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前沿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机械工业  作者:彼得·德鲁克  页数:256  译者:闾佳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管理大师德鲁克从1982年开始写作的短文和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分析了当时发生的事件,预言、预测了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机会和新挑战,是德鲁克最好、最经得起时间检验得文章。现在,书中得预言大多已经应验。预言未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彻地观察现今出人意料的新发展,探求它们为未来的道路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这才是建立成功商业政策和策略的基础。而这,就是《管理前沿》这本书试图完成的任务。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推荐序二(赵曙明)前言访谈录 与睿智长者一席谈第一部分 经济 第1章 转变后的世界经济 第2章 美国的创业性就业机制 第3章 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必将失败 第4章 变化中的跨国企业 第5章 货币风险管理 第6章 出口市场与国内政策 第7章 欧洲在高科技上的企图心 第8章 我们能向德国人学习什么 第9章 进入日本市场 第10章 和日本做生意:有效的办法 第11章 敌对性贸易的危险 第12章 当代先知:熊彼特还是凯恩斯第二部分 人 第13章 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 第14章 衡量白领工作者的生产率 第15章 一线监督员的没落 第16章 薪水过高的管理者:贪欲的结果 第17章 超龄管理者:保持企业的青春活力 第18章 向职业学院付学费 第19章 工作与人:日益增长的不协调 第20章 素质教育:新的发展领域第三部分 管理 第21章 管理:成功所带来的问题 第22章 控制参谋工作 第23章 精简中层管理 第24章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第25章 工会变得过时了吗 第26章 工会的灵活性:为什么现在必不可少 第27章 管理是一门人文学科第四部分 组织  第28章 恶意收购及其危害性 第29章 成功兼并的五条原则 第30章 创新型组织 第31章 零增长企业 第32章 为什么自动化会带来利润 第33章 IBM的沃森:放眼未来 第34章 贝尔系统解体的教训 第35章 社会需求和企业机遇后记社会创新——管理的新领域致谢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经济第1章转变后的世界经济现在人们就变化中的世界经济谈论得很多。但世界经济并不是正在改变,本章要谈的重点正在于此。它的基础和结构已经变了,并且这种变化大致上是不可逆转的。在过去的10或15年中,世界经济的基础构造发生了3个根本上的变化:(1)初级产品经济和工业经济脱钩。(2)在工业经济体系内,生产和就业脱钩。(3)资本运动,取代了产品与服务的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推动力。这两者也许尚未脱钩,但它们的联系变得极为松散,更糟的是,变得相当难以预测。上述变化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永久性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了解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经济变化的原因大多是极为复杂的。也许要过很长时间,经济学家们才会承认世界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可能会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调整其经济理论,使之与这些变化相适应。而他们最无法接受的事实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世界经济,而不是个别国家的宏观经济。可惜,大多数经济理论的关注重点仍然是国家的宏观经济。然而,过去20年来诸多国家与地区的成功故事,恰恰表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如日本、韩国和联邦德国。实际上,联邦德国的成功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只是不如日本那么引人注目。还有美国国内的一个伟大成就,即新英格兰地区工业的复苏和迅速崛起。就在20年前,人们还普遍认为这个地区没什么指望了。但实践家们,不管是政府人士还是企业中人,不管多么需要理论的指导,也无法坐待新理论的产生。他们必须采取行动。因而,他们的行动越是依托于转变后的世界经济新现实,也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初级产品经济非石油类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始于1977年,并且持续至今。其间只有一次止跌回涨,那是由1979年石油危机后人们大肆投机所引发的,而且持续时间不到6个月。这之后,非石油类初级产品的价格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下跌。1986年初,与制成品和服务的价格相比,各类原材料(除石油之外)的价格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与1932年的价格水平相当,某些原材料(铅和铜)的价格甚至比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还要低。原材料价格的崩盘以及原材料需求的疲软,与人们原本信心十足的预测全然相反。10年前,《罗马俱乐部报告》(The Report ofthe Club ofRome)预测,到1985年所有原材料必定严重短缺。即便是短短几年前,1980年卡特政府的《2000年全球报告》(Global 2000 Report)也得出结论,认为在未来20年内,世界对食品的需求将稳步增长;除了发达国家,全世界的粮食产量都将下降;因此食品的实际价格定将翻倍。这个预测大体上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农场主买下了所有能买下的农场——这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并给不少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威胁。但和所有这些预测相反,世界农产品总量在1972~1985年间,足足增长了1/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欠发达国家中的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同样,所有林产品、金属、矿物的产量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20%~35%,也是在欠发达国家中增长速度最快。尽管原材料价格暴跌,但没有丝毫理由表明这种增长速度会放缓。实际上,农产品的飞速增长期——一种呈指数速度的猛涨——或许还未真正到来。然而,较之普遍预测与实际结果的相互矛盾,更叫人惊奇的是,原材料经济的崩盘,似乎对世界的工业经济毫无影响。如果说经济周期理论中有什么“众所周知”且公认已被“证实”的事情,那就是原材料价格持续地急剧下降,必然会导致整个工业经济在未来18个月到两年半的时间内发生大衰退。按照这个定义,当今世界的工业经济肯定是不正常的。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世界性的衰退并未出现。实际上,在发达国家中,工业生产一直在稳步增长,只是速度较慢,尤其是在西欧。当然,工业经济衰退或许只是被推迟了,它仍有可能一触即发。比如,要是第三世界或艾奥瓦州生产初等产品的债务人巨额欠款造成一次金融危机,就能够引发世界性的衰退潮。但近10年来,工业经济仍然照常运转,好像根本不存在什么原材料危机。唯一的解释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除了苏联),初级产品部门已经被推到了边缘位置,而从前它一直处于中心地带。20世纪20年代末,在大萧条以前,美国1/3的人口仍然是农民,农业收入几乎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现在,农业人口和农业收入分别只占美国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1/20。即便加上国外原材料和农产品生产者通过购买美国工业产品对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世界原材料和粮食经济最多也只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8。在大多数其他的发达国家中,原材料部门所占的比重比在美国还要低。唯一的例外是苏联,它的农业部门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就业途径,近1/4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原材料经济就是这样和工业经济脱钩的。这是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都对经济、社会政策和经济理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举例来说,如果1985年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除石油之外)——粮食、林产品、金属和矿石的价格比率和1973年甚或1979年相当,那么1985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将骤减1/3,从实际上的1500亿美元降到1 000亿美元。甚至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也会减少1/3,变成350亿美元左右,而不是现在的500亿。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收入则可增加两倍之多。我们还能继续保留我们的主要工业出口对象之一——拉丁美洲,由于这一市场的丧失,美国的外贸赤字增加了整整1/6。如果初级产品价格没有崩盘,美国的收支平衡表上甚至可能出现可观的盈余。反过来说,日本的贸易顺差会减少1/5。巴西最近几年的出口顺差则会比实际情况高50%。这样巴西就能毫不费力地偿还外债利息,不必像现在这样大幅削减进口,给它的经济增长带来损害。总而言之,如果原材料和制成品的价格关系能维持在1973年甚或1979年的水平上,大多数债务国就不会出现危机,尤其是拉丁美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前景又将如何呢?对食品的需求,确实像罗马俱乐部和《2000年全球报告》预测的那样增长了。但食品的供应增长得更快,它不仅跟上了人口增长的脚步,还渐渐地超过了后者。矛盾的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各国担心出现世界性粮食短缺,甚至世界性大饥荒。于是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增加粮食的产量。美国走在最前面,成功地通过了一项旨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补贴政策(除了1983年)。欧共体紧随其后,而且搞得更为成功。然而,最大的增长,不管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上看,都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中国以及东南亚等种植水稻的国家。此外,人们还大幅度地减少浪费。25年前,印度80%的粮食收成都白白喂给了老鼠和害虫。如今,在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通过一些不引人注意却极为有效的基层组织创新,如修建小型的混凝土储藏仓、使用杀虫剂以及利用三轮机动车把粮食直接送到加工厂,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露天堆放数个星期,粮食浪费降低到了20%。不难想象,未来还将出现农业的真正革命。从前大片荒芜的土地,会通过新的耕种方法或在土壤中增加微量元素,变成广袤的良田:例如,巴西高原的酸土及其邻国秘鲁被铝所污染的土地,过去寸草不生,现在却生长出大量高质量的稻谷。生物科技的进步,在预防动植物疾病和提高粮食产量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随着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在很多地区这种放缓趋势相当明显——粮食的生产却急剧增加。但是食品进口市场却几乎消失了。由于农业的快速发展,西欧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食品出口商,越来越为各种过剩的滞销食品——从日常食品到红酒,从麦子到牛肉——感到头痛。根据一些观察家的预测,到了2000年,中国也将成为食品出口国。印度现在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特别是在小麦和粗粮方面。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还是主要的食品进口国,它有1/3的食品都需要从海外进口。目前,日本大多数的粮食还是从美国进口的。然而,在未来5~10年内,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它们正在迅速增加低成本的粮食产量)会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变成日本重要的粮食供应国。到那时,世界市场唯一的粮食进口国就只剩下苏联,而且它的粮食需求量有可能会增长。然而,世界粮食过剩量极大,大概是苏联所需的5~8倍,因此单靠苏联的需求不足以抬高世界粮食的价格。相反,为了争夺苏联市场,粮食供应者们——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过几年后可能还有印度)以及欧洲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粮食价格的下降。

后记

我们是否过分强调了科学和技术在20世纪变革中的作用呢?社会创新——大多并不是由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对社会和经济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甚至对科学和技术本身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管理正日益成为社会创新的推动者。以下是从众多事例中选取的5个例子:(1)研究实验室。(2)欧洲美元和商业票据。(3)群众和群众运动。(4)农业服务机构。(5)以及作为一种组织职能和一门学科的管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是个青涩的新人,一位睿智的老编辑告诉我说:“你永远成不了一流的记者;你总是想着下个月会发生什么,而不是明天早晨的头条。”他是对的。我从不把一个“故事”看做明天的头条新闻,而是把它当做一两年后头条新闻的预兆。这么做挺冒险的,很多现在看来耸人听闻的东西,不过是将来的过时货。只有很少的当前事件,抢先对长期的重要变革做出了暗示,奏响了新的乐章,挑起了新争论的由头。而它们正是建立成功商业政策和策略的基础。 预言未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彻地观察现今出人意料的新发展,探求它们为未来的道路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而这,就是《管理前沿》试图完成的任务。   ——彼得•德鲁克 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 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的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 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   ——彼得•德鲁克

编辑推荐

《管理前沿(珍藏版)》:哪些明天的决策要在今天做出今日铸就未来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一代活跃着的组织最近的眉睫的问题,正是德鲁克向我们描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超越时空的德鲁克,管理者永恒的导师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管理是一种新机能、新规律、新职业。这正是管理的全部意义。在有关管理学的严肃作家中,您的文章显然是最容易看懂的。我是一个职业作家。我不认为晦涩难懂是什么美德。您总是从一种独特的角度来观察企业。可我从事了50年的教育工作。但您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学院派。您的作品也毫无学究气。这真是对学院派的诋毁。晦涩难懂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才变成学术界的一种美德的。您愿意对经济学家们发表点不恭之辞吗?愿意。经济学家们总是事过20年才若有所悟。再也没有比经济学家更迟钝的学生了。在学习上,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成为那些完全没用的教条理论的囚徒。引自《管理前沿(珍藏版)》《与睿智长者一席谈》一节知识工作者将是未来企业的主宰目标是激励员工工作的最佳动力绩效是衡量管理者工作表现的最好砝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管理前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这是我看的德鲁克系列的第12本书
    也许正因为此,它没能带给我第一次看《管理未来》这样的震撼
    但即使如此,相较于市面上的一般书,大师的思想还是值得人学习的
  •   之前买了一些华章经管出版的德鲁克系列其他书,印刷字体都不错,这次京东活动,就买了。这本是德鲁克的一些自选集,读过他其他一些书,相信这本应该不错。
  •   经典就是经典,对于德鲁克我还能说什么呢
  •   德鲁克先生的经典书籍,值得一读
  •   德鲁克的书没说的,很有远见
  •   管理者未来的机会。
  •   我是做生产管理的,学了这本书之后,帮助很大,很有价值。
  •   大师的书就是经典。
  •   看了本书,才知道大师的眼光看的多么远,书写的实在太好了,太有意义。值得收藏。
  •   想看看管理学的书,冲着作者买的。很不错
  •   真的还没有时间看,不过强烈推荐。
  •   书是好书,值得拜读!!
  •   翻译中规中矩
  •   只看了几页,但有收获!
  •   前沿社会
  •   公司要求集体学习的一本书,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丢了,只好再买一本补上,呵呵。送货速度真快,周五订货,第二天就送来了,不过我当时写的好像是周一至周五送货,预计要到订货后下周才能送到,没想到周六就送来了,诧异这么快的速度。
  •   这是老师推荐的好书,值得一读。
  •   内容很好,对我又很大帮助
  •   里面的内容翻译的非常生涩,不知道是不是盗版,建议同志们不要购买哦
  •   德鲁克的著作都值得好好品读!
  •   有些东西讲的不太适合中国的公司,特别是小公司。
  •   经典就是经典。机工出版的这套书很有看点,虽然年代久远了点,但依然闪耀着智者的光辉。经典就是经典!虽然在现在看来,里面的一些观点大家都已经屡见不鲜了,但作为现代管理思想的启蒙者,这批智者的思维依然为我们今日的管理提供了鲜活的动力和指导。就象读CMMI和项目管理,你可以掌握科学的方法,但读了德鲁克你才知道科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科学管理是为了什么。推荐阅读。
  •   没啥好说的德鲁克的书,每一本都值得好好看。
  •   jjjjjjjjjjjjjjj.y.
  •   管理前沿(珍藏版)
  •   管理学生必读
  •   德鲁克的管理前沿
  •   聆听大师的声音
  •   好书值得推荐,比吃顿饭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