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辨证论治学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严世芸 等主编  页数:5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严世芸、李其忠主编的《中医藏象辨证论治学》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专著,内容分为五章。
第一章对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作了回顾,对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诸法作了评析。
第二章就确立“藏象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阐发。
第三章对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及女子胞、三焦等藏象生理作了详尽论述,其间涉及形质结构、经络联系、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及生理联系。
第四章是“藏象辨证论治”与定位、定性和定量。其中包括脏腑经络定位、病因病机定性、系统模糊定量等内容。
第五章是“藏象辨证论治”,为《中医藏象辨证论治学》的核心内容。
分为辨证与论治两大部分。
辨证部分,按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病证及三焦病证、脏腑相兼病证分别论述。
论治部分,首论重要论治法则及用药,包括六淫犯脏用药、脏腑虚实标本用药、五脏五味补泻用药、引经报使用药诸法则,以及脏腑病补泻温凉药物举要。次述脏腑病论治,也按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病证及三焦病证、脏腑相关病证分述,其内容包括脏腑病治法、适应证、常用方药、医方必备及医案辑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医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评析
第一节 辨证论治历史沿革
第二节 辨证论治诸法评析
一、八纲辨证法
二、六经辨证法
三、卫气营血辨证法和三焦辨证法
四、经络辨证法
五、脏腑辨证法
六、气血津液辨证法
七、病因辨证法
第二章 确立“藏象辨证论治”体系
第三章 藏象生理
第一节 肝、胆藏象生理
一、肝
  (一)肝的形质结构
  (二)肝的经络联系
  (三)肝的生理特性
  (四)肝的生理功能
  (五)肝的生理联系
二、胆
  (一)胆的形质结构
  (二)胆的经络联系
  (三)胆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四)胆与其他脏腑
第二节 心、小肠藏象生理
一、心
  (一)心的形质结构
  (二)心的经络联系
  (三)心的生理特性
  (四)心的生理功能
  (五)心的生理联系
二、小肠
  (一)小肠的形质结构
  (二)小肠的经络联系
  (三)小肠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四)小肠与其他脏腑
第三节 脾、胃藏象生理
一、脾
  (一)脾的形质结构
  (二)脾的经络联系
  (三)脾的生理特性
  (四)脾的生理功能
  (五)脾的生理联系
二、胃
  (一)胃的形质结构
  (二)胃的经络联系
  (三)胃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四)胃与其他脏腑
第四节 肺、大肠藏象生理
一、肺
  (一)肺的形质结构
  (二)肺的经络联系
  (三)肺的生理特性
  (四)肺的生理功能
  (五)肺的生理联系
二、大肠
  (一)大肠的形质结构
  (二)大肠的经络联系
  (三)大肠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四)大肠与其他脏腑
第五节 肾、膀胱藏象生理
一、肾
  (一)肾的形质结构
  (二)肾的经络联系
  (三)肾的生理特性
  (四)肾的生理功能
  (五)肾的生理联系
二、膀胱
  (一)膀胱的形质结构
  (二)膀胱的经络联系
  (三)膀胱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四)膀胱与其他脏腑
三、女子胞
  (一)女子胞的形质结构
  (二)女子胞的经络联系
  (三)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四)女子胞与其他脏腑
第六节 三焦藏象生理
一、三焦的形质结构
二、三焦的经络联系
三、三焦的生理特性
  (一)三焦的功能
  (二)上焦、中焦、下焦的功能
四、三焦的生理联系
  (一)三焦经与其他经脉
  (二)三焦与其他脏腑
第七节 脏腑相关生理
一、脏腑之间的生理联系
  (一)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二)六腑之间的生理联系
二、五脏功能的整体调节
  (一)神志活动的调节
  (二)血液循行的调节
  (三)呼吸功能的调节
  (四)运化吸收的调节
  (五)水液代谢的调节
  (六)生殖功能的调节
第四章 “藏象辨证论治”与定位、定性和定量
第一节 脏腑经络定位
一、本脏定位
  (一)五脏疾病定位
  (二)五脏生理与五行联系
  (三)五脏疾病病机
二、本经定位
三、脏腑经脉循行部位及其病候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络脉、经别、经筋及皮部
四、头面诸窍与疾病定位
  (一)头部
  (二)面部
  (三)目部
  (四)耳部
  (五)鼻部
  (六)口部
  (七)咽喉部
第二节 病因、病机定性
第三节 辨证论治中的“模糊定量”概念
第四节 藏象辨证的“定位”与“定性”合参
一、肝、胆病藏象辨证的定位、定性
二、心、小肠病藏象辨证的定位、定性
三、脾、胃病藏象辨证的定位、定性
四、肺、大肠病藏象辨证的定位、定性
五、肾、膀胱病藏象辨证的定位、定性
第五章 藏象辨证论治
第一节 辨证
一、肝、胆病藏象辨证
  (一)肝病藏象辨证
  (二)胆病藏象辨证
  (三)肝、胆相兼病证
二、心、小肠病藏象辨证
  (一)心病藏象辨证
  (二)小肠病藏象辨证
  (三)心、小肠相兼病证
三、脾、胃病藏象辨证
  (一)脾病藏象辨证
  (二)胃病藏象辨证
  (三)脾、胃相兼病证
四、肺、大肠病藏象辨证
  (一)肺病藏象辨证
  (二)大肠病藏象辨证
  (三)肺、大肠相兼病证
五、肾、膀胱病藏象辨证
  (一)肾病藏象辨证
  (二)膀胱病藏象辨证
  (三)肾、膀胱相兼病证
  (四)女子胞病藏象辨证
  (五)男子精室病藏象辨证
六、三焦病藏象辨证
七、脏腑相兼病证
  (一)心脾相兼证
  (二)心肾相兼证
  (三)心肺相兼证
  (四)心肝相兼证
  (五)心胃相兼证
  (六)肝脾相兼证
  (七)肝胃相兼证
  (八)肝肺相兼证
  (九)肝肾相兼证
  (十)肺脾胃相兼证
  (十一)脾肾相兼证
  (十二)肺肾相兼证
  (十三)胆胃相兼证
  (十四)胃肠相兼证
  (十五)小肠、大肠相兼证
  (十六)脾、肾与肠相兼证
八、五脏绝候
第二节 论治
一、重要论治法则及用药
  (一)六淫犯脏用药法则
  (二)脏腑虚实标本用药法
  (三)五脏五味补泻法
  (四)脏腑病用药引经报使
  (五)脏腑病补、泻、温、凉药物举要
二、脏腑病论治
  (一)肝、胆病证论治
  1.肝、胆病治法、适应证及常用方药
   2.肝、胆病医方备要
   3.肝、胆病藏象辨治医案辑要
  (二)心、小肠病证论治
   1.心、小肠病治法、适应证及常用方药
   2.心、小肠病医方备要
   3.心、小肠病藏象辨治医案辑要
  (三)脾、胃病证论治
   1.脾、胃病治法、适应证及常用方药
   2.脾、胃病医方备要
   3.脾、胃病藏象辨治医案辑要
  (四)肺、大肠病证论治
   1.肺、大肠病治法、适应证及常用方药
   2.肺、大肠病医方备要
   3.肺、大肠病藏象辨治医案辑要
  (五)肾、膀胱病证论治
   1.肾、膀胱病治法、适应证及常用方药
   2.肾、膀胱病医方备要
   3.肾、膀胱病藏象辨治医案辑要
  (六)三焦病论治
   1.三焦病治法、适应证及常用方药
   2.三焦病医方备要
   3.三焦病藏象辨治医案辑要
  (七)脏腑相关病论治
   1.脏腑相关病治法、适应证及常用方药
   2.脏腑相关病医方备要
   3.脏腑相关病藏象辨治医案辑要
   4.奇经八脉病藏象辨治医案辑要
后记

章节摘录

  一、八纲辨证法  现行中医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多认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是中医辨证之纲领。阴阳辨证是把所有的疾病证候分为两大类,阴证和阳证主要指这两大类证候的最基本性质,这是对证候的一个最初步认识。也就是说,所谓的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者不是具体的证候,而是共同具有某一方面性质的一大类证候的总称。因而,“八纲”必须与具体证情相结合才能发挥辨证作用。  在历代中医典籍中,原无“八纲”之称,唯考王执中《伤寒正脉》谓“治病八法,虚实阴阳表里寒热”。方隅《医林绳墨》认为仲景《伤寒杂病论》“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张三锡亦称此八者为“治病大法”。此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有“阴阳篇”、“六变篇”,论“二纲六变”,并以二纲统六变,如说:“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可见,景岳所称的“二纲六变”较之今人所说的“八纲”要恰当得多。  “八纲”的提出始于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之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后将“八纲”之称采纳于《中医诊断学》(二版)教材中,于是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讲述,普及于中医界。  毋庸讳言,目前的各种中医教材中对“八纲辨证”的认识并不一致,也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所编的《中医辨证学》(系列教材之五)并不将“八纲辨证”写入专章,甚至未列“八纲辨证”,而只是在总论中第三章“辨证”的第五节简单介绍,标题为“辨证的纲领——八纲”。其观点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者不是并列的……因此,有人将八纲称为‘两纲六变’或‘两纲六要’,是颇为确当的……因此,八纲是学习辨证学必须首先掌握的一个基本内容。”可见其认识和处理方面是比较妥当的。然而在最新的高校中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六版)中,继续将“八纲辨证”与其他辨证并列为专章。不仅如此,其内容也有可以商榷之处,最明显的如一方面说“八纲中的阴阳两纲可以概括其余六纲,所以说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纲领”,而另一方面又将阴阳的具体辨证内容归纳于“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显然将虚实辨证中的虚证内容移入于内,未免厚此薄彼,并致使“阴阳辨证”的总的概念不能统一。而且为了照顾到阴虚、阳虚等具体辨证内容,故又将“概括其余六纲”的“阴阳辨证”反置于“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之后,其地位又有了本末倒置之嫌。显然,其自相矛盾之处难以自圆。  再说,“八纲辨证”的内容有大量的交叉重复,如在表里辨证中,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里证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而在虚实辨证和寒热辨证中,又重复提到这些内容。这些交叉重复,使“八纲辨证”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纲举目张”的作用,而且形成了模式化、教条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藏象辨证论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藏象辨证论治,结合中医藏象学,很好的论证。
  •   接近传统的中医,希望这类有别于非驴非马中医读物越来越多。
  •   读的时候,心,尽量可能的静下来,,
  •   这本书内容比较简练,总结的内容页比较多。看起来虽慢,但是不失为一本好书,算是一本具有导向性的书了。
  •   给爸爸看的,很深奥的!
  •   工具书哦
  •   一般般.写得不够具体,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所以实用性不强.但这种创新很好1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