实深厚,写出这样文字的人值得尊敬
  •   张中行先生的书中充满了回味人生的人情的味道.很怀念!
  •   张中行先生不愧为文坛老旋风,果然名不虚传!好书!
  •   张中行老先生用他特有的质朴又纯真的心灵践行智者的注释。他高深,但不卖弄;他丰盈,但不浮华;他睿智,但不聪明。有太多的事情,他用他一贯的洒脱,留给我们最完美的背影。
  •   张中行,著名作家杨沫的前夫,红色经典《青春之歌》中余永泽的原型。从一个小资的文艺青年,成为今天的文化大家,以97岁的高龄离开这个世界,走完了他淡定的一生。我是这样看他的:心态决定了一切。
  •   张先生的文笔冲淡而流畅,从中既可了解一些学人的事迹与品格,也可以从一些小人小事身上收获关于人生的思考,当然从中也能感受张先生本人的品行与才学。
  •   张老的书,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小故事,小道理,窥探大人生;清新淡雅的文字,让人远离现实生活的喧嚣,如入一方净土。
  •   这套书共有三本,本人已经买了两本。书拿到手里很轻,翻起来手感特好,文章更不用说了,大家公认是经典。可惜字体有点小,读起来费劲。
  •   她说:现在的新书没有多少可以这样细细品读的了
  •   张先生的文章独步文坛,堪称大家,当今作文不能望其颈背。
  •   张先生学问很大,著作不多。这些散文中即见其功力,虽是小文,然非大学问者不能为也。
  •   期待已久,欣赏老一代人的平和心态,对人对物,很好
  •   经典的人生和经典的书。不错
  •   书很好,刚读一点。
  •   很不错,那个年代的文字不像现在这种快餐式的文字,不堪入读。
  •   内容好,装帧精致!值得一读,值得一购~
  •   与其他两本一样,好书,读起来轻松有趣,当然有时也有沉重感。
  •   张老先生文笔流畅、平实,作品知识丰富,读来如沐春风啊!
  •   很生活的笔调,读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   平淡之中有韵味,有感情。语言幽默,回味无穷。
  •   很好看的一本书,现代版的世说新语。张先生妙语如珠
  •   挺不错的随笔,封面设计内容很好。
  •   很喜欢这本书,质量挺好,书也很有意思。
  •   经典品牌 经典品质
  •   好家伙,好文字
  •   比较喜欢作者的文采
  •   21号凌晨三点多在当当网下的单。书三十号才到手。一如张老的文字———始于牵挂,终于平缓。这力道,浑厚。
    过去心不可得。不由分说,2012已至。
  •   看完了对旧学很是着迷,心静而阅!
  •   很喜欢张老的文章 平淡中的绚丽
  •   超出我的想象,很喜欢
  •   有道路
  •   初看波澜不惊,细读心潮涌动。
  •   版本不错,书本身的内容更好。
    一定得抽出时间认真拜读
  •   经典,慢慢品鉴
  •   无论装帧还是印刷都很好,字体大小适中,纸张很轻,整本书拿在手里很久都不会感觉累。
  •   重回北大
  •   记忆里的人和事,可当名人轶事阅读,叙述的节奏棒极了,大家风范!
  •   经历这东西总耐人寻味,文字后面的内容有点意思。
  •   就是开本大了些,散文不需要捧着看嘛
  •   买回来发现不是2006年印的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收藏.书的印刷也很不错
  •   老先生的书珍藏了好多本。好书!
  •   当代《世说新语》。很好的书。
  •   前几天收到的书,封皮侧面有破损,不满中……
  •   的确有《世说新语》的魏晋风韵
  •   张先生的书通俗,我喜欢,非常好啊
  •   喜欢这些散淡的文字!
  •   很可以~
  •   琐话、续话、三话封面颜色不一样。
  •   之前买过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也是写的人物,半文半白的文字,写得诙谐有趣,非常喜欢。
  •   张中行的文字很有魏晋风流的韵味,把民国时期的旧文人的一举一动如梦般的描述出来。
  •   值得一读。就是价格偏高。
  •   以前对张先生非常崇拜,也买过不少他的书。但感觉张先生对人物描写,似乎总没有说透,像是怕伤害对方.
  •   文章好看,但字太小
  •   适合打发时间,打发时间之余也许有的人会有精神收获平和的书谦虚的作者
  •   对一那些了解的人是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不了解的人,仍然不了解
  •   有思想深度,内容也很有趣,读之不厌,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张氏作品代表作!
  •   内容简单一点,但是大人物力求简约而已
  •   书的内容、质量都不错。当代的世说新语。
  •   还没看呢,应该是不错的
  •   比较喜欢这一类的书。
  •   偶尔看看,挺好的
  •   名人趣事,那个年代,那些人物……无限欣羡
  •   会在酷暑中让你感觉到清凉和宁静
  •   淡语而有味,确有世说的味道。要抗议中华书局,字数少而装得厚厚的,卖的书真是不便宜。可惜黑龙江版的现在找不到了。。。
  •   喜欢这种温和又不失诙谐的文字
  •   文字淡雅,虽然没有其师周作人的文章耐读,但在当今,就不错了!
  •   这本书总体感觉还是不错,后来看他的故园人影就觉得一般,有些看不下去了,而且有些部分与其它的书中有重复的内容。
  •   一直想买一本张中行的负暄琐话,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不过怎么过了2个小时订单审核还没有通过啊。当当网现在的效率有所下降啊。
  •   张中行先生的文章写得好,可这本书字太小,印刷一般,价格不菲,建议书友慎重。
  •   还真是比较琐碎的文章记得有一次出版届的一位前辈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说就是这本,前辈说了句,很久之前的书了。意思是我没有关注最新的畅销书,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不愿冲在最前面,看看老一辈知识分子写的回忆录,便会感慨,现在的知道分子比知识分子多。浮躁的繁盛下,安静地读早些时候的往事,有所得。
  •   因为是张中行,所以买了。因为是张中行,所以失望。
    这本书无非是对民国人的回忆,不出这个范畴,很笼统,虽然文笔不错,但是很多人物描写很模糊,提不起兴趣。
  •   交往少,自然没动感情;没动感情,自然写得平淡。如果写杨沫就不一样了,哪怕就是骂她(当然以先生的涵养是不会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   内容没的说
    装订很不好,还没看就开胶啦
  •   挺好读的。但是没有以前听说的传说中的那么好。可能我不是很喜欢这种语言和叙事风格吧。书的质量还行,呵呵。本来就做得简单嘛.
  •   太差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捧这套书。语言无味,故作高深,一点意思都没有,应该把这套书拉下神坛。
  •   张先生吾师也
  •   不错,准备留给孩子看。
  •   往昔故人,闲散佳品
  •   还没看,据说这本是一系列里最好的,就买了
  •   这套书三本都不错的。
  •   负喧索话
  •   买得真后悔呀
  •   张中行老先生的书,看着很舒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