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全三册)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李泽厚  页数:1237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加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套装共3册)》共计3本其中:《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错综演变的基本线索,论述了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20世纪新文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辨析了现代“新儒家”和“西体中用”思想,并对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思想进行了分析,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并以此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孙老韩、苟易庸、庄玄禅宗、秦汉思想、宋明理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再评价,着重阐释了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缘由,并对古代中国的辨证法、“天人感应”宇宙观、“内圣”与“治法”分离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系统论述了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种主要思潮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深入分析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章太炎、王国维、鲁迅等重要人物的思想,阐释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路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走向近代化的整体风貌和内在嬗变肌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哲学家。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书籍目录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目录:内容提要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二 救亡压倒启蒙三 转换性的创造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一 二十年代科玄论战二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三 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胡适 陈独秀 鲁迅一 提倡白话文与新范式二 革命战士三 提倡启蒙超越启蒙青年毛泽东一 “动”、“斗”的宇宙-人生观二 “贵我”的“道德律”三 “通今”的经验理性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 1918年-1927年二 1927年-1949年三 1949年-1976年四 1976年——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一 转换预告二 开放心灵三 创造模式四 走进农村五 接受模式六 多元取向略论现代新儒家一 熊十力二 梁漱溟三 冯友兰四 牟宗三漫说“西体中用”一 “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二 历史经验和“西体中用”新释后记附录:再说“西体中用”一 背景来由:回应批评二 词语问题:突出矛盾三 历史回溯:三派意见四 “体”乃新解:衣食住行为根本五 “用”是关键:转化性的创造《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目录:内容提要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思想散论一 一个被改造的上帝二 砸烂孔丘的牌位三 冲击“四条极大的绳索四 《天朝田亩制度》五 《资政新篇》十九世纪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研究一 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前驱先路”二 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发生与发展三 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高潮与顶峰四 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衰颓康有为思想研究一 哲学思想二 “大同”空想三 “托古改制”思想谭嗣同研究一 谭嗣同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三 谭嗣同的社会政治思想论严复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二 《天演论》的独创性三 经验论及其归宿四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论纲一 两个关键环节二 四个思想代表三 一束历史教训论孙中山的思想一 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二 民生主义三 哲学思想章太炎剖析一 问题的复杂性二 社会政治思想的特色三 “依自不依他”的哲学思想梁启超王国维简论一 如何评价二 启蒙宣传家三 新史学的代表人物略论鲁迅思想的发展一 早年的两个阶段二 前期的两个阶段三 知识分子的主题后记《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目录:内容提要孔子再评价一 “礼”的特征二 “仁”的结构三 弱点和长处四 附论孟子墨家初探本一 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典型二 墨家思想并未消失孙老韩合说一 兵家辩证法特色二 《老子》三层三 所谓“益人神智”荀易庸记要一 人的族类特征二 儒家世界观的建立三 天、道、人秦汉思想简议一 道、法、阴阳、儒家的合流二 天人宇宙论图式三 阴阳五行的系统论四 五行图式的历史影响庄玄禅宗漫述一 庄子的哲学是美学二 人格本体论三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宋明理学片论一 由宇宙论到伦理学二 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三 “心”的超越与感性四 遗产的两重性五 《片论》补经世观念随笔一 “内圣”与“外王”二 “治人”与“治法”三 经学与史学试谈中国的智慧一 时代课题二 血缘根基三 实用理性四 乐感文化五 天人合后记

章节摘录

  关于孔子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也许更大。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当时社会变革不很清楚,从而对孔子思想的性质和意义也就众说纷纭。本文无法涉及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而只想就孔子思想本身作些分析,认为其中包含多元因素的多层次交错依存,终于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对中国民族影响很大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如何准确地把握和描述这一现象,可能是解释孔子的一条途径。本文认为春秋战国是保存着氏族社会传统的早期宗法制向发达的地域国家制的过渡,认为孔子思想是这一空前时代变革中某些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但由孔子创始的这个文化一心理结构,因具有相对独立的稳定性质而长久延续和发展下来。  一“礼”的特征  无论哪派研究者恐怕很难否认孔子竭力维护、保卫“周礼”这一事实。《论语》讲“礼”甚多,鲜明表示孔子对当时“礼”的破坏毁弃痛心疾首,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  那么,“周礼”是什么?  一般公认,它是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本文认为,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作为早期宗法制的殷周体制,仍然包裹在氏族血缘的层层衣装之中,它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直接从原始文化延续而来。“周礼”就具有这种特征。一方面,它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原始氏族的全民性礼仪已变而为少数贵族所垄断;另方面,由于经济基础延续着氏族共同体的基本社会结构,从而这套“礼仪”一定程度上又仍然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就在流传到汉代、被称为“礼经”、作为三礼之首的《仪礼》中,也还可以看到这一特征的某些遗迹。例如《仪礼》首篇的《士冠礼》,实际是原始氏族都有的“成丁礼”、“入社礼”的延续和变形。例如《乡饮酒礼》中对长者的格外敬重,如《礼记》所阐释“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人孝弟”①。可见,孝弟以尊长为前提,而这种尊长礼仪,我同意杨宽《古史新探》中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种酒会中敬老者的仪式,而且具有元老会议的性质,这在我国古代政权机构中有一定地位”(星)。中外许多原始氏族都有这种会议,如鄂温克人“在六十多年前,凡属公社内部的一些重要事情都要由‘乌力楞’会议来商讨和决定。

编辑推荐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阅读中国文库丛书,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套书共3册,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到论述了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种主要思潮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错综演变的基本线索,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思想史论
  •   李泽厚的经典思想史论
  •   一直想买,优惠力度挺大,入手!
  •   早就想买了,
  •   非常实用性价比高的一套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