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177  字数:30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工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共计402本,一亿多字,该项目自1958年启动至1991年基本完成,历时30多年,涉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个编写组,1760多人参与,分别由全国30多家出版社出版。纵观历史,像这样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丛书在中国前所未有;横看世界,像这样由政府部门组织为国內各少数民族著书立说实属罕见。

内容概要

本集共收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8篇。其中《莲山县乌帕乡乌帕寨社会历史调查》1篇系1957年调查整理,《德宏州景颇族三个点的调查总结》等7篇系1958年调查整理。    这些调查资料,过去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调查组、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民族研究室作为内部资料刊印过。这次编辑出版,基本上保持原调查整理稿的本来面目,仅删去一些同科学研究无关的资料,订正一些明显的错误,对一些资料的行文作了必要的润色。    负责本集资料编辑的是朱家桢,龚荫协助做了一些工作。由于编者水平不高,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莲山县乌帕乡乌帕寨社会历史调查  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  三、政治情况  四、家族婚姻  五、宗教  六、风俗习惯及道德观念德宏州景颇族三个点的调查总结  一、概述  二、生产方式  三、生产方式历史发展的简述  四、上层建筑诸方面  五、小结陇川县弄弄乡峨穹寨社会历史调查  一、概况  二、生产方式  三、政治制度  四、历史线索陇川县邦外寨社会历史调查  一、历史、政治情况  二、社会经济情况陇川县景颇族社会性质调查  一、概况  二、社会生产方式  三、政治制度  四、历史追溯瑞丽县勐典寨社会历史调查    一、生产方式  二、生产方式的历史演变  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盈江县大幕文乡碘汤寨(宝石岭岗)景颇族(茶山支)社会历史调查  一、社会生产方式  二、政治制度  三、家族婚姻  四、宗教信仰梁河县芒东区邦歪寨社会历史调查  一、概况  二、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历史演变  三、政治制度、习惯法、拉事及战争  四、宗教信仰及家族婚姻附录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乌帕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莲山县勐典文化站乌帕乡的一个寨子,是整个支丹山18个景颇族寨子中比较大的一个寨子。该地离国界仅约50里,与缅甸昔马、密支那以至江心坡一带的景颇族毗连(缅北山区大部是景颇族聚居),他们之间互有亲戚来往。支丹山外围勐典、勐弄、松园及昔马等均为汉族聚居,也有部分景颇族杂居,与这里只隔一天路程。过去汉人也多有来这里做买卖的,对景颇族社会发展有一定影响。离过去盏达土司所在地莲花山(后迁至小平原)约有12里,大部是山路。过去盏达土司对这里的统治较弱,因而这里的景颇族与傣族土司间的关系不密切。  这里的人民主要是耕种山地,以旱谷、大烟等为主。可开的水田虽也不少,但由于耕作技术的限制及山地兽灾多种原因,水田种植还不多。除水田、旱地、大烟地外,尚种植苦菜、红米、包谷、苏子、豆类及其他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很少种植,只有野生的茶树较多(估计可能是过去的崩龙族所种),长得也较好,是今后经济作物中比较容易发展的一种。其他山果竹林不少。由于大批开种旱地,森林已砍伐殆尽,只有寨边路旁、坟地尚有一些大树。  大烟的种植,使交换有了一些发展,大多是以大烟换取家庭生活必需品。手工业很不发达,编织的竹篓主要是自用,很少出卖。几个铁匠也只间或做些农具修理,他们的生活主要靠农业。因此,这里的经济主要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个寨子的建立有一百七八十年历史。以沙文甫曾祖时建有的一座石坟计算。该坟上刻咸丰四年(1854年),距今103年。据说此坟是在未死前造的,但估计也不会在死前过早建坟,而沙家是在沙文甫高祖时迁来的,这样推算起来大约有一百七八十年了。据说沙家连最小一代已有7代,岳家连最小一代已有8代,每代平均以25年计,也大体相当。  建寨初,由李、岳2姓从缅甸昔马迁来,迁来前据说先有佤族住过(遗址不多),继有崩龙族住过(有遗迹),以后又有傈僳族及汉族来住。他们来时,这里有40多户傈僳族,因他们见傈僳族有丢荒的包谷地,故取名乌帕。来后若干年尚无山官,他们怕无官会受其他民族欺侮,于是又去缅甸昔马王地方请排家山官来。排家山官又带了沙姓董萨一起来,这就构成本寨四大姓,而其中以沙姓为最多。全寨计有33户,李姓13户,岳姓14户,排姓最少,只有3户(是过去山官家的奴隶)。全寨共有63户352人,其中男152人、女200人,都是景颇族,只有三四户娶载瓦姑娘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