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天堂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祝勇  页数:412  
Tag标签:无  

前言

惠特曼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适当说出事实,一切罗曼史立即黯然失色。正是这句话,为我多年的写作提供了方向,而我编辑生涯的1998年,对于我的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一年,我开始编辑一套《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丛书。编这套丛书,使我认识到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几乎为零,多年来接受的历史教育,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大而无当的框架和一些值得怀疑的结论,它既不负责提供细节,也不提供论证过程。历史只是一个年表,像元素周期表,科学、完整,却毫无感情,我们与历史的关系,只能建立在背诵之上,我们无法回到从前的某一个夜晚,倾听历史人物内心的呼告与呐喊。那么多的历史书籍看上去更像一个个的抽屉,有着结实的结构,但拉开它时,里面却是空的。而我们需要的,是门,但面对抽屉,我们找不到返回历史的路径。    在那套丛书里,那些闯入中国历史的西方人,包括旅行家、探险家、传教士、记者、外交官、商人等等,他们的书稿、信函、照片,勾勒出的却是和我们的记忆与想象大相径庭的历史图景。当我第一次借助他们的镜头看到梳着长辫的臣民在黑板上用圆规做几何题,晚清的帝国官员集会的会场上写着“立宪万岁”的大幅标语,才意识到历史原来是一条如此丰饶的河流,所有的事实都像今天一样的具体。自中世纪开始(自马可·波罗开始),西方就有了对古老中国的叙事冲动,到19世纪,更形成强大的东方主义话语。无论这种东方主义是否定的、意识形态的东方主义,还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他们的叙述都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中国。从那一天起,我就决定潜入那条丰沛蓬勃的历史河流。    我在那时意识到西方史料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开始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投入特别的关注,尽管与许多学者相比,这只是一种迟到的觉悟。任何单一的视角都有限制性,而随着视角增多,事实也会变得立体和丰富。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如此。观察那些曾经介人中国历史的西方人的命运,梳理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进而在一个更大的视角上(也就是全球的视角)考察中国的历史,在纵向的线索之外,寻找横向的线索,这个愿望,在我的心中一路潜滋暗长。这是一种艰难的泅渡,需要跨越两种历史之间空旷的中间地带。我在访学美国时利用海外史料完成我的学术专著《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与麦克法夸尔、马若孟、史景迁等汉学家的交流,以及为中央电视台撰写一些有关中西文化交通的历史纪录片,如《1405,郑和下西洋》、《利玛窦:岩中花树》等,都是在完成这样的过程。    如同黄兴涛、杨念群在那套丛书的前言中所写,“中国融人世界是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但这个双向流动的过程,常常被人忽略。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在各自孤立的前提下发生和发展,仿佛两棵相距遥远的树,他们看不到两棵树的根系在地下的隐秘连接,看不到汁液在根系内部的暗流涌动。在各种历史教科书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迥然分开,互无干系。实际上,这种条块分割式的历史叙述,使它们各自的完整性都受到了损害。“中国文明”与“地中海文明”确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文明——“中国文明”的发生地,中为陆地,四周是海,中间实,四周虚,故而它的文明,是“聚拢型”的文明;“地中海文明”的发生地,中为海洋,四周是陆地,故而它的文明,是“发散型”的文明。然而,正是这一虚一实,构成了两种文明天然的联系,有学者比喻为阴阳两极,在“两极互动”中,像永不停歇的双桨,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古老中国的成长,这个有时疯狂、有时温顺的西方伙伴刚好起到了“他者”的作用,使中国在一种更大的、全球化的叙事中确立自我的身份,在戏剧化的接触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而在热衷于摄影、考察等实证方法的西方叙事中留存的数量庞大的历史证据,无疑会激发和唤醒已成逝水落花的历史记忆。    “9·11”以后,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共鸣,该理论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文明的冲突,不同文明板块之间必然引发冲突。如果是这样,历史就是在向着一个万劫不复的终点冲刺。对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历史来重新思考。历史中,这种“文明的冲突”固然屡见不鲜,但并没有导致文明的死亡,相反,文明一次次地浴火重生。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都是在观察和借鉴对方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怀疑完成了自我超越。不同文明之间并非只有差异,它们的共同点,始终真实地存在着,比如,在世界“轴心时代”,“帝”、“天”、“道”作为早期中国相继出现的终极性词汇,在后世的文明建构中所起的作用,与基督教“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性终极实在的功用极其相似。这些文化的特性,是人类的共同性所给予的。而人类的共同性,远远大于差异。如周宁所说:“超越东方主义的途径不是在二元对立的格局内,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从西方转向东方,而是采取一种强调同一与连续性的态度,强调世界历史发展中不同文明互动的关系,强调不同种族、文明之间的所谓‘跨文化空间’或‘跨文化公共空间’的发展动力,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分野(Demarcation)不仅是相互对立与排斥的过程,同时也是超越界限、互通有无、互渗融会的过程。”“中国文明”与“地中海文明”两种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两种文明互证的历史。也惟其如此,中西各自历史才能环环相扣地延续到今天而没有同归于尽,让我们在面对明天的时候感到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那些死去的每一天才能通过我敲动键盘的手和血流的节奏,回到了生者之中。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有幸列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同时得到北京作家协会、美国柏克利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以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大力支持,汪家明先生和张荷女士都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在最后校阅这部书稿的日子里,北京在春天到达的时候居然下了一场久违的雪。看丽日下的雪景,回想多年来从事的自己喜爱的事情,内心感到澄明而温暖。    祝勇    2011年3月7日

内容概要

  从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呤利到洛克,这些怀揣各种目的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身上,折射出西方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以及东西方历史文化的纠结。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即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上几个具有特色的结点,反映了中国朝政、历史的变化。作者在这些随笔中给我们带来的,不是像元素周期表一样科学、完整的年表,而是带我们去倾听历史人物的呼告与呐喊,是两扇返回历史的门。作者注意到,“中国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之间的联系,有如阴阳两极,在“两极互动”中,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纸天堂——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虽以随笔形式写成,但对历史的表述并不随意,作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作为引征,特别是在写“洛克”一章时,竟也沿当年洛克行走的路线,实地踏勘一番。

作者简介

祝勇,学者,1968年生,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驻校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全国青联中央委员,《阅读》、《布老虎散文》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散文运动“代表人物,有8卷本《祝勇作品集》出版发行。学术方面,著有专著《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走出五四的创世神话——论十大关系》等。中央电视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北京电视台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N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我爱你,中国》总撰稿。

书籍目录

自序
马可·波罗:纸上的帝国
利玛窦:历史中的牺牲者
马戛尔尼:烟枪与火枪
呤唎:纸天堂
绿蒂:刀俎间的宝座
荣赫鹏:刀与佛
洛克:香巴拉使者
本书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绿蒂到来的时候,那座疯狂的城市已经安静下来,以一种可怕的沉默,拒绝对现实发表任何评说。所以,他没有看到那个狂躁和动荡的北京,不知道这座城市曾经怎样以自己的方式发言,他看到的是一个空旷的北京,远征军的枪炮,已经像剔骨刀一样,剔除了他们认为多余的部分,使城市的筋骨更加直白地裸露出来。这似乎可以使他的视线更加清晰,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空旷反而使这座城市显得更加、浩大和幽深。他看到的是一座空城,一座失去了语言和动作的城市,一座死人把守的城市——只有那些尸体,躲在城墙或者树丛的下面,在冷风中窃窃私语。城门大张着空洞的眼睛望着他,它们以一种无奈的姿态敞开着,不再像从前那样,像坚硬的手臂,环抱着自己的心脏。八百年来,这座城市第一次以这样的面貌示人,宫殿的午门,,变成了西方人的凯旋门。北京第一次成为一座没有皇帝的都城——没有皇帝的都城,还能算作都城吗?在皇帝和百官的身影消失之后,那些鳞次栉比的宫殿:环环相抱的城墙,显得尴尬和茫然——它们因皇帝的存在而存在,现在,、在这座城市里,几乎没有人知道皇帝(皇太后)在哪里,宫殿和城墙的价值,受到空前的质疑。在城墙的内部,庄严的帝国秩序消失了,这座为皇权打造的城市顿然失去了主语,所有辉煌的建筑就成了一张空壳,一具更加巨大的尸骸,听候埋藏者的安排。“你不会提早看到北京城的,”旅伴们说,“但它会冷不丁出现在你面前,当你看到它时,你就已经到了。”惠特曼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适当说出事实,一切罗曼史立即黯然失色。正是这句话,为我多年的写作提供了方向,而我编辑生涯的1998年,对于我的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一年,我开始编辑一套《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丛书。编这套丛书,使我认识到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几乎为零,多年来接受的历史教育,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大而无当的框架和一些值得怀疑的结论,它既不负责提供细节,也不提供论证过程。历史只是一个年表,像元素周期表,科学、完整,却毫无感情,我们与历史的关系,只能建立在背诵之上,我们无法回到从前的某一个夜晚,倾听历史人物内心的呼告与呐喊。那么多的历史书籍看上去更像一个个的抽屉,有着结实的结构,但拉开它时,里面却是空的。而我们需要的,是门,但面对抽屉,我们找不到返回历史的路径。

编辑推荐

《纸天堂: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纸天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从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呤利到洛克,这些怀揣各种目的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身上,折射出西方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以及东西方历史文化的纠结。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即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上几个具有特色的结点,反映了中国朝政、历史的变化。作者在这些随笔中给我们带来的,不是像元素周期表一样科学、完整的年表,而是带我们去倾听历史人物的呼告与呐喊,是两扇返回历史的门。作者注意到,“中国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之间的联系,有如阴阳两极,在“两极互动”中,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纸天堂——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虽以随笔形式写成,但对历史的表述并不随意,作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作为引征,特别是在写“洛克”一章时,竟也沿当年洛克行走的路线,实地踏勘一番。
  •   看几本海外华人以及西方研究东方文化的学者的著作,皮毛地了解所谓“全球化”、“大历史”观点。同时,也偶尔阅读偏左文坛的学者论述,批驳以西方视点为中心看待中国。

    内心越来越强烈地希望继续追索这个问题——从所谓全球化历史的角度,西方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他们的认识是如何逐步形成?作为一个中国人,读他们的理论,觉得他们客观吗?自己可以认同多少他们的观点?他们眼里的中国,和我们眼里的中国,有何不同?

    祝勇的《纸天堂》,让我可以从一个同时代的人的研究里,找出一些上述问题的答案,至少是参考答案。《纸天堂》,副标题是——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好题目,就是我感兴趣的,就是我找寻的。

    通过本书,作者旨在说明——各种不同的文明之间,产生文明冲突,需要的是,在观察和借鉴对方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怀疑完成自我超越。不同文明为彼此提供新的检验尺度,重要的是,通过异质文化调适验证自身。

    《纸天堂》开辟七章,按时序例举七个老外与中国的纠缠,历时从13世纪到20世纪,700年。

    在书中,我看到作者以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为骄傲;我也看到作者对西方列强霸权的声讨;当然,我也看到作者清晰剖析中国的毒瘤。

    读后,了解西方人眼里的“另一个中国”,无疑增加了视角,让事物变得立体和丰富。这种镜像对换的观察,让我们从多角度解读自身,也解读西方。无论如何,在高喊“全球化”的今天,作者进行这样的他者认定和自身认定,是意在让我们了解各种文明发展环环相扣的关系,从而看到民族发展的希望吧。

    一直读祝勇的书,祝勇的文笔和条理,都没得说,清晰简练,优美准确。所用比拟,非常有力而对照之下,理论凸显。这使得这本400多页理论阐述较多的书籍,具备散文一样的韵致,在描写景物的时候,甚至像散文诗一般优美。

    无论从史学还是文学的角度,这都是不错的书,值得读。
  •   非常精准的评论中国历史上的西方人,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约瑟夫·洛克
  •   祝勇是我喜欢的一个作家,用散文的笔触去写历史,身临其境地心里描述和环境描述,让人很有画面感,历史在静谧中发生,而我们看客也只是悄悄地看着。喜欢他从《旧宫殿》开始。
  •   马可波罗、利玛窦这些原来比较陌生的名字,第一次以比较清晰的面貌出现在眼前。也突然发现原来早在13、14世纪,中国曾经是西方学习的楷模,这一点在当今我们全面西化的背景下尤为值得深思。文明的繁荣与衰落的内在规律也是本书读后可以回味的东西
  •   祝勇的文字很流畅,读起来轻松。而且其提供的视角较中国历史教材抑或历史小说都独树一帜。
  •   祝勇的文笔不是一般的好,这本书的选材也比较吸引人,但不学究,大众了解历史的另外一个视角!
  •   祝勇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时时渗透的人文关怀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忧伤,就像我们在一个日薄西山的下午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门前,早先在墙角下晒太阳的老人已不见,但老屋还在。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老屋也会消失,既然这样,让我们围着老屋慢慢转几圈吧!
  •   祝勇的书友一种文化的味道,读着让人沉心静气,愿意和他一起去领略各种各样的视点风景。
    兴许,世界的美景很多,只是我们站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看到的只是一堆没有生命之感的俗物。这一本书,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角度。
  •   书在快递途中,已经变得有点扭曲了,还没看内容,不过祝勇的,应该不错
  •   祝勇的书都很喜欢
  •   历史原来可以写得这么新鲜
  •   《纸天堂》,值得一看!
  •   一部中国的史实,是如此的强大与先进……
  •   书的内容写的挺美
  •   好书,送货及时,价格公道。很合算!
  •   好书,读了让人受益颇多。
  •   还没看,不过质量不错。
  •   看过祝勇写过的一些类似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感觉字里行间对往事的追思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笔力的。现又上来了一本历史散文,不能不看。
  •   祝勇的书总是深入浅出,这一本依旧没让我失望……
  •   就冲着祝勇的文笔去的
  •   在很大程度上,书的前一部分,作者引经据典,中西结合,也深刻在各个层面中暗含了“纸天堂”这一意义。但是后面的两个章节有些牵强,而最后一章简直是狗尾续貂了,当然书中的文章多是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作,这使得连续性有所偏差,总之书是好书。
  •   见解新颖,告诉我们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   不错,值得购买。。。。
  •   刚刚开始看,打算继续看下去!
  •   看到这个书名,误以为是一本书话、书评类的著作,没想到是一本历史著作。不过看一看也可增长见闻。所谓《纸天堂》只是书中的一部分,说的是太平天国的事。太平天国的理想只是在纸上描绘出来的天堂,故称“纸天堂”。
  •   祝勇的此书内容一般,没有期待中的好,有些失望。
  •   老师推荐的数目,还没看完,感觉不错
  •   值得看,历史无对错,
  •   书的好坏在于它的内容,它所传达的思想。《纸天堂》无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在这只想说一下这次的购物心情,第一次在亚马逊买书,服务很好,很到位,商品的质量及包装还有时间方面都很满意。以后会更多关注亚马逊,当然,作为消费者,很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所以。。。嘿嘿。。。总之,这次购物很满意。。。
  •   风格上很怪异,有点像《看不见的城市》,又缺点味儿。说是讲历史吧,又有点过于主观。反正不适合我这种普通读者看。
  •   领导书单之一,应该还不错
  •   没看呢不知道…………
  •   难得一见的历史视角
  •   旁观历史
  •   历史式的散文,值得品读
  •   很好,很不错。还会买。
  •   祝勇的历史散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